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读书笔记5000字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

作者:KnowYourself 主创们

“新媒体排行榜”心理健康类第一公号KnowYourself首度结集,专业、犀利、直戳人心。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个性背后是怎样的心理成因?恋爱关系中有怎样的心理机制?那些你在困惑时向自己提出的疑问,都可能在这本心理学科普书中,找到答案。直面真实,永远是改变的第一步。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读书笔记

引用记录

第一章  认识家庭:

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 █ 在婴幼儿时期,我们与父母之间形成的对彼此的信任与爱的表达方式,成为了我们成年之后处理亲密关系的一种“框架”。这种“框架”,又被称为人与人之间的“依恋”。依恋的类型分为安全型、痴迷型、疏离型、恐惧型。依恋类型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每个人情感与成长经历发生变化,我们自身所感受到的焦虑与回避感就可能发生变化。

█ █ 不健康的母子关系,就是母子之间的非安全型依恋。其中包括“痴迷型”和“回避型”依恋关系。“痴迷型”母子依恋就会形成“妈宝男”。真正意义上的孝顺并不是道德绑架,在与母亲的互动中,你可以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你也同样需要尊重她表达观点的权利。

█ █ 父亲在孩子生活中的参与程度多少,与孩子的人格形成、认知和行为、成年后的亲密关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父亲参与程度不足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都会受到一系列负面的影响,造成“极度需要父爱”的情结。

█ █ 原生家庭中的成员和关系对我们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什么样的家庭出生、成长,直接影响着我们成年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机能不全的家庭会给孩子造成一些类似的负面影响。如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可能会受到暴力的伤害和威胁,长期缺乏安全感、信任感,认为他人是不可靠的等等。在机能不全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会形成5种基本角色:好孩子、失落的孩子、问题孩子、吉祥物、幕后操纵者。

█ █ 每个人都至少有3个自我,一个是由基因决定的,一个是在环境与文化影响下的,还有一个是由我们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标与价值所定义的,而最后一个,才是最重要的、完全属于自己的自我。

█ █ 独立不仅仅在于“行为脱离父母的限制”,而是在认知、态度和行为上都实现自主。要想达到自主,是一个对父母进行“去理想化”的过程:从童年时对父母全知全能的幻想中脱离出来,认识到父母并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是同时具备优点和缺点;不再无选择性地相信和接受父母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不再因为没有满足父母的情绪和要求而感到内疚、羞耻,而是评判并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

第二章  认识自己:

个性背后是怎样的心理成因?

█ █ 完美主义者总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总是力争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与此同时,他们还会要求身边的人也都是完美的。在他们心里,充满了对完美的渴望和对缺憾的恐惧。完美主义者分为3种类型:社会指定型、他人指向型和自我指向型。

█ █ 自卑感,是指一种“比不上”的感觉。自卑分为原生自卑和次生自卑。原生自卑和次生自卑的纠葛会形成恶性循环,把很多人困在自卑的情结里。自负情结很可能只是自卑情结的一种伪装。自卑和自负也都是自恋人格的可能表现。

█ █ 情结流动的阻碍一部分来自社会原因,一部分来自我们自身不自觉地回避。因为害怕脆弱,而不愿意建立情感的联结,是情感流动性失败的核心障碍。想要更好地使情绪流动,就要不攻击、不回避、学会“吐露”;学会“具体化”自己的感受;学会用语言及其他方式来表达情绪。

█ █ 内向不等同于社交焦虑/恐惧,不参与活动是他们的自主选择,多数情况下,独处让他们感觉更舒适;内向的人也不一定自卑、孤僻、不善言辞、缺乏幽默感,相反,他们可能非常适合担任领导者。对于内向者来说,“充电”永远是必要的。当你陷入“社交宿醉”,唯一的应对方法就是离开那个令你心烦意乱的情境,创造只属于你一个人的空间。

█ █ 高敏感人群通常能够更完整细致地处理外在世界的积极和消极的信息,但是,他们也常常容易被这些外在的刺激所影响,而变得不知所措。高敏感人群对于外在的周围环境有很强的感知力和洞察力,他们通常能够很快发现一些场合的异样,也因此往往更愿意一个人安静地独处。

█ █ 自律是一种承认与接纳内心冲动和外在标准可能存在的冲突,并为自身利益而做出的调节与适应的能力。自律训练的四步法是明确目标——细化目标——做出行动——为每一小步庆祝。

█ █ 不确定是焦虑产生的必要条件。当我们感到担心和焦虑的时候,面对的情形一定是不确定的。相反,不确定不一定会导致焦虑。有时,模糊的状况、不确定的未来会给我们带来好的、兴奋的感觉。对不确定的焦虑,会影响我们的知觉控制水平。

█ █ 空虚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是人们各种内在精神冲突下的结果。空虚表面是一种缺失的,“什么都不存在”的状态,但它和梦一样,潜藏了很多幻想、愿望与冲突。能够面对自己的负面想法,不畏惧表达冲突和敌意,不畏惧自己的欲望,在破解空虚的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

█ █ “彼得•潘”综合征指成年人没有达到情绪上的成熟。其表现特征有6个:缺乏责任感、焦虑、孤独、性别角色冲突、自恋、沙文主义。

█ █ 过度付出的人,使他们的付出与给予更像一种无法控制的冲动。过度付出者需要认识到,自己在以过度付出这种独特的方式,从关系中索取——对方的依赖、他人的好评、自我价值感的满足等等。

█ █ 自我坚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为自己主张”的个人品质。拥有这种品质的人,能够为了维护自己的立场,达到目标,克服困难而坚定表达,但不伤害到他人的权利,并且能够控制那些有攻击性的冲动。

█ █ 我们的人格是处在变化中的。人格发生改变包括随着年龄增长而表现出的自然的成熟,也包括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人格提升也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达成。

█ █ 吸收的过程,往往是实现了当时头脑中的“可能自我”的过程,而调整的地过程,则是失去了当时以为的“可能自我”的过程。要想获得高的主观幸福感,你需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现在和未来的可能自我上,详细地想象那个可能的你会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何种状态。这种想象会给你提供持续成长的动力。

█ █ 保持脆弱,大有可能让我们因此陷入窘境,甚至受到伤害。但它有利于我们获得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利于我们人格的发展和成熟。保持脆弱,还能让一个人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取得更高的成就——这些人更愿意不断学习未知事物,接受更大的挑战。

█ █ 想要提高效率,都需要经历一个科学的目标设定和完成的过程。你要像一个排序者那样,决定哪些目标对你来说是更重要的;紧接着,做规划者要做的事,拆解你的目标,落实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并尽力实现它们。

█ █ 对母性的制度化会使“做母亲”成为一种负担。它给女性一种“限制感”。我们应当把女性的身体还给她们自己,她们有权利选择如何使用它。而“母亲”这个词,也应该从它所背负的种种不可商榷的责任中解放出来。

第三章  认识伴侣:

恋爱关系中有怎样的心理机制?

█ █ 世界上并不存在任何一个他人,能满足我们自身的全部需求。在亲密关系中,一个“足够好的人”,就意味着Ta能符合我们的部分而非全部要求,并且这些要求对双方感情而言必不可少。在把不错的人变成对的人的这个过程中,必然需要双方的谈判与妥协。

█ █ 伴侣的情感忽视,指伴侣没有提供应该给予的情感支持。情感忽视是一种无声而温柔的伤害。如果被伴侣忽视了,要尝试与伴侣进行沟通;自我忽视的人要学会自我抚慰;试着积极地看待被忽视的经历,直面真实,并且相信自己值得。

█ █ 高压型控制,是在两个人的关系中,一方通过一系列的行为伎俩来达到控制和支配另一方的目的。施暴者通过高压型控制,会逐渐瓦解对方的自我价值和自尊感。受害者往往在关系中受尽心理上的折磨而不自知。

█ █ 背叛是指在一段已经建立的、正在发生的关系中,产生的任何对于信任和忠诚的侵犯,以及关系中的阴谋、背信弃义及伤害另一方的行为。背叛大致分成两种:无意背叛和有意背叛。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被一些人背叛,也会给一些人带去被我们背叛了的感觉。接受身上人性不完美的部分,是我们每个人都必经的功课。

█ █ 会不会立刻开始新关系,可能取决于你多久遇到一个新的人。但新的关系、新的伴侣无法帮你掩盖过去的问题。无论要不要马上开始新的关系,你都需要结束上一段感情,并面对和处理之前遗留的所有问题和情绪。

█ █ 释怀就是当你仍然允许Ta存在于你的记忆里,而Ta却已不再是一个不受控制的、时时刻刻侵占你思想的显著而具体的存在了。失恋的本质也是一种丧失——失去了亲密关系,失去了生活中的陪伴,失去了一些固有的信念,失去了一部分自我身份感。人很难一分手就马上释怀是因为:大脑决定了我们会留恋前任;你以为Ta还是你想象中的人。

█ █ 恐婚是对结婚或进入稳定关系的恐惧。与恋爱、同居或其他关系相比,婚姻的制度性更加明显。它既是你们对彼此的承诺,也会使你们在法律上成为夫妻。恐惧婚姻的人,其实是在恐惧着失去的可能性和机会成本及婚姻的失败、害怕丧失绝对自主、需要承担的责任、失去自我的边界、未知以及被完全真实的看见。

█ █ 婚姻的确需要深思熟虑。那些在结婚前经过仔细思考的人,日后的婚姻更加美满。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读书笔记5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