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读书笔记5000字

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作者:贡德·弗兰克

《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是一部极具挑战性的重要著作,它对1500年以来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做了一个气势恢宏的论述。作者安德烈‧贡德‧弗兰克把中国置于亚洲的中心,把亚洲置于全球经济的中心。他认为,中国需求白银,欧洲需求中国商品,这二者的结合导致了全世界的商业扩张。与学术界多数人的通常看法不同,在他的分析中,中国在工业革命前的经济史中占据着极其突出和积极的地位。为了阐述他的观点,作者广泛利用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亚洲和欧洲经济史的专家的最新成果。

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读书笔记

世界的历史的真实图景 -- 货币与增长

西方为何崛起?

工业革命为何源于西方, 而非东方?

西方有什么特殊的条件, 特质? -- 宗教, 民主传统, 贸易, etc.

作者(德国人 Gunder Frank)则说:

这是 在西方的路灯下 得到的盲人摸象的错误结论. 西方: 1没特殊 2很落后 3很幸运.

并(用真实的数据)为我们呈现了另一个叙事 -- 一个更完整的, 世界如何演演进的全球图景.

..

.

[世界与东方]

自人类 走出非洲 并铺满亚欧大陆以来, 世界各地一直保持着连通. 这(不是本书的主旨) 很好的解释了为何(源自地中海的) 贝壳成为东方早期货币, 以及青铜技术 突然 在东亚出现并兴盛.

货币一直是 贯穿东西方贸易的 核心. -- 史前是贝壳, 有文明之后是铜, 直到北宋为银.

伴随着从唐到北宋积极参与全球贸易 (北方的丝路, 南方的印度洋贸易), 以出口丝瓷等高科技领衔全球经济的中国, 就在快速吸纳全球 最适合通货 -- 白银. (其密度和硬度, 优于铜; 而分割尺度比黄金更适合民间交易.)

北宋(出超吸纳西方白银) 是铜银比价迅速上升的时期. (此前已经密切连通的)全球贸也易升级到以白银为核心的时代.

本书也就是从公元1000年左右开始展开的.

(作者未详述的是:

希腊文明, 美洲及西欧, 日本明治维新前几百年前的崛起, 无不与银矿相关.

反之, 帝国的衰败, 表面上看是一系列的故事, 甚至宗教, 背后根源往往是货币供应短缺引发了经济危机-- 罗马, 西汉, 唐?, etc. )

..

.

[人口]

简单(甚至唯一) 的规律:

经济增长, 带动人口增长, 拉动货币需求.

如果此时货币供应跟上, 则开启盛世; 否则, 引发通缩即流动性危机, 结束繁荣. -- 古今中外皆然.

而人口, 是衡量古代世界经济中极为精准的指标.

中国的人口, 的趋势: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419704.html

西周: 前11世纪 = 13.71MM

战国: 45MM (可见春秋战国, 确为盛世)

秦: 40MM

西汉初: 15MM

西汉平帝: 2AD = 59.59MM (汉书)

东汉: 157AD = 65MM ~ 达到巅峰 (6千万)

魏: 220AD = 30MM ~ (因为政权分治, 或战乱, 应有统计不完整)

西晋: 280AD = 35MM

隋炀帝: 609AD = 58MM

唐玄宗: 755AD = 85MM(通典)

唐末: 60MM

北宋徽宗: 1110AD = 126MM + 9MM(辽) + 3MM(西夏) ~ (人口第一次过亿)

南宋嘉定: 80.6MM + 56MM(金)

元至元: 1290AD = 75MM (战争锐减)

元至顺: 1330AD = 85MM

明洪武: 1370AD = 60MM

明崇祯: 200MM (第一次破2亿)

清康熙: 160MM (没有经过连年战火减员)

清乾隆: 1776AD = 311MM (破3亿)

清嘉庆: 1820AD = 383MM

清咸丰: 1851AD = 436MM

清光绪: 1880AD = 364MM

清宣统: 1910AD = 436MM

..

中国人口, 有几个快速增长期:

1东周(春秋, 战国) 2西汉 3隋+唐初 4北宋 5明 6清

其中, 明清和平期的人口增长最快 -- 事实上, 领衔于全球的人口增长.

一方面是 世界自新大陆发现后进入一个全球的快速增长期; 另一方面, 中国一直以丝瓷口领衔全球经济增长 -- 其次是南亚, 受益于向中国出口粮棉(等非经济作物).

..

.

[欧洲]

略.

在1492年(甚至到18世纪末)以前, 欧洲拿不出任何商品可参与东亚的远洋贸易 -- 除了货币(白银).

白银源源不断的被吸到东方, 促进了东方的经济及人口增长, 而在西方(尤其是欧洲) 制造了通过紧缩.

.

[日本]

日本的崛起, 远远早于明治维新.

根源, 也不是什么思想观念靠近西方, 积极向西方学习这个故事 -- 而是 银矿.

日本从唐宋时期, 就在不断(通过海上贸易, 正式或非正式的) 向中国出口白银, 这促进了明治维新之前(而不是之后) 几个世纪, 经济及人口的快速增长 -- 虽然没有中国快.

新大陆后, 日本成为北美白银注入东亚的贸易节点.

这个趋势一直持续到19世纪, 日本才从白银净出口国, 转变为白银净进口国 -- 自身的经济增长, 需要更多货币. 于是甲午战争日本的最大诉求: 白银! 而非割地或港口!

..

.

[欧洲中心论]

作者认为, (习惯认知中的) 西方的所谓特殊性, 是不存在的 -- 无论是宗教, 爱琴海的民主传统, 或是人种, 都是西方中心论者的妄念.

(根据 全球金融史 一书的观点, 以股份制公司为单位的资本主义, 根本不需要什么希腊的传承, 而是一个不断在全球反复独立出现的通行 解决方案, 毫无特殊可言.)

金融技术, 金融工具, (就像信息和知识) 都是在持续不断的全球贸易中, 快速传播的, 既无法垄断, 也无法成为长期竞争力.

而新大陆的发现, 才是西方崛起的根本原因.

首先, 大陆出产的白银, 让欧洲有了可以出口东方并参与全球贸易的产品

其次, 北美市场成为欧洲产品(后来是工业品) 出口的巨大市场 -- 此前, 东方是不需要欧洲的产品的(除了白银)

而后, 环绕大西洋的三角贸易, 将资产, 货币, 工厂及投资, 劳动力, 完美的组织在一起, 凝聚成一个巨大的市场, 不断深化分工, 迭代和升级

最终, 欧洲完成了巨大的积累.

.

[西方的崛起]

既然 资本主义 (公司, 金融工具) 的发明, 不是什么需要特殊条件或有壁垒的创造 -- 反复在世界多地独立产生 -- 那么是什么促成了工业革命呢?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

人口密度, 及其带来的巨大人效需求.

欧洲的人口(相对稀少, 对于亚洲), 美洲(以及后来的澳洲)更是如此.

单位农地(或棉, 或其它生产资料)所能获得的人力极其稀缺.

而(来自全球市场的)产品生产的需求(及利润)又是极大的.

这直接促成了:

1 三角贸易中, 对于非洲人口的北美迁移

2 三角贸易盈利, 及美洲出产白银, 投资欧洲本土, 以不断创造提高生产效率的办法 -- 最终促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创新(即使是 全球金融史 中提到的法国早期磨坊小公司, 投资构造的小水车) 往往耗资不菲.

没有海量的(从新大陆及其它殖民地得到的)资本, 英国(或其它欧洲国家)是没有能力完成生产创新所需的一系列发明创造的.

(1500到1800间, 欧洲从殖民相关贸易中, 掠夺了10亿英镑金币. 仅英国在1750-1800之间, 就从印度掠夺了1.5亿英镑.)

而这些条件, 在东亚不存在:

东亚(中国, 印度) 人口众多, 有足够廉价劳动力, 没有亟需以技术提高生产力的需求 (或许在不久将来的AI领域也是如此)

人口结构 + 资源 + 货币(投资):

此是 工业革命 发生在欧洲, 北美, 而没有发生在人口众多的亚洲, 的根本原因!

..

.

[innovators dilemma]

然而, 仅仅认识到, 亚洲体量大, 又有何用? -- 这并不能帮我们领悟 兴衰 -- 显然Frank花了太多精力研究Adam Smith, 抨击Karl Marx, 却没有更深入的思考西方自工业革命前 指数增长 的本质.

对于这点, Innovators Dilemma 分析的很清楚 -- 尽管它讲的硬盘迭代, 但它对世界经济史同样适用.

领先的模式(17世纪前后大量出现的金融技术, 如股份制公司, 银行, 股票二级市场, 金融工具等)往往产生于经济主体的边缘.

主流巨大, 却僵化. 其 价值链条 扼杀了创新. 前者起步低, 却因其更先进的分配, 得以快速(甚至是指数级)迭代和成长.

(加上西方的地理大发现, 极其带来的巨大资源与市场) 才是西方崛起的完整故事.

大胆的猜测: 再给清朝200年也不会出现工业革命 -- 人口结构根源.

..

.

~~~~~~~~~

[白银框架]

看待世界史, 史学家更多喜欢罗列故事 -- 独特的, 特殊的, 割裂的, 偶然的, 不可复制的.

此书所展现了另一面 -- 数字化的, 连通东西的, 纵观古今的.

它不含任何 故事 -- 似乎更适合做成一个全球时空的 Data Visualization.

根据Okhams Razer: 若两个理论都能解释, 用更简洁的那个 -- 何况, 陈列故事 哪算是理论?!

佳作经常: 提供一个全新的框架, 供我们串联起事实 -- 即使框架本身不完备(数据等原因), 也可以供后人沿着此方向继续完善.

.

虽然本书的讲述(以及数据), 仅仅追溯到东方的宋代, 但(参考其它作品不难发现) 这个框架 是纵贯人类始终的, 即:

在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 各个角落, 分工的分化都在提高着价值创造的能力.

而货币的供应, 一直都在(如液压般)连通着不同领域, 不同地区的生产, 创新, 及人口增长.

货币供应应与经济增长(及人口增长)相匹配, 如果供应不足, 必将抑制经济增长 -- 当然供应过度也是问题, 但人类历史绝大多数时期的经济痛苦, 不是通胀, 而是通缩 -- 没有机会超发货币, 直到纸币时代, 和数字时代.

许多我们原本 不得不 以故事来解释 的历史兴衰, 其实背后都有货币根源:

雅典的兴起(银矿), 战国齐之货币市场化, 汉之货币危机, 始于宋的铜银本位互换及白银贬值, 之后的东亚海洋(货币)贸易, 日本的兴起(银矿), 大航海的根本动机(参与货币贸易), 美洲货币东输助推全球经济人口快速增长, 英国公司的证券化, 法国的纸币实验, 等..

(当然其它因素也极为重要, 比如交通, 等其它技术. 然而, 货币, 作为一种 交换工具 却是传递信息最快速的根本要素 -- 是液态的. )

..

.

[西方的兴起, for real!]

然此作在解释 西方为何兴起 方面是欠缺的 -- 新大陆是核心, 人口资源也是重要因素, 但似乎不够.

我在这引用一下此前在Jared Diamond神作 Gun, Germs & Steal 书评中的分析(也结合了 傅渥成的 临界):

<<<

1 [分裂与均势, 竞争和创新]

信息, 技术和观念上的领先优势, 是很难长久维持壁垒的.

在一个竞争环境中, 新的发现和创造, 是很容易传播开来的. 根据Taleb, 相互竞争的割裂环境, 恰恰是antifragile的良性状态!

这与统一的中国是不同的.

看地图:

欧洲不易统一, 而是维持其相对的分裂和均势.

这最终解释了欧洲的均势的基础. -- 即Henry Kissinger 在书World Order所说的, 世界秩序的核心.

而中国平坦的交通网形成了 大政权, 也抑制了竞争和创新.

创新(及迭代)需要 载体 (在战国和大航海时代, 是中型国家(秦国和西班牙), 在现在是股份制公司, 在生命早期, 是细胞, 后期是大型生物个体, etc.)

实体产生的知识需要继承和迭代, 因此需要产权保护.

需要资源流动, 由此产生了现代金融制度.

然后是财富分配和激励, 于是有了股份制公司, 和分配制度.

还有其内部的组织架构和信息流动方式.

以上几点, 共同构成一个个 能够 决策, 反应, 迭代 的实体-- 进化的单元.

..

.

2 [负熵]

why not china!

多数史学者, 只看到现象, 他们解释也只是 现象解释现象, 比如: 宗教差异, 科学崛起, 重商主义.

问题是, 这些为什么发生在西欧, 而非中国?

作者提出了 最优分裂 模型.

与antifragile有相似之处, 但, 后者描述的是一种状态, 而非一个趋势或方向.

所谓最优, 不是最大, 也不是最小, 而是中间.

在宇宙中 极热(chaos)和极冷(rigid)都是低信息的模式, 和高度对称的, 而信息和生命产生于对称破缺.

对称破缺即最多的选择, 最大的负熵.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地球的南北两极之间, 较热和较冷(chaos vs. rigid)之间, 的温带地区, 产生了最高智力的动物(社会化的大型哺乳类, 包括人), 以及最丰富的可驯化谷物.

欧洲处于 最佳分裂态, 而单一民族, 文字, 政权的中国偏向rigid, 四分五裂民族林立的印度则是另一端的chaos.

现代国家的左与右(自由 vs. 集权), 公司治理(google的扁平管理 vs. 华为的层级制度), 无不如此.

一切均在热(chaos) 与 冷(rigid)之间的微妙取舍..

而最优解, 永远来自更少束缚, 更多可能, 更多选择. 而竞争, 是其中一种找到最优解的方式.

无论对于资源还是信息, 束缚的打破总会带来更多选择, 更多可能, 因而成为历史的需要.

就像松鼠 需要 把坚果敲碎, 乌鸦 需要瓶子里的食物, 儿童需要把球从盒子里拿出来玩, 社会 需要发明洗碗机, 洗衣机, 把人们从家庭事务中解放出来; 经营不善的公司 需要被并购重组, etc.

拿破仑是解放者, 打破了前现代君主制对国家能量的束缚, 因而开启了欧洲的现代化进程. 而Starlin和Hitler则不是.

最大负熵 -- 此即生命和进化的永恒方向, 历史的需求 与 意志.

THAT! is what history wants.

>>>

目前来看, 对于 解释 西方为何兴起 这件事, GGS 作者 Jared Diamond之洞察, 无出其右者.

..

.

~~~~~~~~~~~~~~~~~~~~

书不单行, 本书当与 世界金融史 并览(可细看历史上一系列金融技术创新之路),得见全貌, 更增畅爽.

..

.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读书笔记5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