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易中天中华史:朱明王朝」笔记赏析感悟

易中天中华史:朱明王朝

作者:易中天

朱元璋称帝没多久,就掀翻了传统政治的桌子,通过一系列组合拳,重建了帝国的制度,改变了中华的航向。朱棣从侄子手中篡取皇位,并将国都迁往边地北京,他的制度设计,更是奠定了整个明朝的个性和特色。朱明王朝,是彻头彻尾的朱姓王朝:皇帝们恣意任性;大臣们沦为家奴;文字狱和太监擅权层出不穷;锦衣卫和东西厂无孔不入。而在皇权的边缘,江南富庶,人物风流。繁华的城镇里经济活跃,并催生了多样而新颖的市井文化。从庙堂到江湖,大明精彩。

「易中天中华史:朱明王朝」笔记赏析感悟

我在朋友圈写过:《明帝为何多“无赖“”?》也想放在这里——

拜鲁迅先生一句“唐室大有胡气,明则无赖儿郎”及清代史著,明代诸帝的“无赖”形象颇入人心。甚至现在一些历史书籍尤其是网络“历史快餐”中,大明王朝简直就是一帮流氓独裁者统治的法西斯帝国。但这样一个“邪恶轴心”国家又怎能享国祚近三百载呢?!

这要从大明朝国家结构说起。明代鉴于以往的封建统治实践经验,奉行高度集中的皇权专制,老朱家一支独大,大树底下寸草不生,王朝内不允许有皇室以外的财阀、军阀、门阀,皇帝是统治势力的总代表,自然也成了矛盾集中点。自朱元璋废相,君权相权合一后,帝国的权力模式就变成了皇帝一人和整个帝国的对立,具体就是皇帝和文官集团的PK。而明皇权高度排异,除了皇帝其他皇室成员甚至太子也很少参政,皇帝没有盟友只有助手——太监。因此,明代的政治结构就是以太监为助手的皇帝同中下层地主和工商士绅阶层代表的文官集团的合作和斗争。

欧了,明帝甚至宦官的坏名声怎么来的,就逐渐明晰!朱明公司是个独资公司,文官全是打工仔。洪武、永乐朝是创业时期,君权压制文官,仁宣时期君臣相对融洽,皇帝的名声都还可以。而正统朝以后是君臣斗争时期,皇帝的名声越来越臭,及至万历、天启简直堪比桀纣了。

究其原因,文官集团代表中下层地主士绅利益,在明面上斗不过朱皇帝,免不了在史书里给你下绊子,打不过你我还不能骂你,明着骂不了我还不能春秋笔法指桑骂槐?!尤其明中叶以后,社会和文字环境的宽松,《万历野获编》那样的笔记体类“小报合订本”流行,多少明帝的丑恶形象都是从这类八卦周刊里脱胎出来的。而明亡后的明史是清代写的,抹黑明帝无疑是文史界最大的政治正确点。经过几百年的反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无疑,明诸帝的形象就成了美国媒体中的邪恶轴心领导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易中天中华史:朱明王朝」笔记赏析感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