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经过30多年的危机事件处理的磨练,总结出18种应对危机事件的方法,例如:预测预警、以快取胜、统一口径、公开透明……运用大量的实例对这18种方法进行诠释和讲解,让处于危机之中的企业、政府机构或个人都能得到启发,方式、方法拿来即用。
危机公关道与术读书笔记《危机公关道与术》读书笔记
企业面对危机公关应如何处理?危机公关取胜有道。这本书就围绕着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的“道”来阐明危机公关要如何处理的问题。要应对危机,就要探索危机的规律,发现危机的特点,掌握危机公关的方法。以道的原理来探讨危机公关,正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在组织与媒体、互联网的交互作用下,组织如何通过危机传播化险为夷作为一个课题被深入研究。在“道”的影响下,本书将危机公关处理分为了十八招。
第一招是预测预警。危机公关事关组织安危,不可不察。组织管理者责任重大,必须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科学预测,及时预警,未雨绸缪,预防第一,才可保企业平安、和谐发展。三鹿集团走上不归路有其内在原因,正是危机信号失真、预警失灵、警报失传引爆了“三鹿”的危机。《黑天鹅》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说:“我永远不可能知道未知,因为从定义上讲,它是未知的。但是,我总是可以猜测它会怎样影响我,并且我应该基于这一点做出自己的决策。”
第二招是以快取胜。组织要想控制危机并引导舆论的走向,就得与时间赛跑,因此,危机公关讲求第一时间、最快速度、最佳时机。危机公关有3个时段最为宝贵:突发事件爆发后30分钟、2小时、24小时。以其价值来分:30分钟是钻石时段,2小时是黄金时段,24小时为白银时段。一般来说,应对处置时间越快,效果越好,成本越低,代价越小;时间越长,效果越差,成本越高,代价越大。危机公关宜速战速决,不可久拖,久拖必伤人。当危机来临时只有早行动,才有希望增加胜算。
第三招是统一口径。危机传播中,最忌讳的就是所传递的信息前后矛盾,这样很容易误导公众,企业的诚信也遭到公众的质疑。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后,马来西亚有关方面信息发布前后矛盾,消息混乱,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引起了众多质疑。马方缺乏的就是统一口径,发布权威信息。统一口径能为组织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确保权威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媒体和公众,避免信息混乱和前后矛盾。统一口径这招使用得好,对消除杂音,保证危机传播信息的一致性有益。
第四招是公开透明。第一时间、关键节点进行权威、准确的信息发布,将突发事件的真相展示在阳光下,开诚布公,过程透明,让媒体和公众了解真相,形成客观公正的认知。尊重公众知情权,及时公开事件真实情况,既可以增加信任度,遏制谣言,防止猜忌和误读,又容易赢得公众的谅解和信任。公开透明重要的在于把握公众的信息需求,向媒体和公众及时披露事态的发展情况,以公开透明的方式最大程度地满足其知情权,消除公众内心的疑惑和恐慌,树立起负责任的组织形象。
第五招是真诚沟通。危机传播,重在沟通;沟通创造价值,理解促进共赢。沟通是相互理解的桥梁,危机事件发生后,组织本着一定让公众知道真相的态度,主动与媒体及有关利益相关人加强信息双向沟通,做到“三要三不要”:要坦诚,不要敷衍;要说实话,不要撒谎;要合作,不要对抗。敢于揭示事件的真实原因,还原事件的真相,以“用我真心换您真心”赢得媒体和公众的理解与信任。真诚到永远,沟通有技巧:实话实说,实话巧说,假话不说,只说该说的话。卡内基说:“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如果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这要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公众人物在负面新闻曝光后,及时与媒体沟通,真诚回应公众,还是能够得到公众的谅解的。否则,就会被媒体质疑,穷追猛打。
第六招是权威证实。危机传播中拿出权威证据,用事实说话,表明或断定某个事物的真伪。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请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出面说话,给事件的是与非做出评判结论,影响事件的过程和最终结果。在危机舆情处置中,出具证据,澄清真相,避免或弱化舆论对组织的质疑,有利于减轻舆论压力,化险为夷。农夫山泉出具检验报告证清白。农夫山泉应对媒体报道“砒霜门”事件,坚持实事求是,用证据说话,为自己讨回了清白。
第七招是切割隔离。突发事件常常是在组织的某个局部发生,在危机传播中形成星火燎原之势,负面影响迅速扩大到全局。危机传播状态的存在,肯定会使企业的重要价值、信誉、品牌形象受到严重威胁。组织管理者为避免媒体和公众把危机与组织整体形象联系在一起,产生一损俱损、玉石俱焚的灾难,采取垒砌防火墙,修建隔离带的自救办法,将局部与全局、个别与整体切割分离,阻隔舆情蔓延。双汇集团处理“健美猪”危机舆情,把已经曝光的问题与集团分离,采用了在事发单位与集团之间筑起一道防火墙的隔离做法,有效地保护了“双汇”品牌。
第八招隔山打牛。针对负面舆情,组织运用多种手段,展示硬实力和软实力,引导舆情,增加公众对组织的信任,达到消除或弱化负面舆情影响的目的。东阿阿胶在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难”中,采用邀请记者到企业采访,通过媒体向公众展示企业的软、硬实力和文化理念,让人们从中看到一个管理严格、有品位的企业。东阿阿胶从“问题阿胶”抽身而出,还不失时机地抓住危机传播机会,提升企业声誉,扩大了市场份额。
第九招是釜底抽薪。德国大众主动召回问题汽车。大众汽车快速反应,主动召回问题车,为危机舆情抽薪断火,这种做法解决了事件的要害问题,抽去了危机的薪火,舆论迅速平息。王薇在《中国式危机公关9+1策略》中说:“危机公关,不是管媒体,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文过饰非,掩人耳目。”从根本上解除新闻危机,要到源头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抽薪断火,消除危机的根源。
第十招是拦截导弹。中国港湾公司回击传言。网络危机传播速度快,往往来势迅猛,企业开展危机公关活动必须考虑网络的巨大影响力。中国港湾公司通过公司官方网站发布声明,媒体及时报道事实,用真相这枚导弹拦截谣传,使事故的真相大白于天下,网络谣传没有了藏身之地,迅速销声匿迹。当危机来临,组织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快速出击,迅速、准确发射公关“导弹”,拦截谣传,粉碎谣言,不给谣传和揣测留余地。
第十一招是后发制人。中国作协驳斥“待遇奢华”。中国作协在新闻危机来临时,沉着应对,掌握关键证据,利用北京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发布新闻,发出声明,形成舆论后发优势,舆情应对由弱转强,取得了危机公关后发制胜的效果。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危机公关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后发制人,后发优势一旦形成,须迅速扩大战果,将这种优势保持到底。
第十二招是负荆请罪。奥运“八金王”的吸毒之殇。在应对危机舆情过程中,菲尔普斯第一时间发出了自己的致歉声明,公开认错、态度坦诚,并表明态度要痛改前非,积极承担责任,给关心自己的人一个交代,引导了媒体报道的方向。最终菲尔普斯获得了多数人的宽容。这无疑阻止了这起负面事件的非理性发展。使用负荆请罪招数,讲求真诚道歉、真心忏悔,并用行动告诉公众“我认错、改错”,寻求舆论和公众的谅解和宽恕。使用这招需要注意把握时机。
第十三招是沉默是金。凤凰古城“整合收费”风波。危机舆情应对不当,会给舆论火上浇油。其实,面对媒体质疑,宁失语不妄言,保持必要的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应对方法。许多案例证明,企业以沉默应对危机舆情,并不能使企业逃离舆情风暴的冲击,沉默失语会导致企业在舆论场中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面对危机保持沉默还是发声,需要审时度势,慎重选择。一旦确定沉默应对策略,就必须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件尽快平静。
第十四招是转移视线。孙志刚死亡被曝光后,先后有8名学者上书人大,要求就此对收容遣送制度进行违宪审查。2003年6月2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这标志着《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废止,随后一些城市的收容遣送相关条例和制度也陆续废止。应对突发事件,如果设置适当的议题转移人们的关注视线,制造新的舆论焦点,也能收到效果。
第十五招是借力打力。百事可乐公司借用媒体发力,反击负面新闻报道,平安地度过了舆论风暴,维护了自己的声誉,公司的销售额出现了增长。借力打力关键是有可借之力,行合理之事。当百事可乐受到媒体质疑时,公司巧借媒体之力,予以还击,不但使企业渡过了难关,还维护了品牌,创造了市场销售新纪录。延安城管的做法就笨拙得多,借力于受害人之口,在网络上为自己开脱,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所以,借力打力首先自身要正,符合“道”的规范,才可以有反作用力,使对方受挫。
第十六招是亡羊补牢。韩国“A频道”道歉。主持人尹庆民的言论招来一片批评声。韩国采取亡羊补牢措施,公开道歉,对“A频道”节目进行停播审查。这一系列的举措,令死难者的亲属和中国人的愤怒情绪得到缓解,对修复两国人民的感情产生了比较积极的作用,舆情逐渐平息。危机事件发生之后,当事人的应对做法,将会影响到大众舆论对其的态度。俗话说“亡羊补牢犹未晚”。出现负面新闻后,吸取教训,采取积极措施补救,挽回影响,重塑品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修复其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
第十七招是化危为机。海尔“砸冰箱”当时是具有震撼性的事件,这种做法显示了海尔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消费者,勇于做责任承担者,赢得了消费者的理解和信赖。海尔很快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认真负责、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并且让他们满意的形象。英特尔公司前CEO安迪·格鲁夫说:“优秀的企业安度危机,平凡的企业在危机中消亡,只有伟大的企业在危机中发展自己。”企业身处危机之中,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发现危机里潜藏的机会,抓住这个机会,将危机转变为契机、商机,这就是优秀的企业、伟大的企业。
第十八就是以和为贵。两家公司互相诋毁,危机传播将其无限放大,形成了“蝴蝶效应”,结果是两败俱伤。这是人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如果两家企业携手闯市场,那是珠联璧合,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必然兴旺。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互相诋毁,必两败俱伤,舆论推波助澜,必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看来合作共赢,符合人心;同室操戈,必失人心。人心盼望两个“冤家”以“和为贵”。
本书利用“道”把处理公关危机拆解成了十八招,相信这对于处理公关危机是会有作用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危机公关道与术读书笔记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