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世界是部金融史读书笔记5000字

世界是部金融史

作者:陈雨露 杨栋

本书以时间为纲,以国家、人物、事件为目,围绕金融这个核心,采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将希腊、罗马、法兰西、西班牙、荷兰、日不落帝国、美国、克洛维、查理一世、约翰?劳、摩根、索罗斯、六一农、郁金香、南海事件、次贷危机等这些牛国、牛人以及牛事一一展现,并紧扣当前“美元量化宽松”、“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等金融热点,读之让人知行获益。

世界是部金融史读书笔记

<世界是部金融史> 陈雨露 读书笔记2018.12.30

️钱之初,性本善(希腊-罗马)

️货币只眷顾有生产能力的人,也只向一个方向集中,那就是最有效率的地方。这也是金融最残酷的地方:你有,给你更多;你没有,把你剩余的也拿走。这就是金融的本质,昨天这样,今天这样,明天也会这样,关于这一点我确定以及肯定。

️任何一场推进社会进步的改革都会有牺牲,或者说旧势力不会完全倒塌。如果既得利益者自身不同意改革,那就是弱势群体带来的革命。

️ 从梭伦改革,我想到了一句中国古训,“古之治国者,不患贫而患不均

️ 在任何一个固定的时点,一个国家势力扩张,必然会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一旦拥有力量,注定想保持先发优势,就会使用各种手段将其他国家压制于现有利益分配格局之内。手段可能是战争,也可能是产业分工。

其实,本质并没有区别,都是霸权和剥削,靠牺牲别人致富。

️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社会,财富的主要占有者根本无视社会规则甚至法律,却能保证底层人民谨守原有的俭朴和忠诚。道德堕落必然是从社会上层开始的,没有他们丧心病狂,底层不可能也不敢沦落

️ 任何一个时代的思想,都是统治者的思想。

--卡尔·马克思

️ 当民族丧失了光荣与尊严的时候,所有人都开始按照利益来选择政治:执政官不再将荣誉授予有德行的人,而是授予谄媚的人;谁答应给我面包,我就选谁;谁安排更多的演出和竞技,我就选谁。

️用钱喂养的奴才不可能对自己的统治者有任何真正的阶级感情,他们会逐渐认为自己这种福利本就应得,从而使得开支出现刚性。一旦统治者不能维持对他们的给养,很偶然的事情都会引发叛乱

️第2章 迷失的货币(法兰克帝国)

️ 国家货币对内丧失信誉,也就失去了统治基础。如同穷人拼命买名牌装饰自己一样,帝国越是感觉丧失统治能力,对内统治的手段就会越严酷

️千百年后铅华洗尽,人们会发现牛人改变的只是历史的表现形式。牛人所做的,只是延缓或者加速历史进程。罗马帝国由君士坦丁统治还是由戴里克先统治,其实都无所谓。无论谁是统治者,只是若干事件、若干人物更换名字或者形式,内涵永远不会改变。

历史的内涵,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用更直白的语言解释:最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社会认知和日常道德就是历史,只有统治者被最普通的人接纳才能持续自己的统治,只有民族文明底蕴才能决定历史走向。

️ 时至今日,西方金融市场仍旧保留着中世纪骑士的风格:失败者必须自己承认失败,要知道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是泰国、印尼等国家自承汇率浮动。骑士用长矛和利剑击中对手弱点,一击致命;投资者也要选对出剑的时机和位置,否则,对方就会刺穿你的胸膛

️第3章 暗黑年代(中世纪)

️ 当人们离开土地也可以生存,劳动者不再对土地有依附关系,人类便不再是土地的附属。社会链条就会从领主权责变为货币,商品经济也就取代自然经济。

这是通向现代文明的必经之路。

️ 真正的谈判,需要双方实力对等:实力相当,金钱就是力量,实力悬殊,力量才是金钱,关键时刻还是要比谁的刀把子硬。

️ 热衷于外贸顺差,是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最鄙视的重商主义思想,也就是西欧封建思想。用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的语言来解释:国家财富不能以货币占有量来衡量,而是以国家货币消费量来衡量。

️ 决定战争最终胜负的是经济,谁拥有更强的经济实力,谁就有更强的战斗力。

️ 战争,从来都不能改变世界内涵,正义的战争也摆脱不了背后的阴影--利益。

️ 说到底,战争不过是利益之争,抢钱、抢粮、抢地盘,最终还不是落脚到钱上。

️ 美国打伊拉克为什么,钱;凭什么,还是钱,只是一个以钱换钱的游戏罢了。钱多就高尚,钱少就卑劣,无价只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第4章 邻家金融初长成(西班牙、荷兰)

️西班牙、荷兰都在一个骗子的肩膀上成长,终于也都衰败在强盗逻辑之下。一旦本应属于民间资本的资金被王室挤占,金融制度就可能成为权力掠夺财富的利器,当人们认为自己储蓄未来的时候,财富早就被强势权力挥霍一空。

️ 贸易发达只是国富民强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是:必须有人能保护你的财富,这个人是国家。否则,无论赚多少钱都被人打了秋风,无论是谁,赚钱的劲头都会打上几个折扣。

️ 一个国家能否领导世界,不可能靠资源丰富。石油输出国组织资源丰富,从来没有人认为它们是世界强国;穷兵黩武也不能带来国富民强,一个国家即使全民皆兵,也未必能领导世界。

️ 1609年,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成立,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也是第一个世界金融中心。在交易所演进过程中,联省终于孕育了经济史上的里程碑,自此,金融业才真正在西欧发轫。

️但是,很多经济学教材都把这个故事定义为“信托责任”的开端,有了信托责任才有了现代企业制度。

因为,船员的行为体现了一种精神:即使面临生存危险,被委托人一定要忠于委托人,没有这种责任,公司制就不可能产生。无论时光如何推演,“信托责任”始终是现代市场的灵魂,没有“信托责任”就不可能存在当代证券市场。

️ 公司是探险的海船,船长是总经理,船员是职员,船主则是股东。船长背负着股东的希望,在任何前情况都不能背叛股东利益。

️ 金融市场确实在重复历史,不过,被重复的只有危机。每次经济繁荣,我们都有着不同的理由;每次危机,过程又都如此相似。

️ 任何一个泡沫的本质都是资本逐利,故事背后交织着人类的恐惧与贪婪,只不过泡沫放大了贪婪、泯灭了理性……

愿赌,就要服输。

️ 任何时代土地都是主要的社会财富,但是,社会财富真正增加,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物质产出,也就是说利用土地的方式必须有所改变。土地还是那片土地,只有不同的生产方式才能带来辉煌。

️ 历史证明,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现金最好使。

️ 军事强人眼中,没有规则,对他们来说实力才是规则。

️ 历史上永远没有绝对的先进,也没有绝对的反动,所有的对或错都是某种程度。

️ 强人政治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失去强人后必然变成一盘散沙,因为,强人不允许另一个强人存在,不会有人瞬时填补权力真空。

️第6章 金融败家术(英法争霸)

️ 权力只对来源负责。

️ 对一个成长期的大国,这是致命的伤痕,当所有人都把命运寄托在一个人身上,国民命运也就必然得失急骤、生死无常。

没有人喜欢风险,西方人,也一样。

️ 真实的历史,不是教科书,永远不可能黑白相间、泾渭分明。革命者,未必全部神圣;被革命者,未必永远是罪人。

历史中,败下阵来的人可以是顽固的保守派,是立场不坚定,因此,败落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因为,历史,本来就是胜利者的历史。

️第7章 新世界的呼唤(美国独立)

️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力,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

伟大的结果,并不必然对应伟大的战争,更不必然有一个伟大的动机。

️ “在一个文明的国家,指望在无知中获得自由,过去从未有过,将来也不会有”。

--托马斯·杰斐逊

️ 在美国的移民文化中,有一个理念,至今我们仍然经常可以在美国历任总统的演讲中听到:我们需要的,下一代人应该比我们过的更好。

教育,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佳手段;教育,使得你具有更高的起点,建立了一个流动性的社会阶层,阶层从此不再是不可跨越的。在这种跨越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会富强起来,因为没有人拿棍子逼着你,奋斗的源泉是源自内心的超越。

教育不是产业,如果把教育当作产业,甚至当作一个官僚机构来把持,那这个民族的文化必将伤痕累累,最终也不可能承载人类赋予教育的使命。

凡不能有良好教育体制的国家,不可能成为泱泱大国;

凡不能将良好教育普惠于全体公民的国家,不可能成为泱泱大国;

凡不能在教育中传承正确价值观的国家,就更不可能成为泱泱大国!

️ 杰克逊逝世于1845年美国独立日,他传世的墓志铭只有一句话:“I killed the bank!”(我杀死了银行)。

️ 创新,是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兴衰的根本。在未来部分,我们会看到,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是创新决定了世界走向,这些创新恰恰大多发生在保护创新的国度--美国。

️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大门上,至今赫然刻着林肯的名言:“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

️ 这些资金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牛市前期并没有进入,看到收益后才携资而入,此时往往是牛市中后期,投资额先小后大,故曰:倒金字塔。倒金字塔投资是证券投资的兵家大忌,尽管您可能从无数资料中看到过这个法则,但是,我向灯泡保证,绝大多数人没有记性的。

挨打,才会真疼;赔钱,才会领悟投资真谛。

️任何时代,非正常状态更换高管对上市公司肯定不是什么好兆头,有理由认为公司内部可能出现矛盾,甚至面临困境

️ 有衰才有盛,有盛必有衰。危机,是必然。

️ 任何时代,货币增发都会刺激证券市场,因为,货币是证券市场的子弹。但是,只有在经济体健康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与实体经济互为动力。

️ 靠武功,只能杀人越货,没有技术含量。

没有制度保证的经济武功,会在竞争中败北。

没有文明保证的制度武功,同样会不知所踪。

️第8章 黄金世界(美国崛起)

️ 一个国家要称霸武林,产业优势和货币可以比作武侠小说里的招式和内功:产业是内功,货币只是招式。

有了内功,招式旦夕可得。金融必须配合产业,而不是决定产业。

️中国武功的最高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

其实,政客的立场,很多时候都是表象,表象之下是利益。

️ 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

️ “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

--西奥多·罗斯福

️第9章 枪炮与金钱Ⅰ(一战)

️我们很久以前把经济学称为“政治经济学”,很有道理;所以,只有符合强者利益的经济理论才是所谓“主流经济学”;所以,经济学将永远是强势权力的语言

️第10章 枪炮与金钱Ⅱ(二战)

️ 市场永远都没有大人物,过去没有,现状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如果真有大人物,市场就会永远赚钱(鉴于美国市场有做空机制,所以不会只涨不跌)。

任何大人物也只能控制一两只股票,不可能操纵整个市场,翘起道琼斯指数的是千万个投资者,任何“大人物”和市场相比都将微不足道。

在金融市场,判断对了大势,你就是大人物。

️ 投资者,没有人不贪婪;不贪婪的人,永远成不了市场赢家。

️ 也不是每次产业衰退都必然造成危机,如果前期暴利均匀分布在全体国民手中,衰退虽然痛苦,却迟早会催生新产业。

如果社会财富分配极其不均,那么衰退就是灾难。

️ “不让别人自由的人,不配享有自由,在公正的上帝面前,他们也不会长久。”

--林肯

️第11章 冷战就是金融战(冷战时代)

️ 罗斯福犹如一位太极内家高手,招式缓慢却以阴柔的内功不断困住对手;手握“神功”的“太监”却是一位外家莽汉,招式看似刚猛,其实纯粹是一通暴风骤雨的王八拳。

️ 一个成熟的经济体、一个能激发创新的经济体,其经济制度历经数百年磨练,法律、信用等软制度已经深入人心

️ 打破格局的手段,是创新,相关主体是否有能力推动创新就成为摆脱危机的关键。只有经济环境能够为创新提供足够强的激励,才能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摆脱原有利益格局。

️ 世界永远不会是石油的世界,更不是资源的世界。世界经济制高点,唯创新者居之!

特里芬魔咒

️ 要维持本币与黄金的兑换稳定,本币就不能过分流出;要当老大,就得给大家分美元,让弟兄们都有钱花(维持国际清算)。

这两个条件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永远不可能重合。不仅是美元,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一种货币能同时满足上述两个要求

️第12章 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金融新世界)

️索罗斯的经济学启蒙源自乃师波普尔的哲学思想,简单来说,一个社会必须不断自我批判、包容错误,最终才会成为一个不断进步的“开放社会”。

️ 索罗斯认为,无论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大家都是错的。经济学的唯一出路就是建立一个“开放式”经济学,在不断进步中纠正各种错误,毕竟人们身处的世界每一刻都在变化,无人可以对这个不断改变的世界有完全的认知。

人有缺点,有缺点就看不清金融市场走势,昨天看不清,今天看不清,明天照样看不清;郁金香危机中看不清,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还是看不清;

️ 创新,不是几个人、几个部门制定几个制度,印刷几个文件就能搞定的,创新依靠的是无数个人对利益的追求,在无数偶然中形成必然。没有这种激励,投入再多经费,如何呼唤“大师”,都是不可能的。

️ 在西方世界,经济危机并不奇怪,金融危机也是常事。用马克思的话解释,西方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通俗点说,就是银子都让资本家拿去了,平民手里没钱,东西卖不出去自然就会经济危机。

️ 你本是身披金甲圣衣的齐天大圣,现在还没有变身,是因为还没有遇到那个能给你三颗痔的人。当你遇到它,你的一生就会改变……

这个人,名字叫金融--才华遇到钱!

️ 创新的本源是创造者思想的火花,是任何计划、规划创造不出来的,等计划制定者明白过来一切都晚了,创新不需要审批,需要审批的就不是创新了;创新更不需要认定,市场利润是最好的认定。

️ 引领创新的,是金融;决定创新的,是教育。

️危机永远是不可避免的,金融危机昨天有,今天有,明天还会有;没有危机的地方是天堂,是共产主义社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世界是部金融史读书笔记5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