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盛长歌》小说讲述了在皇权更替、如浪淘沙的背景下,当朝风流皇子与高门被逐之女在朝堂上下发生的一系列斗智斗勇、相爱相杀的权谋故事。 《凰权》小说改编电视剧《天盛长歌》(原《凰权·弈天下》),陈坤、倪妮领衔主演。 【偶尔恶搞】 他不爱她,她也不爱他。 他势必要踹倒她,她一定会践踏他。 他不想娶了她,她绝对不要他。 …如果有一天洞房了,那一定要她在上,压着他。【其实这是正剧】: 皇权更替,如浪淘沙。 此处有倍受倾轧却雄心深潜的他。 彼处有身世成谜却暗藏祸心的她。 夺了谁的国,成了谁的家? 谁在皇权之上设了黄泉,拖了彼此一同颠覆天下? 谁在九重宫阙两两凝望,听兵戟暗哑,绽相思如花。 谁含笑饮鸩,换了心口一点朱砂。 这一场乱世倾灭的繁华,他不肯退场,她还没唱罢。 呀呀……到底是她乱红尘,还是红尘乱她?【据说还要有小剧场】: “贱妾敬献此杯,祝贺王爷家族三百七十二人,今日同赴黄泉醉生梦死。”她十指纤纤,擎金樽一盏,笑得温软。 “多谢。”他接鸩酒,斜挑眉,看她的神情脉脉含情,“不过,很抱歉现在才通知你,黄泉之路,你得和本王共赴……我的新王妃。” ======= “那一年古寺听夜雨,残灯淡雾间有人一首箫音《江山梦》,梦中江山,江山如梦……这一番乱哄哄你争我杀,到头来换了什么?不过是半樽薄酒,一身落拓,数曲残琴,满鬓风霜,倒不如就此收手,我的位换了你的国,将这凰图霸业,两族恩怨,丢给别人操心去。” “我的余生,只想操心你。” ======= “我要你走出困你的牢笼,我要你看见这世界不仅仅就是你眼前那一尺三寸地,我要你不要总做着套中人每碗肉必须得八块,我要你学会用目光正视我,我要你懂得哭懂得笑懂得计较和争吵,懂得,爱。” “……当我终有一日走出心的牢笼、看见一尺三寸地之外有人妩媚娉婷、脱去严实的套衣学会吃肉允许七块或九块、用全新的目光展望这阔大沉雄斑斓天地、第一次懂得哭懂得笑懂得计较和争吵,然而当我想告诉你这一切,云天苍茫,沧海空流,你却又在哪里?” “既然如此,我还要这破茧脱壳人生何用?不如三尺薄棺,一幅麻衣,葬。”【以上神马都是浮云,具体剧情在这里】: 就是一个关于复国和夺位过程中处于敌对的男女们踩倒与反踩倒离间与反离间挑拨与反挑拨动情与抗拒动情说起来很简单看起来似乎有点纠结的故事。【以下是桂老太婆抖开裹脚布时间】: 第一句:我肥来了! 第二句:此文简介是无能的,书名是困惑的,内容是不告诉你的,结局是不悲的,态度是靠谱的。 第三句:请不必因为桂圆是娇花而怜惜她,除鸡蛋外,该砸啥砸啥。 五百人大群:桂氏春秋,110912133(已满) 新群桂氏江湖,83250651(此为V会员群,加群请发V订阅截图认证,请勿重复加群浪费资源,违者必踢,谢谢)
凰权读书笔记我已经很久没有写“读书笔记”了,作为一名资深懒人,我竟然也有控制不住非写不可的一天,完全是因为我们宁澄实在是太可爱了![坏笑]
宁澄,请稍安勿躁,我们先来说点别的。友情提示:本文诸多剧透,请谨慎阅读。嗯,其实它更适合已读完全本的书友们一起探讨。
我与这本书的渊源要追溯到电视剧版《天盛长歌》。旅行途中,在一家颇有特色的小店吃饭,电视中播放的正是这部剧。不得不说,陈坤的“高级脸”是真高级,以至于我在读小说时,每每读到楚王宁弈,脑海中频频闪现的也是这张脸,此乃后话。我因为这张“高级脸”,又想起曾经在某个公众号看到这部剧的推文,遂决定找来一睹为快。
但,剧版并不太让人满意。文学与影视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本属同源,但他们的确又分属不同的艺术门类。文学用文字为读者搭建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影视则用画面,音效等为观众再现有限的真实场景。也正因为影视剧囿于篇幅(70集的电视剧已经很长了,毕竟这里不是韩国,动辄几百集),在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时通常要在内容和情节上有所取舍。据说电视台在播放时,还要删减一部分剧情以插播广告。具体广告插没插我不知道,但剧版《天盛长歌》的剧情进展也是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比如,男女主角的情感线路到底是怎样发展的?没有铺垫,没有递进,没有过渡,本来在相互试探、你来我往的两人,一眨眼的功夫,突然就在一起了,转折的实在有些生硬。并且在一起了之后,两人就开始了俗套的“腻腻歪歪”剧情,为对方要死要活的。但两人都是在朝堂上掀动风雨的人物,这样的小情小爱与他们的人设实在不符,我出戏了。
相较之下,小说在男女主人公感情线的描写上就更加到位。自小就承担了“养家”重任的凤知微(凤夫人说凤皓不争气,以后凤家要依靠凤知微),已经将“靠自己”当作了自己的人生信条。她不会轻易的就拜倒在宁弈的攻势之下,尤其是在她知道了宁弈很多秘密,宁弈初次见她便想杀了她之后。诚然,像宁弈这样金光闪闪的优质型男,她无法不被其吸引,但她是冷静又理智的。她可以跟宁弈共患难,但危难来临之时相濡以沫惺惺相惜。但在危机解除后她又退回到安全位置。她不轻易相信别人。唯二的两次想要对宁弈敞开心扉,也都阴差阳错,造成误会。女主凤知微始终在“爱或不爱”,“杀或不杀”的内心纠结中。整部小说,与其说矛盾点在于两人隔着身世命运爱而不得,倒不如说是女主由于爱情,亲情和友情的内心挣扎。
而男主宁弈的内心戏就简单很多了,他一旦被女主吸引,还察觉到女主的“野心”之后,他便开始了自己的求全之路。一方面与女主斗智斗勇,另一方面又对女主妥协退让。他没有一刻放弃过要跟女主在一起的决心,即便在女主成为赫连的大妃之后,即便女主在不得已要欺骗老皇,做他的“亲妹妹”之后,即便在女主假死,没有找到尸体之后,他真的一刻都不曾放弃过。(可怜我们宁弈三秒钟)
但也是这个流畅的感情线导致了小说版的一个天然缺陷。作者设计的初衷是男女主角因为命运身世等逼不得已的原因而被迫对立,还要“不共戴天”的对立,致使有情人爱而不得,除却生死,无法超越。但随着剧情发展,男主宁弈一再妥协求全,使得女主单方面的对立失去了绝对正确的理由,于是在小说大框架的既定逻辑下,无法放弃对立的女主就变得非常矫情。而那些出现在女主阵营里的朋友们也因为立场的不够合理而变得奇怪而别扭。
而在剧版中,大概编剧也意识到这一逻辑上的缺陷,他想让两人的“爱而不得”变得合理而自然,于是将一对爱侣的“攻心”之战改成了一个前朝旧臣企图复国的故事。要知道,这种故事在二十年前我还上小学时,就已经广泛在出现在各种古装宫廷剧中了。果然剧版是靠着陈坤的“高级脸”,才撑得完全场。
在这种情况下,剧版和小说已经南辕北辙,不可同日而语了。(就像班里重名的两个性格迥异的同学)编剧想给女主的被迫对立找个合理的立场,她其实不想复仇复国,她深谙“冤冤相报何时了”的真理,她想和平的,但一定要形势所迫被逼无奈。(可能还有一部分是编剧社会主义主旋律的考量)于是剧版里出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女主的亲哥哥,开始打亲情牌,把她架上梁山。但,既然都是前朝皇族,为何哥哥不出马,非要妹妹来复国?原因是这位哥哥身体有恙,在灭国了二十年后,他要死了。观众朋友们,不管你们怎么想,我是不能接受这个逻辑的。
剧版中由于女主的“和平选择”,她与宁弈之间不可调和的对立就由家仇国恨演变成了误会导致的“人命案”。在剧版的后半段,频繁地出现你错杀了我,我又错杀了你。并且仿佛编剧着急收工的样子,对于误会的影视化处理也是相当草率。对峙的双方随意比划几下,然后一方突然被误杀,恰好被关系亲近的人看到,由此矛盾生成并扩大。有些人物的出场更像是空降的(华琼,庆妃,女主哥哥等),而宁弈母妃仿佛只是为了增加矛盾冲突才出现的。一众“炮灰”的出现又消失,也没有完美的拯救小说逻辑上的缺陷。
而小说版另一个我不能理解的地方就是“换婴案”,毕竟是否要捏造一个谎言,说女主才是真正的“当朝公主”这件事儿,对他们整个团体的复仇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对剧情的发展也没有太实质性的帮助。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倒更像是为了解释前文提到到女主与邵宁容貌相似的原因,而在前文中邵宁身边的陈嚒嚒(我实在在输入法里找不到正确的“嚒嚒”两字[捂脸])在女主团伙中伙的的具体职责也没有说明,作者想借此做一个交代,但陈嚒嚒二十年潜伏宫中只为给邵宁易容,乃至关键时刻揭发女主才是“真公主”,实在有些不合逻辑,毕竟在女主已经有多条途径可以混到老皇身边的条件下,没有哪个有组织有效率的高质量团队会做出这样一个风险很高又不易操作的选择。毕竟在邵宁刚出生之时,没有人能百分之百保证他能获得多疑的老皇的宠爱。其次,庆妃揭发女主的真实身份完全是意外之举,他们在二十年前是不可能预知到将来的某一天会有人凭借包裹女主的襁褓而揭露她的身世的。
但,或许作者又有另一个考量,他是铁了心要在结尾之前不让男主女主在一起的。当时宁弈已经求了皇上圣旨,立女主为王妃,作者怎么可能看着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真是生气)。他要想个办法来“棒打鸳鸯”,让皇上顺理成章收回成名的最好方法无疑让男主女主具有名义上的血缘关系。但无论哪种思路,其中的逻辑还是有很多站不住脚的地方。
但,逻辑上的问题丝毫不影响人物的出彩。可以说作者对人物的性格把握相当有功力了,简直写谁像谁。(宁澄,马上就要写到你了[奸笑])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顾南衣。(宁澄,请稍安勿躁[奸笑])我们小呆原本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认识了凤知微,他便走进了这污浊的尘世,“终陷淖泥中”。正如宗宸所担忧的那样,这对于小呆来说,到底是福还是祸呢?曾经他执着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自己的坚持,没有多余的情绪。虽然看上去“呆”,但他对人心的把握有着超于常人的敏锐,越是复杂的东西越能焕发出他的智慧。他本就不呆,从他武功天下第一便能看出,只是他的聪慧不想与世人分享罢了。在我看来,在认识女主之前的小呆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认识了女主后,小呆不再呆,但小呆也不再幸福。他执着的为了女主去“知道更多东西”,学会了哭,学会了担心,悲伤,孤单这些情绪,但最终却只有这些原本不必体会的情绪陪着他了此残生。他体会到了亲情,跟顾知晓之间不同寻常的父女感情或许曾让他温暖过,但为了女主的伟业,小呆忍痛牺牲了养女开心玩乐的童年,他们之间也不再有简单的小快乐。他为了女主可以忍受七块肉或九块肉,可以忍受粗布衣服,可以学着察言观色,也知道了女人为何物,但所有这些,对小呆来讲,又有什么意义呢?在体会了正常人应该经历的一切之后,小呆失去了女主,失去了学习这一切的意义,却再也做不回那个不被俗世打扰的小呆了。
说到赫连铮(宁澄,请稍安勿躁[奸笑]),我想到两个字。一个是“粗”,赫连是个粗线条的人,粗犷,粗野,粗俗。他的心胸就如同草原一样,他不拘小节,快意恩仇。比起宁弈的“蔫儿着坏”(楚王殿下,我对宁澄发誓,这是褒义词),赫连处理问题的方式可谓简单粗暴。属下被暗杀,他直接抱着尸体面圣;别人暗算他家父王,他直接灭人全族;为了放松敌人警惕,跟他家“母后”牡丹花隔岸大骂,其中还有不少“王廷秘闻”,话说大王对待牡丹花也是要多粗暴有多粗暴了;追求女主被踢出,索性翻墙头;翻墙头被困,裤子险些被扒个精光,又大咧咧的不以为然,心想反正大家都是男人;在混进敌营救女主却要在屁股上烙印时,别人犹在犹豫几分,他却早已利索得脱掉裤子,把屁股拍的啪啪响了;相比宁澄只能做个洒扫小厮,我们赫连在敌营里也能混上个媳妇儿;天天臆想着跟他家便宜小姨发生点啥不可描述的事儿,甚至为了这件事儿,都开始天天洗他那双万年不洗的脚。这任何一件单拿出来都像个蛮汉村夫所为,但在我们大王这儿,却显得那么的赫连,那么的草原。
因为赫连的“粗”,导致了他的“直”,直率,耿直,正直。他愿赌服输,从不耍赖,让叫小姨叫小姨,让吃盐巴吃盐巴;他仗义执言,屡次危难,他急当先锋;救女主心切,奈何每次都打不过小呆,干不过宁澄,像这种天天被揍来揍去的大王,也是不多见的,但他也从来不往心里去;对情敌宁弈,他向来只打口头官司,从不落井下石;既无害人之心,又不趁人之危,为人光明磊落,即便在女主做他大妃期间也没有想过要“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对我们粗鲁,粗野,粗俗的赫连大王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也没有想过耍点阴谋诡计离间男主女主(阴谋诡计是宁弈的专利,再次对宁澄发誓,在楚王这儿,“阴谋诡计”是褒义词);对八彪如同自己兄弟,对在敌营里娶的假媳妇儿都照顾有加(当然,他也趁机占了不少便宜);对女主一往情深,即便知道女主心有所属,仍愿意用大妃名分为女主提供庇护;在得知“大妃”女主要再次返回朝廷时,虽心伤难过,但也不做黯然销魂状。就是这样一个直肠子的赫连大王,当他开始“粗中有细”的时候,当他想到女主在朝堂的争斗,宁愿拖着中毒的残躯回到草原再死,也不要给女主留下不利的把柄的时候,也便是他在劫难逃的时候。但,谁说这“劫数”不是“赫连式”的呢?毕竟,当初就是我们粗鲁,粗野,粗俗的赫连大王敲碎了人家玻璃,想要看看中原女孩儿长啥样,才由此结识了他的“劫数”。想来不觉让人叹息!
我们在看一些影视作品时,一些大人物出场往往要自带BGM,就连小说中的一众男士,也有自己的象征物,小呆天水青的衣袂,赫连七彩宝石般的眼睛,宁弈曼陀罗花的衣角等。但我们宁澄的每次出场都是先“声”夺人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副围得乱七八糟的蒙面,一双滴溜乱转的眼珠子,一场跳脚的骂架,让我们还没有看到宁澄的时候就知道,这个小可爱又要出场了。
宁澄的可爱来源于他的“纯”。他只有一条心思,那就是全心全意为楚王服务。这跟忠心耿耿还不同。对上位者衷心尚且牵涉到利益捆绑,但宁澄对楚王的全心全意,完全是因为楚王是楚王,或者说宁弈是宁弈。宁澄的这条心思从来与身份地位,权势利益无关,就像在幼儿园交到了好朋友的孩子一样,不是家世背景的缘故,而在于两颗心灵的契合。宁澄的内心真真如他名字所说的那样,一片澄明。这种孩童般的“纯”让宁澄的所作所为,哪怕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都透着一股可爱,是那么的萌。
在宁澄心里,楚王是他生平第一信条,楚王的事便是天下第一要紧事。不管楚王安排的任务是大是小,差事好办还是难办,也不管楚王的指令为家国大事还是私人感情,我们宁澄都在发表完自己的个人看法后,一本正经一丝不苟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抓紧去办。这份“纯纯的”认真让本来或许很正经的任务做起来却有几分滑稽的意味。
犹记得在小说开篇,女主无意中破坏了宁弈的计划,楚王殿下询问宁澄要不要杀她的时候,我们直觉超凡的宁澄同学已经在很认真地掰着手指头计算多长时间能处理干净了。然后他很认真地回答楚王道,他需要半刻钟。之所以速度慢了,是因为这个女子有些不同,有点诡有点阴有点...像他家王爷。(的确,你们家王爷是不太容易杀的,但你家王爷看你的眼神里咋有种想要干掉你的冲动?[偷笑])
当楚王安排他随女主出使西凉,保护女主顺道随时汇报女主的情况时,我们宁澄同学就充分地发挥了他的间谍本质,潜伏在墙角、树梢等任何可以藏身的地方开始了他章回体小说和各种事件文学的创作。(这是宁澄式的情报密码)即使被对方发现了他也不改初心,依然假装没有被发现那样继续监视,继续创作。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他还在邮寄给楚王时装订成册,画了歪歪扭扭的封面,俨然一本小说的样子。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我们心操得稀碎的宁澄在一些细枝末节中发现女主似乎并不喜欢小呆,他家主子还有机会,又觉得女主跟小呆之间还是有些暧昧,所以在章回体小说和事件文学后面发表个人看法,力谏他家主子放下手头公务,想办法到西凉来一趟。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他还从小呆那里偷来了女主画的核桃,以慰他家主子的相思之苦,还不忘一再嘱咐,待他家主子欣赏完画作一定要原路寄回,否则他会被小呆揍死。可惜,黑心的楚王拿到的画怎么可能再原路寄回呢!于是,可怜的小宁澄在被女主和小呆合伙坑了之后,再一次让自家主子给坑了。话说,这样的衷心小护卫,你要不要来一打?
宁澄心思单纯,但他绝对是个“熊孩子”。他对一切稀奇古怪的东西有极强的好奇心,才不管这些东西其实大多能要人性命,凑上脑袋就要“我看看我看看”。他也有一颗“唯恐天下不乱”的八卦心,他最常说的话就是“怎么了?怎么了?打架了?打架了?算我一个”。“熊孩子”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是破坏力极强,所以他在查探到主子的敌人五皇子要偷偷跑去南海造反时,他单枪匹马就敢前去截杀(后来被宁弈召回)。他一封自以为高瞻远瞩的密信掀出了“前朝遗孤”案,间接害死了凤夫人和凤皓,害得他家王爷与女主失之交臂,他自己也险些被驱逐。
但“熊孩子”是不会被成功驱逐的,因为“熊孩子”除了破坏力极强,生命力也极强。我们最终也没有被楚王驱逐(主要还是宁澄自己厚着脸皮赖着不走)的小宁澄每每被女主和小呆算计,扔在沼泽地里,他能自己爬出来;扔在坏人堆里,他能把坏人都打趴下,然后再爬出来;扔在海里,他能抓着木板一直漂着,顺道监视主子的情敌顾小呆,看到救援船时再爬出来。这个“熊孩子”宁澄,一方面十分嫌弃女主,万分不想他家主子跟女主在一起,但又时时严守死防,看到女主跟小呆、跟赫连在一起,他要为主子打抱不平。这就像熊孩子明明很讨厌吃手里的零食,但如果别的孩子看上了,他也一定要护食到底的。
宁澄心思单纯,但并不意味着他不聪明,相反,他的武功连我们小呆都不能随便把他扔出去,由此可见一斑。在女主第二次被晋思羽绑架时,我们宁澄还扮成厨子,在晋思羽一波又一波的换仆人的情况下,凭借厨艺得到晋思羽的信任。在力劝华琼退兵时还展现过他自以为的“三寸不烂之舌”。我们宁澄也算是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文能武的全能型人才了!要说我们宁澄的大才,那一定得是他时不时的在主子楚王面前发表一下自己的真知灼见,像是“直接一台轿子把女主抬进府算完”这样的雄才大略真是屡见不鲜。宁澄,发自内心的说,我觉得你能的要上天。
正因为我们宁澄很“纯”,所以他又很“真”,他是个逼急了跳脚,生气了骂人的性子,被女主和小呆欺负了会找主子告状,让主子给他报仇;被主子嫌弃了,他转头在背地里用他家主子能听到的声音嘀咕“都看不见了,瞪人眼神还那么凶”;平时上蹿下跳精力无限,一旦被主子威胁要发配庄子,立马蔫头搭脑闷闷不乐。他跟宁弈虽为主仆,却胜似挚友,就因为他的这份真性情。宁澄对他家主子十足敬重,却从未刻意讨好。宁弈身居高位,见惯了下属伏低做小的姿态,唯独到宁澄这儿,他可以委以重任,也可以打趣调侃,还可以在“委以重任”的同时再打趣调侃。或许宁澄是宁弈不算温暖的人生中的一抹阳光,一缕清风,一点心灵的慰藉。说真的,如果我是楚王,我也一定宠着这个宝贝。
而对于我们女主来说,小呆是他的弟弟,是亲人(尽管小呆年龄比她大,但她将小呆当弟弟一样爱护和引领的),赫连是挚友,只有宁澄的主子,楚王宁弈才是她的爱人。
要说我们楚王,也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求全”。他因接受皇命,调查大成遗孤而结识女主,了解到女主的身份但已对女主动情之后,他便开启了寻求万全之策的漫漫长路,
(实在是太长了,马上要写到我们可怜的大男主楚王宁弈了,但我已经两眼昏花了![捂脸]手机码字码到心累,颈椎累,眼睛累。这半拉子的读书笔记先发上来吧,容我修整一番,稍后再叙!幸好幸好,我总算没有让宁澄失望,写完这个小可爱,发现我更喜欢他了![坏笑]这也算功德比较圆满了![机智])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凰权读书笔记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