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社会认知行为主义

社会认知行为主义

社会认知行为主义

社会认知行为主义是一种新的行为主义,以班杜拉为代表。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社会认知行为主义
  • 发源地:美国
  • 代表人物:斯金纳、班杜拉等
  • 类型:现代心理学
  • 地位: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出现

斯金纳的激进行为主义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数,这箇中间变数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数和认知变数。需求变数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数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製了一个“斯金纳箱”,在箱内装一特殊装置,压一次槓桿就会出现食物,他将一只饿鼠放入箱内,它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压槓桿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槓桿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压槓桿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食物即是强化物,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发展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1、相互决定论—行为由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共同决定
2、认知对行为的影响
n班杜拉抛弃了把人看成是较大较複杂的老鼠的观点。
n班杜拉对激进行为主义观点提出挑战:有的人在环境压力下,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他说:“任何人如果试图把一个和平主义者变成一个挑衅者,或者把一个虔诚的教徒变成一个无神论者的话,他很快就会意识到,要想控制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其个人潜能。”
3、自我效能
4、观察学习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社会认知行为主义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