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书改编拍摄的电影由冯小刚执导范冰冰主演。《我不是潘金莲》是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获茅奖后的首部长篇,也是他首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直逼现实,书写民苦,使这部小说成为《一句顶一万句》的姊妹篇。和《一句顶一万句》一样,故事都是写一个戴了绿帽子的人想杀人,其实不过是想在人群中找到能说上话的人,不同的是,书中是一个戴绿帽子的女人,从杀人到折腾人,不过是想在人群中纠正一句话。
「我不是潘金莲(范冰冰主演)」笔记赏析感悟 第(1)篇
李雪莲告状二十年,雪球越滚越大,事情由芝麻变成了西瓜,由蚂蚁变成了大象。
为了二胎的小生命,也为了保住秦玉河的化肥厂公职,李雪莲自己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假离婚再复婚。事情没有按照最初的美好愿望发展,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大半年过去,等李雪莲把孩子生下来,却发现秦玉河已与在县城开发廊的小米结了婚。不但结了婚,小米也怀孕了。当初离婚是假的,没想到变成了真的。当初李雪莲走的是赵火车成功的假离婚之路,没想到一路走下来,终点站是这么不同。李雪莲说当初离婚是假的,秦玉河一口咬定,当初离婚是真的。有离婚证在,李雪莲输着理。李雪莲这才明白,是自己小看了秦玉河;不是咽不下这件事,是咽不下这口气,自个儿把自个儿绕了进去。人怎么能说变就变呢?秦玉河怎么能不承认当初的假离婚呢?自此,李雪莲20年没有走出来,20年告状杂乱的人生、20年咽不下这口气。人生往往就是会有那么多的想不通。
事情终究是自己的,无关乎别人的生活,只要不去北京告状,只要不在开会期间告状,只要不影响到某人的官场仕途,管你告不告状,随你折腾。
如果当初判案的王公道或者其中哪位懂法的相关人士,能座下来,静下来认真听李雪莲讲讲她的委屈,她的冤屈,给她讲讲现实的法律,理解安慰一下她咽不下去的憋气,你说离婚是假的,当事人不承认,谁能证明是假的?没有人可以证明,没有证据,告到北京也还是一样的结局,只能,也只能接受现实。如此,李雪莲也许会有不一样的选择,毕竟,她也曾有想过放下过去寻找新的生活的想法,寻找新的人生,而不是告状的杂乱人生。小说的结局可以重新设定,人生却没有重来。
本想折腾别人,到头来,被折腾的只有自己。别人依旧过别人的生活。人生没有如果,没有重启,所有的结局都是基于当时自己的选择。。。。。。。
往后余生,善待自己。
「我不是潘金莲(范冰冰主演)」笔记赏析感悟 第(2)篇
看了冯导的《我不是潘金莲》之后来看的这本书 看电影的时候是 圆形镜头贯穿全剧 据说是有一种中国式的代入感 可我感觉真是无语 亏了我坐在中间不知道坐在旁边的观众怎么看 李雪莲从最初为获得房子和生二胎的机会而假离婚闹成了真离婚而告状演变成了因为丈夫的一句话我看你不是李雪莲你是潘金莲吧而为了自己的名誉而告 如此反复了十年 到最后李雪莲变成了各级官员都怕的一个典型妇女 很中国式也可以说很冯导的中国式官场中国式讽刺 人往往都是趋利避害的 要做到明哲保身很难 所以李雪莲才会成为领导眼里的难题 一个典型 看到将近一半也仍旧觉得李雪莲就是个法盲 可后期 县长说我们写保证书 李雪莲一听 并不妥协这里可以体现出 他不是法盲 另外 赵大头和她在一起之后 我认为李雪莲的内心也是疲惫的 他很希望有个人能来陪伴她关心她 以至于赵大头带他逃跑的时候 他感到了一种解脱 在黄山上说了让他们找去吧 我们不去北京不去告状也不回家了 可当他知道这短暂的欢愉和美好时光也可以说是一种放松一种解放都是赵大头和贾聪明的局的时候 他感到愤怒 认为自己是被人玩弄的女人 她又义无反顾的去北京告状 可这次没了契机 被王公道一帮人抓回去了 原因是她最初的被告前夫秦玉河死了 到这里我觉得秦玉河的死是很荒谬的 很莫名其妙 可这恰恰击垮了李雪莲十来年来所建立的信念 她忽然觉得不去告状也就没了活下去的希望 她选择上吊自杀 这时范伟出现 也是一秒出戏的人 (虽然只有几句话 但还是演的很成功给赞)最后的最后李雪莲的故事已经被大家口口相传了 可看完电影后的我只是感觉到了 李雪莲自身的可悲和凄凉 但我也佩服她那种轴到底的一根筋精神 看完了这本书 发现电影和书本没太大出入 看了“玩呢”之后更显的荒唐可笑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不是潘金莲(范冰冰主演)」笔记赏析感悟(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