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这是一位争议不断的历史人物。他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 ”,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他既为孙中山、章 太炎、范文澜等人所不齿,但也为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冯友兰所推崇 。这是两本流传甚广的家训典籍。他既能自立又能立人、既能自达又能达人 的人生智慧与教育思想,也被后人广为称颂;后人整理曾国藩一切教育心得 ,统称之为“曾国藩家训”,堪称“古今家训之首”。为什么看似波澜不惊的千余封家书,却成为后人推崇备至的智慧宝典? 为什么数十年如一日的心得日记,竟成为众人津津乐道的警示名言?为什么 有太多的人,在翻阅他的日记之后,自惭形愧?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读书笔记《曾国藩家训》是我最近读过的收获最大的一本书!之前也看过一些写曾国藩的文章,但是对这位大家的了解都只是些皮毛。郦波老师幽默风趣的评说,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刻认识了曾国藩这位大家最真实的一面,他是如何从一个资质平平的甚至愚笨的人,不断自省,不断修身养性,而成为近代史上少有的大家!很多人很推崇曾国藩,包括像毛泽东和蒋介石这样的对手,都不约而同地敬佩着一个共同的偶像,这说明曾国藩除了功业上的成就以及文章、思想之外,他有很多过人之处,那种具有普适价值的智慧与思想尤其值得学习,下面略做总结:第一部分修身、养性,这就是自立、自达;第二部分识人、用人,这就是立人、达人。
1.曾国藩最难得的优点,就是对于任何事,对于任何错误与不足,他能做到勇于反思与反省,检查自己,每日三省吾身,以他的人生理想——儒家“修齐治平”与“仁爱忠恕”的道德精神来要求自己。
2.曾国藩是一个有坚定信仰的人,以儒学立身是他一生的信仰与信念。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你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自己的信仰,你就能抗得住别人的议论与指责。这样的人,才活得有价值,也才活得有力量。左宗棠在对他冷嘲热讽之后,盖棺定论时还是极其推崇其人格。
我们的人生总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是非、各种各样的磨难,拿什么来拯救自己呢?信仰!
3.一个人在精神的世界里强大,才会在现实的世界里强大。曾国藩他爹曾麟书考秀才,一连考了16次也没考上。曾国藩科举也是屡战屡败,可是曾家的家风家训真棒,曾国藩的爹在教育孩子上真是个高明的爹!不一般的爹!面对落榜儿子花光所有的银子买了书,这个爹说:“借钱买书,不是坏事,我乐于替你还清所有的欠款。但希望你能用心研读,不忘记买书的初衷,这借的钱,也就不算白费了。”从此以后,曾国藩每天坚持读史数十页,不仅读,而且细心研读,写读书笔记,两年时间,终于仔仔细细地把一部二十三史彻底通读完了。而这两年,因为他爹要还这一百两银子的债,曾家一直过得很拮据,曾父无怨无悔。
作为一个教师,读到此处不禁感动到落泪~曾国藩的家风真是值得赞赏,虽然科举不顺,爷爷爹爹都很重视读书,还明事理,能抓住重点!说到孩子心里去!激发孩子的好学和斗志!!!
4.曾国藩主张的“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可不只是为了应付科举,看看曾国藩的两个儿子就明白了!曾国藩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读书可以立志,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人生信仰,发现人生意义,成就人生价值。读书还可以立身,读书可以让你掌握专门的知识,让你立足于社会。
曾国藩号称是当时最精通相术的大儒,他从相术的角度说,一个人的气质是很难变的,只有靠读书能改变,叫“腹有诗书气自华”!
你看,读书连气质都能改变,更不用说去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智慧、情操与价值观了,所以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生、改变命运,那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5.当年岳飞说过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国家就有希望。曾国藩认为:“穷”是“善身”之道。所谓名利场,只要涉及到钱与权的交易,场场都是惊心动魄的危局。所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穷,能独善其身!“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曾国藩又说:“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6.曾父多次提醒曾国藩“节欲、节劳、节饮食”,对于父亲的教导还有老师们的教诲,他都勇于自省!自唐鉴教导他之后,他就开始养成了每日静坐的习惯。也就是找个没人的地方,独自安神静气地坐一会。没过多久,他身上那些浮夸的毛病还真的就渐行渐远、渐离他而去了。这时候曾国藩不由得大为欣喜,“内心清静,自有远大。”
7.曾家在湖南的大宅院叫八本堂。为什么叫八本堂呢?曾国藩给他的儿子说,人生当有八件根本,分别是“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他认为家是人生的根据地,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根本。
还有曾国藩教育女婿失败的这个反例,我们更可以看到,培养一个人,在小时候就要给他良好的家庭环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一点有多么的重要!
8.后来曾家兄弟在曾国藩的影响下,一辈子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也一直是克勤克教。比如曾纪泽,也跟曾国藩一样特别重视言传身教,他懂的很多,所以虽然给孩子请了老师,他还总是会亲自教孩子们学英语、数学、音乐,还教他们练书法、写诗文、讲解经史典章,甚至也总是在百忙之中陪孩子下棋、弹琴、郊游。曾纪泽曾说,不论再忙,每日总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陪家人,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这是多么简单,也是多么深刻的教育理论啊!
所以,曾家子弟为什么会代代皆有英才?曾国藩的子孙、曾孙,甚至玄孙里,有很多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不论从事什么工作,总能以高尚的人格与品行彰显家庭教育的成就和家族传承的辉煌,这不就是曾国藩要耕读孝友传家、要代代传承辉煌的梦想吗?
9.如果我们能彻底地了解曾国藩的一生、了解了生活中的曾国藩,我们必须承认,所谓的一代大儒曾国藩,所谓的理学宗师曾国藩,所谓的湘军统帅曾国藩,所谓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男人嘛,有情趣,方不俗;而女人,有志趣,才高雅。
10.曾国藩的戒烟反反复复好多次,最后一次促成了他人生的一次质的飞跃,是曾国藩为自己立下的十二条军规《日课十二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日知其所亡,月无忘所能,谨言,养气,保身,作字,夜不出门。
自打他在这个戒烟的深秋之夜写下来之后,终其余下的一生,他几乎是极其完美地做到了。这就是曾国藩最惊人的地方,这也是曾国藩一生修身养性最大的能耐。通过曾国藩的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是社会,也不是你的对手,而是——你自己。
11.在曾国藩的家训中,如何识人,如何用人,如何择友交友,如何进行人才管理,也成了他自我修身之外,最为核心的一块内容。
所以他不仅教训儿子“择人是人生第一要义”,还这样教育他的几个弟弟,并介绍自己的经验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故不可不慎也。”
12.“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如果没有穆彰阿的提携,也就没有在官场上飞黄腾达、身居高位的曾国藩,这样,曾国藩后来的功业也就无从谈起。在曾国藩看来,他可以借助穆彰阿的地位迅速在仕途上发迹,只要他不跟所谓的穆党同流合污,只要他不为虎作伥地做坏事,那就不违背他的人生原则。
事实上,他在这一点上跟明代的张居正倒很像,都是把人事关系与政治抱负分得很清楚的人。张居正是明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家,他在他的位置上干的绝对是利国利民的事儿,但他年轻时在官场上的时候,也曾经依附过明代的大奸臣严嵩。也正是因为有严嵩的帮助和照顾,张居正这个来自湖北平民家庭的普通官员才能有机会在复杂的官场里崭露头角。
所以,可以这么说,没有大奸臣穆彰阿的提拔,就没有后来作为清代中兴名臣的曾国藩;没有大奸臣严嵩的照顾,也没有后来领导了明代改革运动的张居正。事实上,人事关系决定着做事的平台,而做事的平台又决定着一个人人生抱负的施展。所以,这就是曾国藩们、张居正们所奉行的实用主义的人事原则:绝不轻易地拒绝帮助!更不能简单地拒绝机会!
只要自己内心够强大,近朱者可以赤,但近墨者则未必黑。只要你自己信仰够明确,只要你自己理想够坚定,就不会被你所处的环境所轻易的左右。
这是最近我震撼的地方!颠覆了我的认知!
13. 惟真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人都是情感的动物。政治是一回事,交情是另外一回事。大丈夫不仅要恩怨分明,更要公私分明。
曾国藩作为穆彰阿的学生,在穆彰阿主政期间,尤其是在穆彰阿阻挠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的期间,并没有随波逐流、为虎作伥。但曾国藩没并没有拒绝穆彰的提携与帮助,尤其是在仕途上,正是因为有穆彰阿的提携,才迅速发迹了。对此,曾国藩一生对他的穆老师都非常感激。
当穆彰阿、严嵩权势熏天的时候,曾国藩、张居正跟他们凑近乎,看上去像是拍马奉迎,毫无立场。等到穆彰阿、严嵩都落难了,而且还都是被定了性的奸臣,这时曾国藩、张居正还能一如既往,甚至雪中送炭,那就是真英雄、真豪杰了。
曾国藩、张居正这样的人,之所以能不卑不亢,既不避拍马奉迎的议论,也不怕殃及池鱼的风险,一是因为他们自己内心强大,二是因为他们能把政治立场与私人情感做很好的区分,而这一点,对于像他们这样最终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来说,显得尤其必要,也难能可贵。他能做到“近其人,远其事”。
(后面还有3调,太长了,分两次发)
以上是我读此书的一些感想,由于职业的影响,我对涉及教育方面的话题关注较多,也用了很长的篇幅来不厌其烦地阐述,真的是佩服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感恩!感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读书笔记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