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有话说」笔记赏析感悟(2)篇

有话说

作者:崔永元

中国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回溯30年职业生涯,与你分享那些自由、勇敢表达心声的故事背后,怎么用实话实说打动人心。

「有话说」笔记赏析感悟 第(1)篇

巴山夜雨有话说 凤凰城外引路人

眼前直下三千字 胸次全无一点尘

有的时候,人恰恰因为没有选择,而走对了路。摘自崔永元《有话说》。

看完了全文,再看完了全书后面的点评,就像一位读者说的,自己需要在那种强烈的主管情感削弱的差不多时,走出作者的意志力才能用自身清醒的判断力去进行点评和总结。我也是这样的做的,隔了一夜,重新翻开,写下自己的一知半解,好比一种隆重的生活仪式感,有了,做了,才能觉得完整了,心安了!

间歇阅读。我是这样看这本书的,是在最初,觉得崔老师是在教授我们如何说话,如何做演讲,就没有了太大的兴趣继续阅读。可是,在一段时间过后,在没有可选择的书籍之外,重新阅读,便一口气读完了,可又觉得不过瘾,还有读。这下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本书就含有诸多的说话方式、方法与技巧,除此之外,还有如何“先做人,后说话”、各自有枯荣的人生态度和学问。

说这本书。能够把有话说变得无话不说,敢说,会说,是一件很大量的工作,在小细节上做准备,在说话内容上下功夫,在质量和结果上有把握,都是认真考量的。首先是胆量,胆量是先天和后天的结合品,大多还是靠后天的努力。有胆量基本上就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也从侧面证明了你的学识修养丰富,不怯场所以不害怕;然后是方法,方法每个人都不一样,各自寻找,但不能缺少崔老师所说的“幽默 控场 了解 主角”这几点,毕竟说话是不确定的对话,任何情况都要做好准备;然后是独立的存在,每个人都要学会观察,行成自己的人生轨迹,每个人都可以出一本书,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全书品味崔老师的近四十年的职业生涯,安娜的生活方式贯穿其中,娓娓道来,不紧不慢。从《实话实说》到自由职业这段时间,经历了太多,生活阅历都可以当饭吃的时代,他不在乎,他作为一个普通人,要的是初心的坚守,这也是作为一个职业主持人的方向。

很羡慕他有像陈牤 敬一丹 柴静等很多热心很正直的同事和朋友,给予帮助和关怀,树立正面典型和榜样。

很关心他有这样一颗强大的心,讲实话,做实事,敢于发声,屡掀波澜,是位“较真”的斗士。

最后,不说这些,你也可能不需要谢谢。文如其人,实话实说,你正如戚本禹说的“小崔,是个好人”就足够了!接下来就是自己去揣摩的时候了,有一个理想的世界,做一个会说话的人,还有一只“安娜”这样的猫。

20190515 《有话说》有感

「有话说」笔记赏析感悟 第(2)篇

当下一个《有话说》,想说话,且说真话的人……不容易了!

还记得木心说过的一段话:“真正的成熟是你在经历过太多事情后,依然能够将内心与这个世界进行剥离。享受人生而不沉湎、历经苍凉而不消极。”

这……太不容易了!

【摘录一二】:

只有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经历过岁月中的风雨,才能真正知道人间的冷暖,才知道怎么和人说话,才知道怎么安慰别人,并带着最大限度的真诚和善良。正确的另一面不一定就是错误,可能是另一种正确。最高级的说话是实话实说当什么办法都没有的时候,真诚本身就非常有效。其实一切都没有那么难,也没有那么尴尬。 难的不是尴尬本身,而是我们对尴尬放大之后的担心和焦虑。 错也不在尴尬本身,而是我们以为没了尴尬这个世界会更好。人活着本身就是一个慢慢放下自己的过程,不是吗?然后慢慢学习,学习该如何在内心深处对自我进行安置,如何和自己、和他人,也和这个世界好好相处。别执着于好听,好用最重要确定性所带来的安全感有两个原则非常重要。第一个原则:要成事,不要拆桥;第二个原则:要与人为善。无论你学会了多少技巧,你也永远感动不了那些不愿被感动的人。你只有想明白才能说明白,只有你想的是对的,你说的才能是对的。人一旦失去敬畏和尊重,就会失去平静和安宁。因为尊重,即使我们观点不同、价值观不同,甚至世界观不同,我们还是可以平等交流。他们之间存在着因为理解而靠近的尊重。“术”教会我们怎么把一件事情用最快的方式做成,而“道”让我们知道一件事总会有成和不成的两面,别着急,别焦虑。所有的经验都是可以分享的,你自有你独一无二的特色,但无论什么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善良。

放弃所谓的精明,做一个有钝感力的人,不容易。

电影《天气预报员》中有过这么一段台词:“艰难的事和应该做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凡是有意义的事都不会太容易,毕竟成年人的生活里很少有‘容易’二字。”

……还有不少,感兴趣,就去读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有话说」笔记赏析感悟(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