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磅宇宙与神奇心智
《三磅宇宙与神奇心智》是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科普生活类书籍,作者是顾凡及。
基本介绍
- 书名:三磅宇宙与神奇心智
- 作者:顾凡及
- ISBN:9787542859334
- 页数:296
-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年9月1日
-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拥有心智是人之有别于动物的很大特色。人类依靠心智去认识世界,创造文明。奥妙神秘的心智究竟从何而来?为什幺人脑这个小小的“三磅宇宙”能产生如此不可思议的奇蹟?2500年来,这一谜团一直令无数人好奇不已。
该书以清晰而生动的笔触、严谨且幽默的手法,将人类认识心智的历史进程奠基于现代神经科学的新知识、新进展之上,从感知觉、记忆、情绪、智慧型、语言和意识等多个侧面,介绍了科学家在征服这个“生命科学大挑战”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全书将学科知识、历史趣闻与科学家生平有机结合,融科学性、趣味性和前沿性于一炉,是读者了解现代认知科学的入门读物。
作品目录
01 打开心灵之窗——视知觉探秘 / 001 | |
---|---|
序言 /Ⅰ | 初识“心灵之窗” / 004 |
自序 /Ⅲ | 从盲点到第三种感光细胞 / 009 |
从奇怪的“盲视”说起 / 015 | |
不可不知的视觉感受野 / 024 | |
空间视觉与物体视觉 / 035 | |
“六亲不认”的背后 / 042 | |
从虫子检测器到概念细胞 / 048 | |
色觉的秘密 / 055 | |
立体感从何而来? / 062 | |
如何把信息组织成视知觉 / 067 |
02 声响、气味和听到颜色——听觉、嗅觉和联觉探秘 / 077 | 03 留住岁月的痕迹——记忆探秘 / 113 |
---|---|
耳朵是怎幺听见声音的 / 079 | 对记忆痕迹的早期探索 / 116 |
怎样识别音高? / 083 | 工作记忆的瓶颈 / 120 |
听觉中枢之争 / 089 | 在记忆中“永葆青春” / 124 |
嗅觉通路的发现 / 092 | 追寻记忆的痕迹 / 138 |
怎样闻到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气味? / 095 | 空间记忆溯源 / 151 |
分子神经生物学家解开嗅觉之谜 / 099 | |
看到五彩缤纷的交响乐——认识联觉 / 103 |
04 人有喜怒哀乐——情绪探秘 / 157 | 05 聪明与愚笨的分野——智慧型探秘 / 187 |
---|---|
情绪和面部表情 / 159 | 智慧型和脑的大小 / 189 |
因为伤心才哭泣,还是因为哭泣而感到伤心? / 165 | 名人之脑 / 196 |
基本情绪的藏身之处 / 173 | 智慧型发展的先天与后天因素 / 201 |
额叶皮层和高级情绪 / 178 |
06 社会交流的工具——语言探秘 / 209 | 07 难以解开的“世界之结”——意识探秘 / 233 |
---|---|
漫话失语症 / 212 | 意识研究的兴起和中途停顿 / 235 |
由布罗卡引发的革命 / 218 | 克里克对意识神经相关机制的探索 / 238 |
失语症与语言中枢 / 225 | 科赫和格林菲尔德之争 / 244 |
新发现带来的新思考 / 228 | 埃德尔曼和托诺尼的意识理论 / 246 |
意识研究究竟有多特殊? / 251 |
结语——极目眺望新大陆 / 257 | 参考文献 / 268 |
作品鉴赏
作为一本科普读物,作者巧妙地採用了读者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方式,来叙述科学家探索心智奥秘的历程。在书的首章“打开心灵之窗——感知觉探秘”中,对视觉感受野发现之旅的描述,便是一则佳例。在介绍休伯尔和威泽尔(1981年诺奖得主)如何套用一台简单的仪器,发现了视皮层神经细胞特殊的感受野时,对发现过程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凡及教授以绘声绘色的语言,作了细緻的描写,且在若干细节上不吝笔墨,以烘托气氛,令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成功地把妙趣横生的故事和对科学内容的阐述联姻,丝丝入扣,不露痕迹。故事讲完了,科学现象的画面变得清晰,而其中又真切地交融了科学家在探索过程中所显示的无与伦比的睿智和坚韧不拔的努力。作者在最后一章关于意识问题的讨论时,动情地描述了克里克(1962年诺奖得主)沉疴罹身,仍然孜孜不倦地钻研意识研究的重要问题,并且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展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对科学的献身精神,读来令人动容。
凡及教授具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通览全书,他经常从容地、恰到好处地变换文字的风格。在阐述科学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文字的严谨,反映了一名终身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的优良素质;而他又善于用通俗的语言阐明複杂的科学规律,这无疑得益于他多年的授课经验;而讲述故事时,他的语言不仅生动活泼,有时还带着幽默色彩。这种文字的恰当变换显着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
作者几乎在每一章节都会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做自然的引申,介绍在某一研究方面近期的一些突出的研究成果。在意识的研究中,他介绍了科赫和格林菲尔德之间就意识体验作为大脑涌现性质来源于何种机制的争论,儘管专业性较强,可能曲高和寡,但这对于有意于了解研究态势的读者提供了方便。此外,在结语中,以“极目眺望新大陆”为题,展望了心智研究的未来,也颇有见地。但是,依笔者管见,这一方面阐述似稍嫌不足。特别是对心智的特殊性带来的研究上的困难和複杂性,可能需要着墨更多一些。
心智的研究反映了物质世界运动升华成精神现象(心智)时的新的现象和规律,而如今几乎还没有能触及问题本质的有效的研究工具。目前,我们对心智的认识只是冰山的一角,在我们面前展现的,不过是一些孤立的岛屿,广阔无垠的大陆基本上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探索心智的奥秘将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对这一点作更清楚的阐述,对于读者和公众应该说都是有益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成功地把妙趣横生的故事和对科学内容的阐述联姻,丝丝入扣,不露痕迹。故事讲完了,科学现象的画面变得清晰,而其中又真切地交融了科学家在探索过程中所显示的无与伦比的睿智和坚韧不拔的努力。作者在最后一章关于意识问题的讨论时,动情地描述了克里克(1962年诺奖得主)沉疴罹身,仍然孜孜不倦地钻研意识研究的重要问题,并且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展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对科学的献身精神,读来令人动容。
凡及教授具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通览全书,他经常从容地、恰到好处地变换文字的风格。在阐述科学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文字的严谨,反映了一名终身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的优良素质;而他又善于用通俗的语言阐明複杂的科学规律,这无疑得益于他多年的授课经验;而讲述故事时,他的语言不仅生动活泼,有时还带着幽默色彩。这种文字的恰当变换显着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
作者几乎在每一章节都会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做自然的引申,介绍在某一研究方面近期的一些突出的研究成果。在意识的研究中,他介绍了科赫和格林菲尔德之间就意识体验作为大脑涌现性质来源于何种机制的争论,儘管专业性较强,可能曲高和寡,但这对于有意于了解研究态势的读者提供了方便。此外,在结语中,以“极目眺望新大陆”为题,展望了心智研究的未来,也颇有见地。但是,依笔者管见,这一方面阐述似稍嫌不足。特别是对心智的特殊性带来的研究上的困难和複杂性,可能需要着墨更多一些。
心智的研究反映了物质世界运动升华成精神现象(心智)时的新的现象和规律,而如今几乎还没有能触及问题本质的有效的研究工具。目前,我们对心智的认识只是冰山的一角,在我们面前展现的,不过是一些孤立的岛屿,广阔无垠的大陆基本上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探索心智的奥秘将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对这一点作更清楚的阐述,对于读者和公众应该说都是有益的。
获奖记录
2018年4月23日,科普生活类书籍《三磅宇宙与神奇心智》入选2017中国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