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是东野圭吾第四度入围直木奖的作品。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对在父母死后相依为命的兄弟:因工作受伤而失业的哥哥武岛刚志,为了筹备弟弟的学费,铤而走险犯罪杀人;而原本成绩优异前途光明的弟弟武岛直贵,则因为哥哥突如其来的犯罪,不得不背负杀人犯弟弟的精神债务,从此坠入社会歧视的轮回。一封封寄自高墙之内的家信,寄托了哥哥对弟弟的无尽牵挂,同时也为弟弟带来了无尽的噩运。究竟,兄弟二人会迎来怎样的命运?这部关注犯罪者家属生存问题的作品,跳出类型、流派的格局限制,将谜团指向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并兼得犯罪小说、成长小说、言情小说、社会问题小说之趣,因此被东野圭吾研究者认为是其集大成的作品。
「信」笔记赏析感悟 第(1)篇
一封封来自高墙的信,寄托着哥哥的牵挂、祝愿,却也一次次的将弟弟的生活改变。
从最初的挂念到中间的怨恨到最后的断绝关系再到牵挂,直贵遭遇的一切经历的一切也是所有的犯人家属在经历的吧。
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大家都没有错。
直贵没有错,他因为受到哥哥的牵连,放弃了自己热爱的音乐,失去了很多朋友,连最爱的人也失去了,工作受到打击,每次当他鼓足勇气重新开始的时候都会因为哥哥受到打击。哥哥的信,开始是牵挂,后来是一种提醒,是将他推入另一种生活源头,所以他开始怨恨哥哥。他有错吗?不能说他有错,或者任何一个普通人在受到一次次的不公平待遇后都会怨恨生活,都会产生这种心理。
那么歧视他的人有错吗?我觉得也是没错的。书里分析的很多,人都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思维,谁都不想和一个有着复杂的过去或者复杂的人际关系的人扯上太多的关系,他们没有明着歧视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疏远,可是疏远恰是一种冷暴力啊!他们有错吗,我不认为有错,只不过是立场不同罢了,扪心自问,你会在不了解一个人的前提下,知道他有一个杀人犯哥哥还主动地去接近他吗?
哥哥呢?他的错就在于去偷东西、去杀人,但是近了监狱以后弟弟就是他的唯一亲人,他想着了解弟弟的近况,与弟弟沟通有错吗?没有。他做的一切忏悔都无法弥补他对受害人一家造成的伤害,可是他对弟弟而言是一个很好地哥哥,虽然他走错了路,虽然他是个杀人犯。
可是一切理由都不是犯罪的借口。
人们大多数只在乎一个结果而不是过程,犯罪的理由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人在乎。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无论怎样的苦衷都不是犯罪的借口,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法律存在的意义在于它的强制性与公正性,虽说法外施恩,但是这个恩也要结合被害人的情况。本文中的老妇人就是一个无辜的人,她的被害对她的家庭而言是一场无妄之灾,所以哥哥做什么忏悔都不为过,因为他做什么都无法弥补他造成的伤害。
看似所有人的立场都没错,却造成了直贵面临歧视的场面,那么究竟错在哪?错在他哥哥的犯罪。文中的观点很好:一个人犯罪的时候就应该意识到,他的家属受到歧视也是犯罪带来的惩罚的一部分。
希望,所有人在犯罪之前都能够有这个觉悟吧。
「信」笔记赏析感悟 第(2)篇
《信》
1. 从小被教育,对于改过自新的犯人,我们要用宽容的心去接纳他们。但“犯罪人家属”这个角色,还真的没思考过。以前总听“你进去了让你的家人怎么办”“你的生命不仅仅是你自己的”“坐监狱真是便宜他了”类似的台词,但从没真正理解过!
感觉对于犯罪人的惩罚,更多的体现在了其家人身上,所以说个人意识的犯罪是对亲人的不负责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坐牢是一种逃避的做法,亦是一种对犯人的宽恕!
2. 忘掉痛苦最快的方法就是把一切可能勾起痛苦回忆的事物清出自己的生活,从而解脱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活中很多痛苦都是因为自己不愿意放下而延续下去的。(哥哥的一封封的信像幽灵一样一直跟着弟弟,使他无法从痛苦中走出来,无法真正直面人生;同样,这些延续几年的信对受害者来说也是一种变相的二次伤害!)
3.勇于叫停!不要用对别人的善良来一次次伤害自己!(哥哥进入监狱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弟弟可以理解;面对杀人犯家属的待遇,弟弟也认了,可以原谅,毕竟他是自己的哥哥,毕竟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久了就淡忘了!而哥哥一封封延续几年的信对弟弟来说无疑是在伤口上一次次撒盐!面对哥哥变相的伤害,最终他选择了断绝关系,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对彼此都好!)
4.当你无所依靠时,你才会成长!(以前总有哥哥为自己打拼,自己不用为如何生活而费心。但当没有哥哥以后,什么事都需要自己去做,都需要自己像一个大人似的去抉择,去担当,弟弟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
5.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一个个决定造就了自己独特的一生!(当不知道如何抉择时,直贵总想从老者口中得到标准答案!但他却没有告诉直贵应该如何去做,因为任何事都没有对与错,就看你如何决定了!就像 什么样的爱情观才是对的?什么样的感觉才算是爱情?每次牵扯到情感就会迷茫,因为没有一个正确的标准去衡量爱情,直贵的爱情是这样;前任三,孟云的爱情亦是这样。)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信」笔记赏析感悟(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