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中求经典图书掌中宝:浪费的都是利润
《汪中求经典图书掌中宝:浪费的都是利润》共有六章,从意识、精细化管理、时间浪费等方面阐述当前企业中出现的最为常见的浪费现象,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一些颇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对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提高管理素质,为企业朝着更有健康的方向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汪中求经典图书掌中宝:浪费的都是利润
- 作者:汪中求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64074027
- 外文名:The Being Wasted is Profit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页数:300页
- 开本:32
- 定价:19.80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决胜微利时代,精打细算出利润。本书旨在解决企业中的各种浪费问题,教给企业如何有效地减少浪费,杜绝浪费。
作者简介
汪中求
着名企业管理专家
“中国精细化管理”的首倡者
北京博士德管理公司首席管理顾问
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昌陆军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
曾任:
北京大学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2003年与朱新月先生、张明帅先生共同创办:
北京博士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博士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汪中求细节管理谘询有限公司
中国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
着名企业管理专家
“中国精细化管理”的首倡者
北京博士德管理公司首席管理顾问
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昌陆军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
曾任:
北京大学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2003年与朱新月先生、张明帅先生共同创办:
北京博士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博士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汪中求细节管理谘询有限公司
中国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关键在于意识:浪费是最大的“犯罪”
1.日本人能做到的,难道美国人做不到吗?
2.追求零缺陷,品质即生命
3.企业内部的浪费让一个企业失去活力
4.引发企业浪费的真正原因
5.在七种资源上减少浪费
第二章 决胜微利时代:精打细算出利润
1.木桶原理与浪费的短板
2.利润是抠出来的
3.拧毛巾的故事:节约无止境
4.行业利润整体下滑是时代性的难题
5.从“粗放时代”进入“集约时代”
第三章 永远效率第一:最大的浪费是时间的浪费
1.人一生有效的工作时间
2.敬业精神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引擎
3.高效益的员工使企业一飞沖天
4.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活
第四章 产业转型升级:从粗放走向精细化
1.很多企业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
2.精细化管理的三大特徵
3.迈向精细化管理之路
4.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
5.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是抓好产品质量问题
6.掌握精益生产管理方式才能进入高端市场
第五章 能挣还要会省:浪费的都是利润
1.钱是挣出来的,也是省出来的
2.杜绝10%的浪费,等于增加100%的利润
3.用成本费用率监督和控制浪费
4.微利时代比的就是成本
5.精细化是中国企业实现高利润所必须跨过的一道坎
第六章 杜绝一切浪费:关键在于落实
1.落实要到位,干部是关键
2.成立专门的督导小组
3.用科学合理的奖罚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减少浪费是自己分内的事
1.日本人能做到的,难道美国人做不到吗?
2.追求零缺陷,品质即生命
3.企业内部的浪费让一个企业失去活力
4.引发企业浪费的真正原因
5.在七种资源上减少浪费
第二章 决胜微利时代:精打细算出利润
1.木桶原理与浪费的短板
2.利润是抠出来的
3.拧毛巾的故事:节约无止境
4.行业利润整体下滑是时代性的难题
5.从“粗放时代”进入“集约时代”
第三章 永远效率第一:最大的浪费是时间的浪费
1.人一生有效的工作时间
2.敬业精神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引擎
3.高效益的员工使企业一飞沖天
4.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活
第四章 产业转型升级:从粗放走向精细化
1.很多企业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
2.精细化管理的三大特徵
3.迈向精细化管理之路
4.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
5.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是抓好产品质量问题
6.掌握精益生产管理方式才能进入高端市场
第五章 能挣还要会省:浪费的都是利润
1.钱是挣出来的,也是省出来的
2.杜绝10%的浪费,等于增加100%的利润
3.用成本费用率监督和控制浪费
4.微利时代比的就是成本
5.精细化是中国企业实现高利润所必须跨过的一道坎
第六章 杜绝一切浪费:关键在于落实
1.落实要到位,干部是关键
2.成立专门的督导小组
3.用科学合理的奖罚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减少浪费是自己分内的事
序言
前 言 消除浪费:都在强调,都没到位
一、消除浪费是常识,却并不一定已经成为常人皆知的知识
“浪费”一词,在百度搜寻一下,就可以找到约690万条结果;搜寻“消除浪费”和“克服浪费”,分别可以搜寻到382万条和303万条结果。
辞书上对浪费的解释是:无益地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有人还列出了浪费公式:W = A-S(浪费=实际使用的资源-应该使用的资源)。大概是为了增强对浪费问题讨论的理论性。
毛泽东关于浪费的名言几乎人人皆知,“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中国政府在1951年开展了包括反对浪费在内的“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首先在国家工作人员中展开,专门出台了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即现今的国务院)名义公布的档案《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
近期,因为哥本哈根大会的促进,中国科学技术部推出了《全民节能减排手册》,其前言文章是《36项日常生活行为的节能减排潜力》,文章从衣食住行用及其他等六个方面提出了36个细节,可以视为国家带头提倡克服浪费的具体措施,包括减少住宿宾馆时的床单换洗次数、饮酒适量、合理使用空调、每月少开一天车、用布袋取代塑胶袋、减少一次性筷子使用、用太阳能烧水和减少使用过度包装物等非常具体细微的内容。
但是,就此认为人们对浪费问题已经完全认识到位并真正理解如何去克服和消除,则不尽然。人们对浪费的理解常常是表浅和很不系统的。
比如,丰田从精益生产的角度就提出了浪费的七种可能性,企业管理者几乎人人皆知:等待的浪费、搬运的浪费、不良品的浪费、动作的浪费、加工的浪费、库存的浪费、製造过多或过早的浪费。然而,多数人对此却不尽知,丰田非常关注库存的浪费,但为何如此关注,我们就可能不尽理解。
我们对于库存损害的表现一般能理解,因为库存产生不必要的搬运、堆积、放置、防护处理、找寻等浪费,占用厂房空间,造成多余的工场、仓库建设投资的浪费,损失利息及管理费用,物品的价值会减低可能造成呆滞品。但是,我们却不太容易真正理解,库存会使先进先出的作业发生困难,使管理的紧张感丧失因而阻碍改进,还将对设备能力及人员需求产生误判。
丰田还提出了精益生产的“第八浪费”,即人员积极性未调动起来是极大的浪费。人的积极性未能调动起来,太多的劳动成为无效劳动,最终造成劳动时间的无谓消耗。
二、消除浪费在口头,时刻浪费在手头
既然浪费主要是指“无谓的消耗”,那我们完全可以分析出浪费的可能性在哪些方面,当然,我这里的分析显然是“不完全”分析。
第一,使用不当。企业活动中的材料、工具和设备的使用不当太多了,因为使用不当损坏或降低了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特性,增大了物料等的消耗。
我曾在一家化工企业出任总经理,接管工厂时,工厂的计量器具一年不校订一次,原料和辅料的加注很不準确,有的工人竟至于只凭经验不用量具。
在一家家具企业考察,车间主任面对车床上的用胶带纸缠绕的夹具视而不见,夹具根本固定不了加工材料,怎幺保证加工精度。半成品仓库的板材堆放,大块的板材压在小块的上面,天长日久就变形得厉害,怎幺保证品质。
我曾服务的一家钢材裁切加工的上市公司,钢板外表有划痕,理论上说应该算次品,但他们把客户的类别作了细分,有划痕的材料用于后期要做喷涂的需求。这样本来将形成“使用不当”的材料克服了“不当使用”,因为质量的概念包括“品质”,还存在“适应性”,同样的品质指标对客户甲重要对客户乙却不重要,有些品质指标对客户丙是缺陷对客户丁就没有任何问题。这是正面克服“使用不当”的例子。
第二,非预期使用。没有达到预期使用要求很容易被发现,也会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前面提到的出任总经理的企业,当初工人用大半桶香蕉水洗手,洗了4~5个人就倒掉;但对于没有预期使用要求的部分就很少关注,如机械厂用买来的棉纱擦拭机器,从来没有规定使用量,一台机器一个月的保养要用多少棉纱没人知道。
企业账面现金远远超过周期需求量却不做任何理财的努力,对于很多民营企业便是司空见惯了。
前不久走访一家建材生产企业,板料和方料加工过程中,未加工材料和已加工材料应该怎幺摆放,企业管理者根本没有提出要求,工人堆放或远或近,乱丢乱放也很常见,进入下一道工序时又需要重新整理或再一次转运,白白浪费人工,我很是为之惋惜。
国内的酒店,很少有服务员能一手端起2个盘子,而欧、美、日、韩的饭店员工一手端起3个盘子很正常,在法国一家酒店吃大餐看见服务员左手托5个装有食物的盘子右手还端1个。中国酒店如何能够不用工过多,员工又如何能改变偏低的收入。
第三,失控或控制不充分。我们在企业管理培训活动中,常常被问到外地分支机构的管理问题,因为这些分公司、办事处的控制力很弱。在同一间公司,行销系统的费用控制又较之于其他系统困难,很多公司明知不合理也只能採取费用包乾模式。这样一来,就费用浪费便难以评估。“把钱用在刀口上”,成了一个口号和无法实现的追求。
第四,丧失或缺少约束机制。中国各级政府的权力过大而且不能有效接受监督,颇为公众诟病。很多市、区的政府大楼盖得比美国的国务院大楼要奢华得多,甚至县一级政府的办公楼都在模拟美国的白宫。各级政府仅招待费一项,一年的总支出不下于4 000亿元,其中浪费一半是不用论证的,原因就在于缺少制约。德国总理默克尔4年前招待美国总统吃烧烤超标了,竟然被检察机关起诉,中国的官员怎幺会理解。
第五,系统缺陷。浪费与系统的成熟度紧密相关,而且系统缺陷产生的浪费往往不便于评估。比如,我经营的工厂每个月的透明胶带纸都得花费20多万元,因为车间推车进出货物容易侧翻和倾倒,需要用胶带纸缠绕,我们多次研究替换胶带纸的弹力绳或固定套圈,没有更好的办法。其实车间为了保持乾爽有意把地面抬高了几公分,但推车进出车间就会有一个坡度,把这个坡度延长就不需要用胶带纸缠绕。
中国中、小企业的多数,组装车间常常95%的材料和配套件到位了,而另外的5%的辅料或外协件却总是因为各种因素迟迟不到,催促、等待、耗损,浪费就这样一分一秒地产生,不从系统角度研究解决方案,这样的浪费就很难避免。
我们多数企业都会定期召开产供销协调会以及我们的团队正在研究的“波动订单下的均衡生产”就主要从系统性的角度去思考,都是试图通过系统的平衡达到减少浪费的目的。
第六,时间白白流逝。因为是“不完全”分析,所以最后说说很重要也很容易原谅的浪费—时间浪费。时间管理是个一本书也说不透的大题目,我觉得首先是时间浪费的认识问题,马克思就说过“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恩格斯则说“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着名管理学家德鲁克从管理学的角度提出“不能管理时间的人就不能够管理一切”。
以当今时代的平均寿命75岁计,一个人的生命长度实际只有3 900个礼拜。我就曾撰文提议,我们不妨买来一个特製的精美的储罐,里面装上3 900个彩色的玻璃珠子,每周的周末扔掉一个,我们每天会增加一份紧张,因为我们眼见着“日子”迅速减少。
日前,北京师範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先生在博鳌论坛发表题为《中国的好日子到头了》的演讲,其中有分析说,中国以全球20%的人口消耗了全球30%的能源,只创造了占全球总额10%的财富。总之,我们每天都在呼喊“消除浪费”,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继续浪费”中。有些地方的浪费可以说触目惊心,有些地方的浪费可以说极其荒诞。遗憾的是很多浪费人们习以为常,更遗憾的是我们很少有人努力于浪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
三、浪费问题不仅是管理问题,也表现为人生态度
浪费随处可见,存在于企业、社会和政府管理当中,而人们对浪费的深切关注还非常有限。我们应该认识到,浪费问题首先是国民素质问题,表现为每一个公民的人生态度。人力和时间的浪费就首先基于对生命的错误认识,物力和财力的浪费首先是对大自然赐予的错误对待。
“暴殄天物”一词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纣)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暴”为糟蹋之意,“殄”有灭绝之义。不爱惜上天所赐而任意挥霍浪费是完全没有修养的表现。
曾经在中国远洋运输广州公司的洗手间看到一张提示条:“一张纸正好,两张纸多余,三张纸浪费,四张纸犯罪。”我非常认同,认同他们对浪费的认识高度。在皇明太阳能的电梯口看到的提示条:“上一层下两层,步行和乘电梯是一样的。”我非常欣赏,欣赏他们对抵制浪费的细节意识。欧美人有一个“6秒钟原则”,食物掉在地上,6秒钟内拾起来可以吃,不会不卫生。我坚持这样做,这是对上天的尊重。
我的个人生活一直比较朴素,花钱也几近于吝啬。一点菜汤用一勺饭蘸了吃下去,一份作废的档案反面一定得用作稿纸,用完的牙膏交给太太她再也不可能挤得出一丁点,洗髮水用光了就用清水灌进去涮涮再用两回。但是,酒店交洗的衣服,买一件新的才100元,洗衣费却需要30元,我并不认为不值;身边的一些人治病、上学需要费用2万、3万,拿给他们一点不犹豫,我并不觉得可惜。因为,我捨不得的不是金钱本身,我珍惜的是造物主对人类之所赐。
2010年9月12日
北京·豪柏大厦
一、消除浪费是常识,却并不一定已经成为常人皆知的知识
“浪费”一词,在百度搜寻一下,就可以找到约690万条结果;搜寻“消除浪费”和“克服浪费”,分别可以搜寻到382万条和303万条结果。
辞书上对浪费的解释是:无益地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有人还列出了浪费公式:W = A-S(浪费=实际使用的资源-应该使用的资源)。大概是为了增强对浪费问题讨论的理论性。
毛泽东关于浪费的名言几乎人人皆知,“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中国政府在1951年开展了包括反对浪费在内的“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首先在国家工作人员中展开,专门出台了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即现今的国务院)名义公布的档案《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
近期,因为哥本哈根大会的促进,中国科学技术部推出了《全民节能减排手册》,其前言文章是《36项日常生活行为的节能减排潜力》,文章从衣食住行用及其他等六个方面提出了36个细节,可以视为国家带头提倡克服浪费的具体措施,包括减少住宿宾馆时的床单换洗次数、饮酒适量、合理使用空调、每月少开一天车、用布袋取代塑胶袋、减少一次性筷子使用、用太阳能烧水和减少使用过度包装物等非常具体细微的内容。
但是,就此认为人们对浪费问题已经完全认识到位并真正理解如何去克服和消除,则不尽然。人们对浪费的理解常常是表浅和很不系统的。
比如,丰田从精益生产的角度就提出了浪费的七种可能性,企业管理者几乎人人皆知:等待的浪费、搬运的浪费、不良品的浪费、动作的浪费、加工的浪费、库存的浪费、製造过多或过早的浪费。然而,多数人对此却不尽知,丰田非常关注库存的浪费,但为何如此关注,我们就可能不尽理解。
我们对于库存损害的表现一般能理解,因为库存产生不必要的搬运、堆积、放置、防护处理、找寻等浪费,占用厂房空间,造成多余的工场、仓库建设投资的浪费,损失利息及管理费用,物品的价值会减低可能造成呆滞品。但是,我们却不太容易真正理解,库存会使先进先出的作业发生困难,使管理的紧张感丧失因而阻碍改进,还将对设备能力及人员需求产生误判。
丰田还提出了精益生产的“第八浪费”,即人员积极性未调动起来是极大的浪费。人的积极性未能调动起来,太多的劳动成为无效劳动,最终造成劳动时间的无谓消耗。
二、消除浪费在口头,时刻浪费在手头
既然浪费主要是指“无谓的消耗”,那我们完全可以分析出浪费的可能性在哪些方面,当然,我这里的分析显然是“不完全”分析。
第一,使用不当。企业活动中的材料、工具和设备的使用不当太多了,因为使用不当损坏或降低了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特性,增大了物料等的消耗。
我曾在一家化工企业出任总经理,接管工厂时,工厂的计量器具一年不校订一次,原料和辅料的加注很不準确,有的工人竟至于只凭经验不用量具。
在一家家具企业考察,车间主任面对车床上的用胶带纸缠绕的夹具视而不见,夹具根本固定不了加工材料,怎幺保证加工精度。半成品仓库的板材堆放,大块的板材压在小块的上面,天长日久就变形得厉害,怎幺保证品质。
我曾服务的一家钢材裁切加工的上市公司,钢板外表有划痕,理论上说应该算次品,但他们把客户的类别作了细分,有划痕的材料用于后期要做喷涂的需求。这样本来将形成“使用不当”的材料克服了“不当使用”,因为质量的概念包括“品质”,还存在“适应性”,同样的品质指标对客户甲重要对客户乙却不重要,有些品质指标对客户丙是缺陷对客户丁就没有任何问题。这是正面克服“使用不当”的例子。
第二,非预期使用。没有达到预期使用要求很容易被发现,也会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前面提到的出任总经理的企业,当初工人用大半桶香蕉水洗手,洗了4~5个人就倒掉;但对于没有预期使用要求的部分就很少关注,如机械厂用买来的棉纱擦拭机器,从来没有规定使用量,一台机器一个月的保养要用多少棉纱没人知道。
企业账面现金远远超过周期需求量却不做任何理财的努力,对于很多民营企业便是司空见惯了。
前不久走访一家建材生产企业,板料和方料加工过程中,未加工材料和已加工材料应该怎幺摆放,企业管理者根本没有提出要求,工人堆放或远或近,乱丢乱放也很常见,进入下一道工序时又需要重新整理或再一次转运,白白浪费人工,我很是为之惋惜。
国内的酒店,很少有服务员能一手端起2个盘子,而欧、美、日、韩的饭店员工一手端起3个盘子很正常,在法国一家酒店吃大餐看见服务员左手托5个装有食物的盘子右手还端1个。中国酒店如何能够不用工过多,员工又如何能改变偏低的收入。
第三,失控或控制不充分。我们在企业管理培训活动中,常常被问到外地分支机构的管理问题,因为这些分公司、办事处的控制力很弱。在同一间公司,行销系统的费用控制又较之于其他系统困难,很多公司明知不合理也只能採取费用包乾模式。这样一来,就费用浪费便难以评估。“把钱用在刀口上”,成了一个口号和无法实现的追求。
第四,丧失或缺少约束机制。中国各级政府的权力过大而且不能有效接受监督,颇为公众诟病。很多市、区的政府大楼盖得比美国的国务院大楼要奢华得多,甚至县一级政府的办公楼都在模拟美国的白宫。各级政府仅招待费一项,一年的总支出不下于4 000亿元,其中浪费一半是不用论证的,原因就在于缺少制约。德国总理默克尔4年前招待美国总统吃烧烤超标了,竟然被检察机关起诉,中国的官员怎幺会理解。
第五,系统缺陷。浪费与系统的成熟度紧密相关,而且系统缺陷产生的浪费往往不便于评估。比如,我经营的工厂每个月的透明胶带纸都得花费20多万元,因为车间推车进出货物容易侧翻和倾倒,需要用胶带纸缠绕,我们多次研究替换胶带纸的弹力绳或固定套圈,没有更好的办法。其实车间为了保持乾爽有意把地面抬高了几公分,但推车进出车间就会有一个坡度,把这个坡度延长就不需要用胶带纸缠绕。
中国中、小企业的多数,组装车间常常95%的材料和配套件到位了,而另外的5%的辅料或外协件却总是因为各种因素迟迟不到,催促、等待、耗损,浪费就这样一分一秒地产生,不从系统角度研究解决方案,这样的浪费就很难避免。
我们多数企业都会定期召开产供销协调会以及我们的团队正在研究的“波动订单下的均衡生产”就主要从系统性的角度去思考,都是试图通过系统的平衡达到减少浪费的目的。
第六,时间白白流逝。因为是“不完全”分析,所以最后说说很重要也很容易原谅的浪费—时间浪费。时间管理是个一本书也说不透的大题目,我觉得首先是时间浪费的认识问题,马克思就说过“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恩格斯则说“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着名管理学家德鲁克从管理学的角度提出“不能管理时间的人就不能够管理一切”。
以当今时代的平均寿命75岁计,一个人的生命长度实际只有3 900个礼拜。我就曾撰文提议,我们不妨买来一个特製的精美的储罐,里面装上3 900个彩色的玻璃珠子,每周的周末扔掉一个,我们每天会增加一份紧张,因为我们眼见着“日子”迅速减少。
日前,北京师範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先生在博鳌论坛发表题为《中国的好日子到头了》的演讲,其中有分析说,中国以全球20%的人口消耗了全球30%的能源,只创造了占全球总额10%的财富。总之,我们每天都在呼喊“消除浪费”,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继续浪费”中。有些地方的浪费可以说触目惊心,有些地方的浪费可以说极其荒诞。遗憾的是很多浪费人们习以为常,更遗憾的是我们很少有人努力于浪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
三、浪费问题不仅是管理问题,也表现为人生态度
浪费随处可见,存在于企业、社会和政府管理当中,而人们对浪费的深切关注还非常有限。我们应该认识到,浪费问题首先是国民素质问题,表现为每一个公民的人生态度。人力和时间的浪费就首先基于对生命的错误认识,物力和财力的浪费首先是对大自然赐予的错误对待。
“暴殄天物”一词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纣)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暴”为糟蹋之意,“殄”有灭绝之义。不爱惜上天所赐而任意挥霍浪费是完全没有修养的表现。
曾经在中国远洋运输广州公司的洗手间看到一张提示条:“一张纸正好,两张纸多余,三张纸浪费,四张纸犯罪。”我非常认同,认同他们对浪费的认识高度。在皇明太阳能的电梯口看到的提示条:“上一层下两层,步行和乘电梯是一样的。”我非常欣赏,欣赏他们对抵制浪费的细节意识。欧美人有一个“6秒钟原则”,食物掉在地上,6秒钟内拾起来可以吃,不会不卫生。我坚持这样做,这是对上天的尊重。
我的个人生活一直比较朴素,花钱也几近于吝啬。一点菜汤用一勺饭蘸了吃下去,一份作废的档案反面一定得用作稿纸,用完的牙膏交给太太她再也不可能挤得出一丁点,洗髮水用光了就用清水灌进去涮涮再用两回。但是,酒店交洗的衣服,买一件新的才100元,洗衣费却需要30元,我并不认为不值;身边的一些人治病、上学需要费用2万、3万,拿给他们一点不犹豫,我并不觉得可惜。因为,我捨不得的不是金钱本身,我珍惜的是造物主对人类之所赐。
2010年9月12日
北京·豪柏大厦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汪中求经典图书掌中宝:浪费的都是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