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琦君散文选读书笔记5000字

琦君散文选

作者:林薇编

本书选收旅美台湾女作家琦君散文作品共41篇。 琦君的散文以怀乡忆旧独树一帜。她把对故乡、亲人的缕缕情思凝于笔端,感情浓烈真挚,文风质朴平实,笔调清丽雅洁,于平淡中见深沉。

琦君散文选读书笔记

历久愈觉梦痕深——读琦君散文《桂花卤·桂花茶》

袁春波

记忆是一个人作为自己的标识,在不经意间以最熟识而又亲切的姿态走入梦境的——故国、故乡、故人,是记忆里最重要的成分。比如绮窗前著花的寒梅,比如田野里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比如清晨鸟雀嘤嘤的和鸣,比如向晚青石道上遥远的跫音,比如伫立风中看着你远去的佝偻的身影,比如望不断的绿水迢迢青山隐隐……

在远离故国的琦君,她深情的记忆里留下了“家乡的桂花,母亲的桂花卤,桂花茶”,她满怀眷恋和伤感地叹惋:“如今都只能于梦寐中寻求了”。她对故国、故土、亲人的追忆从家乡老屋前后的桂花树开始:

⑴家乡老屋的前后大院落里,最多的是桂花树。一到八九月桂花盛开的季节,那岂只是香闻十里,简直是全个村庄都香喷喷的呢。古人说:“金风送爽,玉露生香。”小时候老师问我怎么解释,我就信口地说:“桂花是黄色的,秋天里,桂花把风都染成黄色了,所以叫作金风。滴在桂花上的露珠,当然是香的,所以叫玉露生香”。老师点头认为我胡诌得颇有道理哩。

琦君想起故乡时,眼前是盛开的桂花,心脾、衣物上、空气中也浮动着浓浓的桂花香。人的回忆里最生动又亲切莫过于童年得意的情事,她也从小时候对“金风送爽,玉露生香”的颇有道理的胡诌写起。这样,回想故乡桂花飘香时的景象,先和读者一同走进桂花飘香的诗境中;关联幼时美好记忆,心底又会漾起几多童趣;而且,这“桂花香”自然氤氲出下文母亲做桂花卤、桂花茶这一独特的保存方式,领起下文对桂花卤、桂花茶的回忆。

⑵母亲却能把这种桂花香保存起来,慢慢儿地享受,那就是她做的桂花卤,桂花茶。桂花有银桂,金桂二种,银桂又名木樨,是一年到头月月开的,所以也称月月桂。花是淡黄色的,开得稀稀落落的几撮,深藏绿叶之中,散发著淡淡的清香,似有若无。老屋正听庭院中与书房窗外各有一株。父亲于诵经吟诗之后,总喜欢命我端把籐椅坐在走廊上,闻闻木樨的清香,说是有清心醒脾之功。所以银桂的香味在我心中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在台北时,附近巷子里有一家院墙里有一株,轻风送来香味时,就会逗起我思念故乡与亲人。

⑶与银桂完全不同的是金桂,开的季节却是中秋前后。金黄色的花,成串成球,非常茂密,与深绿色的叶子相映照,显得很壮观。但是开得快,谢得也快。一大阵秋雨,就纷纷零落了。母亲不像父亲那样,她可没空闲端把椅子坐下来闻桂花香,她关心的是金桂何时盛开,潇潇秋雨,何时将至。母亲称之为秋霖,总要抢在秋霖之前摇下来才新鲜。因为一被雨水霖过,花香就消失了。不像银桂,雨打也不容易零落,次日太阳一照,香气又恢复了。所以父亲说木樨是坚忍的君子,耐得起风雨,金桂是赶热闹的小人,早盛早衰。母亲却不愿委屈金桂,她银桂是给你闻的,金桂是给你吃的,不是一样的好吗?什么君子小人的!

回忆,不是为了完成一件工作,就像人生不是为了早日走到终点而在“慢慢走,欣赏”的过程一样。琦君搁下母亲制作桂花卤,桂花茶的工序,让我们增长一点对金桂、银桂的见识后,便领着我们来品赏一番:“花是淡黄色的,开得稀稀落落的几撮,深藏绿叶之中,散发著淡淡的清香,似有若无。”诉诸视觉,畅意嗅觉,如果是在“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一定同样“珊珊可爱”。银桂香浓之时,父亲诵经吟诗的场景一定也会走到眼前,书香、桂香与天伦之乐的暖暖地交融。正因为银桂的香味在心中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所以琦君说:“在台北时,附近巷子里有一家院墙里有一株,轻风送来香味时,就会逗起我思念故乡与亲人。”银桂清香可掬可食,金桂开谢的壮观则可赏可叹。父亲的“亲君子(木樨),远小人(金桂)”,品性可见;母亲的不偏不倚:“银桂是给你闻的,金桂是给你吃的,不是一样的好吗”,纯朴善良。我猜想琦君写到这一节时,当年情形一定会像影视剧中反复播放的镜头,口吻声情,历历在目。因金桂“开得快,谢得也快”,才有要抢在秋霖之前摇桂花的一幕。秋雨潇潇,金桂飘落也是“雨”,摇桂花,摇来一场可爱喷香的“桂花雨”:

⑷摇桂花对母亲和我来说,是件大事,其忙碌盛况就跟谷子收成一般。摇桂花那一天,必须天空晴朗,保证不会下雨。一大早,母亲就在最茂盛的桂花树上,折二枝供在佛堂里与祖先神位前,那一份虔敬,就仿佛桂花在那一天就要成仙得道似的。

⑸太阳出来晒一阵以后,长工就帮著把篾簟铺在桂花树下,团团围住。然后使力摇著树干,花儿就像落在簟子上。我人矮小,力气又不够,又不许踩到簟子里,只有站在边上看;一阵风吹来,桂花就纷纷落在我头上,肩上,我就好开心。世上有这样可爱喷香的雨吗?父亲还做了首诗说“花雨缤纷入梦甜”。真的是,到今天回味起来,都是甜的呢。

将摇桂花当作“大事”,供桂花如此“虔敬”。其实,未必有比这更小的事,也可以说没有比这更大的事。在衣食住行无忧的情况下,在无须心存魏阙的平凡人眼里,生活得充实而有情趣最是大事。“虔敬”,倒是真该好好瞧瞧今天的我们日益匆促而不宁静的心灵。“一阵风吹来,桂花就纷纷落在我头上,肩上,我就好开心。世上有这样可爱喷香的雨吗?”“花雨缤纷入梦甜”,这“纷纷落下的桂花”,这“可爱喷香的雨”,它落在头上、肩上,更是落在心上。你会看见桂花金色飘落的缤纷之态、你会嗅到花香的浓郁甜美,或许你也会看到自己的温馨童年。许多时候,因为有梦,苦也是甜美。

桂花摇落之后,我们可以跟着母亲学做桂花卤和桂花茶了。做桂花卤,“先……然后……然后……待半干时……一个月后,就可以取食了”,母亲一丝不苟,不厌其繁;琦君娓娓道来,不嫌其细。再看它的一些用途,或者做糕饼,或者加入汤圆、糯米粥,看在眼里,似乎是尝在嘴里,那清香流淌在心里。记得有一年我妻子从家里带来老人做的桂花糖,分作几份,送给几位朋友,自己家只留下一点,却一脸的笑容。想想两位老人摘桂花的时候,做桂花糖的时候,眼前可能也会出现儿女品尝时的快乐。以儿女的快乐和幸福为幸福,哪家的老人不是如此呢。至于琦君写的桂花茶,母亲的做法虽简单,但一般人家却做不来,剩下的还要做“香枕”,简单的事情也有花心思,也得靠智慧,这是一位多么善良而又有智慧的母亲啊。

⑹摇下来好多簟的桂花,先装在篓里。然后由母亲和我,还有我的小朋友们,一同把细叶子,细枝,花梗等拣去,拣净后看去一片金黄,然后在太阳下晒去水分。待半干时就用瓦钵装起来,一层糖(或蜂蜜),一层桂花,用木瓢压紧装满封好,放在阴凉处;一个月后,就是可取食的桂花卤了。过年做糕饼是绝对少不了它的,平常汤圆,糯米粥等,挑一点加入也清香提神。桂花卤是越陈越香的。

⑺母亲又把最嫩的明前或前茶焙热,把去了水气半干的桂花和入,装在罐中封紧,茶叶的热气就把桂花烤干,香味完全吸收在茶叶中。这是母亲加工的作法,一般人家从我们家,讨了桂花就只将它拌入干的茶叶中,桂花香就不能被吸收,有的甚至烂了。可见什么东西都得花心思,有窍门的。剩下的,母亲就用作枕头心子,那真合了诗人说的“香枕”了。

再精细的制作也要在生活体验中显示它的美与价值,没有平静的心情没有欣赏的态度,再丰裕的生活都没有滋味,只能是浪费。十二分简朴的母亲泡茶的时候却一点不节省,这是一位热爱生活、会生活的母亲。希望我们在生活中也能多唱唱母亲的桂花经:“桂花经,补我心,我心清时万事兴。万事兴,虔心拜佛一卷经”,是啊,虔敬,心清;心清,事兴……看来母亲可贵处不只在是通晓大自然道理的“科学家”,更在于她能让家庭生活充满快乐和情趣。生活就在那里,同样结构的家庭却有不同的姿态,就像一样的作料,高明的烹调师做出美味佳肴,而有一些人却只是暴殄天物。

⑻母亲日常生活,十二分简朴,唯有泡起桂花茶叶来,是一点不节省的。她每天在最忙碌之时,都要先用滚水沏一杯浓浓的桂花茶,放在案头,边做事边闻香味,到她喝茶时,水已微凉了。她一天要泡两次桂花茶,喝四杯。她说桂花茶补心肺,菊花茶清肝明目,各有好处。她还边喝边唱:“桂花经,补我心,我心清时万事兴。万事兴,虔心拜佛一卷经。”喝过的茶叶,她都倒在桂花树下,说是让花叶都归根。母亲真真是通晓大自然道理的“科学家”呢。

家是一个点,是飘泊者眼前最烁亮的星辰,心底最温暖的港湾,“参差十万人家”就是他魂牵梦萦的故土、故国。琦君的笔下又出现了更大的一个面——杭州有个名胜区叫满觉垄:

⑼杭州有个名胜区叫满觉,盛产桂花。八九月间,桂花盛开时,也正是栗子成熟季节。栗树就在桂树林中,所以栗子也有桂花香味。我们秋季旅行时,在桂花林中的摊位上坐下来,只要几枚铜板,就可买一碗热烫烫的西湖白莲藕粉煮的桂花栗子羹。那嫩栗到嘴便化,真是到今天都感到齿颊留芳。林中桂花满地,踩上去像踩丝绒地毯上。母亲说西方极世界有“玻璃琉璃,金沙铺地”。我想那金沙哪有桂花的软,桂花的香呢。家乡的桂花,母亲的桂花卤,桂花茶,如今都只能于梦寐中寻求了。

尝尝让人感到“齿颊留芳”的桂花栗子羹,走在“桂花满地,踩上去像踩丝绒地毯上”的林里,松松软软的感觉不时抵达心上,丝丝缕缕的芬芳常常氤氲左右,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呢?

然而,家乡的桂花树,母亲的桂花卤,桂花茶,乃至故乡、故土、故国,只能在梦寐中寻求,那是一种无奈又甜美的回想,遥远却亲切的记忆。其实,就像历久弥香的桂花卤、桂花茶一样,我们生命历程中遇上的许许多多美好的人、物、时、地,近或者远,见或者不见,在或者不在,都会沉潜心底,时来入梦,刻下深深的印痕,历时愈久,芳香愈醇!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琦君散文选读书笔记5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