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河南省开封

河南省开封

河南省开封

开封,古称大梁、陈留、东京、汴京、汴梁等,简称汴,河南省地级市,地处河南省中东部,西与省会郑州市毗邻,东与商丘市相连,南接许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黄河与新乡市相望。开封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城市,郑州大都市区核心城市。截至2015年底,开封市总面积6266平方公里,下辖5个市辖区、4个县,常住人口454.36万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开封
  • 外文名称:Kaifeng
  • 行政区类别:市
  • 所属地区:中国华中
  • 下辖地区:龙亭区,鼓楼区,杞县等
  • 政府驻地:金明区
  • 电话区号:0371
  • 邮政区码:475000
  • 地理位置:东经113°51′51〃—115°15′42〃,北纬34°11′43〃—35°11′43〃
  • 面积: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2平方公里
  • 人口:454.68万(2016年)
  • 方言:河南话
  •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清明上河园,开封府,相国寺,龙亭,包公祠,铁塔等
  • 机场:开封南郊机场(军用机场),郑州机场开封候机中心
  • 火车站:中山路南段
  • 车牌代码:豫B

简介

开封是河南省地级市,简称汴,古称东京、汴京,为八朝古都。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东部,地处河南省中东部,东与商丘相连,西与郑州毗邻,南接许昌和周口,北与新乡隔黄河相望。
开封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黄“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开封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上的开封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北宋东京开封更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
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开封亦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有“东京梦华”之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範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历史沿革

近代的考古发掘中,在开封的万隆岗遗址中,在尉氏县县城西南的断头岗,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早期裴李岗文化遗址。考古发掘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在开封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
夏朝(帝杼)曾在开封一带建都232年,史称老丘。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在今开封城南朱仙镇附近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汉初因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这便是“开封”的由来。
公元前361年,战国时期的魏惠王迁都大梁,这是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魏惠王迁都大梁之后,他引黄河水入圃田泽(今郑州圃田)开凿鸿沟、引圃田水入淮河。水利既兴,农业、商业得到极大发展,日趋繁荣。他还修长城、联诸侯,国力日盛,乃得称霸于诸国,使大梁城与秦国的鹹阳、楚国的郢都并列,成为当时国内最发达的名都大邑。魏国在大梁建都,历六世136年。在这136年里,曾发生了孟子游梁、窃符救赵,以及孙膑、庞涓等诸多故事,也给开封遗留下不少古蹟,不愧被人称为开封古城第一都。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开封作为败亡国的国都被降为浚仪县,属三川郡。“浚仪”作为开封的名称,一直沿用了八百年左右。 公元534年东魏孝静帝时,设立梁州辖陈留、开封、阳夏三郡。北周武帝建德五年,改梁州为汴州,这是开封称汴之始,由县治改为州治,失落了数百年的开封重又慢慢的恢复了元气,开封也成为北魏对南部各朝作战的水运线上的八个重要仓库之一。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和天保十年(559年)分别建了着名的建国寺(大相国寺)和独居寺(今铁塔一带),佛文化的发展对后来的东京文化的勃兴做了前期的準备。隋炀帝时期开凿的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是沟通南北的大动脉。大运河的中段就是联通黄河与淮河的汴河。位于汴河要冲的开封,又是东都洛阳的重要门户,占尽天时地利的开封迅速发展。进入唐代之后,开封也是水陆便捷的大都会,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汴州总管,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汴州一度改为陈留郡。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李唐的宗亲李勉到汴州任节度使,他增筑周围达22里的汴州城。后来李希烈叛乱时,靠汴州城阻叛军数月。永平节度使李勉扩建汴州城,规模宏大,坚固宽广,是今日开封城的雏形。五代时期,除了后唐之外,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定都于开封, 称之为“东都”或“东京”,这一时期的开封正式取代了洛阳成为那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后梁定都开封十七年,时间虽短,但开封的租赋较轻,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同时,梁定都开封,使中国的政治中心从西部转向东部平原地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923年,后梁灭亡,继起的后唐定都洛阳,开封仍置宣武军。936年,石敬瑭灭唐,建立后晋,又从洛阳迁都开封。947年后晋亡。后汉立国仍定都开封,951年,郭威发动澶州(今濮阳)兵变,灭后汉建后周。郭威勤政爱民,大力改革使后周出现了新的气象。954年,周世宗柴荣即位。柴荣在郭威的基础上,整顿朝纲,改革弊制,在内政和军事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他三次征伐南唐,夺得“淮南十四州”的土地,并恢复了江淮漕运,使开封经济进一步提升。955年,他又发动10万民夫在原汴州城外筑外城。
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开封城北40里的陈桥驿(现属新乡市封丘县)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历经9帝168年,是开封历史上最为辉煌耀眼的时期,经济繁荣,富甲天下,人口过百万,风景旖旎,城郭气势恢弘,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史书更以“八荒争凑,万国鹹通”来描述开封。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中国的对外交通已由汉唐以来的丝绸之路转向东南沿海的海路,火药、印刷术等中国的发明由此传向世界各地,开封以其泱泱大国的气象,跃居为那个时期世界上最为繁华的着名都城。
靖康二年(1127年)金国灭北宋后,称为“汴京”。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到中都大兴府,改汴京为“南京开封府”,成为金国陪都。1155年,汴京宋故宫发生大火,建筑几乎毁尽。正隆六年(1161年)初,完颜亮南下侵宋,一度以“南京开封府”为统治中心,贞祐二年(1214年),金宣宗为避蒙古军锋,迁都“南京开封府”。天兴二年(1233年),金哀宗在开封被蒙古军围困的情况下,逃出开封,迁都归德府(今商丘)。
元灭金后,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于开封。元朝末年,“天下义军共主”小明王韩林儿率领的红巾起义军,曾在开封建立“龙凤”大宋农民政权。
明朝初年,朱元璋为定都何地犹豫不决,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徐达带领北伐军攻取山东和河南,此时许多人向朱元璋建议定都汴梁。四月朱元璋来到汴梁考察,并将汴梁改称为开封府,考察结果令朱元璋满意,于是决定定地于此,并把应天也定为都城,实行两京制。但在八月初二时,明朝的北伐军大破大都(今北京)。八月下旬,有鑒于形势有变,在权衡开封的利弊后,朱元璋最终决定定都南京。
公元1368年,朱元璋改汴梁路为北京开封府,公元1379年,罢北京称号,封第五子朱橚就藩开封,称周王。“天下藩封数汴中”周王本身也很贤明,再加上开封府是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的治所,开封成为中原第一都会,开封城也仅次于北京和南京,是国际性大都市。
清朝统治中原后,于公元1662年重修了开封城池,并将河南省治、开封府治均设定在开封。由于开封在明末遭遇的严重破坏,与历代相比,清代开封的经济黯然失色,手工业、商业、服务业都呈衰落的态势。但是,开封毕竟是省会,它仍具备商品集散地的重要作用。清代末年,开封是河南境内重要的革命中心。
中华民国改制,废开封府设豫东道。民国3年(1914年)祥符县改为开封县。民国18年(公元1929年)成立开封市。民国21年(公元1932年)设行政督察区。1938年日军占领开封,省会西迁,次年日伪在开封成立河南省政府。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政府恢复开封原来建置。
1948年6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攻克开封,因战略需要,旋即撤离。同年10月24日再次解放开封,11月成立开封特别市,省会地位不变。1954年10月,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开封改为省直辖市。1955年郑州专区驻地迁至开封,改称开封专区,1958年开封市委託开封专区管辖,1962年开封市恢复为省直辖市。1983年实行“市带县”体制,撤销开封专区,原属专区的杞县、通许、尉氏、开封、兰考五县划归开封市管辖。
开封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魅力之城。开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夏朝、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相继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特别是北宋时期,开封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均出自北宋时期。开封还是着名的戏曲之乡、木版年画艺术之乡、盘鼓艺术之乡,名人文化、宋词文化、饮食文化、黄河文化、府衙文化灿烂悠久。
2006年10月,郑州开封两地电信同价,取消或降低长途费用。
2013年1月1日起,郑州开封两地正式实施金融同城。
2013年10月26日起,电信同城郑州开封共用0371区号,开封原号码前加2数字0378区号退出历史舞台。在中原城市群的总体规划中,提出将开封作为郑州都市圈的功能城市,将郑州的部分教育职能逐步向开封转移,在郑州不再增加高等教育用地,使开封成为郑州都市圈的教育基地,实现一体化发展。
2014年9月,国务院批覆开封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开封县,设立开封市祥符区,同时还撤销金明区,併入龙亭区。
建都朝代
朝代名称都城位置建都时间
老丘
开封市东偏北
公元前十八世纪初叶至公元前十七世纪末叶
魏国
大梁
开封市
公元前361年—前225年
大楚
汴州
开封市
公元784年
后梁
东都
开封市
公元907年—909年,公元913年—923年
后晋
东京
开封市
公元938年至公元946年
后汉
东京
开封市
公元947年至公元950年
后周
东京
开封市
公元951年至公元960年
北宋
东京
开封市
公元960年至公元1127年
大齐
汴京
开封市
公元1132年至公元1137年
金朝
南京
开封市
公元1161年,公元1214年—公元1234年
韩宋
汴京
开封市
公元1358年—公元1359年
  • 名称演变
仪邑现在开封城区位置上最早出现的名字,春秋时期为卫国南部边境上的一座小城市。大梁是在仪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浚仪由大梁发展而来,浚仪之名源于渠水,今日开封城是在浚仪城基础上发展过来的。秦毁大梁后,大梁地置浚仪县。启封是指春秋战国至唐代初年的古开封城,位于今开封县朱仙镇东南约5华里的古城村,当时郑国在此筑城,取“启拓封疆”之意,故名“启封”。今日开封一名是由启封城的名称沿袭而来。开封由“启封”更名而来,西汉时为了避景帝刘启讳“以开代启”,更名“开封”,启封县就改称为开封县了,开封地名实始于此时。梁苑又叫梁园、兔苑、东园等,系西汉梁孝王刘武所筑的一所华丽园囿,苑内园林楼台相连,方圆三百余里,是中国园林史上的一大奇观。梁州因东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孝静帝在浚仪县建立梁州而得名。它是在浚仪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开封的又一别名。汴州之名源于北周对梁州之改治。
东都后梁太祖朱温建立后梁,将汴州升为开封府,辖15县,号称东都。祥符是开封的别称。汴京一名,五代至北宋初年已始于民间,官称始于公元1127年,金朝统治东京后。汴梁一名,大致与汴京同时产生,官称始于元代。卧牛城北宋东京外城俗称。西京伪齐时期命名。南京金兵攻下东京之后的金海陵王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将汴京改称南京。明代初年,由于开封的历史地位,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攻取元大都后,以开封为“北京”,历时9年。

行政区划

开封市辖鼓楼区、龙亭区、禹王台区、顺河回族区、祥符区和尉氏县、兰考县、杞县、通许县四县。其中兰考县为省直管县。
区划名称面积
k㎡
政府驻地邮政编码街道居委会村委会
开封市
6246
鼓楼区
475000
25
35
55
137
2381
龙亭区
92
午朝门街道体育路16号[18]
475000
4
/
2
10
60
顺河回族区
88
清平街道
475000
6
/
2
29
35
鼓楼区
58
相国寺街道
475000
8
/
/
26
18
禹王台区
56
菜市街道
475000
5
/
2
15
33
祥符区
1302
城关镇县府东街18号
475100
/
6
9
10
336
杞县
1258
城关镇
475200
/
8
13
8
591
通许县
767
城关镇
475400
/
6
6
5
304
尉氏县
1257
城关镇
475500
/
9
8
5
514
兰考县
1116
城关镇
475300
/
5
11
5
451
注:原属龙亭区的水稻乡由金明区代管;鼓楼区南苑、仙人庄2街道及金明区整建制实际由开封新区管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开封市位于黄河中下游,太行山脉东南方,地处河南省中东部,东经113°52′15"—115°15′42",北纬34°11′45"—35°01′20",东与商丘市相连,距黄海500公里,西与省会郑州毗邻,南接许昌市和周口市,北依黄河,与新乡市隔河相望。开封市总面积6266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849平方公里。南北宽约92公里,东西长约126公里。东距欧亚大陆桥东端的港口连云港500公里,西距省会郑州72公里,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部位。

气候

开封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乾燥,春季乾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四季分明。年均气温为14.52℃,年均无霜期为221天,年均降水量为627.5毫米,降水多集中在夏季7、8月份。

水文

开封素有“北方水城”之美誉,境内河流众多,分属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黄河大堤以北滩区为黄河水系,流域面积263.8平方公里;黄河大堤以南属淮河水系,主要河道有惠济河、马家河、黄汴河、贾鲁河、涡河等,流域面积5913平方公里。

地貌

开封地势平坦,土壤多为粘土、壤土和沙土,适宜农作物种植,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业种植区,主要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及落叶乔木等,是全国着名的小麦、棉花、花生、大蒜、西瓜及泡桐生产和出口基地。
开封市地下,历次黄河水患使开封数座古城池深深淤埋于地面之下;地上,则因黄河泥沙淤积使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了河高于城的“地上悬河”。古都开封地下3米至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国都、2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镇,构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景观。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开封市境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8.35亿立方米(不含过境水)。其中地表水为3.51亿立方米,占资源总量的42%,地下水4.84亿立方米(允许开採量),占资源总量的58%。

土地资源

开封市土地总面积为628,240.2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34,732.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9.20%;园地面积10,456.84公顷,占1.66%;林地面积24,026.27公顷,占3.9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3,750.85公顷,占13.33%;交通用地17,822.06公顷,占2.84%;水域46,964.21公顷,占7.48%;未利用土地10,487.90公顷,占1.67%。

矿产资源

开封所辖区域地下资源已探明的有石油和天然气,预计石油总生成量为5.6亿吨,天然气储量为485亿立方米, 现已大量开採利用。煤炭资源埋藏较深,预测可靠储量为77.9亿吨。此外,地下还有丰富的石灰岩、岩盐、石膏等矿藏。

生物资源

开封植物资源丰富,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约有800余种。动物种类繁多,主要有猪、牛、羊、驴、鸡、鸭、鹅、兔及鱼类、鸟类等饲养动物和野生动物60余种,已成为全省重要的猪、牛、羊繁育基地,所产“开封黄河鲤鱼”被誉为“鱼之上乘”而闻名中外。
开封古称汴梁,位于河南省东部,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位置。开封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範城、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也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黄“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人口

开封当地居民原以汉族的河南人为主,开封人口在同一时期最辉煌的时代当属北宋,作为北宋的首都,人口达150万。明朝末期的1642年,李自成攻打开封,明军扒开黄河淹没开封城,城中人口由37万人减少至3万余人。近代,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开封人口约为36万,而同时期的洛阳和郑州分别只有7万和3万。1954年,河南省会自开封迁移至郑州后,有将近7万人迁至郑州。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4676159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相比,十年共增加96159人,增长2.10%。其中,男性人口为2370608人,占50.70%;女性人口为2305551人,占49.30%。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2.82。0-14岁人口为999585人,占21.38%;15-64岁人口为3289335人,占70.34%;65岁及以上人口为387239人,占8.28%。

交通

公路

开封至郑州、洛阳、三门峡、商丘均有高速公路相连,经郑州向北可通达新乡、安阳直至北京;向南可通达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直至深圳。
开封长途汽车客运站共有五个,分别为火车站广场客运总站、迎宾路客运西站、中山路相国寺客运站、汴京大道东段客运东站和滨河路长青客运站。上述各个客运站均与省内外建有固定运营线路,并有定时发往北京的卧铺汽车。其中,市客运总站、西站、相国寺站、金明站发往郑州的郑开城际公车每10分种一班。来往十分方便和快捷。

铁路

欧亚大陆桥东段的陇海铁路横贯全境,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左右为邻,黄河公路大桥横跨南北,310、106国道纵横交汇。国家东西交通大动脉连霍高速公路,南北交通大动脉京开高速公路(大广高速)、日南高速公路、郑民高速公路,使开封成为国内重要的高速公路密集交织的枢纽城市。
经开封火车站可直达上海、北京、连云港、青岛、西安、西宁、乌鲁木齐等各地。开封距郑州70公里,距商丘150公里,由此中转经京广、京九铁路可达全国各地。郑徐高铁平行于陇海铁路,将联通国家高铁东西交通大动脉郑西高铁、徐兰高铁和南北京港高铁。
郑开城际铁路将于2013年投入运营,连线郑州高铁新客站郑州东站,郑开两大都市间18分钟高速铁路到达,极大的促进郑开城市一体化进程。

航空

2011年12月,郑民高速公路郑州开封段一期工程竣工通车。郑民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20公里,双向四车道,设杏花营、南苑两个出入口和开封金明服务区、开封南停车区,是开封通往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一条高速便捷通道,使开封到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时间缩短至30分钟。

经济

概况

河南省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国家级文化产业示範园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492.1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678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528.9亿元,增长9.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2亿元,增长19.1%。固定资产投资1135.6亿元,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3.1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6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316元,分别增长10.1%和11.5%。
三次产业结构达到19.1∶45.4∶35.5,一产比重首次降至20%以下,二三产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1.8% 。

第一产业

2014年,粮食总产达278.6万吨,增长2.2%,实现“十一连增”。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达到8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加到26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发展到6620家,家庭农场达到490家,累计流转土地140.9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到81%。茂盛粮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国家验收。全市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超过62%,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9%以上。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个、无公害农产品26个。新增标準化规模养殖场60个,肉蛋奶产量稳定增长。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柳园口、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扎实推进,“油改电”工程顺利实施,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5万亩。

第二产业

开封工业主要形成于建国之初的“一五”和“二五”时期,是河南省的老工业基地。河南省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电冰柜、第一辆脚踏车、第一台缝纫机、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都出自开封。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93家,增加3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19.7亿元,增长13.7%。工业用电量增长20.3%,增幅居全省第一位。50家重点培育企业和50家高成长型企业稳定发展,晋开集团产值超60亿元,奇瑞汽车和瑞创农机产值超30亿元,中电投开封发电公司、兴化精细化工公司实现利润分别超4亿元和1亿元,平原非标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十大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29.7亿元,增长11.6%。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134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18亿元,增长21.3%,正隆包装、沃隆车业等60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8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9.4亿元,增长1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19.1亿元,增长15.8%。通许产业集聚区被评为“省十快产业集聚区”,汴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二星级产业集聚区”,尉氏和杞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一星级产业集聚区”。

第三产业

成功举办2014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中国开封第32届菊花文化节、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第八届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一河两街三秀”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小宋城、七盛角民俗文化街区建成开业,守望阁、珠玑巷、城墙保护五期工程建成开放,东京极地海洋馆正式运营,中原明珠文化产业园、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汴京公园及周边环境改造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扎实推进。全市旅游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3.6%和15.9%。
金融业平稳发展,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74.1亿元,同比增长12.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64.4亿元,同比增长23.6%,增幅位居全省第二。新增存贷比上升到118%。全市金融机构实现税收8.2亿元,增长42.1%。成功发行第二期城投债。实现直接融资112.8亿元、间接融资165亿元。商贸、邮政、电信、交通运输、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

社会

科技

2012年,开封全市实施各类科技计画297项,其中科技攻关209项、科技创新平台 9项、科技成果推广16项。获得科技成果奖励43项,其中3项获省级奖励。全市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9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3家。全市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3家。全市申请专利为669件,同比增长26.7%;获专利授权418件,同比增长6.6%。

卫生

2012年,开封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68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2134人,其中执业医生8688 人,注册护士8354人,药剂人员1119人,其他卫生专业人员2676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83个,妇幼保健机构8个,采供血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1个。

活动

2012年,开封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演出场次1810场,国内演出观众183.36万人次;艺术表演场所8个,演(映)出场次426场;群艺馆、文化馆14个,组织文艺活动686次;文化站121个,组织文艺活动1498次;公共图书馆6个,总藏量85.36万册。

教育

截至2012年,开封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088所,在校生125.08 万人,专任教师56558人,兼任教师3791人。其中,全市研究生培养单位1个,在校生5756人;普通高校5所,在校生11.3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5所,在校生6.05万人;技工学校14所,在校生2.05万人;普通高中46所,在校生9.38 万人;普通国中232 所,在校生20.23万人;国小1406所,在校生52.9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9所,在校生588人;幼稚园690个,在园幼儿15.87万人。各级各类学校中,还有各类成人教育学校656所,在校生8.66万人。
开封市各类院校
类别列表
高等院校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开封大学
开封教育学院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职专技校
河南省医药学校
河南医药技师学院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河南省外贸学校
河南化工职业学院
开封市文化旅游学校
开封市高级技工学校
主要高中
开封高中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
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
开封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开封市二十二中
开封市第七中学
开封市第五中学
开封县第一中学
开封县第四中学
尉氏县第三高级中学
杞县高级中学
杞县第一高级中学
通许一高
兰考一高
主要国中
开封市第十四中学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
金明中学
求实中学
开封市第十三中学
开封市第三十三中学
开封第二十七中学
杞县大同中学
主要国小
开封市县街国小
开封市第一师範附属国小
开封市第二师範附属国小
河南大学附属国小
开封市财政厅国小
开封市五一路二小
开封市中山路五小

旅游

开封有众多的文物古蹟、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38处,市级26处,县级136处。闻名遐迩的铁塔、相国寺、包公祠、延庆观、禹王台、繁塔等,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河南三大石刻集中地之一,开封馆藏和各名胜古蹟中保存着上自汉代、下止民国的各类石刻珍品1000余件,是研究历史、科学技术和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
截至2014年,全市共有4A级旅游景区(点)7处,5A级旅游景区(点)1处。星级宾馆酒店22个,旅行社54家。
简介图片
龙亭公园
龙亭公园位于开封城内西北隅,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1300多亩。全园包括午门、玉带桥、朝门、照壁、朝房、龙亭、北宋皇宫宸拱门遗址、碑亭、北门及东门等清朝万寿宫建筑群体,还有潘杨二湖、春园、盆景园、号称中原一绝的植物造型园及长廊水榭等园林景观。整个景区建在宋、金皇宫和明代周王府遗址上。龙亭大殿高26.7米,基高13米,坐北朝南;东西两侧各有八间朝房,与大殿组成完整的宫殿院落,其内建有中国首座大型宋代蜡像馆。午门至大殿为御道,御道两侧为杨家湖和潘家湖。
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园位于开封城西北隅,是以宋代张择端的名《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集中再现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是国家AAAAA级景区。占地面积510亩,主要建筑有城门楼、虹桥、街景、店铺、河道、码头、船坊等。园区按《清明上河图》的原始布局,集中展现宋代诸如酒楼、茶肆、当铺、汴绣、官瓷、年画等现场製作;荟集民间游艺、杂耍、盘鼓表演;神课算命、博彩、斗鸡、斗狗等京都风情,并根据宋氏历史故事表演“文包武杨”及宋代婚礼习俗等节目。
宋都御街
宋都御街位于开封市中山路北段,是为再现宋代御街风貌,于1988年建成的一条仿宋商业街。
铁塔
铁塔公园位于开封市城区的东北隅,占地面积51.24公顷,是中国100家名园之一,国家AAAA级景区。铁塔位于铁塔公园的东半部,是园内重要的文物, 也是主要的景点,建于公元1049年,是1961年我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曾为开宝寺,有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建成九百多年来, 历经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至今巍然屹立。
繁塔
繁塔位于开封市区东南隅,建于北宋开宝七年。繁塔为六角九层空心楼阁式、仿木结构的砖塔,原高80米,明永乐年间,将三层以上拆除,后在三层上建六层尖顶,形成了现今下粗上尖的塔姿。繁塔是研究我国建筑、美术和音乐的宝贵资料。
山陕甘会馆
山陕甘会馆位于开封市徐府街东北段路北,是清代山西巨贾会同陕西、甘肃旅汴同乡于乾隆四十一年集资兴建的集会场所。整个会馆建筑,布局巧妙,结构严谨,砖木雕刻精美绮丽,巧夺天工。
大宋武侠城
万岁山·大宋武侠城地处开封市西北部,与龙亭湖风景区毗邻,占地五百余亩,是一座以宋文化、城墙文化和七朝文化为景观核心、以大宋武侠文化为旅游特色、以森林自然为格调、兼具休闲娱乐功能的多主题、多景观大型游览区。主要景点有:九龙瀑、江湖街、龙坛、万岁寺等。
天波杨府
天波杨府是北宋抗辽民族英雄杨业的府邸,位于北宋首都东京(今开封市)城内西北隅,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杨府”。因杨业忠心报国,杨家将世代忠良,宋太宗赵光义爱其清正刚直,不善巧言谄媚的性格,敕在天波门的金水河边建无佞府一座,赐金钱五百万盖“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并亲笔御书“天波杨府”匾额。
禹王台公园
禹王台风景区坐落于开封城墙外东南部,相传春秋时期,晋国盲人乐师师旷常在此吹奏古乐,故名“吹台”。明嘉靖二年,为追念大禹治水功德,在吹台上建禹王庙一座,此后改名为禹王台。禹王庙立有高大的禹王像,东西两个配殿安放着师旷及李白、杜甫、高适三位诗人的塑像。唐天宝三年,李白、杜甫、高适曾在此聚会,饮酒赋诗,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每年4月“东京禹王大庙会”皆在此举行。
开封府
开封府位于包公湖-包公东湖、包公西湖北岸,是国家AAAA级景区。许多历史名人如寇準、范仲淹、包拯、欧阳修等都曾任“开封府”尹。特别是包拯任“开封府”尹时,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包龙图扶正祛邪、刚直不阿、美名传于古今。
延庆观
延庆观原名重阳观,是为纪念全真教创始人王喆(王重阳)而兴建的。金末重阳观已毁。元太宗五年,全真教徒受丘处机遗命,重修重阳观,历时近三十年,规模宏伟,殿宇壮丽,元帝赐名“大朝元万寿宫”元末又毁于兵火,仅存斋堂一座。明洪武元年,更名延庆观。
翰园碑林
翰园碑林位于开封龙亭湖西畔,是开封市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李公涛自筹资金,于1985年始行创建的。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最大的民办碑林。碑林分为山水风景区和碑廊布展区两大部分,占地120亩,竖碑3800块。分设现代名人碑廊、中山碑廊、宋代碑廊、帝王名臣碑廊、友谊碑廊等十大碑廊区。
朱仙镇岳飞庙
朱仙镇岳飞庙位于开封城南22公里,相传朱仙镇是战国时魏国义士朱亥的故里,明、清时更是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南宋初年,抗金英雄岳飞曾率兵在此大败金兀朮。岳飞庙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是明代全国四大岳庙之一。
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位于开封市中心,是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着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重修。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蹟。1992年8月恢复佛事活动,复建锺、鼓楼等建筑,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旅游景点。
包公祠
包公祠位于包公湖-包公西湖西岸,为纪念中华民族历史上廉洁奉公的宋朝丞相包拯,陈列有大量关于包拯的历史文物。
大宋御河
大宋御河从2006年开始投资兴建,2013年5月开始运行,投资约6亿元,全长1.9公里,贯通开封市龙亭湖、包公湖两大主要景区,包含西司、包公祠、龙亭湖三个码头。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在开封水系中地位举足轻重。

城市荣誉

八朝古都
菊花名城
中国八大古都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书法名城
全国双拥模範城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
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列出24座未来十年最具竞争力城市
最中国美食城市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河南省开封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