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安娜·卡列尼娜(经典译林)」笔记赏析感悟

安娜·卡列尼娜(经典译林)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1877年。作品由两条既平行又相互联系的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与卡列宁、伏伦斯基之间的家庭、婚姻和爱情纠葛;一条是列文和吉娣的爱情生活及列文进行的庄园改革。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人物。

「安娜·卡列尼娜(经典译林)」笔记赏析感悟

其实是读了名人传,觉得老托的影响力超凡,就接下来把买了几年一直没看的《安娜 卡列尼娜》读了。一个星期,上下两册,文字颇多。

整体看,书名虽然叫做《安娜 卡列尼娜》,我更多的觉得主人公实际上是列文。

故事实际上是围绕列文和吉娣,安娜和伏伦斯基还有卡列宁之间的三角恋关系展开的。

之所以说列文更像主角,是因为很多社会背景,政治,宗教,哲学都是通过列文的心理描写展现的。所以,如果对比名人传,会发现列文就是托尔斯泰自己。

至于安娜,她是个受害者,同时也是个害人者。最后扼杀安娜的人,应该说是卡列宁和伏伦斯基联手把她逼得自杀了。

安娜嫁给大她20岁的卡列宁,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悲剧,因为卡列宁除了刻板的工作,没有任何生活情调。两个人在交流的时候,往往都是话中带刺,讽刺揶揄。

安娜和伏伦斯基则早期是真爱,那种欲火焚身的爱。也正是这种爱,烧掉了她的生命。后期,则是因为互不理解,因爱生愁。

伏伦斯基无法忍受躲在乡下没有社交的隐居生活,而安娜由于卡列宁死不离婚,无法在伏伦斯基家族获得身份。。。这无解的矛盾,直接导致了安娜绝望卧轨。

至于吉娣,最早是狂爱伏伦斯基的,奈何伏伦斯基爱着安娜。。。所以吉娣大病一场。之后辗转和一直爱着他的列文结合。吉娣的大善,在处理列文的哥哥尼古拉去世的事件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列文,一直在思考,思考政治体制,思考生死,思考爱情,最终在安娜离世后,幡然醒悟,成了虔诚的基督徒。这个过程,跟托尔斯泰自己几乎是一致的。

这个长篇巨著,整体上情节逻辑是合理的。但是感觉托尔斯泰故意添加了一些和情节无关的叙述,比如列文在乡间打猎,割草,比如选举的那些篇幅。。。当然对于了解100多年前的俄国社会有意义,但是对小说本身来说,是累赘。

如此。

另外翻了微信读书里面的其他译本,还是觉得草婴这个版本是翻译的最好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安娜·卡列尼娜(经典译林)」笔记赏析感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