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回到今生 读书笔记5000字

回到今生

作者:布莱恩·魏斯

布莱恩·魏斯凭借自己二十多年来的研究与经验,带领我们进入前世回溯的惊奇之旅,见识到前世如何影响今生的生活。与“前世今生”系列的前三本书不同的是,《回到今生》将主题落在了今生的爱、喜悦与理解上。他在书中揭开宇宙基本的生命动力及疗愈的能量——“爱”,这股能量使人们经历无数次生命。他强调通过前世回溯重新去扩张与体验爱的经验,并且教导我们如何“灵性自助”,告诉我们放掉愤怒,建立相爱的家庭,培养丰富的爱与同情心的重要性。此外,魏斯特别教授了回溯前世的自我冥想练习方法。尤其重要的是,他还传达了许多灵性大师(高层次的存有,不具形体的灵魂)的信息,以便我们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进而超越自己,彻底转化生命。

回到今生 读书笔记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金钱、特权、物质的拥有、身体的舒服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这些甚至是人生目标。我们也被教导必须被别人喜欢、被别人尊敬,这样才有快乐可言。在物质世界生活的太久,我们太习惯烦恼与焦虑,太关心自己外在的名位、别人怎么看我等等,因此我们忘了灵性的自我,忘记了经历此生最初的目的。我们悦生恶死,成天担心职位与名声,计较得失,害怕表现得愚笨,为此我们失去成为灵魂的勇气,迷失了此生方向。最后当我们面临死亡时,这些我们用尽一生所追求的”东西”却一样也带不走。

可能有人会说人死如灯灭,至少我这辈子已经享受过了。如果用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你就会认真思考自己这一生的所作所为,及时修正不会只图享受。如果没有检查的话,你就会把这些物质世界积累的坏习惯和罪行带到另外一世。浪费了这一世的时间没用喂养自己的灵魂。试想这辈子你富我穷有何差别?最后只有灵魂上的财富才留得住。假如你有名有势而我是一介凡夫,有什么不同?喜悦不是来自权势或名声,而是来自爱。如果你比我更受别人尊重、崇拜,又有什么不一样呢?也许我更勇于说出不一定受人欢迎的真理。快乐出自内在,不是外在或别人对你的看法。要牢记妒忌是灵魂的毒药。只有朝着更友爱、更有同情心、更没有暴力的人种演化,重新拾起爱、平静、永恒、灵性体悟,把不重要的东西——物质、傲慢、自我、暴力、恐惧、烦恼,以及怨恨放下才能成为灵性的巨富。

大部分人都一直以为他们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这是不对的。还有许多的世界、许多的空间……许多许多的灵魂……无数的灵体,每一界都有更高的意识层次。这些灵体有着不同的能力与层次。有些是高度进化的,有些进化程度不高。有些在地球上拥有生命,另有些已经“毕业”不必再回来,除非是为了帮助人类,选择重新回来。但是仍然有很多没有在物质界化身成人形,他们在另外一边帮助我们。称他们为灵魂、天使或是引导者都无所谓,那只是名称不同罢了,已有无数轶闻显示他们的存在,而且各种不同的宗教、文化收集这些轶闻已有好几个世纪。婴儿或幼儿经常察觉关爱的灵魂或是关爱的能量在他们左右,不过他们沟通技巧有限,无法清晰的表达出来而已。

因此我们到哪一界去,完全取决于我们在这一世进步了多少……因为我们最初是被爱创作出来的,只有我们爱得越多才会越有智慧,那么在另一个世界的进步就越大。

作者在书中指出人生的两大主要目标:就是偿债与内在的平静。

成就内在的平静并不够。西藏的山洞中安坐达到平静状态,这很令人欣羡,但是这么做只达到第一层。活在物质世界中必须有所作为:解除别人的苦难,并帮助他们走上正轨;要有同理心、慈悲心;去帮助治疗这个星球,治疗这个星球上的居民;去教导也去学习。如果你正在这个历程里,即使你没有多余的时间在山洞中修炼,也能得到内心的平静。

同时向内心找寻自己的感受来提升自己的灵性,多花点时间祷告,帮助别人,爱别人。自愿服务,并表达宽容的爱。排除傲心、自私、愤怒、内疚、虚荣、野心。减少累积财货的时间,少去担心过去或未来,不要伤害别人,不用暴力解决问题。

这本书是我目前为止看到的第一本将世界上各种宗教信仰进行了分析。作者透过宗教的表面的仪式直抵背后的灵性宝藏发现,所有宗教都有一个共有的伟大信念:

一、行为责任

佛教

因果报应

基督教

一个人播下什么种,就会有什么收获。上帝会依照他的行为而判决。

印度教

没有种植,什么也收成不了。只有你种树,树才可能长大。

犹太教

慷慨的人才是富有的人,供水者别人也将供给他水。

二、宽恕

佛教

怨不能止怨。只有爱才能止怨——这是永恒的道理。

基督教

如果你肯原谅别人的过错,天父也将原谅你;如果你不原谅别人,天父也绝不肯原谅你的过错……“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七次,乃是七十个七次。”

印度教

高贵的心灵是把自己奉献于促进他人的平静与快乐——即使这些人曾伤害他。

伊斯兰教

原谅你的仆人,一天七十次。

犹太教

一个人所能做的最美妙的事情,就是原谅过错。

三、平静与爱

佛教

现在果生于过去因……这即是“法”……这种精神即是爱,这个目的即是平静。

以武服人,招致更多怨愤。以爱服人,不会事后悔恨……我称他是真正的僧人,他确实说出真理,带来启悟,而且避免了粗暴,所以他不伤害人。

以正行得到平静,就是胜利,而且从所有的束缚中解脱。

不造口业、身业,而且诸善奉行。

基督教

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内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样就可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

“你要尽心、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这是最大的诫命,也是第一要紧的,其次是“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这就是我对你们的要求:彼此相爱。

印度教

内心吵嚷不休,停不下来,但是通过练习,不妄生意欲,心念就停了下来。守住某个对象,浮动而外驰的心就能平静,返归本来,与大我同在。圣哲的无上祝福就是心的平静。

以仁慈征服暴怒,以善对付恶行,以宽容战胜卑鄙,以正直打败谎言与欺骗。

伊斯兰教

善征服邪恶,以善报恶……我要告诉你什么行为比忠实、慈爱、祷告更好。让彼此敌视的人重归于好就是这种行为:因为敌意与憎恨,从根部粉碎上天的奖赏。

犹太教

多美妙啊,在山之上是他的足部,他带来良机,颁布和平。

我告诉你们:爱的行动就像圣训一样有价值……不是去学习,而是去做它,这才是最重要的。

爱是教律的开始,也是结束。

你应当爱你的邻人,就像爱你自己。

四、为人准则

佛教

害人者自尝苦果。

慈爱万物,实践美德,利益众生,他就是快乐的人。

不可论人是非。

基督教

不审判别人,你就不会被审判……要别人怎么待你,就得怎么待别人。这就是律法与先知教训的真义……通向生命的门是那么小,路是那么窄。

印度教

这是所有公义的总和——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就要用你希望的方式对待别人。

不希望你的邻人对你做什么,你就不要那样对你的邻人。

视邻人如己,就是恰当的行事规则。

伊斯兰教

希望别人怎么对你,就要怎么对人;怎么拒绝自己就怎么拒绝别人。

犹太教

做什么事会伤害自己,就不要对别人做。这是整个教律的精神,其余的教律只是这个精神的诠释。

将心比心,不要审判你的邻人。

五、精神价值

佛教

华而不实的言说,如同有色无香的美丽花朵,带动不了正确的行为。

真正的宝物藏在人的慈悲、戒律里……这样的宝藏才安全、不会消失。

基督教

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一样完全……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你们不能又侍奉上帝,又侍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人若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性命,有什么益处?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中所出的每句话。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或使身量多加一寸呢)? ……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如果你要得到永生,就应该遵守诫命……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做假证;要孝敬父母;要爱邻舍,像爱自己一样……如果你要达到更完全的地步,卖掉所有的产业,把钱捐给穷人,你的财富就积存在天上……有钱人进上帝的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困难!……但是,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许多在后的,将要在前。

印度教

通过服务,通过努力探究,通过疑问以及谦卑,找出这个智慧……这个世界的东西,与精神上的知识相比,都不够纯净。什么是真理?尽你的责任,不可偏离真理。

行为正直就是智者……人不能只靠物质的面包而活……不要伤害别人,无论是用思想或行为,讲出来的话不要造成别人的痛苦……放下愤怒的人,才能得到神。

伊斯兰教

你知道吗,什么样的人才是信仰的背弃者?就是不顾孤儿的人,不愿济助穷苦的人……因此,那些不专心“礼拜”,而只是旁观别人“礼拜”的人,真是悲哀。他们是在炫耀,嫌恶慈善……你应当慈善,因为阿拉喜欢慈善。

你不当以不诚实的方式拿取别人钱财……不可用虚假混淆真理,也不可故意隐藏真理……阿拉是无所不在,全知全能的。

成为人就是完全地失去。除非信仰并过着正直的生活,而且也去劝诫每个人维护真理,也劝诫每个人坚定不移。

有人问穆罕默德,如何分别某人是否有真正的信仰,他回答说:“如果你从所做的善行中得到快乐,并哀伤自己所犯的恶行,那么你就是真正的信仰者。”

找寻知识,从摇篮到坟墓。

犹太教

你不可杀人。不可犯下通奸罪。你不可偷取,也不该做假证……你不该贪心。

谁可以登上天主的高山?谁可以站在他的圣地?这个人必须有双干净的手、纯洁的心;这个人的心不造假,而且不做假宣誓。

对每一个人的邻居讲述真理,在你们的大门执行真理与和平的审判……为穷人祝福:你有困难的时候,天主会及时解救。

人不能只靠面包过活,而是要靠出自天主口中的每一句话。

六、灵魂不朽

佛教

本心即本性……当人破去我执,即可觅得本性……了悟色身假合,了悟万有皆空,即无老死……心向般若,就不为欲惑所动,转迷开悟,谓之“解脱”。

基督教

论到死人复活,你们没有念过摩西《荆棘篇》上所载的吗?上帝对摩西说:“我是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乃是活人的上帝。

印度教

灵魂的知识被人领悟,就是智慧……任何生出的东西都是肉体与灵魂的结合。迷惑就继续停留在肉体里,见不到灵魂。

深入的内在居住着另一种生命,那不是感官的生命,眼睛看不到,而且永恒常在。当所有具备生命的存在物死去,他依然存在着。

个别的灵魂本质上比不过普遍的灵魂……人只不过是头、手、躯干、腿的组合。

伊斯兰教

富有不是尘世财物的丰富,而是内心的满足。对别人做了善事,这个善行就会送到你的灵魂之前,并与上帝同在,因为上帝看得见你所有的作为。

犹太教

主是我的牧羊人;我什么都不缺乏。他让我歇在绿草如茵的青草地……他修复我的灵魂……纵然我走过死荫的幽谷,但我不怕灾难,因为主与我同在……善与慈悲永远跟着我;我将永远居住在天主的圣堂中。

七、普遍的上帝

佛教

法落在心外,即非究竟法,而是邪道。

没有爱的人,不知道上帝,因为上帝是爱。

基督教

上帝是爱。遵从爱的人就是遵从上帝,而且上帝就会住进他里面……必须知道,你们不是上帝的殿堂,而是上帝的圣灵住在你们里面。

上帝的国其实在你们里面,只有一位上帝或天父,他是超越一切的,而且他也穿越一切,在你们里面。

印度教

就像一个太阳能够照亮全世界,唯一的普遍之灵也照亮每一个身体。真正领悟大我的人,愚昧就会消失,有如被太阳光照,大智慧开显。

伊斯兰教

上帝以自己的本性塑造人……所有被创造的生物,都是上帝的家人,所以,为他的家庭做最多善行的人,最受上帝宠爱。

犹太教

听着,以色列:主是我们的上帝,主是唯一的。你们应当用所有的心志、所有的灵魂、力量爱你们的主,你们的上帝。

爱你们的主,爱你们的上帝,全心全意服侍他。适当的季节我要给你们的土地雨水……我要在你们的土地上赐给牛群青草,你们就有食物,就会满足。然后,你们要用这些话教你们的儿女,无论在家或外出,休息或工作,都要不断温习这个诫命……告诉他们,你们是怎么繁殖的。

我们不是只有一个天父吗?不是只有唯一的上帝创造我们吗?……上帝以自己的形象造人,并以上帝的形象创造他自己。

这本书告诉我们爱完全充满的灵性才是最高层次,会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不断历练而成。愿每个人都能早早领悟出这个道,避免更多不必要的历练经历,最终回到那个美丽的乐园。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回到今生 读书笔记5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