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亲密关系」笔记赏析感悟(2)篇

亲密关系

作者:克里斯多福·孟

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我们都曾经历过痛苦、恐惧,也体验过狂喜与极乐,我们渴望建立永恒真挚的亲密关係,却又害怕再度受伤。他告诉我们如何穿透自我障碍,用爱酿造幸福秘方——没有人能年复一年地活在火辣、热情、浪漫的亲密关系之中,但我们能在亲密关系的旅途中,学习面对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质……

「亲密关系」笔记赏析感悟 第(1)篇

【推荐】网易公开课-幸福课-爱情主题

爱情这东西起源于性吸引,奇妙的化学物质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判断和行为,让其开始显得十分激情四射澎湃非常,然后经过一道上抛曲线后又极速下降,可谓是非常完美的抛物线了。

但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一段荷尔蒙和性的满足,还是一段真正的亲密真诚的关系?或许大多数人以为是前者,但实际上我们都在渴望后者,因为后者或许可以经历更长时间的愉悦和满足。

而这里讲的不仅仅是爱情,还包含亲情和友情,所以说是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之难可能让人觉得比他们所学的学科知识都要难得多,因为这需要我们直面自身的弱点,需要我们学会包容很多让人觉得难以包容的事物,需要理解。

因此这不是针对爱情的内容,而是对于我们看世界的视角以及态度,我们对于人际关系的看法,我们是否真诚、开放、互信。

其实这很难。最早握手的礼仪来自于表现自己没带武器,所以你看,人类的不安全感根植于人类的发展历史之中,以至于我们必须有礼仪和精神,才能让我们彼此达成共识,取得彼此的信任。

为什么会有人重新回溯宗教和信仰,这是因为人们需要他们来获得在尘世的安全感,获得一片确定的空地安置自身飘荡的灵魂。如果我们不能从家庭中获取,那我们除了在爱情和友情中获取这样的感受外,还能去哪里获取呢?

这一切都需要解释。这些关系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协调自己,如何与人对话,即便世界充斥着大量的不理解、冲突和矛盾,这都需要有一套既定的准则指导自己,不至于陷入自我矛盾的抑郁难受之中。

现代人缺少这样的准则,起码我周围所见如此。地域的隔离、文化的不同、生活形态各异,在自己所认定的事物遭受冲击时迅速改变时,我们的认知也遭受到了异见的攻击。在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具弹性的体系才能包容不断出现的新鲜事物,因为我们不能保证我们永远是对的了。

唔,离题太远……

「亲密关系」笔记赏析感悟 第(2)篇

如果说亲密关系的生命周期一定要经历月晕,幻灭,自省,启示四个阶段的话,那么月晕对应的就是坠入情网,坠入情网是爱么?当然不是,那只是性吸引所引发短暂性的自我界限的失守,而性吸引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源的基因所决定的,是一种天生的本能!是我们孩童时代归属感和价值高感的放大,在这个阶段,我们会把感觉当成了爱,而感觉具有很强的欺骗性;激情消退,新鲜感消失正是自我界限逐步恢复的过程,在这个阶段里,我们会发现对方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月晕期里吸引我们的特质可能会变成我们厌恶对方的理由,原本心有灵犀的对方变得一点儿都不懂我,甚至开始怀疑当初的选择,彼此的关系变得紧张,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分歧,冷战,争吵(偏差行为:引起注意(吵架),权力斗争(反着做),报复心理(你伤害了我,我也要用别的方式伤害你),自我放逐(努力没有用,自己一点也不重要)),这就是幻灭期,而很多恋人都是在幻灭期分道扬镳,幻灭期的种种经历对彼此造成了大量的伤害,我们通常会在冷静下来后开始反思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反思我们自己的行为方式,而爱也最多的体现在这个阶段,我们从反思中学到如何回应对方的真正的需求,如何照顾对方的情绪,当我们放下自身的立场,去寻找,分享彼此的感觉,开始反思,便进入了亲密关系的第三个阶段:自省。我们从自省中获得启示,发自内心的接纳真实的自己,真正关心对方,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扮演拯救者,迫害者或受害者。如果我们辛苦的走完亲密关系的前三个阶段,只要我们的意愿时了解无条件的爱,就有机会穿越“量子隧道”,从而立刻体验到灵魂关系。重点在于我们愿不愿意臣服。如果我们选择臣服如果我们选择臣服,就会从“做事”的模式转变成“接受”,而“接受”正是一切有意识的亲密关系的关键。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亲密关系」笔记赏析感悟(2)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