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都挺好(姚晨、杨祐宁、彭昱畅主演)读书笔记5000字

都挺好(姚晨、杨祐宁、彭昱畅主演)

作者:阿耐

《都挺好》一个从小不受家人待见的女孩苏明玉,在孤独扭曲的环境中长大成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却在无法割舍的亲情之下,被迫一次又一次面对那个曾抛弃自己的家庭,伸出援手。给伤害过自己的人以温暖,给羞辱过自己的人以希望。苏明玉,也在这种煎熬与纠结之中,了解了亲情的本质和血脉的力量……

都挺好(姚晨、杨祐宁、彭昱畅主演)读书笔记

批评真的有那么容易吗?

(没看电视剧,只针对小说发表看法)

“都挺好”其实就是表面和睦的大家庭的一层假象。

赵美兰:

苏明玉的妈,那个强势霸道的人,压迫丈夫苏大强,把苏大强逼到了角落里,活成了话不敢多说,走路不敢有声响,内心极度压抑的人物。

她偏心宠爱小儿子苏明成,把苏明成养成了妈宝,一个没了母亲就没了支柱,心理极不成熟的人物。她的行为错了。可她偏心却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手心的肉就是比手背多。”,“谁的心不是偏的?有谁的心长在正中央不偏不倚吗?”(当然,当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要努力不偏心。)

她对苏明玉极其冷漠,导致苏明玉吃尽苦头,性格变得冷漠,甚至让苏明玉不敢相信自己原来是值得被爱的。

而大儿子苏明哲被养育成封建大家庭的“大家长”,经常打肿脸充胖子,工作都快丢了,还要出头担任起老大的职务,委屈自己,去接济父亲和弟弟。

的确,她的行为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印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但是她并不是万恶之源。

理智的说,她只是一个封建思想衍生出的产物,一个继承者。

她的母亲,也有着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把赵美兰当做儿子的牺牲品。赵美兰反抗过,却没有那么彻底,还是认命了。这种认命是封建思想的毒害,让她除了放弃斗争,别无选择。

她是不幸的,不得不用自己的婚姻做了他人的牺牲品。她也无比自私,逼迫弱小的苏大强帮助她。

回顾她过去的的几十年生涯,不会比大家同情的苏明玉好多少。赵美兰从小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下生长,她的母亲想必也是把好的都给弟弟,不好的都给她,她也生长在不公平的母爱之下。她这辈子能干却活的无比辛苦,疲于奔命,把老家的人辛辛苦苦弄到城里来,支撑她的家庭,省出钱去接济弟弟和小儿子明成。

敢问,那个没有感情的、没有能力的、胆小怕事的丈夫苏大强对这个家庭付出了什么?当她全身疲累,叫苦连连的时候,看见缩在角落里的丈夫的时候,对丈夫也会有些怨怼的吧,有时忍不住破口大骂,她看着他,是无奈,是无力,也是辛酸。他们性格不合适,在一起就是互相折磨。

对明兰,她其实不知道自己错了。重男轻女怎么错了?——她几十年来吃了那么多苦头,她没有选择斗争,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应该这么做。那些施加在她身上的不公平,她也不知道不公平,她觉得就是应该的,那她怎么会知道错在哪?反而是那个厉害的小女儿让她心烦不已。但是她残忍残酷,逼得明兰过的十分辛苦,可是她的手段就被形成如此——对自己残酷,对苏大强残酷,对明兰残酷。这个残酷冷血的人又遭遇了什么?是什么把她的性格变的如此极端呢?

这个阴盛阳衰的家庭所有悲剧来源,一直追溯到她母亲逼她嫁人的那一刻。

苏大强:

那个懦弱而自私的人,他长期生长在妻子的强势霸道下,活在妻子的打压下,是妻子毁了他的阳光生活。

他的懦弱胆小,是性格如此。所以面对强势的妻子,内心巨大的恐惧升上心头。他害怕,他不得一直让步,他被折磨得不成样子。几十年的生活,剥夺了他的自信,剥夺了他的发言权,剥夺了他过上物质充足的生活的权利。

可是,

谁不愿扬眉吐气地过一辈子?

他被生活打压的不成形了啊,婚姻是被逼的,孩子也不是什么爱情的结晶。他没有能力,家里的事情大都由妻子负责,他对孩子倾注的心血太少了,他从来就不是一个爱护孩子的父亲,父亲这个职责也没有给他荣耀,没有教会他去爱去承担。他怕妻子,怕女儿,怕小儿子。

这几十年来,他没有过上好日子,没有尝过什么甜头,当妻子的压迫倒了,他开始极力去丰富自己的物质生活。

他自私是真的,不管不顾儿女也是事实。

是我也知道,长时间没有尊严的生活足以摧毁他,足以让他扭曲变形。你怪不了他的懦弱不斗争,他的性格让他无力。

他渴望一个比他说还胆小,能够欣赏他的人,让他能够展现自己,能够大声笑出来,而不是被衬托得一无是处。

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在蔡根花面前找到当家做男人的感觉;有生第一次获得别人的尊重甚至顺从,他说东蔡根花不会往西;有生第一次他说话的时候不用看人脸色可以自由发挥想笑就笑;有生第一次被别人实心实意地艳羡着崇拜着只因为他会熟练操作电脑,为此他高兴得都快睡不着,有意在电脑面前晃来晃去地操作以收取几乎不识字的蔡根花的敬仰。为此他磕磕碰碰地在键盘上码了一篇又一篇的短文,最初只是简单的日记,后来则是一篇篇的读书笔记。写完读给蔡根花听,直把蔡根花忽悠晕了才心满意足,以后蔡根花就一直追着他喊“苏老师”。蔡根花如果走了,他还往哪儿去找那么合意的人?往哪儿去找这种有生第一次感受到的精神层面的快乐?可他越急越没法说话,唯一能做的只有扯着衣襟抹眼泪。

他这个人,就是懦弱胆小。妻子在的时候,小心翼翼,话不敢多说。后来儿女出现了麻烦,他也是两耳不闻,关起门过日子。

苏明玉:

苏明玉的能干强势像极了她的母亲,所以她决不会和父亲一样唯唯诺诺,面对强权,她敢反抗。她和母亲明显不同的是,封建思想对她的毒害不深,她知道重男轻女就是不该,她受的苦也是不该,她敢恨。

小说中的苏明玉太厉害了,有钱有权,理智冷静,见解深,能力高,极有手腕,事业心强,但并不残忍,近乎完美。

可是回到现实,人人都有局限,人人都有缺点毛病,真实的苏明玉应该也会有做错的地方,也会有让人讨厌的地方。

而且,现实生活对她是不会有现在倒一片的包容的。

从她出生到长大,难道母亲没有哺乳她?上过的学,交的生活费难道不是花的母亲的血汗钱?母亲给她买的衣服,做的饭。尽管她活在不公平中,可母亲对她的成长也付出了不少。母亲只是给她的爱不多,给她的比哥哥们少。而她与工作后疲惫的母亲针锋相对,让不知道错在哪的母亲烦心,也激起了护着母亲的两个哥哥的不满。

有一句话,叫“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多次出现,不过这句话明玉早在十年前反岀家门时候已经听多想多,虱多不痒将心比心,你给他们的关心不够,不能怪他们对你没亲情。血缘并不代表什么

那对大哥苏明哲呢?苏明哲没有对她不好,可是她对大哥的冷漠难道不是一次次伤了他的心?苏明哲在宽容她,宽容她的不易。的确大哥愚善,一心想着修好家人间的缝隙,可是那是潜默化的家庭思想教导他的,还有性格本身的因素作用的,他一样很难改变。

那个“妈宝”苏明成呢,他对她的恨是不是也应该被苏明玉原谅一点?因为妈妈就是明成的中心,为母亲打抱不平,而自然而然产生的恨。就如同大家应该体谅她对母亲的恨一样,体谅她的冷漠,因为母亲不公平。

苏明成和苏明哲错了,他们不该享受着充足的资源,眼看着明玉的资源被剥夺。可是小时候有什么同理心啊?而且人总是习惯着享受被给予。

最幸运的是,明玉比谁都强大,占领了绝对优势,如果只是厉害一点,又怎么能伸出援手,又怎么能一次次的化解紧急情况,又怎么能让大家开始松动、信服,而不是一味指责她的冷漠?

苏明哲:

苏明哲继承了一部分母亲牺牲自己的意识,也有性格的因素,他也愿意牺牲自己,去付出。

况且 “家和万事兴”的思想其实挺普遍的,这种迂腐的思想滋生不是没有原由。

这都什么亲人,好像他的钱是地上捡来似的,变着恶心法子从他兜里掏钱,没完没了。还是把钱交给吴非做怕老婆的好,免得哪天心慈手软一把。明哲心里明白,若不是有妈这个可怕的前车之鉴在,他今天听了舅舅的难处,可能还真会给钱的,毕竟孩子的教育重要。他担心自己总会有一天受不了舅舅的哭诉,将钱给了。还不如早早把钱全交给吴非管着,他只要有限的生活费用,那样他才能放心自己不心软。

苏明成:

他是一个没经历太多风雨的孩子,是成年人了,还觉得母亲给他的依旧是情理之中,还不能体谅到父亲母亲的辛苦,可笑的“妈宝男”。

他的思想是不可理喻的,是被耻笑的。可是他也无措,意识不到自己哪儿错了。

怪在母亲太强势了,给他的太多了,让他太依赖母亲了。

我们不能忽略的事实是,一旦他被养成了“妈宝男”,要让他改变,要他的成长,是艰难的。要推翻自己,否定已知对谁都不容易。

生活一层一层地揭下明成身上的皮,他从年初下葬妈妈在这处墓地时的粉白丰腴,变为现在的苍白消瘦,一年之间,青年转为新中年。

最好的就是,从源头上不让“妈宝男”形成。母亲不要太过强势,不要太过溺爱,不要太过支持。

我私以为,小说里有段话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在明成内心开始松动,竟然不自觉称呼那个曾经针锋相对、无比讨厌的妹妹为“天使”时的心理活动——

在虚拟世界,他可以理性,可以大胆理性地看待问题,看待明玉。可是,如果在现实中山水相逢呢?多年有意无意产生的积怨,彼此仇恨了那么多年,哪是那么容易云淡风轻地当作幻梦一场的

是啊,哪有那么容易啊?

现实中的我们太难做到那么理性而大度了,我们不能像机器人一样不带情绪的去理性的行为,从而让感情收放自如。

因为我们在乎自己,在乎感情,我们的心会痛,会绝望。

而且伤过的心怎么可能一抚慰就能愈合如旧?有些伤口留下了无法消除的狰狞疤痕。

更多的时候,我们明知道“谁都不容易”,却不能轻易退让,轻易原谅。更多的时候,我们守着那些伤痛独自抹眼泪,始终不愿轻易和解,也做不到。

不容易。

这才是现实生活中最真实的部分。

#深读计划# 第九本。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都挺好(姚晨、杨祐宁、彭昱畅主演)读书笔记5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