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赖世雄的英语学习法 读书笔记5000字

赖世雄的英语学习法

作者:赖世雄

《赖世雄的英语学习法》是一本对英语学习者切实有效的方法指南。自学成才的赖世雄老师怀着帮助英语学习者少走弯路的初衷,在本书里详细讲解了自己在英语学习的每个阶段所采用的方法。从初学时如何通过反复模仿音标来塑造自己纯正的口音、如何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来增强讲英语的密度;到小有所成时如何通过大量阅读英文文章来大幅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如何学习语法、划分句子结构从而为自己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再到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中如何练习英汉互译,做口译练习的相关经验……凡此种种,赖世雄老师都结合自己的经验逐一进行了解释,并且细致地举出了在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中学习者可能采用的错误方法。

赖世雄的英语学习法 读书笔记

全书主要从3个学习英语的基本态度展开叙述作者的学习心得。乍看之下,会让人觉得这些方法太简单了,简直像在忽悠人。然而重点是作者在基于每个基本学习态度下,都给出了相当具体的实操经验,这对于那些“道理我都懂,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的读者而言,也算是指了一条明路。它不是捷径,却是一个相对正确的方向。对于英语初学者,我认为可以直接效仿作者的方法,之所以敢这么建议,是因为勤于练习是掌握一项技能的必经阶段,这一点相信许多人都有体会。不过作者却认为勤于练习太小儿科了,他鼓励大家要过度练习,练到滚花烂熟,脱口而出!

给4星,虽说这学习方法很简单,可许多人都没能在这简单的方法之下学有所成。人们总喜欢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方法太简单了反而开始怀疑它的实用性,于是常常半途而废。无论如何,还是先做好活到老,学到老的心理准备,唯有如此才不会轻言放弃。

与亲共勉!

—————————————————————————————————-以下是笔记摘要——————————————————————————————————

一 学习英语的3个基本态度

1)善用零星时间

理由&好处

由于是用零星时间学习,在学习英语时会有“间距”的产生。也就是说,在该上班的时候还是好好地上班,在该上学的时候也要专心地学习。把处理完更重要的事之后的零星时间用来学习英语,头脑反而会因为转换了学习内容而变得灵活,心里也会因此而觉得愉悦,进而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英语中有句俗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Variety is the spice of life.(变化是生活的调味品。)

t第二个好处则是当你学会利用一天中的零星时间学习英语时,你会发现无论你有多忙碌,你学习英语的时间至少会有三个小时。

2)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学习英语的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少就是多,慢就是快”。我利用滚动式的学习法,通常每天只学一则简单的会话。当然,我在念这段会话前,早已利用零星时间查完我不懂的单词或短语,连同音标及例句都抄在了我的笔记本上。接着我就从早到晚都是念这则会话,先从缓慢的语速开始,然后逐渐加快语速。念了几百遍之后就把会话书丢到一边,接下来我不是用背的方式去把这则会话背出来,而是一人扮演两个角色,把会话的内容自导自演,进行实际的演练,也就是一遍又一遍地把会话“演”出来。

作者先是把元音学完,每天只学2个音标,用了3个月的时间,靠着听唱片模仿以及不断地练习发音,最后他的发音才得以跟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一样。

我听唱片学音标时,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新生儿。每天我只学两个元音及相关单词;12天之后,再每天学两个辅音及相关单词。我计算过,如果一分钟我可以跟读某个元音或辅音30遍,一小时我就跟读了1800遍。如果我每天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念音标,就可以念3600遍。另外,如果再花两个小时念某个单词或短语,也至少可以念3000遍。如此一来,一天我就花了总共四个小时在跟读英文。每过两周复习一遍小册子,这样连续三个月,我已经把每个音标至少念了30多万遍,相关单词至少也念了30万遍。这就是“善用零星时间”“少就是多,慢就是快”和“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的态度。

3)持之以恒,永不放弃

单词本身是没有生命的,必须要记住这个单词许多相关的意思及用法,才能有效地学习,这就是语言学家常说的collocation(字词搭配)。

我强烈建议大家去自创一个学英语的环境,自觉地养成一个看英语、说英语、写英语、听英语的习惯。二 赖世雄学英语的4个过程说——读——写——听

说:学习口语的首要条件是寻找到正确的声音源,也就是必须要通过正统的音标唱片进行跟读。

我自学英语会话的两个方式:

第一,I learned to talk to myself.(我学着自己跟自己讲英语。)

第二,I did role-playing games.(我做角色扮演。)

研读会话步骤:

首先,我会先查字典,确定妹一个单词的发音都要标准。

接着,我会慢速地念会话里的英文句子,我边念边想着中文意思。很多人问我学英语是不是要丢掉中文的思维,改用英语思维思考?我在这里郑重建议大家,我们的母语是中文,是一辈子都丢不掉的,学英语时要先了解它的中文是什么意思,不能以英语来思考。刚开始英语不好,所以讲英语的速度要放慢,翻译成中文时速度也是比较慢的。本着“少就是多,慢就是快”的原则,当你念了几百遍后,中文理解和英语念出来的速度是同步的,尽管中文的思维会慢慢淡化,但不代表你忘了中文,因为中文是永远忘不掉的。到了晚上,可以把书本丢掉继续念这则会话,但因为你忘记了部分原文,所以可能会做一些修改,结合之前练习过的会话,变成了一则完全属于你自创的会话。

读:大量阅读文章,扩展词汇

步骤:

1.选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新闻

2.要求自己第一天看懂第一段新闻,第二天看懂第二段,以此类推,少就是多,一天看一段就好。

3. 以极慢的速度念完第一段新闻,不能一遇到不懂的单词就立刻停下来查字典,这样只会造成pause(停顿),导致无法了解全段的大意。

4. 进入第二遍时,就要逐句查字典。不论是认识的单词,还是不认识的单词,都要去查。而且还要把单词的音标、字义、字词的用法及例句,都抄在笔记本里。如:

(1)death [dɛθ] n. 死亡

be scared to death 吓死了(夸张说法)

be sentenced to death 被判处死刑

例:Johns sudden death shocked all of us.

(约翰的骤逝震惊了我们所有人。)

I was scared to death when I found my teacher standing behind me.

(当我发现老师就站在我后面时,被吓了个半死。)

The robber was sentenced to death.

(这名抢匪被判处死刑。)

5. 将第一段新闻译成中文

6. 反复利用零星时间,以非常慢的速度念这一段英文,同时在脑子里翻译成中文。有人说念英文时要用英语的思维思考,这是不正确的。念英文时要翻译成中文,而且速度要慢,慢到你念英文的同时还要知道中文是什么意思。久而久之,由英文翻译成中文的这种理解力就由慢变快了,你的中英文会越来越同步。到了晚上,你已经念了三四百次了,速度已经快了许多,但你没有去死记硬背这段英文内容,而是用自己的理解把英文paraphrase(诠释)成中文,记得速度一定要慢,给自己充裕的时间构思要讲的话。

7. 一天学下来,到晚上睡觉前,我再翻开笔记本将单词及用法从头到尾念一遍,念完后就用这些单词及用法自己造句,尽量多说。

8. 第二天,我用同样的方法看第二个段落;第三天,看第三个段落……以此类推。这篇报道总共有二十段,念了二十天把这一整篇报道扎扎实实地读完了。久而久之,就由少变多了,你能说的内容也越来越长,就逐渐养成一种很厉害的功夫,叫monologue(独白)。这种学习方法培养了我交替口译的基本能力,也奠定了我日后同声传译的基础。第一年只看一份报纸,但少就是多,我学得很扎实;到了第二年,我的速度加快,一年用这样的方式可以看完好几份报纸了。

写:写作需要一定的语法知识,在阅读文章时培养自己分析句子结构的习惯,有助于学习语法。作者通过句子结构分析能力奠定中英互译的基础。

我学习中译英的步骤:

第一步,先将文章从头到尾看一遍,把我懂的相关英语单词或短语列出来,遇到不懂的单词或短语,我当时就去查阅《远东汉英大辞典》。

第二步,按学过的基础语法开始一句一句地翻译。

翻译任何一篇文章时,遣词造句并没有固定的规则,唯一的原则就是所有的遣词造句都应尽量贴近原文,也就是译文一定要以“信、达、雅”为最高目标。所以我经常多看好的中英文文章,常常把见到的好词好句抄在笔记本上,兴致来时即兴做一段中译英或英译中的练习,以此锻炼我的翻译能力。

以下面这道中译英的翻译题为例:

乌镇是浙江的一座古老水镇,坐落在京杭大运河之畔。这是一处迷人的地方,有许多古桥、中式旅店和餐馆。在过去一千年里,乌镇的水系和生活方式并未经历多少变化,是一座展现古文明的博物馆。乌镇所有房屋都用石木建造。数百年来,当地人沿着河边建起了住宅和集市。无数宽敞美丽的庭院藏身于房舍之间,游客们每到一处都会有惊喜的发现。

同样地,我会采取下列两个步骤:

第一步,列出与中文相关的重要单词、词组,如果遇到不懂的单词尽量以自己能掌握的同义词取代。

●乌镇 Wuzhen

●浙江 Zhejiang(Province / province)

●古老的 ancient或old

●水镇 a water town或a riverside town

● 坐落在京杭大运河之畔 be located by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迷人的 charming或enthralling或fascinating

● 在过去一千年里时间

第二步,运用前面我所学得的基本语法知识,从中文句子判断出英语句子所用的结构,然后开始正式写作翻译。

以下是我的中译英示范:

Wuzhen,an ancient water town in Zhejiang,is located on the banks of the Grand Canal. It is a fascinating place,where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ancient bridges,Chinese-style hotels,and restaurants. Over the past 1,000 years,Wuzhens water system and the way of life have undergone very few changes. Wuzhen can be compared to a museum that exhibits ancient civilization. All the houses in Wuzhen are constructed of stones and wood. Over the past hundreds of years,local people have built houses and markets along the river. Innumerable spacious and stunning courtyards are tucked away among the houses. Wuzhen never ceases to amaze tourists every corner they turn.

总而言之,无论从事中译英还是英译中,一定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熟悉基本句子结构、连词、限定动词及时态的用法。

第二,具备大量的英语词汇。

我在自学英语的第三阶段——大量“阅”与“读”时,发现《英文中国邮报》的一个特色:所有大报或通讯社记者,包含AP(美联社)、UPI(合众国际社)、Reuters(路透社)、AFP(法新社)等所发出的外电新闻都有下列特征:每则新闻的遣词造句都简单易懂。新闻的重点都放在第一段的导语,其他段落则为第一段重点的延伸。

泛听:为自己创造语言环境,利用碎片时间,重复听。

精听:录下自己朗读文章时的声音,与原声对比,反复模仿......

三 如何写作用“倒三角形”的陈述方式: 主题句→发展句→结论句

为了方便记忆这种写作方式,我把它称为the TDC Writing Style:

T → Topic Sentence:主题句

D → Development:发展句,由why(为何)及how(如何)构成

C → Conclusion:结论句,用不同的词句重复主题句,作为全文的结语下笔方式:

本篇为描述文,采用TDC的写作方式。

主题句:世上没有电,就无法过现代生活。

发展句:why(为何如此说)及how(举例说明);先谈没有电的缺点,再谈没有电的好处。

结论句:两者相较,我宁愿选择生活在现在的世界中。

Modern life in the world would definitely be impossible without electricity. For one thing,all the electric appliances would be useless. I doubt if you could stand staying in a stuffy room without air conditioning. Besides,the food in your refrigerator would soon go bad. Eating spoiled food could make you very ill,and you would probably end up in the hospital,where doctors and nurses could hardly do anything without electricity. Your life would certainly be in danger!

Some hold that not everything is bad about a world without electricity. For example,the world would be far cleaner because we wouldnt need a power plant,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pollution. They also believe that since we couldnt watch TV anymore,we would be back to the good old days when life was much simpler and people were closer to each other. But thinking of the conveniences and comforts electricity has brought us,I would rather choose to live in the world today.

*本文句首与句尾画底线的部分分别为主题句和结论句。

注意:因为现在的事实是我们的世界有电,所以在写这篇作文时,凡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句子都应使用过去式助动词或动词,以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 完 ———————————————————————————————————————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赖世雄的英语学习法 读书笔记5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