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笔记赏析感悟(2)篇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

作者:龙应台

龙应台离开欧洲的时候,安德烈14岁。当她卸任台北市政府的工作(马英九市长亲自前往德国邀任的首任文化局长,任期内推动本土文化、树木保护等措施),重新有时间陪家人过日子的时候,安德烈已是1米84高的18岁青年大学生,有了驾照,可以进出酒吧,脸上线条棱角分明,眼神宁静深沉,透着一种独立的距离,手里拿着红酒杯,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有一点“冷”地看着自己的妈妈。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30多岁;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龙应台无论如何要认识成熟的高校青年安德烈!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笔记赏析感悟 第(1)篇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大学,当时读这本书,更多的思考是从我与我父母沟通的角度出发的。我父母是非常传统的中国人,并不像龙应台那样善于与孩子沟通对话,但是通过龙应台写给安德烈的信,我却读懂了我爸爸妈妈那份默默的、沉沉的爱。 第二次阅读这本书是在最近,为了推荐这本书给我的学生,我用“微信阅读”重读这本书。工作3年来,看到了太多学生和家长因缺乏沟通和理解而矛盾重重,甚至恶语相向。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在阅读本书之后,试图去理解他们的父母,试图走进父母的心。 我也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家长们,提醒他们在沟通交流中注入技巧和艺术,让他们把严肃的爱变得温情一些,把古板的关怀变得亲切一点。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为我们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开展两代人的沟通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笔记赏析感悟 第(2)篇

正好是二十岁的年纪,关于民族主义和世界公民,关于日本,我从没想过这之间的联系。并不是抱有成见,而是有些东西忘不了,例如历史。就像昨晚的中国女排对战日本女排,袁伟民的一句话:别忘了你们是在同谁比赛,有些国家不能输。略带成见的一句话,但这不意味着我们不对日本实行人道主义——支援日本海啸。所谓世界公民,本质不就是人道主义么,所以民族主义和世界公民主义这并不冲突。

对于选举,我知之甚少。二十岁,一名大学生,分不清左派右派,对本国政治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也许有人会批评大学生不参与时事。但从另外一方面想,这何不是对自己国家政党一种默认的支持,毫无理由的相信,因为我们没有国外那些野心政治家,不像台湾那样对无耻政党感到绝望,我们有的是一个切身关心人民利益的政党。也许又会有人说这是我不关心国家前途的借口,我应该站在批判的角度看待国家实行的政策,但如果我立身国家之外,那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是不是就减少了爱国情怀,变得像矜持的德国人?

还有品味,这其实是一个人贫富、地位、阶级、心态的缩影。例如我一提起暴发户,人们自然而然的想起大金链子,粗手镯之类,觉得他们没有品味,因为他们阶级地位在哪里,但难道这就是人们看低他们的理由?未免显得幼稚。还有娱乐圈一夜爆红的现象,除去少数有演技、实扎实打的人,难倒大多不是凭脸?颜值即正义?这句话是不是哪里不对?你能承认这样的人有品味?

李代沫和柯震东,同样都是吸毒,柯震东微博下面留言都是:我们等你回来。而李,却是:你怎么不去死!长得好看没有什么不对,但如果一个人除此之外一无是处,一般人是不是就会很奇怪他为何这么红?但可悲的是这样的“一般人”少得可怜,这个时候你跟某些人谈品味,他只会告诉你,你老了。

关于独立,中国人习惯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百善孝为先”的模式,对父母的依赖也是受这样的思想的熏陶。欧美则是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说实话,我也相当羡慕十几岁就四处旅游的独立,而中国大多数青少年那个时候还在没日没夜的读书,有的连自己的小镇也没走出去过。不过这一切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文化的差异也不好做比较,欧美青年过早的独立是不是缺失了一部分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而中国人恰恰最看重家庭团圆,时刻希望孩子围绕在身边。但如果中国孩子也想“独立”,跟父母沟通,我想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两种文化都没有什么不对,因人而异。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笔记赏析感悟(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