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芝麻(胡麻科胡麻属植物)
芝麻(学名:Sesamum indicum L.)是胡麻科,胡麻科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15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中空或具有白色髓部,微有毛。叶矩圆形或卵形,中部叶有齿缺,上部叶近全缘;花单生或叶腋生。花萼裂片披针形,花冠筒状,白色而常有紫红色或黄色的彩晕。子房上位,蒴果矩圆形,种子有黑白之分。花期夏末秋初。
芝麻原产印度,中国汉时引入,古称胡麻。中国栽培极广历史悠久。
芝麻种子含油分55%,可食用也可榨油,亦作药用,是软膏基础剂、粘滑剂、解毒剂。黑脂麻为含有脂肪油类之缓和性滋养强壮剂,有滋润营养之功,对于高血压也有治疗的功效。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芝麻
- 拉丁学名:Sesamum indicum L.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合瓣花亚纲
- 目:管状花目
- 科:胡麻科
- 属:胡麻属
- 种:芝麻
- 命名者及年代:L.,1688
形态特徵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5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中空或具有白色髓部,微有毛。
芝麻

叶矩圆形或卵形,长3-10厘米,宽2.5-4厘米,下部叶常掌状3裂,中部叶有齿缺,上部叶近全缘;叶柄长1-5厘米。
花单生或2-3朵同生于叶腋内。花萼裂片披针形,长5-8毫米,宽1.6-3.5毫米,被柔毛。花冠长2.5-3厘米,筒状,直径约1-1.5厘米,长2-3.5厘米,白色而常有紫红色或黄色的彩晕。雄蕊4,内藏。子房上位,4室(云南西双版纳栽培植物可至8室),被柔毛。蒴果矩圆形,长2-3厘米,直径6-12毫米,有纵棱,直立,被毛,分裂至中部或至基部。种子有黑白之分。花期夏末秋初。
生长环境
芝麻根系浅,最适合在微酸至中性(pH6.5-7.5)的疏鬆土壤中种植,疏鬆土壤,积温需2500-3000℃,芝麻的发育在昼夜平均温度20-24℃最为适宜;降雨量为21-250毫米。
分布範围
芝麻原产印度,该植物在中国栽培极广历史悠久。
繁殖方法
芝麻有撒播、条播和点播三种,每亩用种量撒播为400克、条播为350克、点播为250克,在土壤肥力高、病虫害少、含水量高的田块可适当少播。
撒播:撒播是江淮地区的传统播种方式,适宜与抢墒播种。撒播时种子均匀疏散,覆土浅,出苗快,但不利于田间管理。
条播:条播能控制行株距,实行合理密植便于间苗中耕等田间管理,适宜机械化操作。
点播:点播每穴5-7粒种子。无论何种播种方式,浅播、匀播,深度2-3厘米为宜。
栽培技术
整畦播种:畦沟宽33厘米,畦高20厘米,畦宽1-1.2米,畦宽适当,便于管理。在畦面挖浅沟,沟距(也是行距)33厘米,播种时,由于芝麻种子籽粒小,密度难控制,可与少量乾细土拌匀,再播下。
化学除草:在播种后3天,亩用60%禾耐斯乳油60毫升,加水50千克稀释后均匀喷布于畦面,可减少杂草的生长。
适时间苗:过十多天,待其长出2-3片子叶后间苗,5-6天再间一次,使其株距在22-24厘米之间,亩植8000-10000株。适宜的株距,有利其分枝。
科学施肥:一要施足基肥,每亩施农家肥1500千克。在长出3-4真叶后,施1-2次人粪尿,开花结蒴期是芝麻生长最旺盛时期,也是需肥高峰期,每亩追施硫酸铵10-15千克,并用0.4%的磷酸二氢钾与0.2%的硼砂混合溶液进行叶面喷施,5-7天喷一次,连喷2次。打顶收穫:在盛果期后,当主茎顶端叶节簇生,近乎停止生长时,选晴天上午摘除顶芽。芝麻果实黄熟,籽粒黑色就可收穫。
病虫防治
危害症状
芝麻蚜虫也叫烟蚜、桃蚜,中国各地普遍发生,为害芝麻时,成、若蚜群集在嫩叶背面吸食汁液,使叶片捲缩垂萎,影响生长。1年发生20多代,以卵在桃树的芽腋或裂痕中越冬。在春芝麻和夏芝麻上均有发生,以春芝麻发生较重,6月中、下旬开端为害,7月-8月份是为害盛期,9月份向蔬菜上迁飞,10月上、中旬产生有翅性蚜,迁飞桃树上产生雌蚜,并和雄蚜在桃树上交配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
蚜虫越冬防治冬初或春季在桃树上喷洒40%乐果乳油2000倍液,可显然减少越冬虫源。大田防治大田蚜虫发生期,可用50%抗蚜威2000倍-3000倍借液,或25%氧乐氰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均匀喷雾。
主要价值
中国汉时引入,古称胡麻,通称脂麻,即芝麻。芝麻种子含油分55%,除供食用外,又可榨油,油供食用及妇女涂头髮之用,亦供药、用,作为软膏基础剂、粘滑剂、解毒剂。种子有黑白二种之分,黑者称黑脂麻,白者称为白脂麻;黑脂麻为含有脂肪油类之缓和性滋养强壮剂,有滋润营养之功,对于高血压也有治疗的功效。
芝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芝麻(胡麻科胡麻属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