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人生的枷锁(插图本)(毛姆文集)读书笔记5000字

人生的枷锁(插图本)(毛姆文集)

作者:毛姆

《人生的枷锁》是英国著名作家、“故事圣手”毛姆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最著名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凯里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在冷漠而陌生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在寄宿学校度过的岁月让他饱受了不合理的学校制度的摧残,而当他走入社会后,又在爱情上经历了伤痛。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但思想和个性都独立不羁的凯里,一直努力挣脱宗教和小市民意识这两条禁锢自己精神的桎梏,力图在混沌纷扰的生活漩流中,寻求人生的真谛。

人生的枷锁(插图本)(毛姆文集)读书笔记

为这本书写书评,实在不能算是一个聪明的行为。 就连毛姆自己也在序言中说:对于这部作品本身,我什么都不打算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人性的枷锁》这部小说没有留下丝毫可以评说的空间。

书评大多会从讲述作者生世开始,想知道孩子长什么样,总会先关心一下他的父亲。毛姆的小传不难写,难的是如何才能写得比原书更有看头。要知道《人性的枷锁》作为自传,毛姆把自己前半生的点点滴滴都融入到了菲利普凯里的故事里,而作为小说,书中所表现出的人物形象和戏剧冲突又比普通的传记要生动得多。在这样一部自传体小说面前,我真的没办法再写作者介绍了。

《人性的枷锁》用的是一种平淡到不能再平淡的语言写成的。有点像老舍,但连北京味儿都被抹去了(当然这可能是翻译的原因)。整本书就是一句大白话接着一句大白话,一章节接着一章节。毛姆彻底收拾起他的文采,为的是让读者把注意力全部停留在他所讲的故事身上。当他在展示自己内心和人生时,毛姆不需要用语言挑起你阅读的欲望。《人性的枷锁》篇幅较长,那是因为三十年的经历本身就是如此漫长。《人性的枷锁》中不少章节内容沉闷,那是因为人生的大部分,原本就是如此沉闷。

既然作者和写作技巧上说不出些什么,那么读了这么长的一部小说,感想总能写不少吧。很遗憾,我做不到。虽然我逐字逐句地把全书读了两遍,我仍然写不出任何感想。不论是对于菲利普起伏的半生,还是米尔德丽德疯狂的作为,或是书中其他人物的境遇,我都没有任何感想。因为我发自内心的感到,人生就是这样,我无话可说。

最后,我仿照书里的语气,为本书写了一段内容摘要,供大家参考。

伦敦哈灵顿街上一家有家小餐馆,他们的鸡蛋总是煎过火候,面包也很不新鲜。但是,只要在那儿花上六个便士,我就能听一位非常有趣的客人聊上一晚,这让我感到无比地满足。

邂逅他的那晚,我一边写作一边等我的咖啡。

“对不起女士,您介意和我拼桌吗?”我没有抬头,但似乎瞥见一位穿着礼服大衣的男子站在面前。

“请便。”我把稿纸挪了挪,看见一顶礼帽放在了桌角。

过了一会儿,侍者送来了我的咖啡和一杯啤酒。咖啡很烫,我没有马上喝,而对面的男子则端起了他的酒杯。

“能告诉我你在写一个怎样的故事吗?”他的口音和周围的人明显不同,似乎带着点法语的腔调。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唐突,于是信口编了一个关于年轻牧师和富有的医学院学生同时爱上一位漂亮女招待的故事。

“嗯。”他听完后说,“我想这样的故事最多能卖两便士一本。”

我放下笔,抬起头看着他。

“你看,我对这种小说的读者很熟悉。”他说,“如果你半年前光顾议会街上的一家点心店,你就能见到一位名叫罗杰斯·米尔德丽德的女招待,她的身边总有一本这样的小说。”他喝了口啤酒开始讲起米尔德丽德这个人。她市侩,庸俗,平日里总是穿着廉价的衣服,却对各种奢侈服饰的价格了如指掌。她吹嘘自己良好的家世,但只有艳俗的音乐剧才能让她笑得前仰后合。她每次去餐馆吃晚餐,都要点一杯香槟,她并不喝酒,只是把它一直放在桌上。如果你和她通信,寄去四封长信,才能换回一封像便条一样的短信,词汇空洞贫乏,句子前言不搭后语。但是,当她相中一顶插满羽毛的新款帽子时,她会毫不犹豫地给你发电报,索要五英镑。

“我不但熟悉你的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还认识一位你的同行——诺拉·内斯比特太太。她和孩子被丈夫抛弃了,不得不自己谋生。诺拉每写出三万字才能换回十五英镑,远不够房租和生活开销,所以一有机会她就去剧团兼职跑龙套,有时还要靠典当来贴补日常的花费。但是诺拉开朗乐观,精力充沛,从不把生活的苦难放在眼里。和她在一起的时光真是让人轻松愉快啊,她与米尔德丽德完全不同……”男人突然停下了喃喃自语,瞥了一眼我光秃秃的左手,“也许你不久以后也会和某位出版社的总编订婚,就像诺拉那样。毕竟这就是生活。”他喝干最后一口啤酒站起身:“我必须走了,如果不在十一点前赶回宿舍会被罚一个先令。晚安。”

我迷上了这位会讲故事的男人。他每晚都准时现身,点一杯同样的啤酒,聊着完全不同的话题。我渐渐得知,他自幼父母双亡,在特坎伯雷一个牧师的家庭里长大。牧师是他的伯父。他上过皇家公学并且成绩优异,却并没遵从伯父的安排升入牛津大学。他固执的去了海德堡,“当时我只想摆脱身边的一切,我渴望自由。”他说。在海德堡度过了浑浑噩噩的两年后,除了一位善于夸夸其谈的朋友外,他一无所获。伯父煞费苦心地送他去会计师事务所,可他却非要去巴黎学习绘画。他花着父母的遗产,在巴黎结识形形色色的人物。老师说他在绘画上不会有多深的造诣,不如及早转行。在巴黎,他目睹了同学普里斯小姐因穷困而自杀,和诗人克朗肖探讨人生的价值,还学会了以天空为背景观察房屋和树木。

“父母留给我的遗产只剩一千英镑了,我必须学个能谋生的技能。”他说,“我去了圣路加医学院。医学生的学习生涯很漫长,我得靠一千英镑熬过六年。”圣路加医学院离这儿隔着半个伦敦城,而且我从没在这附近见过医学生。“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他说,“我辍学了。我在米尔德丽德身上花光了全部的财产,她怀孕了。”看着我惊讶的表情,他补充道,“孩子不是我的。”我差点被呛得咳出声来。他告诉我,米尔德丽德爱上了一个德国商人,怀了他的孩子,却被无情的抛弃了。

“这和你又有什么相干呢?”

“我爱她。愿意为她付出一切。”

“甚至养她和别人的孩子?”

“人性就是这样不可理喻。”他轻描淡写地说,“好在一切都过去了。”

“她嫁给你了?”

“她和我的朋友私奔了。”

我一时回不过神来,可他却说得波澜不惊。无论说起什么,他总是那么冷静客观,好像这些事和他毫不相干似的。这口吻让我想起了福楼拜和莫泊桑。

“我想,皇家公学的那些同学,不少已经成为了助理牧师。而圣路加医学院的朋友们也都快拿到行医执照了。你猜我是干什么的?”他指了指自己的礼服大衣,“我在林恩-塞德利服装公司为客人指路。右边第一个拐弯,夫人,左边第二个拐弯。”

“但这并没有什么分别。在人生毫无意义、一切都微不足道的思想背景下,一个人可以从那宽阔无垠、起伏不平的人生中随意选择几股不同的丝线,编织成某种图案,从而获得个人的满足。有一种图案,最显而易见,最完美无缺,同时也最漂亮好看。在这种图案中,一个人出生来到世上,渐渐长大成人,结婚成家,生儿育女,为生活而辛苦工作,最终死去。可是人生也有其他样式的图案,既纷繁复杂,又相当奇妙,在这种图案中,幸福并没到来,人们也不力图取得成功,但从中可以发现一种更加乱人心思的韵致。”他说,“用幸福的标准来衡量,我的人生似乎是可怕的;可是如今,当我认识到人生可以用别的标准来衡量时,我似乎浑身充满了力量。幸福和痛苦一样微不足道,它们的降临,跟人生中出现的其他细节一样,都被编织进了那精心制作的图案里。眼下,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过是使人生的图案更趋复杂而已,而且当生命的终点临近时,我会为这种图案的完成而充满喜悦。那会是一件艺术珍品,仍然会那么美丽,因为只有我才知道它的存在,而随着我的死亡,图案也就立刻消失了。”

我来不及思考他话里的意味,只是尽力把它们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我不知道有朝一日是否能把这段话写进我的小说里,如果成功的话,也许就能卖出超过两便士的价格。

“那你今后的打算呢?”

“谁知道呢。也许不久我能从年老体衰的伯父那里得到一笔遗产来完成学业。为了通过实习,我不停地为穷人接生。最后一例病人,生产时大出血,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死去。然后我毕业了,幸运地在法恩利的索斯大夫那儿获得一个代理医师的职位。索斯大夫性格古怪但和我却很投缘,他邀请我和他合伙行医,可我还是选择回到伦敦,成为圣路加医院的住院医师。我放弃了前往东方地夙愿,娶了如今地同事阿特尔涅的女儿丽莎为妻。”

“所以,你最终想成为一名医生。”

“或许吧,也可能成为一名二流的作家。”

“你完全放下米尔德丽德了吗?”

“如果她执意要向看着艳舞的男人们兜售自己,我实在无能为力了。”

“我很好奇她究竟长什么样?”

他拿起我的笔和纸,不假思索地勾勒出了一个女子地肖像。她相貌小巧端正,眼睛很大,脑门低而宽阔,头发看上去十分浓密,经过精心梳理,有意让几缕被她称作“亚历山大刘海”的青丝垂在额前。嘴唇削薄,脸颊清瘦,嘴里的牙齿长得倒很整齐。她戴着一顶夸张的帽子,露出一副厌烦的神色。我发现速写的右下角有一个签名:菲利普·凯里。当我抬起头,他已经不见了,这时我才想起,他走路的姿势似乎有些怪异。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生的枷锁(插图本)(毛姆文集)读书笔记5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