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点》是一本谈论怎样让产品发起流行潮的专门性著作。书中将产品爆发流行的现象归因为三种模式: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及环境威力法则。个别人物法则是圈层营销或者说窄众营销的理论基础。作者在书中详细地指导了我们如何去寻找目标客户中的传播员、内行与推销员——那些有着非凡人际能力的人们。附着力因素解决的是项目应该怎样传递信息的问题。附着力因素首先告诉我们要在诸多卖点中提炼出高质量的信息,并寻找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方法,使信息变得不可抗拒。环境威力法则针对的是客户感知与项目期望表达的信息是否高度一致的问题。
引爆点读书笔记书名:引爆点
类型:专业类书籍
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英裔加拿大人,身兼记者、畅销书作者和演讲家,“加拿大总督功勋奖”获得者。格拉德威尔著作及文章常涉及到出乎意料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在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方面,对学术工作的应用层面做出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2005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2005年,他的两部作品Tipping Point(《引爆点》)和Blink同时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精装本和平装本第一名。
点评:
本书是一本关于流行理论的书籍,主要向大家揭示流行浪潮、传染疾病、社会风气等社会现象是如何风行起来的。书中涉及范围包括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团体动力学等。
作者的核心观点是:微小的转变可以对个体、组织和社区,甚至是全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作者的流行理论包括三部分:第一是个别人物法则,作者讲人群中的重要人士分为三类人: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第二法则是附着力因素,这条法则讲的是流行事物本身所应具备的要素,它应该具备能让人过目不忘或者至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附着力;第三法则是环境威力法则,意思就是发起流行的环境极端重要。
该书是纽约时报2005年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受欢迎成都不言而喻。而作者很大程度上,因为发表的这本书,而成为2005年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Top100人物。本书的理论不仅仅对营销领域的人士有帮助,对广告业人士,流行病研究人员,或者说对想要了解流行浪潮风行原因的人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书对我的帮助是:想要成为引领潮流或者说重要的人士,那么就成为联系员、内行、推销员三者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人士;具体根据你自己的优势而定。同样,观察自己的社交圈,发现自己社交圈中的这几类人,对自己的生活也是很有裨益的。附着力法则给我的启示是:想要让自己的观点更让人容易接受,或者说更好的说服别人,那么就尝试好好使用附着力法则。关于环境威力法则,也是让我觉得选择一座好的城市,好的社区,好的社交圈,对自己的生活,孩子的教育等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说的这么多,其实就一句话,好书五分强烈推荐。
书中重要观点摘录:
1. 流行病爆发需要三个条件:能传播传染病病原体的人、病原体本身和其发生作用所需的环境。
2. 一项关于社区中楷模的数量对该社区青少年影响的研究表明:社区中楷模人士,即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群——专业人员、经理和教师,占社区人口5%至40%之间时,该社区青少年的早孕率和辍学率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当楷模人数所占比例低于5%时,问题就被引爆。
3. 人们常常花费大量时间思考如何使信息更易传播,即如何使我们的产品或者观念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但是要把消息传播出去,一个关键点在于怎样确保接收者不会左耳进右耳出。信息有了附着力就意味着它会对人产生影响,如此你就不能把它从你的脑海中赶出去,也不能把它从记忆中清除出去。
4. 关于朋友:总的来说,人们所选的朋友往往与自己属于相同年龄层和相同民族。但是,如果这个朋友就住在隔壁,年龄和民族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可见,朋友之间的近距离比他们拥有的共性更为重要。
5. 如果测试这两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就会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其实就是他们参加过共同的活动。我们常常会同那些与自己共事的人或与自己做事方式相似的人成为朋友。换句话说,我们并不是在挑选朋友本身。我们往往和那些与自己生活工作在同一个小空间的人发生联系。
6. 成为一名联系员应该具备什么条件?首要的也是最显而易见的标准是:联系员结识的人非常多。联系员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他们认识人多;对于他们认识的人来说,他们具有很大作用。
7. 作者认为,要想了解新工作的有关情况,或者有关工作的新信息或新想法,“微弱关系”总是比牢固关系发挥的作用更大。大。毕竟,熟朋友与你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差不多。所谓的“微弱关系”就是泛泛之交。
8. 内行人员与众不同的地方:内行与众不同的关键之处在于,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更不是仅仅关注尽可能少花钱买咖啡的办法;而是一旦发现了这种办法,他们就想把它散布出去。作为内行人员要避免给人以爱炫耀的感觉。
9. 在社会流行潮中,内行们就是数据库:他们为大家提供信息。联系员是社会黏合剂:他们四处传播信息。
10. 一个精明能干的推销员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对客户提出的消极看法总能给予充分的、高质量的答复。
11. 测量一个人说服能力的标准方法——即衡量说话的逻辑性和适宜程度。
12. 大多数人为了让听众记住自己的讲话内容而加强讲话的语气。我们会提高声音,或者会重复讲话内容。销售人员的做法也是如此。在广告行业里有这样一句箴言:任何人至少要看过某一广告6遍,才能记住其内容。
13. 在广告业,这种信息过量现象被称为“信息混杂”问题,这种信息混杂现象使得任何一则信息都越来越难产生附着力。
14. 儿童看电视是因为他们看懂了节目内容的意思,而转移注意力不再看是因为他们看不懂意思。
15. 眼球运动研究是基于这样一个思想,即人的目光一次只能集中在一个非常小的被称为视觉距(perceptual span)的范围内。
16. 学龄前儿童背后的驱动力不像年龄较大的孩子那样是对新奇事物的探询,而是想要理解事物和预测事物。孩子们越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所观看的故事中,他们对其内容就越是记忆犹新。
17. 个别人物法则认为,社会中存在个别能发起流行浪潮的特殊人物,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这些特殊人物。附着力给我们的教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适当情况下,总是存在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方法,使信息变得令人难以抗拒。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这种包装方法。
18. 强盗和劫匪——不管是即兴作案的还是职业惯犯——都相信,如果他们选择在居民们普遍惧怕犯罪分子的街道来作案,那他们就不容易被捉住,甚至不会被认出来。
19. 神病学家把犯罪者称作心理发育有障碍的人,他们与父母的关系是病态的,他们因而缺乏行为榜样。
20. 聪明的孩子作弊要少,女孩儿和男孩儿作弊一样多,年龄大的孩子作弊更多,稳定、幸福家庭出身的孩子作弊要少。
21. 性格其实更像是在某个时刻、某种情况和环境下流露出来的习惯、倾向和兴趣的集合体,这些东西互相联系,却不是密不可分。
22. 当我们试图使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个产品为别人接受,我们实际上是在改变我们的受众,是从虽然小但却是很重要的方面在改变他们:我们在感染他们,用我们的气势席卷他们,使他们渐渐放弃敌意,慢慢接受。
23. 环境威力法则认为,那些诱发人们不良行为的因素可以是非常简单、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中秩序混乱的信号,如公共场所乱涂乱画和乘车逃票现象等。
24. 如果让人们在人群中做出推理或决定,他们得到的结论与他们独处时给出的回答截然不同。一旦我们成为群体中的一员,我们都容易感受到来自身边众人的压力、社会规范和任何其他形式的影响,正是这些至关重要的种种影响裹挟着我们加入到某个潮流中去。
25. 认知心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作“通道容量”(channel capacity),是指我们的大脑在接受某些信息时所具有的记忆空间。
26. 花点时间,想想你认识的人之中,哪些人的死真正让你感到被击垮了,列出一个名单。你写出来的名字很可能是12个左右,这是做过该调查的人列出数目的平均数。心理学家把名单中的人叫作“我们的同情群体”(our sympathy group)。
27. 扩散模型包括革新者,先期采纳者,早期大多数和晚期大多数几个人群。革新者是敢闯敢干的人;“先期采纳者”,他们是族群当中的观念引领者,他们有想法,受人尊敬,在观望和分析那些革新者的所作所为之后才开始效仿;“早期大多数”和“晚期大多数”,他们凡事都要深思熟虑。
28. 革新者与先期采纳者,这两群人是空想家,他们想要革命性的改变,以使自己与竞争者们从素质上区别开来。“早期大多数”群体拥有大公司,他们必须考虑,如何使各种变化适应他们公司原有的复杂格局,以及与供应商和批发商的关系?
29. 如果哪个人想要发起什么流行潮,不管是关于某一品牌的鞋还是某种行为方式或者某一软件,他必须聘用我们所说的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这样的人,也就是说,他必须找到某个人或某种方法,把革新者的意图转变成我们这些普通大众能够明白的语言。
30. 真实的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被推销员进行各种修改过滤,转换成普通大众能够理解的内容以后,这可能会导致信息失真。
31. 影响我们成为具有什么样性格特征的人的因素,如友善、神经质、率直等,一半是由我们的基因决定,另一半则是由我们周围的环境决定的。
32. 家长扮演了一个被动的角色,他们将具有吸烟倾向的基因传给后代,但不能在社会方面影响后代。
33. 抑郁被认为是因为——或至少部分因为某些重要的大脑化学物质的分泌出了问题,尤其是复合胺、多巴胺和降肾上腺素这些神经传递素的分泌出了故障。
34. 《引爆点》一书总结的第一条经验。要想发起流行潮,就必须做到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到关键方面。个别人物法则认为,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应该充当口头信息传播潮的发起者,也就是说,如果你对发起口头信息传播潮感兴趣的话,你的有限资源应当集中用于这三类人身上,其他人都无关紧要。
35. 世界并非是我们一相情愿的直觉中的世界,这是《引爆点》一书得出的第二条经验。那些成功地发起社会流行潮的人们,并非只做一些自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他们会有意检验自己的直觉。
36. 成功发起流行潮最重要的因素,是要具备一个基本的信念,即:制造变化是可能的,人们是能够在一些特定力量的驱使下,骤然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的。
37. 从根本上讲,艾滋病的流行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疾病现象)。它的传播是由于信仰的崩溃和社会结构的缺陷,是由于贫穷和不公,是一个社会中个别人的原因;有时候,精确地分析出致病的病毒仅仅是科学家的一种游戏,因为如果把力气用在信仰、社会结构、贫穷、不公和一些个别人物身上,艾滋病的流行可以更有效地被抑制。他说这话时,我脑子里灵光一闪:这就是我在《引爆点》中试图想表达的东西。
38. 互联网存在“传真机效应”,或者称之为“充裕定律”[the law of plentitude:加入网络的个体越多,网络(包括网络中的个体)价值越。在传统经济中,价值来源于稀缺,传统的财富标准——如钻石和黄金——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们非常稀有。但当一种稀缺物变得充裕时,它就不值钱了。
39. 在线交流和面对面交流的不同:在线交流的持不同意见的人们经常持续争吵。“与此同时,面对面交流时,少数派能最大限度地接受积极的意见,也对多数派成员的个人观点和最终的集体决定有最大影响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引爆点读书笔记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