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朝圣 读书笔记5000字

朝圣

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现在,我们该去哪里朝圣?朝圣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朝圣》是宗萨钦哲仁波切最殊胜的朝圣指引,邀你随着仁波切悲智的足迹,走进印度圣地聆听佛陀的法教,探寻生命之初善的道途。本书以释迦牟尼佛和往昔伟大印度上师的思路为中心,带领读者穿越是空的界限,造访佛陀曾经出生住世,悟道与初转法轮和入灭的四大圣地,及多则历代大成就行者充满证量与令人鼓舞的故事,不禁让人神往于灵性探寻的氛围中,仿如己踏上一段充满启发的善妙之旅。这不仅是一本朝圣指南,更是一本修行指南!它指引数十万佛教徒步向证悟之道,沿着佛陀的踪迹体悟佛法,完成一场庄严的心灵朝圣之旅。

朝圣 读书笔记

朝圣������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1961年生于不丹,为堪布阿贝仁波切的弟子,第三世钦哲传承的主要持有人,秉承藏传佛教最优良的传承和教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具创造力的藏传佛教导师之一。

◆ 严格地说,我们并不需要寻求外在的圣地或圣人;如同佛陀亲自所应允的:“任何人忆念我,我就在他面前。”当我们对佛陀与他的教法生起忆念心或虔敬心的那一刹那,他就会与我们同在一处,而该处也就会成为“神圣”之地。

◆ 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圣地就是佛陀为了利益有情众生而开示教法的地方。虽然我们应该发愿造访所有的这些圣地,但是传统上,有四个地点是大家公认最重要的。它们是: ·蓝毗尼:悉达多以凡人之身诞生之处;·菩提伽耶:悉达多证得正觉之处;·瓦拉纳西(鹿野苑)佛陀教导迈向证悟之道之处;·拘尸那迦:佛陀证入究竟涅槃之处。然而,我们必须牢记在心的是,朝圣的重点并非只是去参访圣者的诞生地,或只是去凝视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场所而已。我们前往朝圣,为的是要帮助自己记住佛陀所有的教法,而其精髓就包含在他入灭前所开示的四句宣说之。

◆ 蓝毗尼很多圣地都位于发展中地区,所以你要有心理准备,这些地方的生活条件不能与法国阿尔卑斯山奢华假期所提供的相比拟。当你抵达位于现今尼泊尔的蓝毗尼,要记得这里既是悉达多诞生之地,也是他发现自己被生、老、病、死这些极为痛苦的现实所围困之处。从某方面说,对佛教朝圣者最重要的,并非他肉体的诞生,而是在蓝毗尼此处,真诚的出离心在悉达多的心中生起

◆ 菩提伽耶的殊胜,还不仅止于一切诸佛都将在此处证得正觉。根据佛教密续的说法,这个世间的每个地方,以及我们身体外的一切现象,都在我们身体内有相互对应的存在。上等的修行者和瑜伽士能够在他们的修行中,在自己的身体内参访位于各个脉、轮的圣地,并借由这种方式在证悟之道上进展。我们这些修行没有这么高深的人,至少可以造访这些内在圣地的外在投射,而一般认为其中心点就对应于菩提伽耶。

聘请了印度最有名的艺术家毗湿瓦·卡玛(Vishwa Karma)打造一尊佛陀的像。这项委托让毗湿瓦·卡玛得到极大的启发,结果他竟然一连创作了三尊佛像。儿子从中选择了目前在大觉寺的这一尊 ,两尊佛像之一,是以佛陀十二岁时的形象所做的雕像,这尊佛像献给了中国皇帝唐太宗作为礼物。唐太宗后来把这尊佛像作为宗女文成公主下嫁藏王的嫁妆。这就是贡布阿班与之对话的觉沃仁波切佛像,现今供在拉萨大昭寺。灵鸾山和那烂陀大学(Nalanda University)的位置离菩提伽耶不远,如果行程许可,你应该试着去参访。对大乘修行者而言,灵鹫山尤其重要,因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般若波罗蜜多(圆满究竟的智慧)这个革命性的科学,就是佛陀在此地教授的。这个教法不仅抚平了无数众生的焦虑,实际上也让许多众生证得解脱。可惜的是,那烂陀大学只剩下残留的遗址而已。它曾是公历纪元(Common Era)最早、最卓越的教育中心之一,也是大乘弟子极为重要的朝圣之地。今天,韩国、日本、中国仍然在学习与修持的佛陀教法,大多源自于这所大学的师生们在粗糙纸片上书写的笔记。如同英国剑桥大学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以夸耀拥有从科学家到作家、从总统到巨贾等众多的知名校友,那烂陀也培育出数量惊人、非比寻常的灵性天才,例如那洛巴、龙树和寂天[插图]等人,他们对世上数以百万人的安乐所带来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

◆瓦拉纳西现今又称为贝拿勒斯(Benares),曾是著名的大都会;即使在今日,仍然是个非常重要的学术重镇。鹿野苑(Sarnath)又名鹿园(Deer Park),距离瓦拉纳西不远,是很重要的朝圣地点,因为佛陀在此处首次开示了他在菩提树下所发现的一切。佛陀在瓦拉纳西开示的是:我们并不知道痛苦真正到底是什么。任何我们认为会让自己快乐的事物,若不是在痛苦边缘摇晃,就是瞬即痛苦的因。要认知世间明显的痛苦,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要感知在轮回中某些人所拥有的所谓“美好时光”其实就是痛苦,或将会导致痛苦,却相当困难。佛陀的看法与一般人的信念相反,他指出痛苦并非从外在的来源降临到我们身上,而是我们自己情绪反应的产物。

◆ 拘尸那迦拘尸那迦是佛陀灭入究竟涅槃之处,据说也是他圆寂与荼毗(火化)之处。灭入究竟涅槃,在佛陀所有教法中对我们内心冲击最大,因为它超越了我们对生、老、病、死、时间、增减、轮回、涅槃的所有概念。我们这些尚未觉醒于真实本性的人,仍然受制于时间、空间、数量、速度等,不像那些已灭入究竟涅槃者,不会受限于任何二元现象。

◆ 是因为他们传续了“非暴力”的修持,所以不杀害动物。事实上,有许多国家接受了吃素食、不杀生的修持,其背后的教法和概念都是从印度引进的。究竟上而言,灵性与世俗的价值观是完全抵触的,这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在物质世界里,“富有”指的是你拥有很多财产、经营各种生意并且很有钱;而灵性世界把“富有”定义为全然知足,并且指出当我们不再以所有自己匮乏之物的想象来折磨自心时,我们就很富有。圣地之所以对我们有强大的力量,是来自于集体的虔诚心和崇敬心,而不是满铺的地毯。两千五百年来,佛陀的教法遍及整个亚洲,佛教修持也已融入了它所接触的各种文化之中。以造佛像或立佛塔来代表佛,并且以圣物装藏[插图]作为加持,是来自印度的传统,在各地也都被信奉接纳。根据密乘,立完佛塔之后,有特别的仪式来正式洒净开光。然而,密乘也相信,最强有力的洒净开光,是对佛陀教法真诚的虔敬心。因此,当你在圣地时,想象一下你所供养的虔诚心,确实净化了这整个地区,让它变得更神圣、更能利益将来此地的有情众生。佛陀亲口说:“任何人忆念我,我就在他面前。刚刚开始步入灵性道路的人,有时需要的一些灵感泉源,不见得在听闻教法或研读书本中找得到,而参访印度圣地正可以提供许多机会来获得这种灵感。例如印度的萨杜,他们在赤裸的身上涂满灰泥,终其一生从事灵性修持;中国藏地的喇嘛,他们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做成千上万遍的大礼拜;南亚地区上座部的比丘在行禅时所散发出的寂静平和;日本僧侣安住甚深三摩地的静谧安详;成千上万酥油供灯的美感;弥漫在空气中的灵性音乐;以及如佛陀一般,寂静地坐在菩提树下的机会。在圣地很容易遇见远自拉萨、横跨印度,一步一步行大礼拜而来的修行者。这些人与其他朝圣者的修持,令菩提伽耶、拉萨与仰光等地,弥漫了特殊的气氛与能量,就算是最僵硬的心,也会受到启发。重要的是要记住,参访佛教圣地不会一次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也不会令我们立即获得证悟。同时,我们人类都需要依赖自己所处的外缘与状况,就如同佛陀所说:“一切现象依外缘,外缘依于动机。”外缘和动机二者,是推动轮回生命的中枢引擎。当我们得以从这两者之中解脱时,我们就能脱离生死的循环,而享有所谓“涅槃”的自由。外缘对我们在各个层面都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我们如何选择穿着、受教育,生活在某种社会体系下,吃的食物,交的朋友,造访的地方,等等。因此,我们朝圣时所探访的圣地,对我们会是另外一个影响很大的外缘,而且是正面的。朝圣的正确动机是什么?最理想的,是要培养智慧、慈爱、悲心、虔敬心和真诚的出离心。所以在你出发前,应该许个愿,愿你的朝圣之旅,不管以什么方式,都能不断地让你忆起佛陀一切尊胜的证悟功德,并能因此让你积聚福德、净除染污。追随佛陀的人,会尽一切可能去唤起正念、保持正念并强化正念,并且利用所有各种可能取得的配备与标签,来帮助我们忆起正念,例如参访寺庙、在客厅悬挂佛像、念诵经文咒语、闻思修佛的话语等

◆ 智慧,很简单地说,就是没有偏见的感知(perception)。它是对于实相的真实本性具有清明、绝对、完整景象的心 为了尝到短暂的喜悦,我们不计一切后果,持续不断地掉入几乎立即会变成恐怖故事的爱情故事;而我们最欲求的东西,最后都正好摧毁我们。

◆ 诸行无常;任何人终将死亡;无论我们此生积聚多少财富与资产,它终将溃散;一切建造必会崩塌;我们生命中所聚合的人或物,一定会离散。同样的,记住一切现象的本性是空性;事物的显现并非事物的实相;我们所见的世界,是我们自己感知的结果,它并不真实存在。

◆ 供养是:礼拜、供养、忏悔、随喜、请转法轮、请佛住世、福德回向。你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经典或法本里的“七支祈请文”来念诵。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朝圣 读书笔记5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