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读书笔记5000字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

作者:傅海波 崔瑞德编 陈高华 史卫民等校订

本书叙述了10-14世纪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辽、西夏、金、元四个王朝的变迁。深入研究了民族关系、国家关系的发展;多元文化的构成及其相互影响以及社会风俗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讨论了各族统治者在中原文化影响下其政治制度、物质文化的变化和形成;重点揭示契丹、党项、女真和蒙古人在各王朝历史中的作用;凸显了如耶律阿保机、嵬名元昊、阿骨打、成吉思汗、忽必烈的重要历史人物形象。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读书笔记

本书区别去其他蒙元史书籍,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有较多描写,视角也跟国人所写有所区别。

一.蒙古帝国的疆域

蒙古帝国最令人惊叹的就是领土面积,短时间内以总数不到20万人的军队,先后征服灭亡几十个国家,征服几百个民族,消灭各国军队人数超过千万,征服各民族人口数目达六亿,迅速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蒙古帝国。一个数据表述帝国版图面积在鼎盛时达到了4400万平方公里,基本上占领了整个亚欧大陆,如果窝阔台或者蒙哥没有突然死亡,估计非洲也难以幸免。。。东以现俄罗斯的萨哈林岛为界,北至北冰洋,南到马六甲,西至白俄罗斯的第聂伯河,实在难以想象。作为蒙国帝国中国部分的大元,也达到了领土的巅峰,现在中国、外蒙古全部、俄罗斯西伯利亚及爪洼中南半岛全为大元。

二.蒙古帝国对世界的影响

首先要明白蒙古帝国是一个世界性帝国,元朝只是帝国的一个部分,帝国的影响也是世界性的,蒙古人的统治导致华夏文明发生转向;俄罗斯人的历史发生了根本性转向;契丹,党项,女真等文明实际上直接或者间接被彻底摧毁;在征服的同时,蒙古人自身的种族构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蒙古帝国对亚欧大陆的征服和统治,在客观上使得伊斯兰文明的影响力大大增强,四大汗国最后全部成为穆斯林的天下,与此同时在全世界都产生各种蝴蝶效应。

中亚突厥人的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使得基督教在中西亚遭受毁灭者打击。

东亚的华夏文明大为衰落,汉唐之辉煌,两宋之绚丽,再难一见。

而欧洲随着拜占庭的灭亡,君士但丁堡的沦陷,面对伊斯兰世界强势扩张,以基督教为信仰的欧洲文明不得不西移,大西洋西岸开始变成新的中心。蒙古军队造成黑死病(Black Death)即鼠疫的流行,欧洲人口急剧减少,教廷控制能力减弱,新的思想开始崛起,又间接地导致了文艺复兴。

对于非洲,奥斯曼帝国对红海的控制,截断了欧洲与中国的贸易通道,逼迫欧洲人向西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便间接地导致了大航海时代和地理大发现。

对于俄罗斯,10世纪基辅罗斯面积280万平方公里,人口800万。蒙古入侵以后急剧下降到400万左右。在这期间,蒙古人疯狂屠杀男性斯拉夫人,把铁血基因留给了这个民族。由于蒙古的统治,俄罗斯文明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俄罗斯这个大帝国的很多制度,都可以在蒙古统治时期找到源头。例如政治上的中央集权、经济上的农奴制度、军事上的扩张好战、宗教上的服从世俗等等,都与蒙古人的统治不无联系。在扩张主义的方面,俄罗斯更是青出于蓝。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就可以看作是莫斯科公国在俄罗斯进行内部扩张的过程。在摆脱蒙古统治后,俄罗斯立即展开对外扩张。扩张从15世纪末开始,持续了数世纪,自西向东,最终建成世界上的面积第一大国。这一过程是蒙古西征的重演,不过方向相反了,时间也较慢长。毫无疑问,继承了蒙古人好战本性和蒙古帝国大部分领土的俄罗斯比我们更有资格认祖归宗,不过俄罗斯人好像对比兴趣缺缺。。。

三.蒙古帝国对中国的影响

元朝的统治只有短短一百年,但留给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初步奠定了中国领土的雏形,其次确立行省制度,定都北京,改修运河,最重要的是朱程理学正式成为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学说。

难以否认,蒙元对中国领土方面的贡献是难以磨灭的,只要翻看中国历史不同时代的版图就会发现,自蒙古帝国(含元)后中国的版图面积达到了历史极性,是前无古人的(不能确定是否有来者),这其中的重要因素当然是借助了蒙古人的威力、蒙古帝国地域框架及忽必烈在南宋地盘上的领土扩张,否则朱元璋的明朝江山也可能只会龟缩于南宋原有的鸡胸腹一带地盘上。所以,仅从领土扩张这个角度讲,当年蒙古人在欧亚大陆的横刀立马实在是有意无意帮了汉民族一个大忙,不仅让汉民族提前恢复到汉唐时期的领地面积,而且还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大大扩张。

某某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基本上就是指从元朝以来,台湾、东北、西藏、云贵、新疆都是如此。当然,辽阔的西伯利亚地区本来也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一部分。。。最应该是我们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是外蒙古,北极熊野蛮的欺凌我们,切断了我们和黄金家族的渊源,使得我们认祖归宗的愿望成为了泡影。

但如果国人以蒙古人武力建立的帝国的大规模扩张而骄傲,并把帝国看成是中国的胜利(原因是它的外族统治者已经被视为中国的正统皇帝)那就大错特错了,中国人只是它的臣民,是的,我们被外族占领了。

区别于我国历史上其他所有时期,包括满清在内,只有蒙元从未被汉化且也不屑于被汉化(在西亚却被伊斯兰化),这也说明了我们自身文化输出能力差的问题。他统治下的帝国之所以对宗教文化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更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人口数量有限,文明程度较低,控制力差等多方面客观因素所决定,并非主观意愿。在蒙古人眼中,儒家就是一种宗教,孔子相当于耶稣、班禅之类,儒生相当于萨满、阿訇之类。

女真和满族主动被汉化。后两者的朝代可以叫中华朝代。而蒙古,既元帝国,就是被外族灭国。在他们眼里,汉人的确是被殖民的对象,汉人权力被严格控制,利益被掠夺,地位低下,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而这,就称为“殖民”。下面让我们看看蒙元统治下众生相:

六部之一的礼部负责支持元代中国所有不同民族实行各自的礼仪的权利,别的民族不必向汉族标准看齐。例如,畏兀儿人被要求按照自己的礼仪行丧;如果他们无视自己的风俗而按汉人风俗行丧,他们的财产就会被没收。蒙古人意识到汉族人口基数及其同化能力,但从未想到过接纳了解,想到的只是阻止融合,当然,这是出于其自身文化传承的考虑,侧面也说明儒家文化的输出能力逊色于伊斯兰文化。

元代司法系统中刑部地位很高,但其权力并未延伸到与蒙古人和畏兀儿人有关的案件中。大宗正府审断涉及蒙古人的案件,而有关畏兀儿人与其他色目人的案子则由都护府审断。

汉语和汉字从来都不是元朝官方语言和文字。

宗教方面,蒙古统治者默许了郊祀等儒家仪式,可他们一般不亲自参加这些仪式。皇室成员亲身参加每年正月举行的佛教仪式,并观赏汉人、回回、唐兀人艺人表演的戏曲。蒙古统治者也一直举行萨满教仪式。

大都作为一座帝国都城采取了汉式建筑模式,但是直到14世纪,一些蒙古统治者与皇室成员依然愿意住在市区皇家花园里搭起的帐篷中,不肯住进宫殿。

色目人在元朝社会中属于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这也反映了作为统治者的蒙古人很少直接跟汉人接触。

以上种种事实,说明,首先,很大程度上皇室对于模仿汉人生活方式并不热衷,他们对汉族文化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其次,蒙元时期的汉族一直都处于被区别对待地位低下。

对比这些,蒙古人的占领对中国最严重的影响还在于意识形态。

在蒙古征服前的中国社会,已经没有命中注定的贵族,没有法律上享有特权或被剥夺了权利的封闭的阶级,没有哪个阶级的人根本无权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或成为官员,也没有哪一部分人口被系于一定的土地或职业而不得流动。宋代国家上升渠道顺畅且相对公平,政府给予社会精精英即所谓的(儒)非常高的礼遇,不论是金钱还是社会地位均是如此,同时儒家学说也在使得这些儒以忠君报国为己任,使得社会精英阶层能够与国家共存亡。国家通过各种法律、经济以及制度上的调整,承认并鼓励这一趋势。这一自然形成的社会领袖集团因此而与宋朝的存亡有最大的利害关系。

而蒙元时期,汉人精英阶层被排挤出核心上层社会,蒙古人和色目人组成的两级特权阶层垄断了通过社会地位与权力而获得的利益,这直接冲击了旧的具有学问与修养的汉人精英阶层的存在,冲击了他们在政治与社会上作为领袖的传统。这种上升渠道的关闭对于汉人精英阶层来讲是致命的,这颠覆了传统,扭曲了精神,从苦涩的抱怨与蔑视,到犹豫地或被动地接受。最终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接受了元朝统治,而且很多人接受了政府的聘用,在较为屈辱的环境下做了文化上不敌他们的人的低级助手。委曲求全甚至不那么光彩的去和法律上的精英阶层合作。而妥协带来的屈辱,如种子一样生根发芽,从此大国雍容气度离我们渐行渐远,奴性思想在社会各个阶层生根发芽,虽然文化得到了传承,领土变得广阔,数千年积攒的民族魂却被动摇了。如果把明、清末年的众生相和宋朝末年做个对比,就会印证这种观点的正确性。明承元制,清承明制,都选择性地继承了不该继承的东西。中华帝国进入溃而不崩内部坍塌的时代。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读书笔记5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