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著文执教,一生中出版各种作品80多种,500多万字;他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竞争者,却在之前过世……他就是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本书将向你展示这位传奇作家的部分经典代表作品!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笔记赏析感悟 第(1)篇
那个人,也许永远都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很喜欢沈从文,也很喜欢这本书。记得高中时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第一次读这本书都哭的稀里哗啦的,感动有,痛惜也有,把这本书读过很多遍,可每次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但每次还是会傻傻的控制不住自己掉眼泪。爷爷与翠翠之间深厚的亲情,对自己身体的不乐观和对翠翠未来的担忧,都让我很揪心。这位老人,很想试着去了解这个女孩的心,很想给她找个翠翠自己中意好归宿,很想缓和翠翠和傩送的关系,可直到到离去都没有实现最后的愿望,带着忧虑和不安离开了这个世界。爷爷背后为翠翠做了很多,可翠翠却只知道爷爷爱她这一件事。他们彼此疼爱,却又都不了解对方心中所想。爷爷不知道翠翠心中的情愫,翠翠不了解爷爷为什么总说着不好笑让人脸红的“笑话”。我还记得电影的最后,雷声雨声在肆意咆哮,窗外电闪雷鸣,翠翠惊慌地哭着对爷爷说“爷爷,我怕”,虚弱的爷爷安抚着她说“翠翠别怕,爷爷在这”,心中顿感凄凉,其实他们都想到了最坏的结果。第二天早上,渡船被冲走了,白塔倒塌了,爷爷叫不醒了,翠翠那撕心裂肺的哭喊,让我揪心流泪……孩子,他陪你走了这么远的路,累了,接下来的路,翠翠你要学会自己走下去,要坚强的活着。只希望最后傩送可以解开心结再回来,不想让他们就这样错过,因为这场青涩的感情,付出了太大的代价了。倘若傩送能多些理智,就不会错怪老船夫害死了自己的哥哥;倘若傩送能多些耐心,就不会因翠翠的躲避不应唤而心生冷意;又倘若翠翠能勇敢面对自己心中所喜,也许傩送就不会离开了,毕竟傩送就算埋怨老船夫,到最后还是放弃了碾坊,心中选择了渡船。只不过对哥哥的愧疚和爱让傩送解不开这个心结,只不过以前对爱情的一知半解让翠翠弄不明白自己的心思,这一切,怪不得任何人,这一切,是天意亦是缘分。不过没关系,那个人,明天就回来的,因为你们都值得彼此的陪伴。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笔记赏析感悟 第(2)篇
看着老船夫自知时日无多,拖着带病的身子舍出一张老脸想为翠翠订个终身依靠,却受到傩送父子的冷遇和软钉子时,心酸无比。待看到老船夫在那个雷雨之夜带着满心的不舍和担忧悄然离世时,眼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要不是上着课真的很想嚎啕大哭。特别是看到爷爷离世后那种孤立无援的感觉怎么会不感同身受,那种感觉就是全世界都坍塌了。每每看到这种真挚的祖孙之情时我总是感动异常,它总能触碰到我心里最柔软的部分,与之产生共鸣。爷爷带给我的回忆已经开始慢慢变得模糊,已经过去六年了,六年里可以改变的事情太多了,可是至今忆起来最痛苦的哪部分记忆还是您生命的那段时间,痛苦的记忆总是比美好的记忆深刻,但是我仍然不会忘记小时候美好温暖充满爱的时光。因为带着对爷爷思念的共鸣,所以这部小说里的感情才会格外打动我吧。 还是说说小说吧,沈老先生描绘的湘西景色温润如画,浓郁的风土人情,茶峒淳朴、安静、相对和平的世界令人向往,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流淌着朴素的感情,最能打动人心。上至豪绅阶层的船总顺顺,下至淳朴可爱的下层劳动人民,都流露着人性的善良。 刚开始以为大老天保会为了争夺心上人而与弟弟傩送进行一场攻心的较量,却没有想到兄弟俩竟能坦诚相待,靠自己的实力去争取。到后来大老的意外溺亡,顺顺父子为什么心中有郁结这里没怎么看懂,还是说摊送这个人拎不清,对于大老的死并非是哪个人的错,为什么要把这种情绪宣泄发散到翠翠和爷爷的头上,间接害了老船夫,让他提前撒手人寰。摊送对待爱情的态度我不喜欢,赌气远走天涯一点用都没有。剩下翠翠仍然在等待着“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中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只是这个人也许永远都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笔记赏析感悟(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