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西游记读书笔记5000字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

梦回坎坷艰难的西行,在神魔仙境中畅游,与孙大圣一起龙宫寻宝,大闹天宫,修改生死簿;与唐僧一起去取经西方,看途中风土人情;还有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与辛劳的沙僧!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莲花洞降妖,收服红孩儿,女儿国奇遇……世界上最经典的神话传奇故事,你不得不看。

西游记读书笔记

1、主旨:

吴承恩自50岁左右开始创作《西游》,至80岁上下最终成稿,时代横跨嘉靖中期至万历初期,考虑到反映社会的文学创作一般滞后于现实,所以全书最有可能在于映射嘉靖中晚期的政治斗争,如严嵩杀夏言、徐阶倒严嵩、高拱赶徐阶、张居正整高拱等。

政治斗争往往难以定义对错,加之书中对于佛道两家的多处暗黑描述,个人认为《西游》既不是贬佛扬道,也不是抑道扬佛,应该是以佛、道代指不同阵营的当权者,通过描述其或明或暗的斗争隐晦的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当权者之间的斗争,无论谁胜谁败,最大的牺牲者均是无辜的百姓。譬如通天河畔被灵感大王吃掉的几十个童男童女,狮驼城中被大鹏鸟吃掉的一城百姓、以及无数被妖怪食肉饮血的可怜大众。在这种斗争中,双方幕后老大表面十分和睦,中层出谋划策,底层刀光剑影,但真正流血死亡的,是白骨精、蝎子精、蜘蛛精这些没有靠山、不自量力的盲目参与者。

2、孙悟空

被压五指山之前那个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的齐天大圣,乍看之下令人向往,但后来越想越无法给予认可。反倒是那个迈上取经之路后被紧箍咒念得满地打滚、被妖怪逼得无助泪落并知道主动叩拜观音如来的孙行者,令我心生仰慕。人不能凭借无上的能耐,仅仅享受无约束的自由,更应该承担责任、做出事业、体现价值。社会的和睦,需要依赖每个人的自我牺牲,譬如被人不小心踩到脚后得到对方道歉则不必再去破口大骂、坐车多走一站已成事实则无需继续不依不饶耽误时间和行程。如果每个人都穷尽方式追求自身权益,不懂舍得、宽容和自律,社会便将成为一团浆糊。孙悟空最初虽然因敢于挑战权威为人称道,但假设这个以玉帝为中心的权威被孙悟空取代,以他当时的性格,恐怕天下难免大乱。他建立在武力之上的个人梦想,最后换来五百年的牢狱之苦,也导致四万多猴子猴孙被杀得仅剩数千。

取经,磨炼了孙悟空,改变了孙悟空,也成就了孙悟空。他承担了责任,也接受了规则,逐渐把一件不得不为的事情当做了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这是成长的开始。

刚出发的时候,孙悟空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可是除了絮叨的唐僧和痛苦的紧箍咒,黑熊精、黄风怪这些似乎不该那么难以对付的妖怪,他居然也无法轻松战胜。他逐渐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学会危难之际请人帮助。猪八戒和沙僧的到来,让他在应对层出不穷之妖怪的同时,又要受累于复杂的人情关系——自己的能力远强于八戒,但唐僧往往指责自己、夸赞八戒。打死了要吃唐僧肉的白骨精,却被阴毒的猪八戒挑拨离间,并最终被愚蠢的唐僧赶出了队伍。孙悟空最终隐忍了这种委屈并选择了原谅,我想他同时也懂得了理解人心和平衡角色,所以后来他会带上八戒沙僧一同执行任务,也尝试更好的方式引导唐僧对妖怪的认知。再后来明白了取经本身以及所有苦难都是佛道的一手策划,便更加得心应手甚至游刃有余,在佛、道、唐僧、妖怪和自己等角色串成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牵引、配合、平衡,最终促成最为妥善的结果。全程经历、努力付出、明晰一切,斗战胜佛之名自然水到渠成。

3、唐僧

唐僧的懦弱并不使我鄙夷,一个肉体凡胎且手无缚鸡之力的僧人,整日见到的尽是是法力无边、手段残忍并以吃掉自己为目标的妖怪,尤其是刚出国界就亲眼见到两个随从被剥皮抽筋食肉饮血,这种经历放到任何人身上,恐怕都勇敢不起来。但唐僧的自私令我反感,一旦危机降临,往往首先指责悟空做事不周连累自己,既而尽力撇清关系以求自我保全。这显然不是一个师者该有的态度,不过还好后来这种没品的行为越来越少,算是经历过后的成长。

值得佩服的,是唐僧的坚持,虽然取经或有无奈的缘由,一路惊恐也曾引起内心的动摇,但很快取经之心笃定下来,并对于一切诱惑,包括女儿国国王的青睐、若干女妖的魅惑、多位皇帝和大户人家的富贵安逸等,视若无物。也许这就是他区别于前九个取经人的地方,而这份坚持终究为自己带来丰厚的回报。

4、猪八戒

最使我反感的人物,能力不行、态度不端、心术不正。在整个取经过程中,猪八戒的经典行为大致有:被妖怪打败或抓走、在唐僧面前抹黑悟空、在悟空战败后分家散伙、在妖怪败亡时积极捡漏、在凡人款待时大吃大喝。一度高涨的积极性出现在真假美猴王之后,个人推测是得知佛祖许诺悟空取经成功后变身成佛并高坐莲台,因此也想利益均沾,但并未坚持多久便回归本性。

有因必有果,一路慵懒和投机,所以最后只能成为拾人牙慧的净坛使者,不知道是否比得上曾经的天蓬元帅。

5、沙僧

沙僧应该较为聪明。既然能力较差,那就不要出头,这样首先不得罪人;其次团队若有功劳自己也能得沾雨露,团队如有过失自己也能躲避责任;最后还能通过默默观察总结,站到最正确的队伍当中。取经全程沙僧的功劳苦劳应该均不如八戒,但是他基本没有过失,亦没有谁对他不满,所以就其个人而言,应属于较为轻松的修成正果。

人,如果暂时成不了孙悟空

作为一个初读者,对于书中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目前不甚理解,也曾怀疑作者写书较为随意,但又觉得或许是刻意埋下的难以解读的内情,更有可能是自己初读之下理解不深,难有定论,不予多述。此文仅就读完此书之后的个人感觉,做简单记录。

1、主旨:

吴承恩自50岁左右开始创作《西游》,至80岁上下最终成稿,时代横跨嘉靖中期至万历初期,考虑到反映社会的文学创作一般滞后于现实,所以全书最有可能在于映射嘉靖中晚期的政治斗争,如严嵩杀夏言、徐阶倒严嵩、高拱赶徐阶、张居正整高拱等。

政治斗争往往难以定义对错,加之书中对于佛道两家的多处暗黑描述,个人认为《西游》既不是贬佛扬道,也不是抑道扬佛,应该是以佛、道代指不同阵营的当权者,通过描述其或明或暗的斗争隐晦的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当权者之间的斗争,无论谁胜谁败,最大的牺牲者均是无辜的百姓。譬如通天河畔被灵感大王吃掉的几十个童男童女,狮驼城中被大鹏鸟吃掉的一城百姓、以及无数被妖怪食肉饮血的可怜大众。在这种斗争中,双方幕后老大表面十分和睦,中层出谋划策,底层刀光剑影,但真正流血死亡的,是白骨精、蝎子精、蜘蛛精这些没有靠山、不自量力的盲目参与者。

2、孙悟空

被压五指山之前那个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的齐天大圣,乍看之下令人向往,但后来越想越无法给予认可。反倒是那个迈上取经之路后被紧箍咒念得满地打滚、被妖怪逼得无助泪落并知道主动叩拜观音如来的孙行者,令我心生仰慕。人不能凭借无上的能耐,仅仅享受无约束的自由,更应该承担责任、做出事业、体现价值。社会的和睦,需要依赖每个人的自我牺牲,譬如被人不小心踩到脚后得到对方道歉则不必再去破口大骂、坐车多走一站已成事实则无需继续不依不饶耽误时间和行程。如果每个人都穷尽方式追求自身权益,不懂舍得、宽容和自律,社会便将成为一团浆糊。孙悟空最初虽然因敢于挑战权威为人称道,但假设这个以玉帝为中心的权威被孙悟空取代,以他当时的性格,恐怕天下难免大乱。他建立在武力之上的个人梦想,最后换来五百年的牢狱之苦,也导致四万多猴子猴孙被杀得仅剩数千。

取经,磨炼了孙悟空,改变了孙悟空,也成就了孙悟空。他承担了责任,也接受了规则,逐渐把一件不得不为的事情当做了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这是成长的开始。

刚出发的时候,孙悟空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可是除了絮叨的唐僧和痛苦的紧箍咒,黑熊精、黄风怪这些似乎不该那么难以对付的妖怪,他居然也无法轻松战胜。他逐渐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学会危难之际请人帮助。猪八戒和沙僧的到来,让他在应对层出不穷之妖怪的同时,又要受累于复杂的人情关系——自己的能力远强于八戒,但唐僧往往指责自己、夸赞八戒。打死了要吃唐僧肉的白骨精,却被阴毒的猪八戒挑拨离间,并最终被愚蠢的唐僧赶出了队伍。孙悟空最终隐忍了这种委屈并选择了原谅,我想他同时也懂得了理解人心和平衡角色,所以后来他会带上八戒沙僧一同执行任务,也尝试更好的方式引导唐僧对妖怪的认知。再后来明白了取经本身以及所有苦难都是佛道的一手策划,便更加得心应手甚至游刃有余,在佛、道、唐僧、妖怪和自己等角色串成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牵引、配合、平衡,最终促成最为妥善的结果。全程经历、努力付出、明晰一切,斗战胜佛之名自然水到渠成。

3、唐僧

唐僧的懦弱并不使我鄙夷,一个肉体凡胎且手无缚鸡之力的僧人,整日见到的尽是是法力无边、手段残忍并以吃掉自己为目标的妖怪,尤其是刚出国界就亲眼见到两个随从被剥皮抽筋食肉饮血,这种经历放到任何人身上,恐怕都勇敢不起来。但唐僧的自私令我反感,一旦危机降临,往往首先指责悟空做事不周连累自己,既而尽力撇清关系以求自我保全。这显然不是一个师者该有的态度,不过还好后来这种没品的行为越来越少,算是经历过后的成长。

值得佩服的,是唐僧的坚持,虽然取经或有无奈的缘由,一路惊恐也曾引起内心的动摇,但很快取经之心笃定下来,并对于一切诱惑,包括女儿国国王的青睐、若干女妖的魅惑、多位皇帝和大户人家的富贵安逸等,视若无物。也许这就是他区别于前九个取经人的地方,而这份坚持终究为自己带来丰厚的回报。

4、猪八戒

最使我反感的人物,能力不行、态度不端、心术不正。在整个取经过程中,猪八戒的经典行为大致有:被妖怪打败或抓走、在唐僧面前抹黑悟空、在悟空战败后分家散伙、在妖怪败亡时积极捡漏、在凡人款待时大吃大喝。一度高涨的积极性出现在真假美猴王之后,个人推测是得知佛祖许诺悟空取经成功后变身成佛并高坐莲台,因此也想利益均沾,但并未坚持多久便回归本性。

有因必有果,一路慵懒和投机,所以最后只能成为拾人牙慧的净坛使者,不知道是否比得上曾经的天蓬元帅。

5、沙僧

沙僧应该较为聪明。既然能力较差,那就不要出头,这样首先不得罪人;其次团队若有功劳自己也能得沾雨露,团队如有过失自己也能躲避责任;最后还能通过默默观察总结,站到最正确的队伍当中。取经全程沙僧的功劳苦劳应该均不如八戒,但是他基本没有过失,亦没有谁对他不满,所以就其个人而言,应属于较为轻松的修成正果。

人,如果暂时成不了悟空,那首先可以做个沙僧,只是不要满足于此。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西游记读书笔记5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