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个手印
《十八个手印》是由高峰执导,邢原平编剧,李心敏、王志刚、张兆北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于2008年12月1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讲述了凤阳县委书记陈开元为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支持小岗村“包产到户”的故事。
基本介绍
- 导演:高峰
- 编剧:邢原平
- 主演:李心敏,王志刚,张兆北
- 出品公司: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 对白语言:国语
- 中文名:十八个手印
- 外文名:The Eighteen Handprints
- 出品时间:2008年
- 製片地区:中国
- 拍摄地点:安徽凤阳县
- 类型:剧情、政治、数字
- 片长:90分钟
- 上映时间:2008年12月18日
- 色彩:彩色
- 主要奖项:第13届华表奖优秀数字电影
- 线上播放平台:1905电影网
剧情简介
1978年春,安徽凤阳大地仍然处于贫穷落后、百姓外出乞讨的水深火热之中。新任凤阳县委书记陈开元走马上任,他面对风雨飘摇、人心涣散、阻力重重、怨声载道的严峻现实,凭着一颗深沉痛感的责任心关注民生,凭藉高度灵敏的政治嗅觉,大智若愚顶住压力,深入农村走访调查,苦苦探寻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有效途径。小岗村生产队长、共产党员严家昌,怀揣中国农民特有的质朴心态,暗中引导村民搞起“分田到组”的责任制,初步调动了村民生产自救的积极性。陈开元抓住小岗村这个现实典型,採用机制迂迴的特殊手段抵制干扰,坚定灵活地把握利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準”这个鲜明的政治槓桿,鼎力撬动貌似难以撼动的顽固坚冰,他不顾个人政治安危,拖着尿血的病体,一而再、再而三地鼓励支持严家昌坚决走变革之路。严家昌组织小岗村的十八位村民,冒着政治风险,立誓结盟安排后路,在分田单干责任书上郑重地按下十八个鲜红的十八个手印,开创了一条大包乾大变革之路。“包产到户”的创举很快在凤阳全县产生巨大反响,陈开元因此承担责任被调离工作岗位。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新号角,好似一记拨开迷雾的“惊蛰”春雷,吹响了中国农村深刻变革、告别贫困、焕发生机的辉煌前奏曲。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备注 |
---|---|---|
陈开元 | 李心敏 | ---- |
张亮明 | 王志刚 | ---- |
高宏忠 | 张兆北 | ---- |
吴风远 | 李彦廷 | ---- |
严家昌 | 王道才 | ---- |
严俊杰 | 夏天 | ---- |
桂花 | 龚娜 | ---- |
严俊和 | 朗金山 | ---- |
严美凤 | 周正霞 | ---- |
关海山 | 李树鹏 | ---- |
严福祥 | 邓泽尧 | ---- |
老严爷 | 李宝箴 | ---- |
玉珠 | 吕晶 | ---- |
王秘书 | 张雅丽 | ---- |
老刘 | 宫树志 | ---- |
关宝根 | 安全喜 | ---- |
老陶 | 汪会 | ---- |
詹良才 | 史元明 | ---- |
金枝 | 李佳倩 | ---- |
职员表
出品人 | 製作人 | 监製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道具 | 美术设计 | 造型设计 | 服装设计 | 灯光 | 录音 | 场记 | 布景师 |
---|---|---|---|---|---|---|---|---|---|---|---|---|---|---|---|---|
阎晓明 | 马占文 张爱华 范迪军 | 岳扬(总监製) 李水合(总监製) 张苏洲(总监製) 母铁军 常小平 董新月 黄薇(技术监製) | 高峰 | 李彦廷 吕晶 于洋 | 邢原平 | 伍卫东 | 查乾 | 元元 | 丛立新 | 冯燕庆 | 李琪 韩仪 | 王桂珍 王鹤 | 邢建伟 | 张磊 | 龚娜 | 董正才 庞连中 朱小田 张喜平 |
(以上内容来源)
角色演员介绍
- 陈开元演员:李心敏新任凤阳县委书记,面对风雨飘摇、人心涣散、阻力重重、怨声载道的严峻现实,凭着一颗深沉痛感的责任心和高度灵敏的政治嗅觉,顶住压力,深入农村走访调查,苦苦探寻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有效途径。
- 严家昌演员:王道才严家六叔,小岗村生产队长、共产党员,怀揣中国农民特有的质朴心态,暗中引导村民搞起“分田到组”的责任制,初步调动了村民生产自救的积极性,最后领导村民按下手印。
- 高宏忠演员:张兆北凤阳县主任,很有威信,坚定跟随党的路线和方针,他对于逃荒村民主张採用抓回来的硬政策,因此对陈开元的改革方法不太配合。
- 张亮明演员:王志刚马湖公社书记,在面对村民逃荒的问题下手足无措,饱受上任张亮明的批评,后来和陈开元一起致力于改革之中。
- 严俊杰演员:夏天小岗村最不安分的一个,也最有文化,是他带头闹事,将小岗村包产到组的秘密行为转化为包产到户。
(以上内容来源)
获奖记录
时间 | 奖方 | 奖项 | 获奖者 | 结果 |
---|---|---|---|---|
2009年8月29日 | 第13届华表奖 | 优秀数字电影 | 《十八个手印》 | 获奖 |
优秀纪录片 | 《十八个手印》 | 获奖 | ||
2009年5月6日 | 第9届数字电影百合奖 | 优秀故事片一等奖 | 《十八个手印》 | 获奖 |
最佳导演 | 高峰 | 获奖 | ||
最佳男演员 | 李心敏 | 获奖 | ||
最佳编剧 | 邢原平 | 获奖 | ||
2009年4月26日 | 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 最佳数字电影男演员 | 李心敏 | 获奖 |
2009年10月 | 第27届金鸡奖 | 最佳数字电影 | 《十八个手印》 | 提名 |
2008年 | 中国国家广电总局 | 改革开放30周年十佳影片 | 《十八个手印》 | 获奖 |
幕后製作
创作背景
1978年,陈开元上任安徽凤阳县委书记,于各式档案方针之阻力、压力下,带领基层干部,大胆于小岗村开创了分组作业的试点,回响改革开放,最终建立了中国“改革第一村”,2007年,电影频道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要製作一部电影,题材选择的目光落到安徽凤阳小岗村,影片编剧邢原平因此前往安徽凤阳小岗村深入生活,同当地百姓交流,再联繫自己以前的生活经历,从而创作出了影片的剧本。
製作发行
製作发行
出品公司 |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
---|---|
製作公司 | 山西电影製片厂 安徽电影製片厂 北京卓越视点影视策划有限公司 |
后期製作 | 电影频道后期製作基地 北京环球频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网路支持 | 1905电影网 |
合作单位 | 中共凤阳县委 凤阳县人民政府 |
影片评价
《十八个手印》真实地反映了基层领导在改革初始的疑惑、困顿、压力与探索,艺术地再现了30年前小岗村人惊天动地的改革壮举,表现了安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创作严谨,製作精美,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比较强。(新华网评)
《十八个手印根据真实历史拍摄,讲述了小岗村那令人难忘的故事,拉开了一段震动全国、流传青史的改革突破。运用了喜剧和悲剧的恰当转换,呈现出含义深刻而又韵味悠长的历史况味。讨饭花鼓的出场是悲剧;电影尾声,人们庆丰收庆改革的花鼓,又变成了喜剧。以戏剧的寓意,反衬故事的所指,熨帖而生动。电影结束,银幕上映出小岗村18位村民在生死文书上摁下的十八个手印,记录了中国农村坚定而踏实的改革步伐。(安徽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