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简·奥斯丁最富幽默情趣的作品之一,主要讲述的是生活在英国乡绅家庭中的艾利洛和梅莉爱两姐妹曲折复杂的恋爱结婚的故事。姐姐艾利洛善于用理智控制感情,妹妹梅莉爱对爱情充满幻想,也因此两人面对爱情的时候,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小说通过这种“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引人深思。《理智与情感》与作者的另一名作《傲慢与偏见》堪称姐妹篇,曾多次被搬上大银幕。
理智与情感 读书笔记拖了一个多月的书评终于要下笔了,我真是佩服自己的拖延症。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像奥斯丁这类的女作家与男作家相比,在行文风格上总是更偏好讲琐碎的道理,例如这本《理智与情感》,不,应该说奥斯丁绝大多数作品都爱把一大堆事物本质讲得清清楚楚,不像莎翁、狄更斯等男作家那样隐晦于人物事件描写中(尽管有些男作家也爱扒皮,但总体频率并没有女作家高啊)。
任举一例,布兰顿上校与埃莉诺讨论玛丽安的性格时说“不过年轻人的各种偏见还是有其非常可爱之处的,一旦接受了庸俗的观点,就会丧失掉,这是很可惜的。”再有就是埃莉诺说: “我也常常发觉自己犯这种错误,总是在某些方面完全误解了人家的性格,妄自估量人家是快活还是严肃,是聪明还是愚蠢,结果都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我很难说得清为什么会这样,也说不清这种误解从何而来。我们有时候会为人家对自己的看法所左右,也往往听信别人对他们的议论,自己却不花时间去仔细考虑和判断。”
有没有发现,奥斯丁总是喜欢帮读者总结读书笔记?倒是帮我们省了不少时间,但那部分自行参透的乐趣反倒少了。天,我现在不就在干这个么。囧。
也许是女性天生敏感,而且我们都知道知识分子的臭毛病,总是爱探究事物本质,然后想方设法说出来,都想当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但我相信,牛顿绝不是第一个疑问苹果为什么是往地下掉而不是往天上飞的人。于是,有些作家讲道理讲得太浅显,是明摆着把读者当白纸。不是批评这些作家什么,也不是想显得自己多聪明,只是想说我们绝大部分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点这些臭毛病的影子,不喜勿喷。
读完这本书才明白,自己原先是玛丽安,现在在努力成为埃莉诺。这也就说明玛丽安与埃莉诺的差距实则是天真烂漫简单纯情头脑发热个性鲜明不谙世事的小女生与见惯世面精神丰盈头脑清醒冷静克制深谙人事的熟龄女之间的差距;而玛丽安在整个故事里的转变也恰好match了小女生成长为熟龄女的一个过程。
有评论说奥斯丁讲的都是小资女人的故事,但其实摒除生活条件,余下的人生法则依旧适用于所有人。
埃莉诺是一个懂事的大小姐,虽然家里算不上特别有钱,但也算是个中上层阶级,她饱览诗书,洞悉人性,对人友好真诚,对自己的爱情谨慎理智,是女性的理想状态。
玛丽安则刚好与之相反,她生性活泼,满脑子浪漫玩意儿,她爱憎分明,喜欢直抒胸臆,对爱情呢,迎头莽撞,不考虑动机,也不考虑后果,更不考虑对方的为人,只考虑自己是否与之有相同的品味,对方是否热情浪漫有趣,以致失去爱情的时候,更无法理智地看清对方的为人,一味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无法自拔,还傻逼兮兮的等着人家回来找自己,无法move on。在爱情中,盲目莽撞,凭感觉办事,将自己置于完全被动的一方,这种行为无疑十分愚蠢。
然而,事实上很多女生都有着和玛丽安相似的经历,俗语常言“恋爱中的女生智商为零”也并非凭空捏造。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是因为女人都比较感性,爱凭感觉做事?如此说来,拿埃莉诺和玛丽安来作比较,大家都是女人,而且还是同一个妈生的,在同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都饱览群书热爱音乐绘画,那为什么两个人的性格会截然相反?这是我还在琢磨的问题,恐怕得刷多几次这本书才能明白透彻了。
不得不说,埃莉诺挑人的眼光也很独到。有一段里玛丽安吐槽爱德华很闷没情趣没法和埃莉诺相匹配,埃莉诺这样反驳道:“你所说的我的宠儿,可是个通情达理的人;而你是对我总是有吸引力的。是的,玛丽安,甚至对一个三四十岁的人也是这样。他见过的世面多,到过国外,读过书,肯动脑筋。我发现,在各种问题上,他都能给我很多教益,他回答我的问题,总是从从容容,显得既有教养有耐心。”通情达理、见过世面、脑子好使、耐心从容、予人裨益,这些特点,让我不得不佩服,埃莉诺的思想已经成熟到超越傻白甜小女生的择偶需求一大截了。仿佛别人都是找的凑活过日子的丈夫,而她却是在找携手共度余生的灵魂伴侣。
联系实际,我们又何尝不是缺这么一个伴侣呢?只是有识之士太少,意气相投者则更为稀缺了。
一般来讲,一辈子只有一次恋爱并且与初恋结婚happy ending幸福一辈子的幸运女人真的没几个,老一辈我们就不说了,那时的爱情简单,就算不简单凑合也能过。就现在来说这样的女人几乎是稀缺动物了,毕竟现在的社会,“总要经历那么几个渣男才能遇到真爱”嘛。呵呵,你麻痹。
与埃莉诺的“门当户对”相比(指埃莉诺与爱德华都是同一类型、性格相似、爱对方都差不多的人),玛丽安就显得幸运得多了,因为她和布兰顿属于互补型的结合(指一方比另一方更包容、更成熟、同时比另一方爱得更多的类型),而在我看来,互补型伴侣比同类型伴侣相处起来会更包容、更适合过日子、更容易长久,特别是男方比女方爱得更多的互补型伴侣。
为什么呢?我记得豆瓣上有篇书评讲得非常好,关于女性择偶的问题,贴出来看得更直观些:
一言以蔽之,女性找伴侣最明智的做法是找一个爱自己比自己爱他多的男人结婚;最愚蠢的做法是找一个自己爱却不爱自己的男人结婚。
有一点我真的cant agree more,关于女人是天生的无产阶级,一旦对一个人产生感情就能全盘接受的观点,事实上也真的是这样,不只是我这样,千万女性同胞都有这样的特质。
也许是女性的感性神经让我们拥有了那种爱屋及乌的母性nature,举个例子吧,我们以前常和闺蜜聊自己以后要找什么样的男朋友,有人说高的有人说帅的,有的人对眼耳口鼻都有要求,比如什么双眼皮单眼皮、大鼻子鹰钩鼻、会唱歌会跳舞会打篮球......还说非这样的不嫁,但缘分真的到了的时候,我们又会因为别的因素而喜欢上这个男人,比如说有趣,比如说人品好,而这个有趣人品好的男人长相却一般,并没有达到自己当初所说的那种标准,我们依旧不会因此轻易分手,对不对?反而是安慰自己“看着看着就觉得挺顺眼的啦”“也没有当初那么丑了啊”“现在一看其实也蛮帅的,习惯就好啦”......而且即便嘴上嫌弃,实则心里还是喜欢的,说得狠一点,就算这个男人有狐臭,打鼻鼾,也照样不是问题,女性久而久之一样可以全盘接受。因为他的优点已经掩盖过了他表面上的缺陷,是不是?
反正我和我身边的女性朋友都是这样。而男人,也不能说得太绝对,男人也不是那种纯非黑即白的人。男人同样会爱屋及乌,但是出于男性的生理结构,他们在判断自己喜不喜欢时比女性更直观、更不带感情色彩。
区别在哪里呢?比如去商场买鞋,同样一双鞋,即便不是很喜欢,女性或许会因为打折而重新考虑要不要买,而男性呢?他们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任你打再低的折扣,他们都不会买,因为无法喜欢。
这也是为什么女性常吐槽世上多渣男的原因。一女生看上一个男生,跑去跟人家表白,生生被拒绝,但女生还不死心,再去表白,做了一担子感人肺腑的事,依旧屡战屡败,最终叹气:“真是个渣男,为什么他就不能试一下呢?”同样的方法,放到男生身上,情况就不同了,男生表白被拒,坚持不懈,最终追到了女神,女神说:“你的坚持让我很感动,没准我们可以试试。”
很明显,这就是男女之间的差距。女性由于自带感性机制,即便一开始再不喜欢,也会被男性坚持不懈地追求感动,从而这份感动慢慢地转化成了感情;而男性的理性机制则阻止了这种可能,他认定自己不喜欢,那就不会给你机会。所以男人啊,容易说变心就变心,说不爱就不爱,毫不犹豫,因为他们无法强迫自己感性思考一大堆有的没的。除非你怀了他的孩子,不过这也不能拖住人家多久,而这tm就很尴尬了。
所以,女性同胞们,学学男人的理性,自私一点,把多点爱留给自己,就像那句“七分爱己,三分爱人”,这样会过得比较幸福。
毕竟这世上不懂珍惜的废物太多了。
摘录:
在她看,只要他看起来可爱,爱她的女儿,埃莉诺也有一爱他,这就够了。贫富悬殊就得拆散一对情意相投的情侣,她压根儿就反对;而且,她认为,凡是认识埃莉诺的人,绝不可能不承认她的美德。
爱德华很可爱,我是亲切地爱着他的。可是,他不是那种年轻人——他缺了点什么,他容貌不动人,一点也没有我认为能真正打动姐姐的那种人的魅力。他眼睛里根本就没有那种既刚毅又聪明的气概,那种火一样的热情。这且不说,妈妈,我恐怕他没有真正的鉴赏力。他对音乐好像不太有兴趣,他虽然非常赞赏埃莉诺的画,可并非是真懂得那些作品的内行人的赞赏。她作画的时候,他虽然常常注意看着她画,但是很明显,实际他一窍不通,那是情人的夸奖,不是鉴赏家的欣赏。要让我满意,那些品质必得样样俱全;跟一个不能处处跟我自己的趣味相投的人在一起,我可不会幸福,他必得跟我情投意合;双方必得着迷同样的书,同样的音乐。
对达什伍德太太来说,无论是谁,即使又老又丑又粗俗,只要帮了她孩子的忙,她总是会厚待他、感激他的,何况他的年轻美貌和文雅的态度又起了作用,使他这次帮忙深深地打动了她的心。她一再向他道谢,用她一向柔和的声调请他坐下。但是他不肯坐,因为身上又脏又湿。达什伍德太太请问他这位好心人的姓名。他说他姓威洛比,目前住在艾伦汉姆庄园。他说他想明天来探视达什伍德小姐,请她俯允,他的请求马上获准。他走了,冒着大雨,这就使他格外招人喜爱了。
而且他很快就发现,男子汉的服装就数列中最合适。
达什伍德太太好意地笑着说: “我相信,我的哪个女儿也不会像你说的那样要抓住他的,威洛比先生不会受到打扰的。我把她们养大,可不是专为这种事的呀。男人不管多有钱,跟我们在一起都非常保险。不过你说他是个体面的年轻人,跟他结识没有什么不合适,我听了很高兴。”
玛丽安火了,说: “约翰爵士,你这种说法我特别讨厌。什么庸俗的话都当作俏皮话来说,真恨死人,什么挑逗男人呀,征服男人呀,尤其不堪入耳。这样的话是粗俗而无教养的,开头说可能觉得挺聪明,时间一长,就毫无俏皮可言了。”
埃莉诺也说不出什么毛病,只是觉得他遇事好想到啥就说啥,说得太多,不顾别人,不论场合,这太像妹妹了,还特别讨妹妹的欢喜。他轻易评论人,信口而出,爱干什么就心无二用,不顾一般礼貌,而且过分忽视世俗常规;他这种言行的不检点,不管他本人和玛丽安怎样为之辩护,埃莉诺都不能赞同。
“你所说的我的宠儿,可是个通情达理的人;而你是对我总是有吸引力的。是的,玛丽安,甚至对一个三四十岁的人也是这样。他见过的世面多,到过国外,读过书,肯动脑筋。我发现,在各种问题上,他都能给我很多教益,他回答我的问题,总是从从容容,显得既有教养有耐心。”
“我并没有不喜欢他呀。正相反,我认为他是位非常可敬的人,人人都说他好话,可人人都不睬他;他钱多得花不完,时间多得不知怎么消磨好,每年要买两件新外衣。”玛丽安嚷到: “还有呢,他既无才能和鉴赏力,又没有胆略。他理解力不高明,没有热情,讲话的声音毫无感情。” “你们存心把他的缺点说上一大堆, ”埃莉诺答道,“又那么自信自己的想法,那么,比起来,我能为他说的好话就平淡无奇了。我只能说他是个通达的人,有教养,知识广博,谈吐文雅,并且我相信,他心地好。”
在她看来,感情本身既然无可非议,要想加以限制,不仅徒劳,而且是理智对种种庸俗错误观念的可耻屈服。
“不过年轻人的各种偏见还是有其非常可爱之处的,一旦接受了庸俗的观点,就会丧失掉,这是很可惜的。”
他说: “这种主张是不能持久的,但是感情已改变,一旦完全改变了——不,不,别想着改变吧——因为年轻人心灵里浪漫的美好感情一旦垮掉,接下来的不幸常常总是那些急庸俗而且急危险的念头!”
这时埃莉诺试探着说出了她的顾虑,她说从一个不摸底的人那里,至少也是位新交,接受这样一份礼,她怀疑是否合适。
决定是否是知己,决不在时间或者机遇,关键在性格。
埃莉诺这时听见威洛比小声对玛丽安说: “有的人就是受不了欢乐的聚会。布兰顿就是这种人。我敢说,他是怕感冒,这事是他在闹鬼,好推托不去。我拿50畿尼打赌,信是他自己写的。”玛丽安答道:“准是这么回事。”
埃莉诺答道: “我恐怕使人快乐的事并不总能说明是该做的事吧。” “正相反,埃莉诺 ,那恰恰是最有力的说明,证明该做;因为万一我做的事真有什么不应该,我当时就会觉察出来,我们做错事的时候,总是知道的,如果我知道是做错了,我绝不可能会得到什么快乐。”
玛丽安嚷道: “名望能带来幸福,那才是怪事呢!财富和声望跟幸福能有什么关系? ”埃莉诺说: “声望是不大有关系,但是财富却大有关系。”玛丽安说:“埃莉诺 ,真丢脸!那只是在别无办法获得幸福时,钱才能让人幸福。就拿个人来说,除了生活必须此外,钱是不能给人什么真正满足的。”
埃莉诺说: “我也常常发觉自己犯这种错误,总是在某些方面完全误解了人家的性格,妄自估量人家是快活还是严肃,是聪明还是愚蠢,结果都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我很难说得清为什么会这样,也说不清这种误解从何而来。我们有时候会为人家对自己的看法所左右,也往往听信别人对他们的议论,自己却不花时间去仔细考虑和判断。”
埃莉诺说: “我觉得,爱德华为了要避免一种矫揉造作,自己却因此陷入另一种做作中去了。他因为觉得有不少人对自然美景实际无知,却冒充风雅,他讨厌这种假冒,因此他便言不由衷,越加装出漠不关心、不分美丑的样子来,他是故意找岔,结果自己却也就装模作样了。”
第一位说美景的人,见识高雅,于是人人都装懂,鹦鹉学舌。
她把自我克制这个问题解决得非常简单;热烈的爱情是无法克制的,而冷漠的爱情则用不着克制。
夏洛蒂想到丈夫甩不开她,开心地笑了,她兴高采烈地说,无论他怎样对她耍脾气,她都不在乎,反正总得在一起过日子。帕默太太脾气好得那么彻底,无论怎样她都一心要快活,谁也比不上她。她丈夫的故意冷落、侮辱和不满,都不能使她伤心;他骂她,苛待她,他去大为开心。
他大概跟许多男人一样,由于某种莫名其妙的偏见,爱好美貌,却娶了个极蠢的女人为妻,因而脾气有点怪癖——不过她知道这种失策普遍得很,一个明白人是不会长久耿耿于怀的。
她一人独处时倒更坚强些,她自己的理智会给她巨大的力量,使她尽可能做到内心坚定不移,外表兴致如常,尽管她悔恨深痛、记忆犹新。
露西说: “我们订婚以来,长时间,很长时间都不在一起,爱德华对我的爱情是经受了不少考验的,他的爱情非常可靠,现在我如再有怀疑,就不容宽恕了。他从一开始就从来没有一时一刻让我在这方面担过心,这我有把握。”埃莉诺听见这样的断言,真不知是笑好,还是叹息好。
他默默地注意听着,等他一说完就立即从座位上站起身,声音激动地说: “对你妹妹,我祝愿她美满幸福,对威洛比,但愿他能努力配得上她。”说完他就告辞了。
他们说话的时候,詹宁斯太太一直高兴地看着他们,等着看达什伍德小姐传话的效果,巴望看到布兰顿上校马上喜气洋洋,变成富于青春活力、满怀希望与幸福的人,不料却看到他整个晚上比平常更加神情严肃,更加心事重重,这使他大为惊讶。
埃莉诺不必等到现在,早就知道妹妹对待别人往往不公正,因为她自己心灵纯净,容易激动,也因为她把强烈感情的微妙之处和文雅的举止风度看得过分重要的缘故。如果说世上有一大半人都是聪明善良的,玛丽安就跟其余那小部分人一样,虽然才能出众,气质优异,却既不理智,又有偏见,她要求别人跟自己有同样主张、同样感情,她只凭自己对人们行动的直觉印象判断人家的动机。
她马上想像出眼前放着的是一封威洛比的来信,信上满纸柔情和忏悔,解释过去发生的一切,使她能既满意又信服;而且紧接着威洛比本人就会急匆匆闯进房间,跪在她脚下,他那会说话的眼睛有力地证明信上说的都是真心话。这片刻的幻觉立即被驱散了。
一个无法消磨自己时间的人是根本不在乎打扰别人的。
可是布兰顿上校的眼神却表现出他从中看到了玛丽安的亲切善良,看到了一颗容不得姐姐受一点怠慢的热情的心,他是一直注视着她的。
但是当别人的我们的行动想入非非形成错误的看法,而且根据表面轻易做出决定时,我们的命运多多少少就得听凭机遇摆布了。
“四个月呀! ”玛丽安又喊起来。“你却那么正经,那么高高兴兴!你是怎么支撑得住的呀! ” “因为我觉得我该这样做。我答应过露西,我就得为她保密。所以我一丝不露,这是我的责任;而且我也应该对我家里人和朋友们负责,不能让他们为我焦虑,而又无法说出实话安慰他们。”
她不好思考,不够文雅,常常显得不讲究礼节,但是她态度坦率热诚,弥补了那些缺点还有余;她厚道,又有那么漂亮的面孔陪衬,很叫人可爱;她的愚蠢虽然明显,却不令人讨厌,因为她不自以为是;埃莉诺对她一切都能原谅,只是她的笑声除外。
但是,实际上,除非詹宁斯太太提起,她从未有过这种想法;而且她不禁认为自己比詹宁斯太太观察得仔细;因为她注意他的眼神,詹宁斯太太却只看他的行动:玛丽安刚开始觉得头和喉咙不太舒服、认为是重伤风的先兆时,他便流露出关切焦急的目光,但因为没有说出口,那位太太就根本没有觉察,她却从中看到了一个情人的敏感和无谓的惊慌。
埃莉诺却不能欢快起来。她的喜悦是另一种样子,不是轻松愉快。玛丽安得救了,恢复了健康,能回到朋友中来,并回到溺爱她的母亲身边,想到这点,她心里是充满异常宽慰的感觉的,而且热诚感恩,越发舒心;但她外表却没有露出喜悦,没有说话,没有笑容。在埃莉诺的心头,只有满意,无声的,强烈的满意。
难道就因为她受到伤害,她就是无可指责的;就因为我是浪子,她就一定是天使。如果她那狂暴的热情,她那薄弱的意志——不过,我倒不是想为自己开脱。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理智与情感 读书笔记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