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代表作,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本书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该书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特别是书中提出的三重境界说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人间词话」笔记赏析感悟
本书融合了中国古典文论与西方美学,提出了以“意境”为核心的理论,可以说这是对我国古典美学意境论的个总结。 阅读这样一部作品,最重要的是领悟其理论的内涵。王国维每阐述一个理论观点,总是以大量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论述,甚至用古人诗歌的例证来说明观点,而不展开理论的论述。比如他论“隔”与“不隔”,就没有理论阐述,而是引用了大量的例子:“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已。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 ‘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惟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 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阙云,‘阑千十二独凭春,睛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王国维对历代词人的评论很精彩,可以帮助我们领会以境界为中心的美学思想
《人间词话》的前九条是有关意境基本理论的论述;第十条至第五十二条是对历代词人极其创作的评论;第五十三条至六十四条论述词与其他诗歌形式的联系与区别
王国维总结了古代有关意境的论述,并且运用西方文艺美学的观点进行理论分析。他认为意境是词的创作的中心问题,境界是心与物互相统一的表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他认为,词要真实自然,“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要具有“言外之意”。他在评论姜夔时说:“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他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类。“有我之境”指“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指“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他又说:“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王国维认为, 判别意境优劣的原则是“不隔”。“不隔”指真实自然、生动传神而又有“言外之意”的境界。他又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调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也是要写出有意境的作品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境是认识学习阶段,第二境是艰难训练阶段,第三境是功到自然成的阶段。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间词话」笔记赏析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