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庄小威

庄小威

庄小威

庄小威,1972年1月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如皋市,生物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物理学双聘教授。

1987年庄小威考进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91年19岁时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之后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1996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史丹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朱棣文;2001年进入哈佛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05年被聘为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2006年被聘为哈佛大学化学和物理双学科正教授,并在哈佛大学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单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庄小威主要研究工作为发展和使用单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成像技术以及超高分辨生物成像技术,用以研究体外及活细胞中生物分子及其分子组装过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庄小威
  • 外文名:Xiaowei Zhuang
  • 国籍:美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中国江苏省如皋市
  • 出生日期:1972年1月
  •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 毕业院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主要成就:2005年被聘为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3年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

人物经历

1972年,庄小威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如皋市,小时候在江苏如皋跟爷爷、奶奶生活了5年,5岁多被父母接到合肥中国科大,没有上过幼稚园,直接上了科大附小二年级。国中时曾获得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竞赛第一名,后被推荐到北京景山学校上了半年中国科大预备班
1985年,13岁时转入离家较近的苏州中学首届中科大少年班预备班。
1987年,以高考600多分的成绩考进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在校期间取得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统计力学四大力学的满分。
1991年,19岁时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之后赴美留学,师从沈元壤。
1996年,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进入史丹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朱棣文,开始从事与化学、生物学科交叉的研究,做一些跟蹤分子行为的实验。
2001年,进入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物理系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2001-2005);副教授(2005-2006)。
2003年,31岁的庄小威凭藉研究单个分子特性的杰出才能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是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华人女科学家。
2004年,被美国的《科技评论》杂誌选为35岁以下的100名青年创新者。
2005年3月,庄小威被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会从全美300多位提名人选出,在之后7年中获得700万美元的资助。
2006年初,被聘为哈佛大学化学和物理双学科正教授,是哈佛物理系和化学系少有的双科教授,并在哈佛大学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单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
2011年,获得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
2012年5月1日,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3年8月,入选北京大学大学堂顶尖学者讲学计画,成为入选该计画的第二位学者。
2015年2月,因为发明了基于单分子萤光检测的超高解析度成像方法(STORM)而获得美国科学院分子生物学奖。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7年6月,获得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颁发的伦纳特·尼尔森奖。
2018年10月,获得2019年度生命科学突破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2006年,庄小威实验室发明了基于单分子萤光检测的超高解析度成像方法,即随机光学重建显微法(STORM),并套用该方法实现三维超高解析度成像。基于光化学机制,她的实验室合成了超亮的可光控的染料及具有最佳性能的萤光蛋白,将解析度进一步推进到几纳米,比光学衍射极限高近两个量级。在此基础上也发展了活细胞快速三维高分辨萤光成像。这一系列技术发展使得萤光显微技术进入分子水平成像时代。全世界众多实验室採用了这些技术,而基于该技术的商用STORM显微镜已进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的影像平台和实验室中,大大促进了生物医学研究。
2015年,庄小威领导研究团队在《Science》杂誌上发表单分子成像技术MERFISH(multiplexed error-robust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该技术可以在单细胞水平上实现空间分辨的高度多重化RNA分析,打破了目前的技术限制。
庄小威带领研究团队发展超解析度显微镜技术,识别个体病毒粒子进入细胞的机理,并用单分子技术从本质上研究核酸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她曾拍摄到单一枚感冒病毒如何影响一枚细胞,这是首次有科学家记录到这一过程。
庄小威庄小威
庄小威的研究是要探明生物体系中单个分子或单个粒子的运动表现。庄小威创造性地将萤光光谱和显微分析技术套用于单个分子,这种崭新的物理手段,使得实时揭示複杂生物过程中的分子个体及其运动步骤成为可能,在单分子动力学、核酸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基因表达机制、细胞核病毒的相互作用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庄小威在《Nature》、《Science》、《Cell》、《Nature Methods》、《Nature Biology》、《Neuron》、《PNA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截止到2015年,她发表的论文他引超过12600次,最高单篇他引超过2000次。

人才培养

2001年庄小威进入哈佛大学任教,培养了多名博士,并指导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她也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并联合培养博士生。其中一些学生的具体信息如下:
学习时间姓名类型
2011-2017
Steven Wang
Post-Doctoral Fellow
2010-2016
Colenso Speer
Post-Doctoral Fellow
2011-2016
Alistair Boettiger
Post-Doctoral Fellow
2008-2016
Hazen Babcock
Research Associate
2008-2016
Bryan Harada
Graduate Student
2010 - 2015
Jiang He(何江)
Graduate Student
2009 - 2015
Doory Kim
Graduate Student
2010 - 2015
Kok Hao Chen
Graduate Student
2009 - 2015
Eileen Sun
Graduate Student
2010 - 2015
Guisheng Zhong
Post-Doctoral Fellow
2010 - 2014
Shu Jia
Post-Doctoral Fellow
2009 - 2014
Sebastian Deindl
Post-Doctoral Fellow
2005 - 2013
Sara Jones
Graduate Student
2010 - 2014
Sang-Hee Shim
Post-Doctoral Fellow
2007 - 2013
Graham Dempsey
Graduate Student
2009 - 2013
Ke Xu
Post-Doctoral Fellow
2005 - 2013
Joshua Vaughan
Post-Doctoral Fellow
2010 - 2013
William Hwang
MD/PhD Student
2006 - 2012
John Wu
Graduate Student
2006 - 2012
Wenqin Wang
Graduate Student
2009 - 2012
Ethan Garner
Post-Doctoral Fellow
2009 - 2011
Youxin Zhang
Post-Doctoral Fellow
2005-2010
Elio Abbondanzieri
Post-Doctoral Fellow
2007 - 2010
Miriam Bujny
Post-Doctoral Fellow
2004 - 2010
Mariana Mihalusova
Graduate Student
2003 - 2010
Timothy Blosser
Graduate Student
2003 - 2010
Mark Bates
Graduate Student
2004 - 2010
Yajun Zhou
Graduate Student
2003 - 2010
Shixin Liu
Graduate Student
2005 - 2009
Boerries Brandenburg
Post-Doctoral Fellow
2006 - 2009
Bo Huang
Post-Doctoral Fellow
2002 - 2008
Chen Chen
Graduate Student
2004 - 2008
Michael Stone
Post-Doctoral Fellow
2002 - 2008
Lucas Nivón
Graduate Student
Jenn Zhang
Undergraduate Student
2005 - 2008
Jie Zheng
Post-Doctoral Fellow
2006 - 2007
Vinita Alexander
Undergraduate Student
2001 - 2006
Gregory Bokinsky
Graduate Student
2001 - 2006
Melike Lakadamyali
Graduate Student
2001 - 2006
Michael Rust
Graduate Student
2004 - 2006
Minh K Hong
Post-Doctoral Fellow
2003 - 2006
Christine Payne
Post-Doctoral Fellow
2006
Gaelen Hess
Undergraduate Student
2005
Yannis Paulus
Undergraduate Student
2004
Samuel Lipoff
Undergraduate Student
2004
Nicholas Stephanopoulos
Undergraduate Student
2004
Feng Zhang
Undergraduate Student

荣誉表彰

时间奖项
1991年
Bernice Teuteberg Memorial Scholarship,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92年
George C. and Helen N. Pardee Scholarship,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93年
Victor F. Lenzen Memorial Scholarship,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97年
Chodorow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Stanford University
2000年
美国卫生研究院国家研究个人奖(Individual National Research Service Award,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2002年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Office of Naval Research
2003年
美国国家自然基金成就奖(CAREER award,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2003年
Beckman青年科学家奖(Beckman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奖金24万美金)
2003年
Searle学者奖(Searle Scholarship)(奖金24万美金)
2003年
麦克阿瑟天才奖(MacArthur Fellowship)(奖金50万美金)
2003年
Packard Fellowship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3年
CAREER award,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2004年
Technology Review Worlds Top 100 Young Innovators Award
2004年
Gunnar and Gunnel Kallén Lecturer, Lund Univeristy, Sweden
2004年
Jean-Franois Lefèvre Lecturer, Ecole Supérieure de Biotechnologie de Stansbourg, France
2004年
Alfred P. 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
2005年
Camille Dreyfus Teacher-Scholar Award
2005年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Investigator
2007年
美国化学学会纯化学奖(Pure Chemistry Award)
2008年
Coblentz Award
2008年
HHM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ward
2010年
马克斯·德尔布吕克生物物理奖(Max Delbruck Prize in Biological Physics)
2011年4月
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Raymond & Beverly Sackler International Prize in Biophysics)
2014年
生物科技领域世界技术奖(World Technology Award for Biotechnology)
2015年
宾夕法尼亚大学纳米/生物界面研究中心优秀研究奖(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
2015年
英国王室显微镜学会皮尔斯奖(Pearse Prize, Royal Microscopical Society)
2015年
美国科学院分子生物学奖(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Award inMolecular Biology)
2016年9月
斯德哥尔摩大学荣誉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 Honoris Causa)
2017年6月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伦纳特·尼尔森奖(Lennart Nilsson Award)
2017年
匹兹堡分析化学奖(Pittsburgh Analytical Chemistry Award)
2018年10月
2019年度生命科学突破奖

社会任职

学术期刊任职
任职时间担任职务
2016年-
《Neurophotonics》编委
2014年-
《ACS Photonics》编委
2014年-
《ACS Central Science》编委
2012年-2016年
《Optical nanoscopy》编委
2012年-2016年
《eLife》编委
2010年-2015年
《Chemical Physics Letter》编委
2009年-2012年
《Biophysical Journal》编委
2009年-
《Cell》编委
2009年-
《Annual Review on Biophysics》编委
2011年,受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师讲席教授,担任生命科学学院国际科学谘询委员会成员。
2013年,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和客座教授。

个人生活

庄小威的父亲庄礼贤、母亲朱仁芝退休前都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贡献中国

庄小威受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师讲席教授,担任生命科学学院国际科学谘询委员会成员。她努力推动了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集成影像中心的建设,开展合作研究。她连续数年来,为科大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并联合培养博士生。她也是北京大学访问教授及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和客座教授,帮助在该中心建立超高解析度成像的实验室,并共同指导研究生和博士后。
庄小威在中国组织了多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包括香山会议和两次苏州冷泉港亚洲会议,同时她也多次在国内多个大学和研究所演讲,启发了大量青年学子对科学研究的热情。

人物评价

庄小威自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庄小威的研究方法、实验原理、装置、结果、分析,逻辑清晰,简洁紧凑,充满科学精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总会评)
庄小威庄小威
庄小威是高解析度光学成像、单分子萤光共振转移等光子学方法及其套用方面的专家,具有开拓性贡献,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医学领域的突破性进展。(2010年马克斯·德尔布吕克生物物理奖评)
庄小威发明了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STORM萤光成像技术,使得光学显微镜分辨能力接近纳米尺度,极大地推动了亚细胞微观结构的研究。(2011年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庄小威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