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读书笔记5000字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作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

本书为斯维拉娜·阿列塞维奇代表作。斯维拉娜·阿列塞维奇是世界一流作家,本书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级别的作品。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惨烈的反应炉事故发生在车诺比。这是史上最浩大的悲剧之一。作者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有无辜的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他们的故事透露出他们至今仍生活在恐惧、愤怒和不安当中。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读书笔记

看这本书让我很抑郁。这本书的翻译名应该是,我看遍所有的痛苦,确实不夸张,很快的看过因为不想心情变得很down。但是不禁思考了一下,遗忘,是否就可以当作这一切不曾发生过?如果最终目的是这样,我们是不是就不应该再记得?对于以发生的灾难,真的就这样让他们过去,政府封锁消息,让他成为不曾发生过的历史?

“他的肺和肝的碎片都从嘴里跑出来,他被自己的内脏呛到。我用绷带包着手,伸进他的嘴里,拿出那些东西。”

“我的女儿六岁,我陪她入睡时,她在我耳边说:‘爸爸,我要活下去,我还很小’ ……我们把她放在门上,我父亲躺过的那扇门。直到他们带来一只小棺材,很小,就像摆大洋娃娃的盒子”。

“这景象很可怕,枕头上全是血。我从浴室把脸盆拿来,血流入盆里,像是在用桶接牛奶一样。”

“医生说不能把我生下来。为什么我不应该被生下来?那我该去哪里?高高地在天上吗?还是在别的星球?”

……

光凭上面这些字句,可能会以为我读了本恐怖小说,其实不是的。读的是一本口述史接近纪实文学。书中文字来自多人之口,他们的身份分别是妻子、父亲、母亲、医生、博士、军人……

这是一本既温情又冷酷,既真实又荒谬的书。上面摘录的部分字句虽然看上去鲜血淋漓、情境可怖,但其实它们来自一个深情的语境。

很多人是在日本福岛的核泄露事件发生后,才知道切尔诺贝利这个地方的。我从前也只是依稀知道切尔诺贝利曾发生过严重的核泄露事件,至于严重到什么地步,从未去深究过。

但是你知道吗?发生在切尔诺贝利的反应炉损坏事件,造成的危害相当于三百五十颗原子弹在广岛引爆。

据资料记载:二次大战时期,纳粹军队摧毁了白俄罗斯境内六百一十九座村庄,而切尔诺贝利事件,令白俄罗斯失去了四百八十五座村庄。

战争时,每四个白俄罗斯人中就有一个死亡。而今天,每五个白俄罗斯人中就有一个人住在受辐射污染的地区。

该国有两千多公顷的土地无法再耕种,有百分之二十六的森林面积与大部分湿地受到污染。居民被迫背井离乡、逃难般四散。

从这些数据里你看出了什么?

对!核泄露事件=战争。

哦不!核辐射比战争更可怕。因为你看不到你的敌人,它潜伏在各种形体里,你无法与之作战。你呼吸的空气里有它,你喝的水里有它,你吃的面包和盐巴里有它,就连母亲哺乳婴儿的乳汁里也有它。

你怎么躲?

事故发生至今已经三十年过去了,切尔诺贝利30公里半径内的土地仍是禁区。拒绝人类、拒绝鸟兽、拒绝一切生命迹象存在。

出事故的4号反应炉炉心,目前用石棺封住了,里面仍存有约二十吨核燃料。而根据数据显示,石棺处总共有超过两百平方米的漏洞和裂痕,放射性粒子还在持续外泄。

在被辐射波及的地区,目前仍有许多人居住着,这其中包括本书作者的亲人和朋友。

你需要了解的是,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中泄露出来的有毒物质多达几百种,其中铀的分解要十亿年,而钍的分解期要一百四十亿年。而人的寿命,撑足了也就一百年。

这是以上那本书的背景知识。

S.A阿列克谢耶维奇花去七年的时间,走访了切尔诺贝利事件幸存的所有相关人。隔离区的居民、消防员的遗孀、尚幸存于世的清理人、当事的官员、专业的物理学家……然后写下了这么一部口述史,来全方位地、客观地解读切尔诺贝利事件。

悲剧发生的时候,生活在其间的人们对于核辐射一无所知。

消防员们连防护服都不穿就去灭火。

反应炉燃烧的时候天空出现的光比电影场景还美,人们抱着孩子,竞相涌出家门来观看这异象。

隔离区的居民们被要求在三天内撤离,任何物品都不许带。为什么不能带?这是我们的财产呀!于是他们把家电、摩托车用各种方式偷运出污染区,把污染源分散到全国各地。

军人奉命去清理现场,对于自己所身处的环境半知不解。什么是贝克?什么是居里?什么是毫伦琴?没人懂,军校里没教过。

司机在露天烟尘中运送铲起来的被污染的地皮,拼上身家性命,只为了赚一笔可以买一套高级西装的钱。

听说喝伏特加能防辐射,人们喝光了酒之后,开始喝含酒精的防冻液,结果中毒。

政府和官员们当时在做什么?

事故发生几天后,当地所有关于辐射、广岛或长崎,甚至讲X射线的书都消失了。当地官员说这是为了避免在民众中制造恐慌。

他们听任居民们在辐射云下露营,在河边游泳、晒太阳,然后拍成片子散播出去,说是为了稳定民心。

他们命令军队在一座无人的小镇连夜清理出一幢房子,用来拍摄一个婚礼,目的也是稳定民心。

人民都选择相信那些科学家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于辐射,他们给出的建议是:没什么可怕的,只要记得饭前洗手就好。

灾难发生后,原本当地有储备的浓缩碘可以投入水源,供民众防辐射用,却没有人敢下令投放,因为没有收到上级长官的命令,不敢动用。

国家安排投放到当地的防毒面具,并没有发放给当地民众。为什么?地方官员解释:为了避免造成恐慌。

最高领导人发表讲话,内空永远是:情况已在控制中。

而事实呢?

赶赴事故现场灭火抢险的消防员,因为接受了大量辐射,在14天内死去。有的全身发黑、身体肿胀如水桶、皮肤一片片碎裂……

消防员怀孕的妻子因为不忍心离开丈夫,陪同护理了14天,最后产下了一个死婴。

军人从事故现场回家后,扔掉了所有衣物,却留下了一顶帽子,因为儿子实在太喜欢戴。不久之后,儿子得了脑癌。

污染区的居民想尽办法带走了家里一块门板,因为那块门板是家族纪念物。家族的传统是:家中任何亲人过世了,都要让其躺在门板上,直到入土为安。男主人曾经在门板上送走了他的父亲,切尔诺贝利之后,轮到他六岁的小女儿,躺上了这块门板。

从切尔诺贝利来的女人都不敢再生小孩,有人愿意冒险,却生下无肛门无尿道只有一个肾脏的女婴,经受无数次手术却依然无法正常地生活。

所有上过反应炉屋顶清理石墨的人,都在五年或七年内死去,死的时候,各有各的惨状。

切尔诺贝利出来的孩子们,在操场上多站一刻钟就要流鼻血、晕倒。无数人得癌症、自杀。

切尔诺贝利的居民,成了污染的代名词,没有人愿意靠近、接纳,哪怕是亲生的姐妹。

书中有个黑色幽默段子。有人叫卖污染区出产的苹果,路人好心奉劝,说这样不行,苹果会没人买的。摊主说:没关系,卖得掉的,有人买给丈母娘,有人买给老板。

切尔诺贝利的灾难,使得经受过战争摧残的心理学家的防线都崩塌了。

那是一场怎样声势浩大的劫难啊!

士兵们戴着面具和连指手套、穿着连体的防辐射服,进入那些被污染的村庄,拆毁村民的房子、捣毁他们的菜园、射杀所有家禽与宠物、掩埋水井、把树木锯成一米半长包上玻璃纸放进洞穴、把土地表层全部铲起运走……

不明所以的村民们在胸前画着十字问士兵:这是怎么回事?世界末日要来了吗?

士兵们无可奉告。

被污染的不止是空气和土地,还有人心。

隔离区的土地表层及地上一切物什,按规定必须掩埋到四米深的地下,要用玻璃纸隔离,掩埋地要经过测量,要选择高地,要避开水源。

要求是这样,执行起来又不一样。经常是有人随手一指:就那儿吧。挖多深?挖到有水为止。

隔离区里,有投机商人用伏特加贿赂军人,运出被污染的家具电器转卖到度假小屋。

那些被埋入地下的物什,过了些时日,又被人偷偷挖出来,流落到了二手市场上。

产自污染地区的牛奶无人再购买后不久,市面上出现了许多遗忘了包装的牛奶。

送入隔离区的补助品走了一圈,又被走私出来。商人、警察,中低阶官员都从中获利、以此为生。

总共有超过五十万人参与了切尔诺贝利的清理工作。他们中最多的是军人,此外还有司机、矿工、建筑工人、各行业的专业人士。

军人中有些刚刚从阿富汗的战场上下来,却马上被叫去切尔诺贝利。一开始被告知只需要去二十几天,结果一去就是半年。

还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去的是什么样的地方。更有些人,接到通知书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是自愿要去那里的。

他们没有专业防护地暴露在辐射之下。最先进的机器人都会因高辐射发生故障的反应炉屋顶,他们赤手空拳去清扫,因而得着了一个“绿色机器人”的称号。

这些英勇地走上反应炉屋顶的人们坐在一起,冷静地讨论着执行任务回来后的生存期限。五年?七年?口气像是医生在谈论一个病例,当中没有恐慌。

无论是自愿去清理还是被强制执行命令,这些军人们都说,他们没有后悔过。不需要什么崇高的誓言,这是责任所在。

比起自己的身家性命,他们更在乎的是:俄国会不会胜过美国,成为最伟大的国家?航空飞机哪家强?他们谈论国家的命运和宇宙的法则,就是不谈自己的寿命。

这是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是一代人的宿命。

而他们为之奉上血肉之躯报效的国家,却一直以谎言回报他们。

军人们说得最富荒诞意味的一句话是:从阿富汗回来,知道自己可以活下去了,但切尔诺贝利则在回家后把你杀死了。

他们一个个成为烈士,得到荣誉的勋章,但政府允诺奖励他们的汽车、公寓,最后都随同他们的生命一起,飘散在风里。

他们被称为英雄。每一个英雄背后,都有一群至恸的家人。他们无法从冰冷的勋章中得到安慰,他们需要的是一具温暖的肉身。

“如果我早知道他会因此生病的话,我会把家里的门都锁上,我会站在门口挡着,我会用家里所有的锁,把每一扇门都锁起来,不让他离开。”一个清理人的遗孀如是说。

这本书的作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擅长纪实写作,喜欢让事实说话。每写一本书,她都要花上几年时间实地走访,获取第一手资料。

如此用心良苦,但她在自己的国家并不受待见。当官的人讨厌她,因为她写出了这个国家藏污纳垢的一面。

那些被她采访过的人也恨她。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那些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事实变成文字之后,是那么沉痛黑暗。他们简直不敢相信那样的事情居然在自己身上发生过,不愿意承认自己经受了那么多年无意义的痛苦。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读书笔记5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