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拖延者兼哲学家佩里教授,在这本风趣机智的小书中为拖延者翻了案。其实,大部分拖延者都不是一事无成的窝囊废,在逃避那些“本该做的事情”的同时,拖延者们还是卓有成效地完成了不少其他事情嘛。在这本充满哲思的小书中,佩里慷慨地分享了他多年来得出的一套战“拖”心法。比如,拖延者可以利用自己的畏难心理,调整待办事项清单,办成不少不那么重要但也挺重要的事情,例如:第一项,学外语;第二项,翻修厨房;然后你就可以很骄傲地说,我做完了第三项,遛狗。拖拖拉拉不是罪。最重要的是,佩里希望拖延者们能够不再从心理上“对抗”拖延,而是学会“接受”自己的做事习惯,并聪明地利用它。毕竟,沮丧和罪恶感只会加重我们拖延的欲望。
「拖拉一点也无妨:跟斯坦福萌教授学高效拖延术(精装珍藏版)」笔记赏析感悟
看完《拖延心理学》,想要一点反面的声音、观点,才来看这本书的,总体评价,这本书不如前者。
个人观点,这本书主要作用就是在拖延心理学描述的战胜拖延症失灵之后才能使用,毕竟“打不过,就加入他们”,主要是让自己和拖延症和解,让我们利用自己的拖延心理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结构化拖延法,听起来花里胡哨,好像还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但是其实就是一个不怎么好用的理论,把看似重要而且有deadline,利用自己的拖延,对重要事情的恐惧感,做成其他的实质上更重要的事情。然而,如果实质上不重要的事情,为什么会引发拖延,为什么会导致你其他事情做成功,这个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主要所得:
1.拖延虽然很致命,但是可以利用拖延心理完成其他的也重要的事情,比如找一件看似重要而且有截止日期的事情,放在你的to-do-list榜首,这样为了逃避这个事件,你会偏向做其他的事情,有这样一个情景,你在考试的时候是不是就算拿起平时觉得看不下去的一些能够让自己成长的书籍变得异常有意思,读起更高效;
2.在前一天睡觉的时候做好第二天的完成事项列表,把不要做的事情也写上,仔细分好步骤,一些鼓励按时起床的步骤可以写好贴在床头,这样一来一起床就能完成几个事项:例如不赖床、换掉睡衣,给自己做一杯咖啡,打开清晨电台播放欢快音乐,每一天都是正能量;
3.如果自己必须上网,用手机,最好在能打断你的事情快到的时候进行,比如你马上饿了,必须去吃饭(不存在的,我大天朝随手点个外卖继续玩耍[微笑][微笑]);
好像没什么干货了,其他全是在教你:拖延不是一个天塌了的坏习惯,不要因为拖延就抑郁,为拖延辩解找一些生硬的实例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拖拉一点也无妨:跟斯坦福萌教授学高效拖延术(精装珍藏版)」笔记赏析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