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未来的108种可能读书笔记5000字

未来的108种可能

作者:韩松

《未来的108种可能》本书以幽默略带调侃的语言描述了未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娱乐等方面的诸多可能性,在看似轻松的文字里不乏作者对现实和未来社会的严肃思考。打造传承于世的大师之作,积聚中国各领域最优秀的学者,多维度、开放式地描绘未来,“把目光投向远方和未来,看看天地交接的那条地平线”

未来的108种可能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值得读过一遍之后过段时间再读一遍的好书。这110篇短文,应该叫科幻杂文吧。有思想、有可读性,其间也不乏幽默。我已经花了二十一个小时一读再读;太忙的读友可以跳跃性地看看我的书签。书摘就太多了。我很担心,我再再读一遍想法还会更多。因此,请你告诉我:是读过之后让你缄默无言的书好,还是让你浮想联翩的书更好?其间又可分出许多的不同。反正,我喜欢这本书,也因此喜欢韩松,虽然有些想法与他不一样。

战国时期我国也有甘德石申观测天象写出星经。这的确反映出了当时的巨大落差,也就是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和停留在封建农耕时代的中国,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上的距离,既是物质的,也是观念的。因此,鲁迅喊出了要改造中国人,必须先改造中国人的梦的口号。基于这种想法,他在1903年翻译了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即《从地球到月球》)。同年,鲁迅还翻译了凡尔纳的《地底旅行》,希望为挣扎在铁笼中的中国人,注入他们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新的梦想。

但这在那个时代,是不可能如愿的。所以鲁迅后来也转去写现实小说和杂文了,这比做梦更有力。

后来当然也还有过重新做梦的时代,这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科幻小说中也都可以看到。比如,那时有人写到,不久后,电气火车就可以直通人民公社,农民住在塑料楼房里,公共食堂里没有炉灶,只有一台大机器,一按电钮就能变出食物来。农民驾驶着有两只小翅膀的小汽车自由飞翔。农民养猪,一只小猪三个月可长到2500多千克,大奶牛的乳房一直拖到地上,水库里的鱼有一人多大,捕鱼要用起重机。眼神(不)传意实在比刘慈欣还要高明!我们很希望能回到眼睛时代,凭一个眼神,就知道内心的全部。但现代人已修炼得老到,从眼睛上根本看不到心灵。因此,未来的沟通也许要拜托给手。也就是把人体当作线缆,一握手就能传递信息,直达心意。易子可食,是父亲恶毒。母子相食,未曾听闻。中国很少有人作出这样的预言。大约在历史上,早已经司空见惯了,毕竟,有过了许多的母子相食的案例。与此(睡觉是一种病还是一个机会)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胖好还是瘦好?连恋床的西班牙人也发起了我们今天不午睡的运动,这是不是值得中国人学习呢?

许多科学家认为多睡不是好事。他们甚至说,在未来,睡眠将被视为一种疾病。一项为期6年由100万成年人参与的研究则显示,每天睡眠时间只有6到7小时的人其死亡率要低于那些睡足8小时的人。考虑到睡眠也不利于安全,沃尔沃公司计划在2008年把一个可以监视司机眼睛、头部以及方向盘的新系统推向市场。如果司机打盹,内部车灯将会闪烁,汽车仪表板也会跳起舞来。当然,对于中国一些单位来讲,可以考虑在职工听领导讲话打瞌睡时使用这种系统。国内的好事者则认为,可以设计出一种模仿气功态的仪器,使人打盹短短几分钟便抵上睡10小时,立马消除疲劳,劳模们就能为祖国作出更多贡献了。还有一种设想中的办法,是通过生物工程,使人能像鲸和海豚那样,大脑两半球可以轮流休息,不用睡眠或只是半睡眠。如果这个计划落实,那些喜欢在睡梦中琢磨人的领导就该高兴了。写得太好了!学生在梦中忙着解题,民工在梦中忙着讨薪;夫妻梦见离婚,贪官梦见入狱─—这是大众传媒常常报道的梦境,而它们基本上只涉及现实。或许,其实应该反过来说?不读科幻的人,去打量读科幻的人,也许正是像人看狗一样的意思。我也想过:人说不定就是神养的蜜蜂一样的动物,帮神酿造思维之蜜。英国人道格拉斯·亚当斯早就猜测,人类不过是一台计算机的程序。那台计算机是能够像上帝一样思考的,它的人生目的就要想清楚宇宙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它就设计出了人类这种程序,用来处理一些逻辑难题。我们天天在那里思想,其实是在替计算机做事。信息墙文化,可怕!在还没有悉数接触到世界各地五花八门的信息之前,我们就不得不加大对有害信息的自我屏蔽力度。这样一种牺牲精神必然要被载入史册。地铁呀!可以让气象局通过人工影响天气的方式,围绕北京城设置四五条环城风带,让人们御风成串成串地飞到要去的地方引力小了,应该能动作稍快才是。水中,浮力大了,因为有水的阻力,往水平方向游是快不了,由水底向上,可快了。严重怀疑阿波罗登月造假。阿波罗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时,动作缓慢,那么,一对情侣在那里携手而行,会不会很是浪漫呢?英可以适用新道徳。与有关国家共建月球基地,这当然十分激动人心,但是,各国习惯不同,如何避免中国宇航员犯作风错误,这的确是一个超出了技术领域的艰深问题。粗看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生死问题!只有牺牲某些个体,才能保证对航空器(人类物质文明的象征)的尊敬。粗看这是一个道德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经济问题。谁知道自己就不是已经被控制了大脑的动物?作为自己大脑的奴隶,与作为电子芯片的奴隶,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不要以为多读了几年书就已超越了进化,谁也无法肯定自己就不是一只有人脑的猴子如果幸福感对未来社会很有用,政府和社会机构要努力促成公平竞争环境,媒体和舆论应该担负起引导大众努力的方向,科幻及文学作者应在剖析不合理现象的同时指引出光明的曙光。未来也许是悲惨的,不奋斗会更悲催。今天与过去不一样,未来和现在必定不同,不同在于你希望的都会发生,你不喜欢的均可一一避免,你珍惜的必须付出相当的多才能保有相对多一点点。于己,要懂得知足常乐;予人,须明白厚德载物。宇宙间的至高智慧,熵是道法自然!幸福学如能对人类的未来有所贡献,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教会人们在面对未来时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在这方面它应该向政府和企业提供有关对策,让政治家和经理人做好的鼓动者而不是大众情绪的迎合者,让媒体帮助塑造向上和进步的心态,而不是造成对世界的悲观错觉。这的确是电影界、文艺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问题,现实重要还是未来更重要?规则重要还是改变规则更重要?过去美好还是将来更美好?

乐观和悲观、开放和守旧、理智和情感,偏重一隅答案会相距甚远。陈凯歌和张艺谋都沉湎在了对历史的改编中。那些帝王将相故事的结局往往也都很悲惨:英雄死了,财富散了,未来无光。

因此,一方面,是中国经济的惊人增长,海外舆论对中国未来普遍乐观;另一方面,却是国内的大师们一味热衷于制造一种阴郁、陈腐和怀旧的氛围。这实在是很坏。在中国的某些电影导演看来,最有流行价值的是复杂多姿的官场游戏规则、恩威并重的清朝皇帝和太监、有情有义的腐败分子、重新被命名为英雄的早年间坏蛋和大流氓。大量不思进取的选题在重复了又重复,怪不得观众大呼要实行电影分级制。

难道中国的知识精英已经丧失了构筑未来和想象世界的能力?这里的原因是一言难尽的。有时我觉得他们是在故意丧失。当然了,把库布里克克隆到中国来,在技术上毕竟是有难度的,政治上也是不正确的。于是只好责怪我们的大师了,他们已不能捕捉到现实的飞速变化,也失去对未来的乐观洞察。他们灵感苍白,思维单一,缺乏幽默感,三十岁看上去像六十岁,总是在叠加和放大自己的阴暗衰老心理。这也常常会影响到企业的行为:缺乏长期战略,因此难以有创造力,富不过三代。科幻文学的作者的责任不在于描述世界原本是什么样子,而在于描述世界可能是怎么样的。美国社会学家迈克尔·G·泽伊指出,某些知识分子对老百姓也太没有信心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为这类影片所吸引,并非是因为电影展示的是世界本来的样子,而是因为它展示了一种对于世界可能成为什么样子的想象。对个体的人也是一样。信心决定成败!泽伊说,一个社会,在受到大众传媒过度悲观主义信息狂轰滥炸后,会丧失成功的意志和发展的能力。由现象推出荒谬结果,以引起重视是作者的惯用手法。中国,由于每天的变化太快,人们已经没有时间去思考。对未来还没有来得及作出预测,未来就已经到来了。我们是不需要预测的。未来象自然界一样,是非常复杂且不具确定性的;其运行轨迹,往往遵循非线型原理,呈混沌状态。很经典!他们不一定知道,未来像自然界一样,是非常复杂而且不确定的,其运行轨迹,往往遵循非线性原理,呈现出混沌的图景,这使得任何一项新技术在其所预计的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发展道路上都会受到阻碍,而政策也往往是这样这个建议很好,每个行业也是如此,每个阶段常可邀请各方相关人士对下一段时间作点预测。为什么不能由我们自己的某家杂志(比如《小康》杂志)出面,把我们的各个部委的部长们、各个省的省长们、各大公司的老总们组织起来,也让他们预言一下中国人理想中的2040呢?未来策划公司?何不设立未来研究司、未来研究局、未来研究部一类的机构,以加强对未来舆论的引导呢?非常可怕!先进的医院依赖电脑系统记录病人何时服用多大剂量的何种药品。这些记录也清楚地记载着病人对什么药物过敏。篡改医院记录能轻易地置一些重要人物于死地。

——大规模删除政府记录。对于一个什么都需要用档案来管理的国家而言,这是致命的。

——使警察系统瘫痪。对于一个需要用庞大的警力来维持国内稳定的国家而言,这同样是致命的。

——破坏法院及监狱电脑系统。比如,修改法院及监狱记录可以轻而易举地使犯罪集团的大批成员得到释放。

——破坏移民及海关电脑系统以帮助间谍入侵、武器走私和技术窃取。弹弓,我们那时叫皮箭,主要是好的橡皮难以到手,要用汽车的报废内胎,还要很快的剪刀一刀剪过,否则有疙瘩或粗细不匀就用不久或影响打石子的精准。

弓箭,弓的好材料不容易找,大竹子的米多长的一段竹片,用根麻绳就做弦了。从战争年代过来的大人有见识的告诉我,要用牛筋。到哪儿弄到牛筋,是长期困扰童年时代的我的一个梦境,炮制好的或新鲜的都没有过。箭杆倒容易,有火麻杆或芦茅杆,只是太轻;用水竹杆,却嫌太重,又有节疤还不够直。总之,因为工具和原材料缺乏,少年的我从没有做成过一把令自己满意的弓箭。

木头或篾片的剑或枪是有的,基本连外形都不具备,恐怕只有我自己,没有人会当那是刀剑或枪,一不小心就让大人当了烧饭的引火柴。整个童年,除了舅舅给我做的一只驼螺,太婆给我买的一辆小货车,认真地想起来,也只有我大哥做的一把打火柴的枪才真正象个玩具。这本书还教授孩子们用竹子来做弓箭:把一米长的竹竿,用专用锯子锯开做弓,再系上风筝线,又用细竹竿或芦苇做箭。除了普通弓箭外,还介绍了吹箭、竹枪、水枪的制作方法。中国大人看了这些危险的武器,脊背冷飕飕的!八零九零后啊!在2005年上半年抓获的作案人员中,44.7%是10~25岁青少年好幽默啊!因此,要弄清对方头脑里的阴谋,我们又必须学好英语。而面对100万个单词,我们事实上又根本学不好英语。能忍住不笑么?古代汉语已经消亡。汉语的一些优良传统已经失传。古代汉语是很优雅的,而现代汉语一说起来,什么都是搞,这本身就很搞笑(古人不会说春风又搞江南岸吧)。登高也不管用啊。月球与地球日近,受其吸力,风潮、海啸狂蚀地球,一半民众丧生,存者纷纷登高避难。中国人除了开大会小会比较擅长,其它方面擅长的好象不是太多!有气魄提出举办世界UFO大会的,还只有中国。这位潘家铮这么精通拍马屁的学问,也难怪他能当上总设计师了。

三峡大坝的总设计师潘家铮曾是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但他在业余常常做一些看上去与造大坝和参政议政不太相干的事情,比如写预言未来的科幻小说。有一天,他突发异想,言称中国人将发明一种奇异的机器,叫做PMP机。发明会议的动物与发明工具的动物这种调侃很到位啊!第95章

发明会议的动物

中国人在本质上大概是一种发明会议的动物,而不像其他人类,是什么发明工具的动物。中国人自古以来便热衷于发明各种会议,比如禅让会、长老会、百官会、殿前会,后又有学习会、斗私会、批修会、交心会、表忠会、忆苦会,现在,流行的是高峰会、磋商会、圆桌会、培训会、研讨会、总结会、策划会等等。最时髦的会不叫会,而叫论坛。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议也就越来越多,人们未免更加欣喜。有位朋友说,他一天开了七个会,好畅快啊。还有朋友说,上了夜班,早晨回家刚躺下,便被叫去单位开会。路上来回就两个小时,而会议本身又很马拉松,真是锻炼身体。这样的情况随时都在发生,便催生了一种乐此不疲的人,属于会议爱好者,各个单位都有。总之,依靠会议,我们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幸存了下来。还是日本作家预言能力强:杨威利、杨利伟,只是名字的音序调了一下啊!本·波瓦的长篇小说《火星》,描写人类第一次登陆火星,华人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而伟大的角色。多国联合火星登陆队的队长,是一位50岁的华人李成都。他出生在新加坡的商人家庭,在上海和日内瓦接受高等教育,是一位大气物理学家和诺贝尔奖提名者。

而日本科幻作家田中芳树在他在巨著《银河英雄传说》中,给书中两大主人公之一起了一个中国名字──杨威利,这是一位给整个银河系带来变革的大英雄。八十年代试行过几年搞笑的夏时制,夏天每天提前一个小时起床,晚上提前一个小时睡觉!说是为了四化!整个中国的方方面面,13亿行色匆匆的人们,现在大概都想走得再快一些,每个人都要提前3分钟进入未来,从而影响到了导演的心情。那么,现代化也会提前3分钟到来了吧?作为世界工厂,能多生产多少产品啊?能多创造多少GDP啊?我们会不会因此改变格林尼治时间呢?国际日期变更线也要由中国人来划定,甚至太阳的东升西落也要听命于北京的国家授时中心!这大概暗示了一个特定时代里有关未来秩序问题的集体兴奋。

不管这与导演骨子里的考虑是否吻合,事实是,以5000年尺度计时的中国,现在终于以分秒来行进了,使人惊喜交集。全国的计算机一致提前3分钟运算,这有助于提高效率。火车会否出轨和相撞是小问题了,关键是,我们会提前3分钟知道所有的结果。我们或会因此改写奥运比赛成绩。我们会在所有的瓦斯爆炸前把矿工从井下撤出来。我们还会提前知道布什脑子里想些什么。那样一来,真是不得了。我相信现实中被覆盖的历史太多太多了,大扺来说两头黑,前面是缺少文字记载,后面是遮盖的手法越来越高明。中间那一段二千多年的历史,也不会完全纯净。即使再清楚不过又有多大用处?难得糊涂。会不会在现实中,我们终会相信有一段历史是被覆盖的呢?而这将怎样影响我们的行为呢?读多了幻想文字、玩多了电子游戏的新新人类,会用里面的规则来看待世界,同时把现实中的很多规则看淡看轻。历史就这样走向未来。显然,仅仅热衷于琢磨此中的商机,是不够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未来的108种可能读书笔记5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