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后,东野圭吾刺痛人心的代表作。饱含了温情的爱与痛的悬疑小说,更扣人心弦!爱女被杀害的道正与小夜子夫妻在凶手被宣判死刑后,感到人生失去目标,即使凶手伏法,女儿也无法再复活的痛苦,终使道正与小夜子分手。某日,道正接到刑警致电,带来令人震惊的消息──小夜子被杀了。虽然不久后凶手自首,但道正却在小夜子的遗物中有所发现,她的死因似乎并不单纯……如果你家人的生命被残酷地夺走,你希望该如何处置犯人?如果犯人并未把死刑视为惩罚,至死仍未反省,死刑又有何作用?
「虚无的十字架」笔记赏析感悟 第(1)篇
人性中恶的那面是需要法律来约束的。而在这本小说里法律最终成为了虚无的十字架,其实是很恐怖的事情,我们的社会不会永久和谐,因为人性中的恶是没有那么容易被掩盖的,每个人大概都会在某些时刻产生某些坏的念头,可能有些人能够用心中的道德律压制住,而有些人会将它无限放大,并怀着恶意种下恶果,我们永远都应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人类,人性里的可怕往往会延伸到你无法理解的程度,这本书里只是从某种社会现象为我们暴露了这些人性里恐怖的一面而已。
法律有它的效力也有许多漏洞,这些漏洞不是那么容易被填补的,这是一个逐渐尝试,不断改善的过程,但是不论到什么时候它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毕竟人性是很复杂的,所谓众口难调,法律的效力也并非是人人都适用的。
这本书里的情节很真实,在我们的身边也许就发生着这样的事情,有些冤屈苦楚没办法依靠法律的力量来解决,即使尝试了千万遍也没办法得到本该属于自己的公正,渐渐失去了对于法律的信任,但是心中的道德律与情感又不能默然接受自己所爱之人的枉死,他们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讨要这份原本就应该属于自己的公道,于是就有了一系列的故事,也引发了我们对于人性一系列的思考。
另一个想要表达的就是死刑存在的意义。某种程度上来说,死刑是现代刑罚中最严厉的惩罚,而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果把它具象化,我想就是劝人向善吧,可是即使这样也会有些人会去触犯死刑,因为他们心中并没有一杆道德的秤,对于他们来说践踏别人的生命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想了就去做了”这是很多被曝光的死刑犯常说的话,他们从未思考过后果,也没有同情过他人,如果这样的人也能得到法律的包庇,也难怪世人寒心了。我们常常会说“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你知错能改”,我认为法律自始至终都应该本着这样的原则去审判每一个有些独立思想的罪犯,他们有权利为自己进行合情合理的辩护,如果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别人的痛苦也让自己痛恨当时做过这件事的那个自己并终生为之忏悔,我会觉得他是值得被拯救的[爱心]
「虚无的十字架」笔记赏析感悟 第(2)篇
难怪小主一直向我推荐东野圭吾的书,确实很好看,让我想起小主曾经和我说过的一则故事前男友在电话里对女主咆哮“如果你真的喜欢我,为什么要把我推给她?”这个“她”是前男友的网上女朋友,不管在这个男人心里对这个网络女友是玩玩还是认真的,女孩子认真了,不远万里从北国来宁看他,而网络上甜言蜜语的网络男友(也就是女主的前男友)却故意避而不见。无奈之下,网络女友只得向女主求助。虽然没有见过女主,但网络女友对女主并不陌生,从网络男友的嘴里她知道了他们的故事,他对她的一往情深。对于网络女友的突然到访,女主很意外,在她的心里尽管二人暂时分开了,但她以为那只是暂时的,就好像她在等他一样,他也在等着她,未曾想她没有等来他却等来了另一个她。经不住网络女友的声声哀求,女主以自己身体不好的借口骗来了前男友只为了满足网络女友口口声声的“远远的看一眼就走”的保证。可结果是网络女友不仅看了,还带走了网络男友,二人消失了一夜…我也曾经很好奇,你为啥要把自己的爱人推给别人?“我只是希望他可以做个有担当的人,虽然没有见过他们的聊天记录,但我可以想象他对她都说了些啥,他们之间有过啥,否则一个姑娘不会不远万里的来会情郎。来了,不管是何种理由不肯见,我都认为因为说清楚,这样不仅仅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不给自己留遗憾”女主落寞而又坚定的说。那么,对于这样的结果,你后悔吗?我接着问。“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留不住,不是我的藏也藏不住。只是对于那个姑娘,她答应我的,只远远见一眼就好,为什么可以不算话呢”我很想告诉女主,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一样的言出必行,正如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一毛不花的情况下只出一个身份证户口本就能购得一套住房,也不是所有人可以如她一样在限贷限购政策出来以后,没有购房条件的人愿意出资把房产购置在她的名下。她一直以为是她的狗屎运(她喜欢这么说自己的好运气)好,我觉得是她的人品,为人处世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言必行,行必果。不负天下人,哪怕天下人负我!向你学习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虚无的十字架」笔记赏析感悟(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