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差劲的理由,也比没有理由好?为什么“最后的机会”总是让人失去理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一份成绩单霎时亮眼?为什么人们打算做的事情总是太多?为什么说想要真正了解世界,就要少读新闻?本书继续跨界混搭范儿,融合了经济、管理、心理诸学科的前沿智慧,以52个既科学又轻松,既严肃又有趣的精致篇章,总结了人们行动时常犯的错误,将“谋定而后动”落实到可操作的细节。
明智行动的艺术:你最好去让别人犯的53种行为错误读书笔记早前就买过
姊妹篇, 纸版.
当时所在团队, 需要每天早上聚众分享.
恰逢此姊妹, 如获至宝 -- 如伯符公瑾栽进了乔家大院.
(效果也不错, 每次会后, 众皆如痴如醉, 欢喜赞叹, 醍醐灌顶, 就像吐蕃土鳖们刚听完大轮明王的开坛讲法.)
52篇. 就算每周轮到我一次, 正好顶一年~ (加上 清醒思考, 这就能糊弄两年.)
不过糊弄是真, 卖书的不看书. 当时分享, 也没上心.
(这点跟鸠摩智倒像. 扫地僧批评他, 虽然典籍淹通 妙辩无碍 但心不存佛法慈悲 依然戾气深种 大难将至 祸不远矣.)
细思恐极, 开卷重读..
..
.
1/ 因为成瘾
智能的本能, 是寻求解释. 幸福感来源于 因果链条 的完备的踏实, 不幸(焦虑, 烦躁)来自因果链条的缺失.
祈使句中加上因为, 成功率提升.
case: 插队(提出过分要求); 延误, 塞车 (获得谅解); 员工激励; 股票异常波动(解除焦虑); 恶性新闻, 灾难 (获得平静)..
.
2/ 决定疲惫(系统2)
根据Dan Kahneman的 thinking, fast & slow, 系统2调动更多资源进行思考和评估, 相对全面, 全局, 但更缓慢, 且消耗意志-- 关乎很多问题, 专注, 耐力, 自我控制, 耐心..
(血糖骤降, 意志力下降. 于是, 吃高GI碳水, 容易饿.)
case: 开会加班狂吃零食; 虚竹的冰窖; Ikea在中位提供餐饮提振用户选择力; 贫困导致犯罪; drunk rape; 血糖骤降的法官重判; 路演的timing~
inspiration: 不要在疲惫时做重要决定(使用系统2).
.
3/ 超自然畏惧
无论爱恨, 超出知识范围的敬畏, 源于内心对 超自然力可能性的恐惧.
case: 中世纪圣血神秘力量; 不穿Hitler的毛衣; 照片尊敬..
.
4/ bell-curve bias (幂律无感)
有制衡因素, 能达到某种均衡的量, 最可能出现 bell-curve(正态分布) -- 比如身高.
而非均衡态, 有时(并非总是)出现幂律(双对数坐标下的直线减函数) -- 比如财富分布, 火山间隔, 公众号的阅读量, 战争的伤亡, 股票变化, 演员片酬, 图书销量, etc.
提到Nassim Nicolas-Taleb: 不要度过平均1米深的河流.
幂律成因? 一些是源于Mathews Effect(马太效应), 强者愈强 -- 自催化(正反馈)过程 (积累与变化正相关).
.
5/ 框架 失效 (金钱激励失效)
脑以不同框架处理不同的问题. (社会框架, 价值交换框架, 企业框架, 家庭伦理, 球场礼仪, etc.)
不同的框架有不同的模型: 游戏规则, 核心价值. 因其产生各有原因, 之间常常不兼容.
有强弱. 脆弱的框架一旦被切换到更加坚实的框架中, 就很难恢复 -- 比如社会框架, 在金钱奖励 下, 坠落到价值交换框架, 再难恢复.
case: 去亲人家吃饭后付钱; 公司内的现现金激励;
.
6/ 废话倾向
恐怕不是一个单一的原因, 猜测包括: 解释寻求, 无话尴尬规避, 无知掩饰, etc.
而解释寻求, 是智能(为寻求安全感)的本能.
case: 赛后采访, 股评节目,
conclusion: 世界是复杂的, 透彻理解局部需要很多思考; 语言是思维的影子; 没想清楚, 闭嘴!
.
7/ 视角与结论
不同视角下, 结论不同.
case: 做帐..
.
8/ more-info illusion (安全感错觉)
获得更多信息, 以帮助决策的倾向 -- 事实上往往添乱.
从某种程度上, 这是系统2输给系统1的情况. 不难理解, 系统2并非 理性 和 严谨 的代名词, 只是更复杂的逻辑和更多信息而已 . (往往是无效的, 但即使是专家(比如医生) 都无法摆脱对更多信息带来的安全感错觉.)
case: 点菜, 选旅馆; 公司治理; 上市公司的新闻; 医院的繁多测试, etc.
.
9/ 规律成瘾
与 因为成瘾 相似, 来自于 智能的解释本能. 然而, 大脑给出的解释, 往往是无力的.
同理, 文化领域的 解释, 多不靠谱. (但至少稍微经受了一段时间的检验. 或者没有.)
.
10/ 投入高估
付出与投入越多(甚至是痛苦), 个人对某物的价值评估越高.
(这或许既是 一致性倾向 的结果; 也可能是 禀赋效应 的原因.)
case: 入会程序(投名状, 残酷仪式); 二手宝贝出售; 商学院的精疲力尽的作业; DIY ikea; 穿破旧的衣服; 自己做的菜超好吃; relationships...
.
11/ 大数定律
即, 大统计基数, 能磨平随机波动; 同理, 小的统计量, 能暴露随机波动-- 异常假象.
(这不仅仅是数学的, 也是物理的. 量子的波动, 也会随质量的增加, 迅速衰减. 于是宏观物体鲜有出现量子效应.)
case: 店铺的统计(失窃); 按州统计考试成果.
.
12/ reflexivity (反身性)
期待 可能是源于认知的错误, 但却可以影响行动, 产生真实的结果. (有时是正面的.)
case: 股市预期; 公司经营预期; 神童预期; 安慰剂..
.
13/ 直觉不靠谱
呃, 废话~
.
14/ 算命很准
占星术, 算命, 星座描述, 被试认为准确度在4.3 / 5.
人有 自我检查证实 倾向.
算命, 即 似是而非的废话.
.
15/ 比较优势
乔丹不该自己剪草坪; 只有名人才应该做义工.
其它人还是干好最擅长的效率最高 -- 除非你只是为了虚荣或闲的蛋疼.
.
16/ 潜情支配
潜情(没进入语言意识的) 支配人们的许多决定. (不是绝对, 但比例不小).
而它又受一系列综合因素决定: 笑脸, 阳光, 食物, etc.
.
17/ 自我认同
对自己相信事情, 深信不疑. 普适的不能再普适.
源自 一致性倾向 + 解释寻求倾向.
实验: 二选一, (然后偷偷调包), 让被试解释选择原因. 没人跟自己的选择做对.
遭遇观点不同, 通常有3个反应:
1 无知假设: 对方不同意, 是出于信息的缺失. (政治家多, 愿劝说教育之.)
2 白痴假设: 对方不同意, 是因为智力的缺失. (官僚者多, 不懈与之言论.)
3 混蛋假设: 对方不同意, 是源于良心的缺失. (宗教分子多, 要消灭对方.)
.
18/ 可能性成瘾
唉~
(这是一种本能, 直接作用于幸福感.)
.
19/ 新物盲信
也提到 Taleb的 Antifragile中, 对 已经存在的事物 的生命力预测 -- 存越久, 预越久.
理由? 嗯.
.
20/ 睡眠者效应
同样是遗忘, 不同的信息遗忘速度是不一样的: 来源 > 内容.
这是洗脑宣传, 抹黑竞选广告, 的套路.
建议: 1/ 不接受任何建议, 2/ 躲开广告, 3/ 搞清楚来源 -- 总之, 像一个侦探一样, 刨根问底.
.
21/ think on margin
choices should be done on the margin~
.
22/ hire down
A类人才会雇佣A+, 而B类只会雇佣C-. 所以, 只能雇佣最好的, 否则全公司都是废物了.
case: 全世界
反例: 牛顿的老师; 曹操的幕僚群; etc.
.
23/ 初峰终效应
a最初效应: 第一印象对决策影响
b近因效应: 最后发生事件对决策的影响, 感受,
c峰值效应: 峰值体验对记忆的影响.
a,b重点在于影响决策; 而Daniel Kahneman的 峰终定理侧重感受, 印象和回忆.
不同.
.
24/ 无知恐惧
a. 旧的理论没有被抛弃, 即使是错的
b. 只有当新的理论更好时, 才会替换旧的理论.
c. 人们恐惧没有解释, 无论如何要找一个解释.
以上三者等价.
case: 放血疗法等许多传统医学; 股市; Alan Greenspan是上帝;
.
25/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
嗯.
.
26/ the black swan
嗯.
.
27/ 隔行隔山
即, 能力无法跨领域延伸.
解释: 能力依赖与经验, 而非抽象总结.
.
28/ 自我认同放大
认为别人与自己的理解一致. 本质是 一致性倾向.
.
29/ 记忆重构
根据(自我)一致性倾向, 不断重构. 记忆是一条 the Ship of Theseus -- 以每年50%的速度, 刷新.
.
30/ 群体一致性
数万年进化的选择. (催产素的作用不仅仅是增加亲和: 根据书 社交天性, 在高等哺乳动物中, 它产生 敌我之分.)
虽然本质是愚蠢的, 但难办的是, 文化抱团, 同仇敌忾 却是因为, 这是在其它人是这么想这么做的大环境下的生存必须.
case: 本地球队; 同事一起吸烟, 吃午饭; 民族主义, 战争!
.
31/ 未知厌恶
厌恶未知是本能.
有两种未知(unknown): 1risk = known unknown , 2uncertainty= unknown unknown.
risk 是我们知道熟悉其发生机制和概率; 而 uncertainty是连机制都不知道.
case:
risk:: 明天是否下雨; 灰犀牛; 一个年级的及格率;
uncertainty:: 上帝是否存在; 黑天鹅;
.
32/ 默认偏好
其实算不上 偏好, 只是 懒惰 而已.
这其实是单一原因, 认为包含:
1/ 社会孤立恐惧(从众) 2/多选择困难 3/禀赋效应(已有是最好) 4/未知恐惧 5/探索的懒惰, etc.
case: 默认的保险选项; 菜单上的 随便; 国家规定 器官默认捐献.
.
33/ 错失恐惧
同样的损失, 没作为 有时比 尝试失败 更后悔.
解释: 对可能性的迷恋, 以及对可能性关闭的恐惧.
case: 甩卖 最后一件; 机场 Last Duty-free; 景区 最后的观赏机会; 40岁以前生孩子; etc.
.
34/ 显著不是重要
嗯
.
35/ 不可言喻
语言 层面之外(下), 有海量信息. 语言只是(符合某种特殊传播格式)的一小部分.
引申, 海量的发明创造, 都是源于 试错, 而非 理论 或 逻辑 -- HOW first, and WHY later.
事实上, 更多的 理论 是基于 已创造的solution, 而非 逻辑, 或实验.
(哲学只是博学者的备忘录, 而不是未为者的指导书. a.k.a. philosophy is useless.)
语言形式, 有什么问题:
1 虚幻的安全感. 源于其清晰可描述. (人惧怕未知与模糊, uncertainty.) 但这个安全感是臆想的, 片面的.
2 语言是一套完全不同的格式: 它在人类进化史中, 出现的最晚. 写书者和实践者, 的思维方式可能完全不同.
(ask a musician and a writer about it.)
3 抽离的语言或文字, 失去信息(无意间)或掩盖真相(有意而为).
.
36/ 视角歧视
钱的不同的来源, 会影响花钱的意愿.
本质是一种框架效应: 不同框架下, 采用不同的标准.
类似的, 人们对 得 与 失 的权重分配也是不同的. 因两者使用不同的框架.
它有多种表述, 或称 损失厌恶, 或 得失非线性价值曲线.
.
37/ 自控消耗
就像肌肉一样, 自控力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 且会疲劳.
于是, 在使用自控力时, 其它的脑功能都会相应打折 -- 数学, 专注, 健康饮食, etc.
拖延症与此相关.
solution: PMP
.
38/ 妒忌(jealous) & 嫉妒(envious)
前者只需2人; 后者需3人+.
Charlie Munger是唯一一个讨论此问题的人?
根源: 社会竞争框架下, 的悲观预测.
.
39/ 具象感受
统计数字是冰冷无感的; 详细而逼真的人物信息, 是可感知的 -- 这是人的本能优先级, 不代表好使.
.
40/ 比较逃避
没杀死我者, 让我更强. 这话是Nietzsche说的.
人们老说, 不是因为它对, 而是因为 舒坦些 -- 或说一厢情愿罢了.
爱自己(及一切), 是生存本能 -- 自己的历史, 选择, 容貌, 种族, 崽子, 民族国家, etc. 本质上是 禀赋效应 和 一致性本能 的结果.
Munger认为: 从一件事本身看不出优劣, 只有通过比较. 逃避比较, 和选择, 都是自我欺骗.
食物也是一样, 当说一个食物 是否健康 时, 最好追问一句: 跟谁比?
.
41/ 聚焦盲区
当注意力聚焦某处, 其它皆为盲区. (人的注意力本身带宽就是有限的, 而且会疲劳和放松, 很难全时保持全局关注.)
于是, 体系越复杂, 盲区越多, 越容易忽视真正重要的事件.
.
42/ 虚报倾向
唔.
.
43/ 直觉效率
Daniel Kahneman的系统1,2. 前者更快速高效, 后者更慎重多耗.
但2并非理性, 差得远, 只是更 慎重 或 三思 而已.
什么事情交给2去做? 还没有练熟的能力, 却不得不做! (注意 不得不 代表的无奈)
Warren Buffett 认为, 能力圈内应该交给1去做; 外面的, 要弄到圈内再做. 甚是! 因为2并非总是有效, 不仅仅是迟缓, 低效, 更有时是徒增混乱.
自吹 理性 的人, 未必拥有理性, 他们大多只是拥有 2 而已, 而其中又以男人居多 -- 他们只是2而已.
结论: 不要2~
.
44/ 预算错估
影响一件(耗时的)事件的因素, 是极多的. 注意力外的往往更加影响深远. 真正有效的预测, 需要穷尽一切可能性 -- 但这可能么?
case: 作业延期, 项目拖期; 超预算(很多倍); 意外, 无数的意外, etc.
.
45/ 锤子钉子
如果你有把锤子, 看什么都像钉子. 这话虽然Munger不离口, 但实际是Mark Twain先说的.
实际是一种框架效应 -- 习惯在自己的 能力圈 内思考问题. 好处是熟练, 问题是, 往往不能切中要害.
正因为 存在 换台成本, 能在不同框架间自由切换, 才是极高的能力.
.
46/ 计划安抚
对未知的焦虑, 会止于计划完成那一刻.
(但有些人, 认为, 事情的达成 确定于 责任划分的那一刻 (比如委托给下属或乙方), 就太蠢了.)
.
47/ 方向与能力
Warren说: (一些商业成功者) 在哪条船里, 比划浆的艺术重要的多.
于是大多数创业者, 只能成功创业1次. 因为天时成分不可复制.
.
48/ absence neglect
只注意有的, 忽视没的. (源于注意力稀缺.)
.
49/ 避重就轻
aka 拣葡萄干现象, 报喜不报忧, 只拣有利的说, 回避缺失, 利用 absence neglect.
比如: 医界只讲研究成果, 不鼓励 反对吸烟.
其实是一种 全局框架缺失.
效果: 人们总是忽略, 解决问题之道 有时不在于一个新的产品(做什么), 而是行为方式 (不做什么).
case: 医疗故事; 新闻报道; 机场书摊的成功学; 赌场赢钱效应; etc.
solution: 全景(统计, 包含全部的可能性, 尝试, 和失败.)
.
50/ 单因谬误
认为事情的发生有一个单一原因.
(其中一个非常坑人的思维误区是, 态度至上论, 即 认为个人的意志态度, 是一切决定因素. 老板们喜欢这么洗脑, 它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枷锁.)
case: 金融分析; 政治分析; 灾难的替罪羊; 态度至上论; etc.
solution: 1全视角:列出全部可能原因, 2可做:找到可以施加影响项, 3测试:尝试改变调整看看效果.
(就像科学家做的那样, 似乎很昂贵, 但如果它是唯一的有效选择, 那也是最便宜的. 事实上, 这也是互联网产品们日新月异之根源.)
.
51/ 样本误导
开快车的司机更安全(时间更少遇到更少意外); 负债更多的公司资金效率更高?
数据样本的误导性, 本身就是 随机双盲 的理论基础.
.
52/ 新闻无用
200年前, 人们发明了这个知识类型 The News. 然而它究竟多有用?
反正Munger经常说: 我不呆在市场里, 如果有大事儿, 它会找到我.
原因: 1狗咬人效应 2无效推荐 3时间成本.
其实, 不是说新闻都没用, 而是说, 被特定目的灌输给你的新闻 (或曰, 免费的新闻)没用; 有心人会自己寻找有价值资讯的 -- 因为, 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不会是无成本的, 而无成本 本身就是个高成本的陷阱. 这是世界的基本规律.
其中不能忽视的是, 作者敢说这话, 是因为他有一个超高质量的社交关联 -- 一众活跃的文化学者, 思考者和实践者, 高频和高质量的碰撞讨论, 而不是facebook, twitter, 或 朋友圈分享.
..
.
~
什么原因支配我们为什么做一些事情, 而不是另一些?
心理, 生物本能, 经济学, 数学, 亦或其它?
本书是许多经典(不仅仅是心理学)作品的摘抄本和大杂烩. (Taleb Antifragile 和 Daniel Kahneman Thinking, Fast & Slow, 确诊铁粉无疑.)
但这不是贬义, 反而成就此册的完备 -- 而且考虑人家作者是用德语写给德国佬的科普书, 就更无可厚非.
霍金的 虚时间 (实数轴以外的垂直维度) 告诉我们, 只有看到那些没有进入我们视野的, 本可能发生的平行世界, 才能触摸未来的全貌.
简单随意中, 蕴藏着巨大的不简单-- 因其踩在许多牛人的三角肌上(Kahneman, Charlie Munger, Taleb, etc.). 其定位也给了它敢于聊一些 没被研究过的 (甚至学界禁忌) 话题的自由-- 比如 嫉妒.
Warren Buffett would rather be vaguely right than precisely wrong.
求知也当如此: 宁求寥寥数笔之全局, 一丝不苟的碎片有何用?
(相比于多数的心理学作品) 此书(及其姊妹篇 清醒思考)呈现的是冰山全貌. 其轻松随意, 不掩其机智巧妙, 视野宏大.
好书如镜, 或远观大千, 或内省自照.
~
.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明智行动的艺术:你最好去让别人犯的53种行为错误读书笔记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