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我想倾听你 读书笔记5000字

我想倾听你

作者:洪仲清

父亲逼年轻人承认自己说谎,而儿子恰恰觉得这才是最大的谎言; 孩子要价值几千元的手机,家长满脸困惑,不知道要不要买; 考试肆虐着孩子的身心,父母竟不知道如何保护慢慢长大的孩子; …… 这一幕幕发生在家庭内的故事,被心理师洪仲清以冷静、理性但又不乏同理心的笔触写出来,借此我们发现,倾听这种神奇的力量可以将家人之间的心拉得更近,不言不语,不动声色,以四两拔千斤之势去除萦绕在人心头的阴霾。所谓家人之间的关系难题,也在倾听这种方式之下,渐渐有了破冰的可能…… 渐渐地,我们发现,倾听不仅能解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抗与隔阂,也可以疗愈曾经作为孩子的我们心头的不解与困惑。至此,孩子像孩子,父母像父母,各自安好,相看不厌。

我想倾听你 读书笔记

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

(一)

不忍心孩子长大

一个学校里的弱势,敏感,不敢表达的孩子,当下的教育让孩子有些挣扎,失去信心,觉得无力改变现状,咨询师也帮不了,拒绝跟其对谈。

妈妈心中比孩子更痛,想保护孩子,但却无能为力,只能尽力陪伴,免得孩子瞎想。因为对女儿的无助,家人责怪妈妈,妈妈非常委屈,也非常自责,因为自己的无能让孩子受罪。妈妈非常感恩孩子给自己出的难题,让自己去思考如何做父母。父母努力让孩子在家里得到阳光。

咨询师分析:

这样的妈妈非常难得,没有怨恨孩子给自己的难题。但是可以停止自责,放过自己。妈妈哭了,感到被理解。

深入:家长不必对孩子的每件事负责。效果:家长感觉轻松了许多。

深入:无常是常态。承担自己能承担的。拥有除了孩子之外的生活。不要让孩子的痛苦占据整个家庭生活。自己内心有阳光,家里才有阳光。兴许女儿会慢慢明白,人生还有其他期盼。

最终决策:如果无法改变女儿现状,就先改变自己,改变家的感觉。

逻辑:从孩子过渡到家,过渡到父母自己。给出的是一个父母可以做的方案。

倾听的作用:找愿意说的人去听,改变愿意说的人的内心,让其去影响不愿意说的人。

最刁钻的反驳是,你改变不了什么,你没有什么办法解决我的问题,我干嘛要跟你说!

破局:行,我可以不听你说,因为我确实改变不了什么。那妈妈愿意说,听妈妈说好了。引导妈妈去影响女儿。走了条弯路,但是可行,因为妈妈有强烈想改变的欲望。

我想倾听你:倾听愿意说的人,愿意改变的人,让其影响不想说的人。

(二)

谢谢你当我的小孩

谁谁谁家里都有,同学的父母都给买,就我不行。家长觉得不合理,而且还会丢。

咨询师建议:

温和地跟孩子沟通,表明孩子的想法,坦诚顾虑。

家长顾虑:可以跟孩子说:那你去当别人家小孩吗?

咨询师建议:

尽可能不这样说,这样虽然可以让孩子闭嘴,但是会伤害到亲子感情。

正确的回应:你当我家小孩有点委屈吗?我们家没那么有钱,但也不会饿死,收入普通,跟一般家庭差不多。如果要满足你,就要牺牲我们其他人,这对大家不公平。

(剖析:这样说,没办法让孩子停止抱怨,但是增加了互动,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价值观,起到了间接影响的作用。)

假设孩子就此不再提起,可以说:谢谢你当我的小孩,让你这么委屈,还没有离开家,不管你有没有其他选择。

深入:尽量跟孩子坦诚想法,不要起冲突,因为冲突过后大家都会想要不要维系这段关系。

如果很在意关系,就坦诚些。

家长反驳:在气头上,怎么会不起冲突?

咨询师建议:平常多练习。

我想倾听你:倾听愤怒的表达,很难不起火,很难不跟孩子发生冲突。发火不仅不管用,而且会伤害关系。倾听者要按下怒火,诚实地坦诚自己对事情的真实看法,让孩子去理解。

(三)

请假装我已经长大了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跟父亲的关系变化了,孩子变得敏感了,大人却仍然觉得她没变,还用以前的方式沟通。

比如,女儿很在意自己的发型,父亲却觉得根本没人在意,风吹了就乱了。女儿很不高兴,觉得父亲在笑话自己。

咨询师剖析:孩子在意的不是对错,而是感受。

父亲辩解:她就是个小孩。经常说到做不到。我只是提醒她,而且已经很客气了。

咨询师剖析:即便觉得她是小孩,也要假装把她当大人看待。这样沟通,对谁都不好。

女儿反驳:你自己说的也没做到啊。

父亲发脾气:你自己管不好,还要管我。

我要被你管吗?

我就是乱开玩笑,才让你没大没小。

咨询师介入:我们用原则管教孩子,孩子也会用原则来检查我们。如果连我们自己都做不到,孩子肯定不服。

女儿反应:笑了。

咨询师劝解父亲:大丈夫能屈能伸。被孩子管不丢脸。管你是为你好。

深入:讲话要客气,孩子不足,只要提醒就好。如果孩子没做到,让他承担自己做决定的后果。如果孩子要钱,孩子未做到履行的,那就不给钱。

女儿介入:常常做不到,怎么办?

咨询师介入:做不到,父母有权力限制你做各种事,比如不给零花钱。

如果没有履行规则,也可以试行之后修正规则。把规则放宽松点。

无关痛痒的事情就放过,抓重点。

我想倾听你:咨询师在这里倾听了一对互相掐架的父女,看似很可笑,实则常见。咨询师对每个人的行为动机给予了剖析,从大人入手纠正他的心态,让孩子感觉自己的情绪得到了缓解,进而顺带纠正了孩子的不足。最后给出了各退半步的解决方案。让父亲有了应付的策略,也让女儿有了自由的空间。

(四)

我有那么笨吗

儿子觉得自己没说谎,父亲却觉得儿子说谎,并逼儿子承认。儿子不承认,父亲就贬低儿子。儿子被迫承认,父亲洋洋得意。儿子沮丧角绝望。

最刁钻的脚本:你承认不承认?不认错,我打你。你顶嘴,信不信我打你!

咨询师分析:爸爸很生气,所以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脚本认错。孩子如果争辩,更让爸爸恼火,想揍孩子。挨揍使得孩子明白,要想避免挨揍,只能不停地圆谎。

孩子认为的说谎和大人认为的说谎不大一样。所以,爸爸有些小题大作。

如何面对说谎呢?

对策是,让孩子可以畅通表达,别着急下结论。孩子可以表达,也会情绪稳定许多。父母也就越了解真相。

孩子说谎究竟要隐瞒什么?是为了让自己不操心?

大人有时有没有说过善意的谎言?有时也会用谎言来解决问题吧。但被揭穿,后果很严重。

说谎有时是好因为不敢面对别人,有时是不敢面对自己。

如何面对自己的失望、挫折?父母的任务。

我想倾听你:咨询师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目睹了一场亲子掐架。失控的父亲,沮丧的儿子。咨询师依然从父亲入手,分析父亲行为的原因,然后分析儿子的行为,最后导出结论:孩子越来越想说谎。接着咨询师分析说谎背后的真实含义:大人和小孩所认为的说谎是不一样的。最后,给出对策:如何面对一个你觉得在说谎的小孩?先不妄下结论,先听孩子说,尽量还原事情的真相,深入了解说谎背后是想隐瞒什么,同时给予孩子同理心。最终,依然回到父母内在建设上来。

(五)

亲爱的女儿

妈妈希望女儿理解自己,女儿也希望妈妈理解自己。

妈妈觉得不是不爱女儿,也不是不想听女儿说话,而是听了会觉得伤心难过,为什么女儿要给自己找麻烦,不听她的话要去冒险?

女儿觉得跟妈妈沟通不畅,妈妈不听自己说话,就是不爱自己。妈妈觉得爱说不说都可以,知道女儿过得好就好。妈妈觉得以前都要累死了,哪有时间跟孩子说这些?

妈妈一肚子苦水不知道往哪里倒,只能自己咽下去,却发现女儿很爱诉苦,妈妈认为你觉得我是神吗,我能接受你的苦水吗?

女儿觉得妈妈不是好妈妈,妈妈觉得你难道就是好女儿吗?

这场看似针锋相对的对决,暴露出成年子女跟父母之间的隔阂,很难消解。而实际上,这场貌似互相吐槽的大战并没有发生,作者只是以一个妈妈的角度,用稍微杂乱的文笔,形象地勾勒了妈妈心中的委屈:明明很爱女儿,女儿却感觉不到,还指责她。咨询师并没有给出具体策略,但至少通过这种吐槽,让成年子女明白了老妈妈的内心——原来很多爱不说是有原因的,由此消解了亲子的隔膜。有谁没有跟妈妈发生过这样的争论呢?又有哪个成年子女不是对老妈妈有些这样的怨恨呢?我们觉得老人无法理解我们,恰恰我们也无法理解他们。做子女的,最大的孝是尽量、一点点去理解他们,化解心中的结。

剖析:

几个案例,向我们展示了青少年行为的多样,他们有的敏感,有的叛逆,不服管教,敢于挑战父母的权威。而作为他们的父母,有人爱孩子深切,孩子之痛让父母深感无助,有人脾气大,脾气一上来,眉毛胡子都忘记长哪里了,只会对孩子进行棍棒教育,还有的父母则开始和孩子展开了角逐,想一决胜负。

(六)

无完美的孩子,当然也无完美的父母。

做父母,无需完美,有所为,有所不为。当你无力改变孩子的困境和周围的环境时,先改变自己,让自己去影响孩子。还有,不要把孩子当作生活的全部,在阳阳光下生活,尽量多多采撷生活中的正能量。当你想用暴力镇压孩子时,还是练习下情绪管理,试着让孩子多说,试着不下评判,尽量去还原事情的真相。当你想挑孩子的刺时,多多检视自己,看自己做到没有,如果没有做到,是否把规则放松,然后同理去看待孩子。

咨询师以一个非常专业,非常柔性的方式将每个人慢慢带入一个正常的思维场,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将每个人的情绪得以缓解,问题得以消解。他能敏锐地发现,大人觉得孩子错了,本身大人就错了。每个家长,所能掌管的只有自己,而不是孩子。因为每个案例最后,他的落脚点都在家长身上。让人觉得家长责任重大,但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做。

遇见孩子,遇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我们抚育孩子,更多的是透过孩子,看到自己身上隐秘的瑕疵,我们无法原谅孩子,其实是内在地与自己过不去。我们应该感恩孩子,让我们有机会去修正自己。“我们跟孩子的相遇,是一种应当担负的责任,还是一种创造与重生?”大概后者多一些吧。所以,作者在自序《我们与孩子的邂逅》中写道:这本书,在谈我们的孩子,其实也在谈我们曾经扮演的孩子的角色。读着读着,两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但我们内在也越来越清晰。

这不单单是本教你如何引导孩子的书,更是一本让你看见自己的书。也许它会刺痛你,但也终将治愈你,让你穿上铠甲,所向披靡。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想倾听你 读书笔记5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