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探索与创新: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探索与创新: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探索与创新: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探索与创新(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是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由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组织编写的。全书分为实践探索篇、理论创新篇和教学改革篇。实践探索篇主要包括解放思想、道路开闢、城市及农村改革、文化、外交、党建等内容;理论创新篇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理论、发展理论、公平公正理论、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教学改革篇主要包括课程教学改革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等内容。

基本介绍

  • 书名:探索与创新: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 页数:288页
  • 开本:16
  • 作者:周向军 陈德金
  • 出版日期:2009年5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60738613, 9787560738611

内容简介

《探索与创新(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图书目录

实践探索篇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思想解放的新起点
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根本出路
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公民权利意识的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探索政治现代化模式的经验研究
我国当前改善民生的具体措施探讨
从社会公正角度理性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
改革中的企业信用问题探析
从全球金融危机看虚拟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邮政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的变迁及对策研究
走出委託一代理关係困境提高劳动资源配置效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土地承包经营与社会稳定
农民增收转型及启示——以山东省2003年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为例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文化复兴历程的再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中国软实力的提升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中国外交三十年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及其价值评估
超越历史、面向未来——谈中日关係
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及其主要成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利益群体的多元化与党的执政理念和方式创新
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推进党的建设

理论创新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发展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指引重大社会变革的伟大理论创新成果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条件
论坚持社会主义
探析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
以人为本的理论解读与实践阐释
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路径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初探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时代意蕴
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新视角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浅谈两种不同的改革观
全球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改革问题探析
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发展的历史反思
学习经典作家不断解放思想
社会思潮与当代中国社会思潮
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特点与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公平理论初探
努力推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论解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思考

教学改革篇
以科学发展观审视胡适的科学教育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专业课教学探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写在纪念展开“真理标準大讨论”三十周年之际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与资源型网站建设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力
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新探索
和谐网路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简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理论探讨
和谐文化背景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建设的历史轨迹与经验启示
以学生为本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高校党建工作的作用
后记

文摘

实践探索篇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三十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方面的每一项重大成就,在基本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每一步拓展,都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取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而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点议题,也是它的重大历史功绩之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有其理论与实践、历史和现实的内在逻辑和依据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我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80多年的历史表明,什幺时候遵循这条思想路线,我们的事业就胜利前进;什幺时候脱离这条思想路线,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就在于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建国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背离了这条思想路线,导致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国民经济遭受了重大损失。
1976年10月,“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被粉碎无疑是结束“左”倾错误思想指导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壮举。伴随着揭批“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斗争的逐步深入,党内外同志越来越强烈地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却遇到了严重障碍。这一方面是由于十年“文革”所造成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不容易在短期内清除,同时也由于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在指导思想上继续犯“左”的错误。他不仅不积极清理长期以来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反而继续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和路线。
1976年10月26日,华国锋在听取中央宣传部汇报时就指出,凡是毛主席讲过的、点过头的,都不要批评;“天安门事件”要避开不说;要集中批“四人帮”,连带批邓;“四人帮”的路线是极右路线。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誌、《解放军报》发表《学好档案抓住纲》的社论,正式概括提出了华国锋关于“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批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3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华国锋继续强调“两个凡是”,同时关于当时的政治焦点——恢复邓小平工作和“天安门事件”的问题,他说:“中央对于解决邓小平问题和关于'天安门事件'的问题,是坚决站在维护毛主席的伟大旗帜这个根本立足点上的,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发生有损我们旗帜的问题。文化大革命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如不这样看,就会有损我们的旗帜。”很明显,这是阻止邓小平复出工作,阻挠为“天安门事件”平反,实质是要竭力维护“左”的路线,继续推行“文化大革命”的路线和方针。
华国锋推行和迟迟不改正“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极大地阻碍了各方面拨乱反正工作的进行。我党正确思想路线的恢复和确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正确思想路线的恢复和确立,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
华国锋“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引起全党上下的不满和强烈反对。首先批判“两个凡是”的是邓小平。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在同中央两位负责人的谈话中,明确批评“两个凡是”不行,“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在同年7月召开的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他着重谈了如何完整、準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要用準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作指导的意思是,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準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损害毛泽东思想”。他认为,必须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正确理解毛泽东说过的一些话,不能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邓小平多次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完整準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体系”这一命题,其政治指向是十分明确的,它要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要求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错误区别开来,引导人们走出思想误区。
随着对“完整地、準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体系”命题的反覆阐释和广泛宣传,人们的思想逐渐活跃起来,广大干部、知识分子和人民民众要求从各方面拨乱反正的呼声愈来愈高;而当时坚持“两个凡是”的中央领导人却继续压制、拖延、阻挠平反和纠“左”工作的进程。这种局面,促使人们从更高层次来思考“两个凡是”的认识论根源,从根本上弄清判断思想和路线是非的标準,由此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準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了由胡耀邦审阅定稿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準》一文,接着《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及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报纸也相继转载。此文重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準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準》一文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引起了强烈反响,既受到广大干部、民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也遭到一部分人的非难和反对。华国锋指示中央宣传部门对这场讨论“不表态”、“不介入”。在涉及是否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原则问题上,产生了重大的分歧。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于5月底首先表态明确支持这场讨论。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讲话,精闢地阐明了实事求是的观点,他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他们的观点,实质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转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他们提出的这个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涉及到怎幺看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他呼吁:“我们一定要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一个大解放。”这篇讲话有力地支持了正在开展的关于真理标準问题的大讨论,得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9月,邓小平视察东北地区时又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支持和指导下,真理标準问题的讨论迅速扩展为全国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和个人崇拜的束缚,打碎了“两个凡是”的枷锁,开始把人们从多年盛行的教条主义和现代迷信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它揭开了新时期思想解放的序幕,直接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作了舆论和思想上的準备。
在真理标準问题大讨论的基础上,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而这必须以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为基础,因而恢复和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点议题。为此,会议首先讨论并通过了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总的指导方针,认为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繫实际,我们才能顺利地实现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才能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全会还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準问题的讨论,认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探索与创新: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