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区块链:定义未来金融与经济新格局 读书笔记5000字

区块链:定义未来金融与经济新格局

作者:火币网 张健

区块链的优势在于能够用非常低的成本解决网络交易的身份识别和个人征信,以及使用点对点的交易避免了传统集中式的清算结构,从而能够大大提高金融系统甚至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除了区块链的诞生背景及本质,本书还围绕区块链的各个方面分别谈了区块链带来的新机遇、各种应用场景以及具体的技术原理等内容。比如谈到互联网金融,作者提出了“区块链将成为互联网金融梦想照进现实的关键技术”这样让人印象深刻的观点;提及物联网与共享经济,作者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它们目前面临的问题,并引出区块链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价值与意义。虽然本书涉及的领域非常宽泛,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但书中所讲的各种观点以及独立思考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区块链:定义未来金融与经济新格局 读书笔记

一 必然出现

这些力量并非命运,而是轨迹。它们提供的并不是我们将去往何方的预测,而是告诉我们,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向哪些方向前行,必然而然 - 凯文.凯利

1.关于文字与货币

人类进行更高效交流的手段

1.1-文字

1)、人类在精神层面做到可靠的交流与传承 - 交流手段,承载信息;

2)、文字不是深思熟虑的发明,而是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副产品—文字最早被用来记账,以早期各文明出土文物为证;

3)、逻辑是书面文字的产物,是文字造就了人类的思维和历史。

1.2-货币

1)、人人类在物质层面做到可靠的交流与传承 — 传输价值,承载信用;

2)、如果没有这两者,人类将无法获得知识与财富的迭代与累积,进而不会产生文明;

3)、自这两者诞生以来,人类信息传播和价值交换的手段也一直没有停止迭代和进化;

2.香浓伟大

2.1-1948年,香农发表《通信的数学原理》论文,奠定现代信息论的基础。为人类引入一个新单词——比特(bit)。

牛顿量化了力,建立起经典物理学的大厦;香农量化了信息,打下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基础。

2.2-香农开创信息论,解决了“如何用数学方法定义信息”的关键问题,让信息有了量化的单位“比特”,并可以被精确计算,从而奠定了数字通信的理论基础。

区块链的诞生给了解决另一个宏大问题的机会——如何用数学方法定义信用。

3.关于信用 和 货币

3.1-信用是货币创造者,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是信用货币。货币不再代表任何贵金属,已和商品属性彻底脱钩。

3.2-随着金本位制度的崩溃,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都已是信用货币,货币名目论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

3.3-区块链与比特币之间的关系

凯恩斯所说的记账货币与货币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菲利克斯·马丁对货币的理解来说明两者的关系——比特币只是记账的表征,而区块链就是其背后的一套由信用记录以及信用记录的清算构成的体系。

3.4-由于区块链公开、透明、难以篡改的特点,区块链技术可以为任何数字资产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存在性证明,资产登记或转移。

4.信用计算

4.1-信用计算

作者观点:不是信用不可计算,而是还未构造出可以精确计算它的环境或系统。

个人看法:

中心化的环境或系统已经构造出,且各有不同(央行个人征信报告、芝麻信用、腾讯信用等等);

现状-去中心化的信用系统尚未得到认可。

4.2-区块链通过数学算法构造的经济系统,本身是一个对所有人都公开透明的系统,更为重要的是-区块链系统可精确计算发生违约(欺诈)行为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以及可以预期的收益。

欺诈行为所要付出成本远大于其所能带来的收益,且成本和收益都可以事先被精确计算时,任何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有欺诈的动力。

4.3-信用是制造货币的真正原材料。区块链创造了一个数字化、点对点传输价值 的信用系统——比特币的出现成为可能。

二 区块链

1、记账、竞争、奖励机制

2、共识机制 —— 工作量证明POW

3、基于比特币代码衍生的山寨币和竞争币 —— 比特币脚本语言不是图灵完备的;所以后来诞生了图灵完备的以太坊。

4、智能合约:类似 if …… then ……语句

5、区块链问题:

-去中心化的系统,每次升级需要“一致同意”,所以升级效率未必高;

-各条链之间不能互联互通 ,是个“痛点”;

-未来是否会有大规模“侧链技术”出现,来串联各家不同的“链”,有待观察。

3-新机遇

1、挖矿产业机会

1.1-矿机、矿池、矿工

个人疑问:

1)、高度专业化的结果,又趋向“中心化”了。拥有N多矿机的矿池 - 算不算中心?

2)、为什么某矿池算力超过50%以后 就有矿工自发撤离?

有待继续学习……

1.2-交易平台

交易手续费 和 “上架费”(据说每种币收取几百万至上千万不等)

1.3-钱包服务

网页钱包、桌面钱包、硬件钱包

将自己的数字钱包交给他人托管,安全性是最大担忧

1.4-支付服务

赚取交易手续费,和现有支付服务商业模式同理。

我的疑问:

币值的波动,带来的一连串问题,会给商家应用带来麻烦。

试想此场景:

下午-营业时间,客户购物时的比特币价值为X,收银员收款成功;

傍晚-关门盘点,收进来的比特币已经跌了,价值小于X,比如0.95X;好吧,老板咬咬牙,万一月底涨了呢?

次日-营业时间,继续收入比特币,暂时记账,赔就赔吧,万一明天涨了呢?

………………………………

月底-营业流水盘点,本月比特币大跌,收进来N个比特币,最终价格大约只有当时的一半了,试想——该老板以后还有什么动力继续收比特币?

涨的时候同理可推,也会有麻烦;或者每天有涨有跌,营业流水如何计算?用数字币计算还是用法币计算?用哪天的币值计算?

1.5-数据服务

个人看法:

1)、数据服务确实有很多文章可以做,基于网络爬虫技术和开放API做一些数据的汇总和呈现。

2)、通过钱包地址,查询对方的持币?我个人认为这种方式是不合理的——你知道我银行卡号了,你就知道我有多少钱了?好吧,增加一个授权环节,那我就是不想让你知道,你咋的?你想干啥?

1.6-媒体服务

不说了,大家都懂。

2、互联网金融

2.1-对于技术的看法

1)、区块链-互联网金融梦想照进现实的 关键技术;

2)、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关系-互联网给金融业带来的变化是形式与手段的变化,而不是内涵或本质的变化。互联网金融并不会改变金融的本质;

3)、互联网金融与技术发展的关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主要取决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速度,而不是金融自身的发展速度;

4)、互联网技术无法解决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创造出超越自身能力的商业模式。

2.2-信息不对称

所谓信息,就是传播中的知识差,包括信息的完整度和时间差。

互联网金融无法彻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可以降低不对称程度。

2.3-面临挑战

1)、P2P网贷被误认为是互联网金融的典型,并不符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和特征,甚至是一种倒推。

2)、传统金融体系是典型的中心化结构,而互联网则在推动着金融体系的重构,去中心化、去中介化成为趋势。

3)、然而目前现状——既想实现去中介化,但又缺乏去中介化的核心技术基础保障。

2.4-区块链带来的价值

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降低风险 - 不展开赘述。

无法在金融业大量应用的核心阻碍——基础设施不够成熟。

3、物联网与共享经济

3.1-物联网的核心依旧是互联网,物联网拓展为物物相连。

3.2-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是一种点对点的分享产品或者服务的使用权的经济模式。物联网的发展将成为拓展共享经济边界的原始技术驱动力,将使分享变得更加可靠、经济、便捷。甚至,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预言,物联网与共享经济的发展将导致一个零边际成本社会的诞生,我们熟知的资本主义社会将不复存在。

卫哲观点

1)、分享经济≠共享经济,分享经济是提升使用效率的,共享经济只会造成新的库存压力(共享出来没人用,效率无提升反而制造了库存,比如共享单车);

2)、分享经济(比如Airbnb、Uber)很看好,共享经济不太看好。

我的个人脑洞

1)、共享经济+区块链技术 + 无人驾驶,我共享了我的车,我的车上路接单就是“挖矿”-挖矿就有代币收益 - 用代币兑换别的服务。

2)、好像哪里不太对——我的车赚回来的不是法币嘛,为啥要代币呢?也许未来没有法币了,都使用数字代币了吧 :)

3.3-区块链技术解决物联网难题

存在问题:

1)、存储空间和安全

2)、中心化系统无法处理“万物互联”所产生的庞大计算需求

解决方案:

区块链分布式的网络结构提供一种机制,使得设备之间保持共识,无需与中心进行验证,这样即使一个或多个节点被攻破,整体网络体系的数据依然是可靠、安全的。

3.4-基础设置

作者观点

1)、基础设施建设是现阶段重要机会窗口,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提供有效服务

2)、基础设施:区块链的研发与构建、区块链间的连接设施

个人看法:

1)、以去中心化的名义,做着想要成为中心的事情。

即-我家用了区块链技术,服务更好,大家都来我这里吧,我才是未来。路人一脸懵:你这个东西隔壁老马家也开始做了,你容我考虑考虑。

2)、实际情况可能是:已取得现有优势的行业巨头,难道看不到区块链技术的未来?他们就坐着等死么?当然了,诺基亚死亡的案例也会继续发生。

四 应用场景

1、比特币

存在问题:

1)、每10分钟打包1个区块,每个区块1MB;

2)、区块容量小会导致扩容需求,而产生分叉(成书时间2016年,2017年比特币因扩容分歧而分叉)

3)、比特币每秒能承载的交易最大数量为7笔,不可能进行更大规模“商用”。

2、竞争币

2.1-作者观点:

基于工作量证明机制的竞争币主要是通过缩短交易确认时间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用更加复杂的算法实现更好的匿名性等。

个人看法:

新技术、新思路、新流程、新硬件等等因素,必然产生新的数字货币 - 后人一定比前人更优秀,即更快的交易确认时间、更复杂安全的匿名性等……那么未来数字货币可能越来越多。

莱特币:2011.11月诞生,2.5分钟打包1个区块,总量8400万,采用新的POW算法。

狗狗币:2013.12月诞生,1分钟打包1个区块,总量1000亿[挖完后每年继续增加50亿,减半时间为两个月]

2018.1.28日备注 - 已经有秒级生成打包区块的方案,在此不赘述。

2.2、关于POS

权益证明不要求节点进行一定量的计算工作,而要求节点拥有一定数量加密货币的所有权,才能参与记账的竞争

个人看法:

币多投票权就多,票多影响就大~会不会导致新的“中心化”?可能我还需要继续学习……

3、众筹 - 即 ICO

国内已经玩疯了,都用这个来圈钱 ……在此不赘述

可参本人前文:成本几千万收割20亿-“区块链”时代 - 信仰价值几何?

4、清算、结算和审计

4.1-传统金融机构周期较长,在区块链上,交易被确认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清算、结算和审计的过程。

4.2-通过区块链共享交易实体的信息,这将减少大量的重复性工作,也将为各家机构节省大量的合规成本。同时,还将为金融机构在挖掘潜在业务机会、识别风险暴露方面提供很大帮助

个人看法:

截止2018.1.28日搜索相关信息,依然是“思路被肯定,落地有待考察” -医疗、保险、银行、证券理论上都可以使用这个思路。

5、智能合约

1)、是一种“程序”,只是这种“程序”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约定

2)、是一段涉及资产与交易的代码

3)、是一种新的参与者之间达成共识的方式

6、版权和许可

作者观点:

互联网缺乏内生的针对有价值的信息的保护机制,这一点是事实。然而,这并不是互联网的原罪,甚至说,这本来就是人类社会不完美的常态。在互联网诞生以前,我们转述传播乃至篡改别人的观点,又何尝有什么内生的代价要付出?—— 所以要将数字内容上链

个人看法:无法落地的赶脚

7、公证与记录

作者观点:

司法文书、公证、学历、等等各类文件上链 - 不可篡改性

个人疑问:

1-区块链上的文件 不可篡改,如果上链的是一个错误的文件,咋办?再传个新的?那如果干脆是个假的呢?我给法院小李送礼5万元,让他做个假文件上链……

2-去中心化的链,鼓励人上链就要有代币,司法机关发币么?还是用比特币、以太坊?目前好像没想明白。

3-好,改个思路,司法部门用中心化手段部署区块链,各地法院都是节点,不发币了。那问题1怎么解决?

8、政府部门信息发布

作者观点:

如果将各部门的信息数据与区块链联系起来,当政府部门与公民同意数据共享的时候,就可以确保数据被实时发布。

个人疑问:

如果公民想要知道,政府部门儿却不同意授权。那么公民依然无法查看相关信息。 这依然是一种中心化的方式,没有任何意义呀!!这个领域区块链有什么可以作的事情吗? 政府的管理方式天然就是中心化的。 这已经成了意识形态的讨论,我认为木有意义。

9、电力管理

作者观点:

智能仪表可以在区块链上对生产和消费的电力进行注册,允许消费各地过剩的能源,并向初始的能源生产者提供积分或货币,当他们需要额外的电力时,这些积分可以被赎回。

个人观点:

不明觉厉,每一个汉字我都认识,放在一起我就不理解了……

五 技术原理

1、密码学

1.1-1949年,香农(Shannon)发表《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文中的信息论为对称密码系统建立了理论基础,密码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

1.2-理论共识-“柯克霍夫原则”——密码系统应该就算被所有人知道其运作步骤,它仍然是安全的。即算法是公开的,唯一需要保护的是密钥。

2、以比特币为例,大量使用公开加密算法

能力有限,本章节看不懂

3、区块链数据要素:

地址、交易、区块、网络

3.1-地址

1)、特币用地址来标识一笔交易的支出方和接收方。所有的交易最终需要被记到统一的账本上,而这个账本是通过区块确认并完成的。每一个新区块的产生,都会被打上时间戳,最终生成按照时间前后排列并加以记录的电子交易证明。每个独立节点之间又通过比特币网络来建立联系,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去中心化、分布式的电子交易记录时间戳服务器系统。

2)、解决双重支付问题:只要诚实的节点所控制的计算能力的总和,大于有合作关系的(Cooperating)攻击者的计算能力的总和,比特币系统就是安全的。

3.2-交易

1)、比特币的交易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转账。

2)、比特币的交易被设计为可以纳入多个输入和输出,即一笔交易可以转账给多个人。从生成到在网络中传播,再到通过工作量证明、整个网络节点验证,最终记录到比特币的区块链,这就是交易的整个生命周期。

3)、输入标识着交易的发送方,输出标识着交易的接收方及对发送方的找零,交易的手续费则是输入的总和与输出的总和之差。由于所有的交易输入必然是前面某笔交易的输出,所以交易最核心的字段是交易的输出。

3.3-区块

1)、比特币网络中每个(挖矿)节点都基于已存在的最新区块生成下一个区块,同时将网络中未确认的合法交易包含进去。在完成工作量证明之后,将新的区块广播到全网,同时获得区块的奖励,这个过程就是将所有的交易打上时间戳标记的过程。

2)、只有最长链上的区块才能够获得奖励,这导致了所有的挖矿节点被利益驱使,形成唯一最长链的结果,从而达成记账系统共识的一致性,保证了整个体系的可靠与安全。

3.4-网络

P2P(Peer to Peer)每个节点彼此公平、对等,不存在中心节点。

比特币网络的相关功能如下:

1)、新交易广播到全网的节点,每个节点会收到交易消息。

2)、每个(挖矿)节点将新交易收集到节点的内存,并组装成区块。

3)、每个(挖矿)节点都尝试在自己的区块中找到一个具有足够难度的工作量证明。

4)、(挖矿)节点找到一个工作量证明,把有效的区块数据向全网进行广播

5)、当且仅当包含在该区块中的交易都是有效的,并验证其完成了工作量证明,其他节点才认同该区块的有效性。

6)、其他(挖矿)节点表示接受该区块,并在该区块的末尾制造新的区块以延长整个区块的链条。

“洪水算法”-确保交易或区块在1-2秒内传遍全网

每一个接收信息的节点,向与其相连的所有节点推送该信息

4、共识算法

4.1-工作量证明

核心特征是不对称性:工作对于请求方是适中的,对于验证方则是易于验证的。

对于比特币网络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如果想生成一个新的区块并写入区块链,则必须解出比特币网络出的工作量证明的迷题。解题成功,即工作量证明完成。

4.2-最长链机制

比特币网络要求所有节点都遵循一个协议(共识),所有保存到本地的区块链必须是被本地节点验证通过的最长链。由于区块链的每个区块必须引用它的前一个区块,所以最长链是最难推翻的。

4.3-防止算力攻击

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攻击问题,攻击者通过攻击来获取利益,但这是需要成本的(算力成本),只有当攻击获取的收益大于成本,也大于他诚实工作所获取的收益时,攻击者才会自发动攻击的意图。假定的有理性的人,即为了获得更大收益而发起攻击的人,实际上是不会发动这样的攻击的。

4.4-共识算法

大量的私有链都尝试采用或发明了不同的共识算法。有限的去中心化,使得我们可以采用更为高效且低成本的共识算法。而类似于比特币区块链这样的公有链,由于需要达成所有节点完全平等、自由加入等特性的完全去中心化,相应的一定规模的资源消耗几乎是必然的。

5、侧链技术

5.1-侧链

-所谓“侧链”(又称楔入式侧链),是相对于主链而言的,是平行于主链的另一条区块链。它们通过“双向锚定”(Two-Way Pegging)来建立关联,实现主链与侧链之间价值的双向转。

-侧链作为主链新功能或新业务逻辑的“试验田”,一方面帮助主链试行、扩展新功能,另一方面随着各种主链本身无法具备的业务逻辑在侧链上实现,围绕主链可更进一步搭建起一个覆盖各种业务需求的产业生态圈。

鉴于编辑器的缘故,欢迎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_飞扬日知录。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区块链:定义未来金融与经济新格局 读书笔记5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