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读书笔记5000字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

作者:贾雷德·戴蒙德

荣获美国普利策奖、英国科普书奖!比尔·盖茨特别推荐作品!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另类阐释,东西方文明差异的独特审视;美国普利策奖、比尔·盖茨特别推荐作品。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为何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灭绝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欧洲人和亚洲人?各族群间的生活差异为何如此之大? 对于现代人类、国家间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史学家往往存而不论,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为许多大家熟悉以及想当然的答案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人类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关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与戴蒙德的其他两部著作《崩溃》、《第三种黑猩猩》一起堪称为“人类大历史”。本书在2005年国外原版的基础上修订出版,新增“日本人乃何许人也”一章。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读书笔记

老王书评分享

1.这本书的知识量太大不好概括,仅以几个代表性的问题来试图弄懂此书。

Q1.为什么本书名叫枪炮、病菌与钢铁呢?人类的命运与枪炮、病菌与钢铁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故事发生在1532年11月的南美洲秘鲁高原城市卡哈马卡,一群仅仅有168名的西班牙探险队,由总督弗郎西斯科·皮萨罗率领(62名骑兵和106个步兵),面对拥有8万人组成的印加帝国,杀死了对方7000多名士兵,并且最后俘虏了他们新任国王阿塔瓦尔帕。

这本书的作者分析帮助西班牙人在人数差距如此悬殊的表层原因是枪炮、病菌与钢铁,这就是这本书书名的来由。

1-1原因?

A.技术优势

1)航海技术,没有航海技术,他们就会被淹死在太平洋中。

2)钢铁大炮远胜美洲的木棍和石头。

B.病菌

1)具有免疫力的入侵民族把疾病带给了没有免疫力的民族,是改变世界史的关键性因素。早在皮萨罗到来之前,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鼠疫,这些病菌就杀死了95%的美洲土著,而这些病菌的传播速度,可是大大的超过了殖民者的步伐。

C.行政组织

1)有了统一的行政组织,就会有资金、技术、人员和装备。

D.文字

1)用文字传播信息比口头传播更加的准确、详细和广泛。西班牙人有自己的文字而印加帝国则没有,皮萨罗来之前就已经有美洲大陆的消息,消息是由印加内战逃亡到巴拿马去的印加人提供的,而印加帝国确是一无所知。

t

Q2.新几内亚政治人物耶利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是白人生产的货物占领了新几内亚的市场而他们确几乎没有生产出自己的货物呢?”

如果我们将这个问题推而广之的话,就会这样表述。为什么世界上不同大陆的人类发展速度存在着差异;换而言之,为什么是欧洲白人征服了美洲、非洲、大洋洲?而不是我们中国人、美洲人和印第安人征服欧洲?其原因是枪炮、病菌和钢铁吗?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这本书的核心所在。

a.西班牙的乌合之众之所以能够战胜印加帝国是依赖于枪炮、病菌和钢铁这些表层因素,而生产枪炮、病菌和钢铁的终极原因就是粮食生产。不同大陆的民族能否发展粮食生产,或者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之后的命运。可以这样说,粮食生产是采猎社会过渡到农业社会的标志。(粮食生产的好处,请参考下面)

b.全世界动物有148种,大型哺乳动物数量占100多种,仅亚洲大陆就占有72种,其中只有14种得到驯化,我们所熟知的主要有,牛、马、绵羊、山羊和猪等等;

驯化的14种动物中,亚欧大陆占了13种,南美只有1种,北美、澳大利亚、非洲南部等其他地区都没有,这种分布的不均使亚洲大陆的人先发展出枪炮、病菌和钢铁的重要原因。

t

Q3.[粮食]为什么有些植物在很早以前就被驯化了?有些到现在还没有被驯化?北美印第安人为什么没有驯化出苹果?问题是出在苹果身上还是印第安人身上?

a.公元前10000年左右,新月沃地最先驯化大麦、小麦、豌豆。这些作物优势,易于生长,产量高,便于保存,传播容易,是自花传粉,生长周期短几个月就可以收割了。

第二批是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被驯化的果树和坚果树,比如橄榄树和石榴树,和之前第一批作物相比较,他们的缺点是生长周期长,需要等到至少3年后才可以结果,生产期要等10年之久。因此,只有过上定居生活的人才有能力去种植他们。

第三批是一些栽培难度比较大的果树,像苹果、梨、李子等。这些果树需要靠嫁接技术来种植,而嫁接的原理是要通过有意识的试验才能够发现的。

b.动植物系统对于驯化而言,有哪些严重的缺陷?

1)新几内亚(独立驯化)

新几内亚没有可以被驯化的谷类作物

新几内亚没有可以被驯化大型哺乳动物,只有从东南亚传进来的猪、鸡和狗

新几内亚高原地区的根用作用十分的局限,直到西班牙人把甘薯引进菲律宾之后,新几内亚的人口才积增了起来

2)美国东部(独立驯化)

美国东部被驯化的4种植物都是种子植物,比如向日葵等。远远无法让当地人可以放弃采猎生活。另外呢,当时的美洲也没有任何家畜,除了狗。

c.北美印第安人为什么没有驯化出苹果?问题是出在苹果身上还是印第安人身上?

1)问题既不在苹果也不在印第安人身上,而在美洲的整个动植物组合的潜力有限。

放眼全世界所有的动植物,光是会开花的野生植物就有20万种,但问题来了,其中大部分都是木本植物,结不了可以食用的果实,根和叶子也不能吃。20万种野生植物,只有几千种可以供人类食用。而只有几百种或多或少的驯化,仅仅十几种作物的产量占了现在世界作物的产量的80%以上,五种谷物就占了全世界人口消费的热量的一半以上,所以本书的作者推测说,也许我们的祖先真的尝试过所有作物驯化的可能性。

t

Q4.是什么导致农业社会更具有竞争优势?那如果说农业生活比采猎更具有优势,为什么有些地区不愿意过渡到农业生活呢?

a.有些地区不愿过渡到农业社会

1)采猎生活的人可能农业生活的人更为幸福,因为内时候的人更平等、自由,劳动时间也不会太长。

2)在没有见过驯化动植物之前,人们很难有意识的去做这些。当然也不存在什么神话传说,像神农尝五谷、仓颉造字。即使见过也不一定会选择,比如说美洲印第安人。

b.是什么导致农业更具有竞争优势?

1)采集狩猎族群的资源,尤其是动物资源已经越来越少了。

比如,在美洲、澳洲多数大型哺乳动物在更新世时期已经灭绝了。再比如说,比例尼西亚人移居到新西兰后,灭绝了恐龙和大批海豹,后来不得不加强农业生产。

2)发展农业的好处越来越明显,可以为驯化野生植物的产量与数量不断的增加。随着更新世时期的结束,可种植的野生植物的面积也在增加。

3)对野生粮食的收集、加工和储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

4)人口密度增加和粮食生产相互促进作用

人越来越多,能生产的粮食越来越多,也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反过来说更多的粮食也就促进了更多的需求,人和土地粮食的供应与需求也就是中国王朝更迭的重要原因之一

t

Q5.病菌起到了哪些作用?为什么致命疾病是从旧大陆传向新大陆,为什么不是印第安人杀死西班牙的入侵者,或者传回欧洲杀死欧洲人呢?

a.广泛流行病的病菌有4个特点(旧大路活下来的人自身具有免疫体)

迅速高效的传播

很短时间受感染者要么死掉,要么就康复

幸运存活下来的人将会获得抗体

只在人类之间传播

b.出现稠密人口的时间,旧大陆远远早于新大陆,稠密的人口利于疾病的传播。美洲和非洲南北走向导致3个人口稠密区不利于贸易连接,不利于病菌的传播。

c.亚欧大陆是大型哺乳动物的集中驯化地,美洲只驯化了一种动物。而流行病是伴随着动物被驯化而来的,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了。病菌是征服与被征服关键性的因素,哥伦布带来了病菌杀死了90%的印第安人,这就是个明证。

t

Q6.文字对于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呢?

a.命令准确的下达

b.知识传播的更广、更详细、更快捷

t

Q7.为什么是亚欧大陆入侵美洲大陆,而不是美洲反攻亚欧大陆呢?在深一层次,同样是处于亚欧大陆为什么是欧洲而不是中国?

a.为什么是亚欧大陆入侵美洲大陆?

1)独立发展出的粮食基地。

新月沃地和中国都处于亚欧大陆,粮食生产决定了当地人口的多寡和社会的文明程度,这是最直接的原因

2)亚欧大陆的轴线是东西走向,美洲非洲都是南北走向。同一个纬度下的环境和气候通常比较接近,而同一个经度则更可能大不相同。因此,处于东西走向的古人类会比较幸运,在迁徙的时候能够遇到更适合自己的条件和气候,也就造成了东西走向的交流更为频繁

3)粮食生产的出现导致了人口数量的激增,伴随着人口的激增,文字、技术、统一的行政组织与宗教的出现,更能够帮助亚欧大陆帮助征服新的大陆。而亚欧大陆轴线的东西走向也利于传播文字、粮食生产和技术

4)病菌,病菌是由驯化动物带来的,而驯化出的14种动物中有13种都是在亚欧大陆得到了驯化

5)亚欧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板块,无论是可驯化动植物还是人口的数量都远远的超过了其他大陆,所以说在概率上美洲大陆也远远低于亚欧大陆。

b.为什么是欧洲而不是中国?

中国是最早的独立发展粮食生产地之一,又是可能独立发明文字的地区。

全球通史当中提到,公元1500年以前中国一直是领先全球,公元1500年以后中国远远的落后于西方,甚至差点被征服,具体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1)中国长期的统一,在地理环境上中国相对来说是四通八达,没有什么障碍。从而导致了中国是历史上最早统一政权的国家和民族。大一统的国家由于缺少竞争也就会相对的保守,而政权的集权统治者一个举措不当,就能够抑制一个民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创造力。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哥伦布航行全球,曾经向多个皇帝与总督请求过资助,一个拒绝了但他还有其他的选择,因此,分裂的欧洲比统一的中国更能够兴起资本主义,也更能够庇护新思想、新技术的发展。

2)中国相对孤立的地理环境。

我们从地图上来看,中国东边是海,西边是高山。自汉唐之后,中国与欧洲先进文明之间的交流几乎就中断了,成为了事实上一个孤岛。

t

Q8.读完此书,应该明白澳洲的地理环境与非洲地理环境在发展上有哪些阻碍影响社会的发展?

a.澳洲

1)澳大利亚的土著有这最先进的石器,澳洲也是最先发展水运的地区,然而在过去的13000年时间里,澳大利亚文化积累比任何大陆都要少,当地土著社会没有文明的特征,没有农业,没有畜牧业,没有金属弓箭、没有坚固的房屋和定居的村落也没有文字、没有形成国家,最终他们被欧洲人征服。

之所以会这样,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地理环境,一是因为澳大利亚是最干旱的大陆也是土地最为贫瘠的大陆,不仅如此呢,当地的经常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气候无常。

2)澳洲可以驯化的动植物太少了,没有能够进化为农业社会,当地的土著依然还是狩猎采集社会,人口的基数也太少,所发明研究与实验机会也就少,就发明不了金属和弓箭。

3)部落与部落之间是相当孤立的,几乎不存在什么交流。

4)澳洲是相对孤立的大岛,外来的文化和技术很难传播到澳洲。

b.非洲

1)非洲不只有黑种人,世界上6大人种有5种是生活在非洲地区。不但非洲的人种是多样化的,还是世界上语言最多的地区,一共有1500多种。

非洲多样化的人种与其多样化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史前历史是分不开的,非洲是唯一的跨南北温带的大陆,同时它有几处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最大的热带雨林和最高的赤道山脉。这些地理条件,将非洲切割成不同的独立小区域,欧洲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殖民者那是因为它有3种优势,枪炮、文化与统一的组织。而非洲并没有这样的优势,非洲缺少可以驯化的动植物,适合粮食生产的土地又太少,再加上非洲大陆的南北走向阻碍了粮食与文化的传播。

作者还提到一点,现在的非洲之所以是黑人的非洲,而不是像美洲一样如今成为欧洲人的美洲,那是因为当地的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流行病横行,所以啊欧洲人很少会移居到非洲去。总而言之呢,非洲之所以会成为现在的非洲不是因为人种问题,而是不同的地理环境所造成的。

2. 作者认为有哪些流行的错误观点

a.全球发展有快有慢,是由智力上的差距所带来的吗?也就是人种决定论?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土著人比欧美人是更加聪明的。同样的土著人和欧美人他们独自生活在一个岛屿上,想想他们谁会生活的更好?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b.气候因素

越是寒冷地区越容易发展成复杂的社会,可实际上北欧民族并没有对亚欧大陆做出特别重大贡献。美洲的三大文明“玛雅”、“印加”、“阿兹特克”都是在温暖的中美地区。

c.有河流的地方容易孕育文明,比如说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孕育的俩河文明;以及依托尼罗河的埃及文明;长江黄河孕育的中国文明;恒河、印度河孕育的印度文明。

作者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因为大型水利灌溉系统是在出现了集群政府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才出现的。也就是说先有了文明才有了大型水利灌溉系统。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美索不达美亚上的农业是在丘陵和山地兴起的,只是在出现了集群政府之后才转移到低地河谷;而居住在澳洲东南部地区的土著仍然没有发展处农业生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读书笔记5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