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斗飞弹
格斗飞弹是指空战中交战双方在目视距离内格斗作战使用的飞弹。从格斗飞弹主要由制导装置、战斗部、动力装置和弹翼等部分组成。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格斗飞弹
- 外文名:fighting guided missile
- 代表:美制响尾蛇飞弹 霹雳8飞弹
- 属性:空战武器
空空飞弹
飞行器上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飞弹。歼击机的主要空战武器,也用作歼击轰炸机、强击机的空战武器。空空飞弹由制导装置、战斗部、引信、动力装置、弹体与弹翼等组成。它与机载火力控制、发射装置和测试设备等构成空空飞弹武器系统。与地地飞弹、地空飞弹相比,具有反应快、机动性能好、尺寸小、重量轻等特点。与航空机关炮相较,具有射程远、命中精度高、威力大的优点。它与机载火控系统、发射装置和检查测量设备构成空空飞弹武器系统。空空飞弹分为近距格斗飞弹、中距拦射飞弹和远距拦射飞弹。近距格斗飞弹多採用红外寻的制导,射程一般为几百米至20千米,最大过载30~40g,主要用于近距格斗,也能攻击视距以外的目标,具有较高的机动能力。中距拦射飞弹多採用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具有全天候、全方向作战能力。射程一般约为10余千米到上百千米。远距拦射飞弹採用複合制导,具有全天候、全方向作战能力。载机能连续发射数枚飞弹,对上百千米以外的数个目标实施攻击。远距拦射飞弹,在短时间内,可将全部飞弹发射出去,分别攻击上百千米以外的数架敌机。
组成
空空飞弹主要由制导装置、战斗部、动力装置和弹翼等部分组成。制导装置用以控制飞弹跟蹤目标,常用的有红外寻的、雷达寻的和複合制导等类型。战斗部用来直接毁伤目标,多数装高能常规炸药,也有的用核装药。其引信多为红外、无线电和雷射等类型的近炸引信,多数飞弹同时还装有触发引信。动力装置用来产生推力,推动飞弹飞行,均採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弹翼用以产生升力,并保证飞弹飞行的稳定。
工作原理
飞弹在截获目标并满足其它发射条件后被发射,脱离载机,火箭发动机工作一定时间便停止,飞弹进入惯性飞行段。在飞行过程中,制导系统不断测量、计算目标与飞弹的相对位置,由偏差形成控制信号,使舵机工作,操纵舵面偏转,控制飞弹飞向目标。当飞弹接近目标符合引信工作条件时,引信引爆战斗部,毁伤目标。飞弹的制导方式不同,控制信号的形成方式也有所不同。红外寻的制导是把探测到的目标热辐射变换成电信号,经放大,选频与基準相位信号比较,得到误差信号,形成控制指令。雷达寻的制导是飞弹上的雷达接收目标回波信号,进行计算判断,形成控制信号。这种制导根据雷达发射机的所在位置不同分为主动、半主动两种。主动式的雷达发射机装在飞弹上,半主动式的雷达发射机装在载机上。複合制导有两种以上的制导装置,弹道初始段一般採用程式控制或惯性制导等,中段为半主动雷达制导,末段为主动雷达制导。
响尾蛇飞弹
“响尾蛇”AIM—9是世界上第一种红外製导空对空飞弹。红外装置可以引导飞弹追蹤热的目标,如同响尾蛇能感知附近动物的体温而準确捕获猎物一样。美国“响尾蛇”系列共有12型,早期的“响尾蛇”性能低下,如越南战争中发射100枚,只命中10枚,一次还敌我不分地打下了自己的飞机。AIM—9L属系列中的第三代,被称为“超级响尾蛇”,1977年生产,弹长2.87米,直径127毫米,速度M2.5,最大射程18530米,可全方位攻击目标,最善于近距格斗,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成本低,“发射后不用管”。据不完全统计报导,在多次局部战争中,被它击落的飞机有200多架。该弹于1983年停产,被更先进的飞弹取代。
“响尾蛇”弹长2.87米,弹径0.127米,射程18.53千米,最大飞行速度每秒850米,全弹品质对不同型号差别很大,B型最小,为75千克,D型最大为89千克,最大有效射程迎头攻击不大于12千米,尾追攻击约7千米。“响尾蛇”空对空飞弹系列现在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即AIM-9M系列。该系列弹长2.94米,弹径0.156米,弹重85公斤,最大飞行速度2.2倍音速,战斗部重13.9公斤,杀伤半径6~8公里,射程15公里,单发杀伤力机率为50%~70%,作战反应时间6~10s,火力转移时间4s,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武器。该弹採用鸭式气动布局,舱面与弹翼前后呈X-X形配置;全弹由制导控制舱、引信与战斗部、动力装置、弹翼和舵面所组成。各型号的“响尾蛇”飞弹,它们的气动布局和结构组成均无改变,主要是结构尺寸稍有变化以及元器件性能的改进。AIM-9飞弹各型号均採用普通装药的破片杀伤战斗部,用来摧毁目标。该型飞弹採用红外寻的制导,探测距离和灵敏度有很大提高,选用镭射引信,提高了炸点精确度,既具有近距离格斗的能力,又能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作战,被多国部队大量装备。
霹雳-8
霹雳-8近距格斗飞弹是我国第一种引发世界关注的空对空飞弹,这种飞弹是在以色列"怪蛇"3飞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根据外电的报导,以色列在20世纪80年代末向我国提供了少量"怪蛇"3飞弹并转让了相关技术,弥补了我国在高机动性近距格斗飞弹方面的空白。很长时间以来,霹雳-8飞弹一直处于严格保密的状态,外界极少了解其装备部队的状况,直到1995年后才逐渐撩开神秘的面纱。说来也怪,霹雳-8的首次亮相居然是以地对空飞弹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在1991年3月举行的新加坡亚洲防务展上,CATIC展出了由霹雳-8H和715-I双管37毫米高炮组成的弹炮合一系统。展会上的材料把霹雳-8H描述为一种高机动性的红外线制导飞弹,携带10千克的高爆破片战斗部,最小射程500米,最大射程15000米。 90年代初期,根据当时我国空军的发展规划,将用歼-8C和歼-7E、歼-10战斗机实现"高低搭配",霹雳-8即是歼-8C和歼-7E的主要近距格斗武器。和当时的"响尾蛇"飞弹相比,霹雳-8具备三大优势:一是使用了推力更大的火箭发动机,机动性更强;二是安装了高性能红外线导引头,具备大离轴角发射能力;三是能够与头盔瞄準具相连线,飞行员可以"指哪打哪",增强了赢得空战的几率。目前,根据公开的图片和影视信息,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都装备了霹雳-8近距格斗飞弹,具体机型有歼-7E、歼-8B和歼-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