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简介
只是所见,无关所得读书笔记看完几个短篇,我还是觉得艾丽丝·门罗与福克纳是不同的。很多人将两者联系起来,因为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可以自由虚构和编写的小镇,福克纳有约克纳帕塔法体系,门罗有图柏镇;又或者因为两人都曾获得过炸药奖。
然而小镇与小镇也是不同的。同样幽暗的世界,杰弗生镇好歹还有一缕缕的光透进来,图柏镇却什么亮色也没有。艾丽丝·门罗说,我们以前也是穷人,但这不是一回事,贫穷和贫穷也并不一样。
贫穷是没有下限的,所以堕落也没有。所谓向前,就是九十度的向下。
正如以前我以为一个人足够坏了,后来才发现,我之以为的坏不过是其败坏的开端,他的品性早在一个烂透的深渊里不紧不慢地掉着。难得的是,他还能为自己多年的阳痿找出老婆不需要的借口,或者为自己上班可以叫到一个七十岁的家人来做晚饭而怡然自得。
杰弗生镇已经远去,我能记得读过的《喧哗与骚动》《弥留之际》之类;图柏镇近在眼前,我倒是不太记得《谢谢让我们搭车》《办公室》这些了。这使我不得不怀疑自己的记忆是否在这些年里负着重物走了一段漫长的下坡,是否像一辆小车正在沿着物理实验里的斜面前进,具有了不仅令观测者惊讶也令自己害怕的俯冲。
被铭记是一部作品完成后对他人的影响。文学在很多年里,都主张传世。王小波三十岁的时候就开始想要赋诗:“走在寂静里,走在天上,而阴茎倒挂下来”。可见“永垂不朽”的诱惑既能从精神包裹到生命,也能包裹到性及能力,以及其它更渺小而实际的粉尘。
如果你没有似水年华的一生,你几乎剥不去这层甜蜜而赖皮的糖衣。
辨证唯物主义的评论家们通常会说不朽的作品是从平凡生活中提炼出的伟大,平凡大概就是指,生活在所有时候都是一个作践不凡和美好的垃圾场。而传世之作,他们想,也不过是在原有的垃圾场上,再建一个漂亮且宏大的垃圾场。
不止一次你会从这些小说的人物身上闻到一种水果腐烂的甜蜜的香气。雄心勃勃的母亲穿过小镇,忧郁而敏感的女儿为头饰和裙子懊着气,失败的父亲一边为孩子们讲述着北美五大湖的历史,一边驱车带他们去探望初恋。对于经得起流逝的时间,能使你坐下来远眺的任何湖泊都年轻得微不足道,那么,经历了得失的人们,是否已经容忍了无聊的情感冲涮?
我们创造垃圾,而文学俯下身来,礼赞了创造垃圾的我们。
这只是众多结果中最接近自然的一种。一切都往绝望中平静地走去。天空自然有绚丽的云霞,除了谜一样暗示着明天的气候,还有可能成为可供回忆的风景。为了在以后的日子回忆起来,每一片云,每一滴水,甚至每一片落叶,都曾站在比今天更高的位置俯视过自己。
在《巴黎评论》的访谈里我见过门罗谈她的一生。那时她已经快要步入老年,像她说的,像只蜗牛,上帝能让她看得到别人眼神里的讪笑,却关闭了她对事物作出反应的能力。“那是我人生的一段小假期,是段美好的时光。大学时光是我这辈子唯一不用做家务的日子。”之后她便如我们所了解的,结婚,生孩子,家务,写作,生孩子,家务,写作……她生了五个孩子,写了一十四部书。
很难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对于封闭的容器,我们可以劝解它事物要先有裂缝,然后光才可以进来;但对于封闭的人生,自然应该保留它傲慢的权力。
严歌苓在她的散文里写道,西方的审美主张低调而克制,反感油腻,一些煽情的、多愁善感的描写只会使人更觉得难为情。
然而严歌苓的话,也算不得数,莎士比亚的审美就曾经华丽而肉麻。只是后来,当他的戏剧变成活生生的生活,人们才开始学会他的慨叹:一只麻雀的生死都是命运预先注定了的。
毕竟悲剧是不可少的。毕竟世界上大多情感,都是一开始刻骨铭心最终却毫无出路。我们信过,我们信仰过,文学上的激动最终只是社会主义的产物。
所以二十多年前,我们还能为艾米莉的玫瑰残留一丝不服气的信念;而二十年多年后,却只能坐在这里,仰视一种灰蒙蒙的文学,和灰蒙蒙的现实本身,在年轻的湖面上,它们多像一双水鸟一一犹如我们此刻望去,在快乐的人群里,仿佛爱情确有其事。
池 2017.02.20
从来没有吭过一声的垃圾桶站在原地,它们仿佛总是怀着一肚子被人废弃掉的梦想与绝望,魔怔似的盯住路面上的车来人往。
有人往是好的,不能像萧红家的后园,只有荒凉。程派的弟子们如今还在唱“门环偶响疑投信,市语微哗虑变生”,也许觉得若没有这“偶响”和“微哗”,斜倚熏笼的一生该如何打发?难怪她写静物,总要写到比人还高;写动物,猪马羊人,总要写到死为止。那么年轻的女子,美好的生命里应该像十八岁生日里送来的音乐盒,藏满着惊喜一一然而没有,放眼望去,生机勃勃的肉体里住着的,只有荒凉一魂。
时人常说,能靠才华活着,还要什么爱情呢。可为什么还要爱呢?她爱黄瓜,就说“太阳一出来,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她爱大黄狗,就说“大黄狗的头像盆那么大,又胖又圆,我总想要当一匹小马来骑它”;她爱爷爷,就说“呼兰河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然而爱与被爱的夜幕低垂,再多的怀念,撒到二十万字铸成的梦里,终究不会有星辰可以耀眼和璀璨。
前一阵有人问我: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当时我在六楼,听着笔在纸上划过的声音。凡触碰有动静,凡伤痕也有动静。而活着的动静是什么呢?在这个世上晃荡的光芒也在这个屋子里晃荡,我从来就没离开过什么。
意义是比动静更可怕的触碰么?
有关生命,有些人只能走一小段路,有些人却可能走出很远,他们怀着谦卑和妥协的心理,和从来没有计较过的生活融在一起,像理想主义者那样,勾勒着一日短于一日的前景和未来。
人老病死,能真正成为仇雠的,除了疾病与时间,还有什么?苦足道么?爱足道么?
愿春色还能满园。愿你还能像歌颂者那样,忽略着短小与悲哀,在某个寂寞的世界里,把自己想象得长远而温柔。
池 2017.02.11
有些时候,商业为了大众,是无私的喧闹;而艺术为着自己,反倒成了自私的冷清。我能理解人心中不能重叠的那些部分一一审美、三观、经历、性情等的各种差异与扭曲,既能造成我之不同于你,也能造成我之无知于你。世事不就是这么无聊而有趣么?
生与死环绕的世界里,连忧伤和优美都是顾不上照镜子的人了。
我知道你还在这个世上,但我不知你身在何方。你提笔写,我过目忘。
池 2017.01.18
远处,柔软的薄雾好像破壳而出的小鸟,不停地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从某些人的眼里望去,那些悬浮的液体或晶体永远也不可能落到自己身上。
而傻子身处其中,只要林子里的风轻轻搅动,冷空气就会在他脸上拂过,就更像一块温润的纱布了。荷尔德林曾经写道:你们会抱紧我,像绷带一样。
看吧,傻子什么也不想说了,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轻纱紧裏的青山像潮水一样涌过来,就像突然涌上心头的悲伤。塔娜弄痛我们了。感伤使这些尖锐的景象存活着,长久而便于接受。
电子书毕竟不是纸质的,没有一个合卷的动作,我们的身体也就无从寻找可以躺下来的靠背,叹息只能呆在黑洞里,静静地吞噬着,等待着壮大或消亡的一日。
没有人告诉我叹息该去往何方,也没有人告诉我将来会是什么。
冬天来了,该萧条的已经萧条,不该萧条的竹丛保持了最后的绿意。在更冷一点的夜里,它们开始摇曳,会扫过玻璃,会发出声响,会把夜读时从我窗户透过去的缕缕灯光,幽幽地反照成为暗绿,仿佛这暗绿就是它们一生的写照。它们在冷风里打出数面坚硬的旗帜,浑身透着晦青色的光。我甚至发现我能望得到的空气就像一个膨胀好了的气球,里面充满着青春的色素。
然而即便如此,也没人能写信告诉我,绿色就是这丛竹子的将来。
这到底就是我们想要的那个样子:被驱使着,去爱上一些不可能的事物。很小的时候,公主与丑青蛙;后来,女人与傻郭靖;现在,画眉鸟开始歌唱,我们就要爱上二少爷了。
如果不合上书本,几乎不会感触到这种沉石般的荒谬。傻子什么也不说,傻子看到了一切。傻子让我们往前走,留在后面的废墟,是生命的黑暗,是任一个时代覆盖自己,任一个民族征服自己,任一个爱人背叛自己的尘埃。这世界飘着雪,任你掷多少回石头也击不中死亡。
所以我们阅读,只是为了打开这个世界的另一面,然后惭愧地合上。
只有睁开眼,生活的摩西才会带领我们,他说:你们要抛散故土,你们要远离那爱与童年的埃及之地。
是啊,如果回忆青春,暮春花雨,晚桥独立,许多事物都在它们自己的阴影里像狗似的埋在桌子底下。傻子也能在一群画眉鸟的歌声中醒来。
记得有一首诗,诗名似乎叫:我一生从未见过夜莺。“我要求您一件事:请您不要告诉任何人,说您有一只会把什么事情都讲给您听的小鸟。只有这样,一切才会美好。”
我也是。凌晨三点的时候,有人终于留言:“从此江湖遥远,各自难受吧。”
被尘埃落满的世间就是空世间的过往。
那些爱过我们的傻逼,从此,从此再也不会回来了。
池 2016.12.31
其实我并不喜欢白花花的阳光。我喜欢呆在黑暗里,慢慢地恢复自己的喜悦和温柔。
再见可以询问的人生,我依然没有书信可以投送,但我毕竟是温暖过的。虽然我不是三十年后的浪荡少年,但我情愿是。我情愿自己还能犯下众多的错误,然后在不能自恕的怨尤里,等候他人的谅解。
一个有忧伤能力的人,才能看到另一个人的忧伤;同样,一个心灰未冷的人,才能看懂另一团火。你读没读过此书,并不重要。
池 2016.12.11
与一本书作别,和一个人再见,世事的无常就是与一群新欢旧爱恩断义绝。
在渐向西斜去的冬阳里像多洛雷尔傻坐了一个下午,不知不觉地把自己也沉了下去。
哪怕她看到了他在小院里闭门造画的固步自封,也不屑于纠正他那任性的一生。
潮汐之所以是潮汐,不在于它想要什么,在于它忍痛放弃和卷土重来的反复自如。
我只能像老父亲有气无力地陷坐在沙发里望着十一台,偶尔睡着,偶尔醒来,跟着唱词一起一落。
堪破,原来是件这么无聊的事情。我们爱的爱的,我们恨的恨的,镜花水月般清清楚楚。
不止一次我猜测,来到圆心抵达自我的人们,到底还剩下什么?他们经历了不幸,他们原谅了不幸,他们与世界和谐共处,如今环绕他们四周的事物,除了爱着的,就是爱过的。
从此人心坚硬,任劳任怨。
那么善良,你一生从未见过欺压你的事物,你也从未见过你不喜爱的事物。
我们应该哭出声来吗?
池 2016.12.09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只是所见,无关所得读书笔记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