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四川达县金石乡

四川达县金石乡

四川达县金石乡

四川省达县金石乡,即达州市通川区金石镇,位于通川区西北方向,距达州市主城45公里,幅员面积63.5平方公里。全乡辖17个村和一个社区,147个村(居民)小组(其中居民小组3个),总人口21000多人。森林面积3.8万亩,耕地面积1.92万亩,其中田1.47万亩,地0.45万亩,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是原达县“米城贡米”、“金石高洞柚”生产基地乡。金石乡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线条奇特,被誉为达州的“哈尼梯田”。

通川区金石乡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生态良好、风光迤逦,古民居完整、文化积澱深厚。金石乡抓住巴达高速公路的通车、划入新通川的新的历史机遇,金石乡围绕宜居、宜业、宜游乡中心目标,依託生态畜牧、绿色种植、乡村旅游三大行业,建成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观光休闲农业基地、中药材基地、特色林果基地、小河流域生态休闲立体经济基地、川东北乡村特色旅游基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四川省达县金石乡
  • 别名:石观音
  • 行政区类别:乡
  • 所属地区:达州市通川区
  • 下辖地区:辖17个村和一个社区
  • 政府驻地:通川区金石乡街道
  • 电话区号:0818
  • 地理位置:达州市通川区西部山区
  • 面积:63.5平方公里
  • 人口:21000人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千秋塝梯田、樊家坪村居

历史沿革

金石乡历史悠久,清康熙42年建场。民国元年分置石观音附高兴场、金山场,属达县清风山乡,民国29年石观音、金山两乡合併,各取“金”“石”二字得名。1956年置金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2013年7月,原达县撤县设区,将原达县所辖碑庙镇、江陵镇、北山乡、安云乡、梓桐乡、金石乡、青宁乡、龙滩乡、檬双乡等9个乡(镇)划归通川区。2015年5月,撤销金石乡,设立金石镇。
千秋塝梯田千秋塝梯田

行政区划

通川区金石乡辖17个行政村,下设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土门村、燎原村、月岩村、四基村、吹角村、四凡村、金山村 、跑马村、巨家村、毅立村、火箭村、七里村、高洞村、柳潭村、阳鹤村、高兴村、破石村以及金石社区居民委员会。
樊家坪村居樊家坪村居

气候特点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多年平均气温约14.8℃

地理位置

金石乡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通川区西北方向,东邻新村乡和安云乡,南接龙滩乡,北靠碑庙镇,西依堡子镇,距达州市主城45公里,幅员面积63.5平方公里。地势南北走向,北低南高,呈台阶式山体,最高海拔986米,平均海拔516米,属典型的山区地貌。
雾中唐家湾雾中唐家湾

交通状况

金石乡已硬化村社道路120多公里,村村通水泥路,达巴高速公路穿乡而过,碑庙出口位于金石乡七里村,距场镇约7公里,安云出口距金石乡的跑马、金山、巨家、毅力四个村仅8公里。
破石街索桥破石街索桥
从达州市市区到金石乡主要有多条路线:
(1)达州市汽车北站——北外镇---徐家坝高速公路入口---达巴高速——碑庙出口—金石乡。
(2)达州市汽车北站——北外镇——罗江镇——魏兴——蒲家——安云——碑庙——金石乡。
(3)达州市南外上高速---万源方向---达巴高速---碑庙出口—金石乡。
(4)达州市西外---复兴---新村---金山---金石乡。

产业现状

金石乡农业以传统产业为主,以种植、养殖、林果经济为主。是原达县“米城贡米”、“金石高洞柚”生产基地乡。已建成高洞柚、生猪、植保三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一个农产品专利商标—金石高洞柚,并製作了包装。2013年人均占有粮食540公斤,农民人均收入6658元;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以传统农业生产和务工收入等为主。
收穫高洞柚收穫高洞柚

发展思路

金石乡坚持“136”产业发展思路,即:围绕宜居、宜业、宜游乡中心目标,依託生态畜牧、绿色种植、乡村旅游三大行业,建成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观光休闲农业基地、中药材基地、特色林果基地、小河流域生态休闲立体经济基地、川东北乡村特色旅游基地。

产业布局

金石乡都市农业按照“一轴两口三溪四线”进行布局,充分发挥巴达高速公路带动作用和位于主城区半小时经济圈优势。
一轴:围绕巴达高速公路沿途一个主轴,在火箭、毅力、七里、破石、柳潭种植高洞柚5000亩;养殖生态生猪10000头。
碑牌河春景碑牌河春景
两口:一是在巴达高速公路碑庙出口七里村、土门村、破石、高洞村、月岩村一带发展苗圃花卉1000亩,四季採摘园300亩、农家乐5个;二是在巴达高速公路安云出口的跑马、金山、毅力、巨家、吹角村一带发展生态山养山羊10000只。
三溪:在三溪口、宋家沟、朱家沟三个河溪建立1000亩以上集生态养殖和观光休闲一体的小河流域立体经济体。
四线:一是在环乡线600米海拔带的七里、土门、月岩、四凡、四基、柳潭、巨家、毅力、金山村发展优质水稻10000亩、中药材5000亩;二是在金新线高洞、四凡、金山村打造以樊家坪元院为中心的古村老屋风情、自然生态游、农耕文化展陈、传统农家美食的乡村特色旅游;三是在金堡线的月岩村、吹角、金山、高兴、阳鹤村发展板栗5000亩;四是在碑金线的破石、七里、高洞村发展休闲垂钓园5个。

旅游

风物篇

梯田、森林、静婉的河流。这里不是元阳、不是张家界、不是九曲溪,这里是通川区金石乡。无需远赴千里,在金石,你就能看到如此美景:春花繁、夏绿盛、秋意浓、冬雪瑞,四时之景待君赏;有机大米、高洞蜜柚、野生河鱼、散养土猪,山珍野味任君品。当然,还有川东吊脚楼……
四时之景之春耕忙四时之景之春耕忙
金石,一个你可能还不知晓的名字。据现有资料考证,早在西汉时期,金石乡境内就有先民生活。两千年来,人们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大山以其独特的方式,给子民以庇佑和智慧。历史的翻页缓慢又匆忙,千年后的今天,我们注目于此,山乡的美丽与富饶,乡亲们的纯朴与勤劳,令人感佩。念兹在兹,那一片依然是热土。
四时之景之夏绿盛四时之景之夏绿盛
四时之景之秋意浓四时之景之秋意浓
四时之景之冬雪瑞四时之景之冬雪瑞

遗存篇

历史不是浮云,历史因人而生动。柳潭寺遗存、青山沟武举大墓、跑马梁冰心孝节牌坊、狮儿树湾汉崖墓、夫子庙惜字塔、土门阵战场遗址……在金石的沟沟垴垴里,静穆如书。不论是荒草蔓径,还是清风暖阳,当你与历史的脚印同步,不经意的翻动,所有的生动与感喟,只属于你。
于金石人而言,身边这些牌坊、石狮、惜字塔、甚至古墓,已熟稔如年长的邻居。从记事起,它们就静默在房前屋后,一语不发,甚至,容忍了曾经少年的年少轻狂。直到今日,它们的沉默与宽厚,它们身上隐藏着的那些过往,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它在无声地提醒着后人:只有智慧才能沉澱。
青山沟古墓群
青山沟位于金石乡金山村。林地丰茂,实属宜居之地。因此也留下无数历史遗存,因缘巧合,历经风雨,这些历史遗存保存得相当完好,青山沟古墓群就属一例。自金山村小街右行二公里左右,或在具有川东风格的吊脚楼旁,或在田间地头,甚至就在已硬化的乡村公路边,一座座气势恢宏、气度庄严的古墓静穆而立。那些精美的雕饰与或大气或灵动的碑铭书法,虽经风雨却风采依然,无不让人讶异。它们静默却真实地告诉我们:能留在历史里,不只是因为幸运。
四川达县金石乡
跑马梁冰心孝节牌坊
冰心孝节牌坊位于金石乡跑马村,沿青山沟下行500米左右,小地名跑马樑上,一座石牌坊矗立路沿。该牌坊石质造就,三门四柱二重檐。中额分别书写“铁骨”、“冰心”四个大字。笔力遒劲,望之凛然。牌坊系清时奉旨为宋张氏孝节所立。沿途更可看大山巍峨,可听松涛阵阵。
四川达县金石乡
柳潭村柳潭寺
柳潭寺位于金石乡柳潭村,遗存位于破石场边。建于明初,毁于文革。现存偏殿一间,石狮两尊,第十九代主持大和尚坟墓一茔。该寺原处于达县至平昌古驿路之上,破石场镇又是水旱码头,香火相当繁盛,据当地老人讲,每逢佛家盛典,两县三乡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至今仍不时有信众来朝。走在砖瓦砾石间,抚摸石狮,其间香菸缭绕,多少历史的过往,多少听不见的叹息与欢笑,只在朝雾与夕阳间,一一细品。
武举墓牌坊武举墓牌坊
破石笑和尚故事
金石乡破石场,建于明中期,古称来龙场。位于金石、北山、高坪(现属堡子镇)三乡交界处,一条碑牌河将三乡缠绕在一起。是古时达县至平昌的必经驿路。场街远离政治中心,官府力量鞭长莫及,民间称之为“三不管”地界。驿路上,人多马杂。于是,破石街这个水旱码头,时有是非,甚至于殴伤人命也不鲜见。清朝中期,时有忠厚长者,不忍乡人相残而四邻不安,自筹资于场街的水码头旁石崖上,浮刻笑和尚像一幅:笑和尚满脸带笑,意谓劝导乡邻和气为贵;另手执纸扇一把,作扇动状,意为祈祝将破石场上的戾气扇走。果然,自此之后,场镇人民,各各相安;三乡民众,共同形成今日和谐景象。至今,附近乡亲仍不时祭奠笑和尚,祈祷家门乡邻及四时和谐。
“笑和尚扇是非”石刻“笑和尚扇是非”石刻
游故里破石溪感怀
李登林
群峰环绕车马稀,
碑河奔流破石溪。
鸡鸣三乡近咫尺,
百年小场情依依。
柳潭古寺曾兴盛,
而今无存犹惋惜。
幽静迷人原生态,
扁舟垂钓心神怡。

着名人物

开国少将徐斌

徐斌(1920—2002),原名徐志文,四川省达县金石乡七里村人,原铁道兵副司令员。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红四方面军总保卫局勤务队队长,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政治部青年队队长,红四方面军总司令部侦察科科员,参谋等职,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战斗和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任测量队队长、参谋训练队队长等职,参加了陕甘宁边区反顽、反封锁斗争,完成了绘製翻印陕甘宁三省部分地区十万分之一地图的任务。
开国少将:徐斌开国少将:徐斌
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支队参谋长兼大队长、纵队参谋主任、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第三支队政治委员、铁道兵团第三支队政治委员等职,率部抢修了陶赖昭松花江大桥,长春至四平区段的铁路等,参加了辽瀋、平津战役。此后,又率部担负东北至安陵、蚌埠至浦口段的桥樑线路抢修,参加了陇海、平汉、湘桂和宝天等铁路线的抢修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抗美援朝,任铁道兵团三师政委,担负铁路线路、桥隧、车站的抢修和运输保障。1952年以后,他先后任铁道兵团参谋长、铁道兵参谋长、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副部长、总后勤部军事运输部部长、总后勤部司令部参谋长、总后勤部副部长、铁道兵副司令员,为修筑黎湛、鹰厦铁路,为我军的后勤建设和铁道兵后勤和科研工作,做出了贡献。
徐斌同志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徐斌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4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革命烈士赵钟钰

赵钟钰(1902—1926),达县金石乡阳鹤村人,中国大学学生,参加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牺牲于“三·一八”运动,时年24岁。
革命烈士:赵钟钰革命烈士:赵钟钰
在北京圆明园内,立有“三·一八”烈士纪念塔,上书有关内容:赵钟钰,24岁,四川达县人,中国大学学生。
赵钟钰本富家子弟,早年慕名考入孙中山先生创办的旨在培养革命人才的中国大学学习,在中国大学,赵钟钰接受进步思想,先后参加五四运动、五卅运动。1926年3月18日,在中共北方区委李大钊、赵世炎、陈乔年等人的直接领导下,参加了北京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示威请愿,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前壮烈牺牲。赵钟钰是中国大学学生的领导者、组织者,也是该校在此次请愿中唯一的牺牲者。鲁迅先生名篇《记念刘和珍君》,所记之事,就是“三·一八”惨案。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北京“三一八烈士公葬筹办会”寄给亲属一幅烈士遗像。遗像下面还有简短的文字:烈士赵钟钰,字伯琰,四川达县人,素有大志,富有爱国心,参加“五四”、“五卅”诸役,参加运动。本年“大沽事件”发生,八国以最后通牒胁我,烈士更为愤激。三月十八日,随众至国务院请愿,竟为国贼所残害,时年24。呜呼,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烈士其能瞑目乎?!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四川达县金石乡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