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细致考察群体的一般性心理特征,探讨群体的道德观、情感、想象力、信念等诸多层面,指出个人进入群体之后容易丧失自我意识,在集体意志的压迫下成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的“乌合之众”的一员。以非法私利为行为动机的群体通常是犯罪团体,而“为信仰而战”的暴民团体会表现出崇高的献身精神。影响群体观念和信仰的因素有种族、传统、制度等,此外,极具感染性的语言、理想国的召唤、领袖人物的煽动等也对群体行为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作用。
乌合之众 读书笔记原来理智的反义词可以是群体。那那如果把这本书也分成两派的话,我认为是群体,以及群体的领袖。
书里有比较多不符合逻辑的论据去推出结论,这显然是不理性的。但换一个角度去看,作者是否也想把他的书打造成一个关于群体事件的领袖去发生,对他的读者进行精神洗脑呢?
我们除了理性的对待群体的激情和热血。更应该学习和重视的是如何去打造这样一个群体。宗教和领袖,放到今天都叫kol,放在营销方面就叫做爆款。
那如何产生群体效应?
第一卷,勒庞开始分析群体的心理。
一、 群体的一般特征。自觉地个性消失,形成一种集体心理:无意识、低智力等。
形成集体的个人会感觉到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使他敢于发泄出自本能的欲望;传染的现象。
二、分析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在大多数群体中,可以看到如下特点:
1、冲动、易变和急躁。“群体没有能力做任何长远的打算或思考。”
2、易受暗示和轻信。“在暗示和相互传染的推动下,一个人编造的奇迹,立刻就会被所有的人接受。”
3、夸张与单纯。“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群体情绪的简单和夸张所造成的结果是,它全然不知怀疑和不确定性为何物。”勒庞还表面,“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的智力立刻会大大下降。”
4、偏执、专横和保守。“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论。”还有一点,勒庞老师看得很精准:“群体随时会反抗软弱可欺者,对强权低声下气。如果强权时断时续,而群体又总是被极端情绪所左右,它便会表现得反复无常,时而无法无天,时而卑躬屈膝。”保守一说,则是“群体强烈地受着无意识因素的支配,因此很容易屈从于世俗的等级制,难免会十分保守”。
5、群体的道德。群体可能无恶不作,也可能表现出极崇高的献身和牺牲举动,所以“以名誉、光荣和爱国主义作为号召,最有可能影响到组成群体的个人,而且经常可以达到使他慷慨赴死的地步”。
三、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
1、群体的观念。就观念而言,群体总是落后于博学之士和哲学家好几代人。
2、群体的理性。群体对事情的论证,从逻辑上看十分拙劣。点加以放大,后由此得出一个普遍化的结论,比如:官员都是弱智、路人都是冷漠等。
3、群体的想象力。群体的想象力强大而活跃,而且非常敏感。“侵略者的权力和国家的威力,便是建立在群体的想象力上。”
四、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说到底,就是崇拜一个神,盲目服从、残忍的偏执和要求狂热的宣传等。“一切宗教或政治信条的创立者所以能够立住脚,皆因为他们成功激起了群众想入非非的感情,他们使群众中崇拜和服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随时准备为自己的偶像赴汤蹈火。这种任何时代概无例外。”——这点来解释粉丝群体再合适不过了。
进入第二卷,群体的意见与信念。在这一卷里,勒庞讨论的几个问题,群体的意见和信念形成的间接和直接因素、群体领袖是什么人,他有怎样的动员手段、最后一点是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中,有哪些是牢固的信念,哪些是多变的信念,以及这两种信念形成的原因。
一、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中的间接因素。包括五种:种族;传统;时间;政治和社会制度;教育。
1、种族。
2、传统。
3、时间。“它是惟一的创造者,也是惟一的伟大毁灭者。”“它们获得力量靠的是时间,失去力量也是因为时间。”“时间是我们最可靠的主人,为了看到一切事物有何变化,应当让它自由地发挥作用。”
4、政治和社会制度。他有个观点,“一个民族并没有真正改变其各种制度的能力。毫无疑问,以暴力革命为代价,它可以改变其名称,但是其本质依然如故。”——这说的不就是我党当年的革命和毛的各种手段嘛。。。
5、教育。很多人夸大了教育的作用了,“教育既不会使人变得更道德,也不会使他更幸福;它既不能改变他的本能,也不能改变他天生的热情,而且有时——只要进行不良引导即可——害处远大于好处。”
二、群体意见和信念中的直接因素。包括四种:形象、词语和套话;幻觉;经验;理性。
如果前几段是用来告诉你怎么保持理性,远离狂热的群体。那从这里开始,就开始教你如何打造这样的群体事件,适用于各种演讲增强效果!
1、形象、词语和套话。勒老师这段讲得精彩啊:“最不明确的词语,有时反而影响最大。例如像民主、社会主义、平等、自由等等,它们的含义极为模糊,即使一大堆专著也不足以确定它们的所指。然而这区区几个词语的确有着神奇的威力,它们似乎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各种极不相同的潜意识中的抱负及其实现的希望,全被它们集于一身。”然后,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结论:“统治者的艺术,就像律师的艺术一样,首先在于驾驭辞藻的学问。这门艺术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在同一个社会,同一个词对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往往有不同的含义,表面上看他们用词相同,其实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这个放到我党身上,早年创造出的那套官话便是如此,当年洗脑成功,大家都认同,现在就不同了,而且的确同样的词在官方语境和民间语境的意思不同,比如一些大家熟悉的词:一小撮、不明真相等就是此类。再说远一点,《1984》里关于真理部、新词的描述,与这个遥相呼应。
2、幻觉。“自从出现文明以来,群体便一直处在幻觉的影响之下。他们为制造幻觉的人建庙塑像,设计祭坛,超过了所有其他人。”——嗯,不问苍生问鬼神就是此类。所以勒庞在后面又下结论:“推动各民族演化的主要因素,永远不是真理,而是谬误。”还有一点,勒庞说到了社会主义强大的原因:“它的鼓吹者是那些非常无视现实,因而敢于向人类承诺幸福的人。”
3、经验。经验可以让过于危险的幻想破灭,但需要发生在非常大的范围内,这个范围也包括时间,所以经验需要一再出现,而且通常“一代人的经验对下一代人是没多少用处的。”
4、理性。前面已经提到群体心理的非理性,为什么这里还要提到理性,勒庞主要强调的是理性的影响的消极价值。他对理性并没有好感,认为幻觉其实是必要的,而理性在历史上并没怎么指引过人类走上文明之路。“一切文明的主要动力并不是理性,倒不如说,尽管存在着理性,文明的动力仍然是各种感情——譬如尊严、自我牺牲、宗教信仰、爱国主义以及对荣誉的爱。”
三、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1、为什么只要有生物聚集(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就会有头领?领袖更有可能是个实干家而非思想家,意志坚强、有强大的信仰,而“聚集成群的人会完全丧失自己的意志,本能地转向一个具备他们所没有的品质的人。”“大多数人,尤其是群众中的大多数人,除了自己的行业之外,对任何问题都没有清楚而合理的想法。”
2、领袖的动员手段:断言、重复和传染。看到这个标题,首先我想起的是史玉柱的广告,比如脑白金,就符合这三个特点。勒庞说道:“一个断言越是简单明了,证据和证明看上去月贫乏,它就越有威力。一切时代的宗教书和各种法典,总是诉诸简单的断言。号召人们起来捍卫某项政治事业的政客,利用广告手段推销产品的商人,全都深知断言的价值。”进一步的是,“极为重要的修辞发只有一个,那就是重复”。
3、名望。名望是一种难以抗拒的力量,总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类:先天的名望(称号、财富和名誉)和个人名望(其中提到拿破仑那部分很有意思,或者可以用现在更流行的词来表述:气场)。
四、群体的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主要分为两类:牢固、重要和持久的信念(如封建主义、基督教和新教)和短暂而易变的意见(如浪漫主义、自然主义或神秘主义)。
1、牢固的信念。“伟大的普遍信仰数量十分有限。它们的兴衰是每一个文明种族的历史上令人瞩目的事件。它们构成了文明的真正基础。”,还有一个特点,“建立普遍信念的道路可谓困难重重,不过一旦它站稳了脚跟,它便会具有不可征服的力量,无论从哲学上看它多么荒谬,它都会进入最清醒的头脑。”基本的信念,大多是宗教信仰的产物。而勒庞认为,共产主义“只能算是等而下之的信仰”。
2、群体意见的多变。“一切与民族的普遍信念和情感相悖的东西,都没有持久力,逆流不久便又回到了主河道。”群众易变的意见多,有三个原因:首先,过去的信仰失去了影响力,普遍信仰衰落;其次,群众的势力在不断增长,这种势力越来越没有制衡的力量。第三个原因是报业的发展(勒庞那个年代才开始的,到20世纪后乃至网络时代,大众媒体的这点影响越来越大),不断地把完全对立的意见带到群众面前。
第三卷也是最后一卷,勒庞分析了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三卷开始我都是略读,但是总结归纳出的内容很有意义。要知道,如果要制造一场群体事件,那么理性的人群并不是应该有的目标。但同时你要认识到,理性并不等同于高知,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盲区,而所有盲区就是群体入侵的撕裂口。
一、群体的分类。具体是这样分类的:两大类,异质化群体和同质化群体。其中,异质化群体包括两类:无名称的群体(如街头群体)和有名称的群体(如陪审团、议会等);同质化群体包括三类:派别(政治派别、宗教派别等)、身份团体(军人、僧侣、劳工等)和阶级(中产阶级、农民阶级等)。在这本书里,勒庞只讨论了各种异质化群体。具体如下:
1、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群体犯罪,这个类似于我们说的多数人的暴政,里面勒庞举了巴士底狱监狱长之死的例子,非常有代表性,可以具体看看。他认为犯罪群体的特征和一般群体的特征并无不同:“易受怂恿、轻信、易变,把良好或恶劣的感情加以夸大、表现出某种道德,等等。”——立刻想起义和团!
2、刑事案件的陪审团。勒庞主要讲的是法国刑事法庭的陪审团,他认为,陪审团“也表现出易受暗示和缺乏推理能力的特点。当它处在群众领袖的影响之下时,也主要受无意识情绪的支配。”
3、选民群体。“在群体特有的特征中,他们表现出极少的推理能力,他们没有批判精神、轻信、易怒并且头脑简单。此外,从他们的决定中也可以找到群众领袖的影响,和我们列举过的那些因素——断言、重复和传染——的作用。”其中,勒庞提到的一点——“候选人写成文字的纲领不可过于绝对,不然他的对手将来会用它来对付自己。但是在口头纲领中,再夸夸其谈也不过分。可以毫无惧色地承诺最重要的改革。做出这些夸张能够产生巨大的效果,但它们对未来并没有“在群体中,人们总是倾向于变得智力平平,在一般性问题上,40名院士的投票不会比40个卖水人所投的票更高明。”
4、议会。“在议会中也可以看到群体的一般特征:头脑简单、多变、易受暗示、夸大感情以及少数领袖人物的主导作用。”所以勒庞认为,虽然议会制度是一切现代文明民族的理想,得到普遍的赞同,但这种观念(在某个问题上,一大群人要比一小撮人更有可能做出明智而独立的决定)从心理学上说是错误的。“在所有情绪激昂的会议上,都可以看到同样的无意识现象。”不过,勒庞也承认一点,“议会的运作虽然面对所有这些困难,它仍然是人类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最佳统治方式,尤其是人类已经找到的摆脱个人专制的最佳方式。”接着,他又认为议会造成两种严重的危险:一是不可避免的财政浪费;二是对个人自由不断增加的限制(这一点上,我想起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里面提到的,意思与勒庞接近,论述更加精彩)。
最后的最后,记住“因素——断言、重复和传染”。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乌合之众 读书笔记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