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课堂最有影响力的在线教育专家秋叶,继《不要等到毕业以后》之后又一力作,学会批判性思维,挤掉当年脑子里进的水!)全国最大的大学生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者,最接地气的批判性思维之作学习批判性思维,更好地接近真相、追求真理。
轻松学会独立思考 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前言 从学会提问到学会思考
一个人必须有独立的搜索信息、归纳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
一、学会快速鉴别信息的真假1.遇到不确定的事:先搜一下——任何独立思考,都得从基于真实的信息开始。
在海量信息里找到最接近真实信息的能力,我认为完整的搜索能力应该包括这三个部分:
(1)能够利用互联网快速筛选出自己需要信息的能力。
(2)能够利用互联网快速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3)能够保护自己隐私信息的能力
把这三个维度的能力整合到一起,就是搜商。
2.没有可靠来源的信息,先放一下。
3.在没有完整了解对方的观点之前,不轻易下评判。
4.看到数据问问自己,这些数据是客观中立可信的吗?
(1)滥用平均数制造虚假繁荣
(2)用有限取样数据推导出不客观的结论
(3)用以偏概全的数据混淆视听
(4)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数据
(5)不提供数据的准确定义
(6)用相对值代替绝对值
(7)假借权威发布不实数据
二、学会说理1.懂说理的人往往不着急马上去表达观点,他在表达自己之前,会仔细思考以下的问题:
(1)我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2)有哪些资料、数据可以支撑我的观点?
(3)这些资料和数据有足够的说服力吗?
(4)有哪些资料和数据可以削弱我的观点?
(5)有哪些概念和定义需要澄清?
(6)我该用什么样的呈现方式表达自己?
(7)我呈现的逻辑有误么?
(8)什么样的语气更加合适?会不会太绝对?
懂说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因为要让别人觉得你说的话有道理,你就得降低你的反应速度,提高你的思考深度。
要学会独立思考,就得主动发现自己和他人思维过程中的隐性假设,并对这些假设进行有效的质疑。
三、十种最容易犯的逻辑陷阱1.轻率概括
要避免轻率概括解决方法就是给自己提出的概括所涉及的概念下一个相对明确的定义。
破解轻率概括的方法很简单:一个反例。
2.预设谬误
别人的提问里暗藏或默认着一个预设前提,但是这个前提是基于一个并不存在的事实才能成立。
破除方法:为对方澄清一下你做各种选择的可能性。
3.不当类比
破除方法:指出两类类比对象的背景不同,成因不同,还有后果不同。
4.简单归因
指我们容易将事情的结果简单滴归咎于由某一种或多种显而易见的原因而引起。但是这些原因仅仅是某种表象,在这些表象背后,还有更深的原因,却被忽视掉了。
人之所以喜欢简单归因,就是因为缺乏系统的思考习惯,因而得以让表面原因“趁虚而入”。
一个大众所认可的答案会阻止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因为我们的思维更习惯于寻找认同而不是寻找真相。
一名优秀的批判性思考者会不时地提醒自己:这个就是唯一的原因和答案么?还有其他的原因么?还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
5.乱赋因果
如果我们将时间上有先后关系的事情当做是因果关系,那么我们可能就犯了乱赋因果的错误。
对于一个清晰的思考者来说,既然这两者本来就不存在必然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那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就不会将两者按照因果关系的范畴进行思考。
6.树稻草人
犯稻草人谬误的人会把不是对方的观点归于对方,同时通过攻击这个虚拟的观点,来说明对方是错误的,让对手欲哭无泪。
稻草人谬误最大特点就是你被反驳的观点并不存在,是被他人有意无意曲解后捏造的,不能作为反驳的事实依据。
故意犯稻草人谬误的人,最主要的目的是有意扭曲对方的论点以达到贬低对方的效果。(还有的是无意中达到了抬高对方的效果)
偷换概念谬误往往是批判者蓄意改变原论点或核心词,以达到在争论中求胜的效果。
但是稻草人谬误可能是有心扭曲对方论点以达到贬低效果,也可能是论辩者无心地误解了对方论点,或一方论述不清致使对方误会另一方的观点。
另外,如下的两个原因会让我们在无意识中集体产生稻草人谬误:
原因一:由于非理性的情绪使得说理者曲解了他人的立场。
原因二:没有深入理解对方的观点,就粗浅地下判断,以至于形成了曲解的批评。
为了不让自己犯稻草人的谬误我们应当做到如下两点:
第一,客观、善意地去理解对方的观点和立场。
第二,如果有机会,应该让对方核实你对他的观点的理解是否有误。
7.人身攻击
我们质疑一个人的观点对不对,不应该过度牵扯到一个人的人品。如果我们因为相信一个人的人品不好,就直接否定他的话,就是犯了人身攻击的错误——不过在中国,这是让一个人失去话语权之最有力最简便的方法。
如果有人试图凭借某人的品格、背景、态度、动机、地位等,作为质疑某人所持的观点和想法的理由,我们就要小心,我们是否会中了“诉诸人身”的逻辑谬误。
犯人身攻击谬误的错误是将讨论的重心转向了人,而非问题本身。
其实,一个观点本身是否正确,与持该观点者是什么样的人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讨论的重心都应当围绕问题本身。
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当一方对另一方的观点没有办法有效回击时,就往往会采取人身攻击的方法。
人身攻击的一种常见手法就是把对问题的质疑转移到对动机的质疑,占据道德制高点,进而获得话题主导权。
不犯人身攻击谬误的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人身攻击针对的是个人的攻击和侮辱,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很容易极其双方的情绪,使得原本合理的讨论最终走向了不合理,甚至是撕破脸的地步。
当觉察到别人从批判观点到攻击人身时,通过话题引到大家回到对观点的讨论上来,但是对于处于情绪中的人而言,做到这点很难。
8.滑坡谬误:如果我不努力,全人类就会被淹死!
所谓滑坡谬误是指说理者使用连串的因果推论,夸大了每个环节的因果关联强度(把不一定发生变成一定会发生),而得到不合理的结论。
为了避免自己犯滑坡谬误的错误,我们应当在质疑时考虑每一个推到环节因果链条(从A至B,B至C等)是否有足够的支持和证据。
另外,我们也许要思考,某一个行为是否真的能产生负面结果,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
也许,询问自己这几个问题会对我们有帮助:
(1)这件事情是真的么?
(2)如果是真的,会带来哪些好的结果?
(3)如果是真的,会带来哪些不好的结果?
(4)一定就会带来不好后果么?有没有反例?
(5)采取哪些措施能够避免产生不好的结果?
其实生活中悲观的人会更多采取滑坡推理,典型的自己吓自己。
喜欢滑坡推理的人可以反问一下自己,就算这些都发生了,世界也不是末日,为什么你就认定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定都是不好的结果呢?
下一次,当有人想用同样的方式说服你的时候,你知道该怎么破解吗?方法很简单,试试这个句式:“假如________,但不一定_____________,只要我_______。”
9.虚假两难
明明现实中还有其他的选择,很多人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人为给自己制造难题。而且,他们都希望我们能够帮助他们从两个方案中做出一个“标准”的决定,似乎只有这样,他们才算找到了方向。
但是,虚假两难选择谬误中提供的方案往往是比较极端的。真正的回答根本不是如何在“两难”中做出选择,而是告诉他们,除了这两个选择外,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生活中很多问题并不是要么A,要么B的关系,而恰恰是“既A又B”甚至“既A又B又C又D”的关系。
很多时候,你真正的困境不是生活中没有选择,而是你的思维限制了你的选择。
另外,除了防止自己陷入虚假两难选择谬误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他人有意而为之。
(1)“不怀好意”的提问
(2)有导向性的“陷阱”
10.诉诸权威
当我们轻易地就相信某位专家、权威或长辈的话,却从来不去考虑对方的观点是否真的合理时,就犯了诉诸权威的谬误。
很多时候,老师和家长都是我们值得信赖的人。但是从一个具体的事情来看,他们的观点只能是作为我们行动的参考。他们有自己要考虑的理由,而你也有你自己的原因,这两者完全重合的可能性并不大。想清自己内心需要的是什么,并能够将行动的成本和风险降到最低,这样的事情就值得去做。
因此,当某些师长或专家试图通过自己的观点来影响你的时候,你还需要询问这样的一个问题:他们所说的话是一家之言还是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共识?
另外,即便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我们也要意识到权威和专家也会受到偏见和利益的驱使。
其实,任何一个社会人,无论他是什么身份,都会受到经济、政治、地域、甚至宗教方面的影响。因此,全面考虑发言者的背景,同时思考对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换个角度,正因为很多人盲目相信权威,结果就有人试图伪造一个权威或专家来说服大家,也许这个权威(人或机构)压根就不存在。
凡是不剧透权威观点来源或者出处的,往往是不可检索的消息。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轻松学会独立思考 读书笔记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