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计耕耘莫问收:厉以宁论文选2011—2014
本书收录了着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近四年来发表的文章以及演讲、讲话记录稿共42篇。前一部分文章主要围绕厉以宁对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自身重大问题的提醒和建议。他认为改革已进入核心领域,改革的关键是经济体制转型与政府放权。2014年前后的文章,着重反映了厉以宁关于“中国经济双重转型”理论的酝酿过程。这一理论代表了厉以宁对中国经济学的重大贡献,是他“非均衡”理论与“股份制改革”主张的合理髮展,深入地触及到了中国经济问题的癥结。
基本信息
作者:厉以宁着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
ISBN:978-7-5000-9459-3
页数:449页
价格:5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着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近四年来发表的文章以及演讲、讲话记录稿共42篇。前一部分文章主要围绕厉以宁对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自身重大问题的提醒和建议。他认为改革已进入核心领域,改革的关键是经济体制转型与政府放权。2014年前后的文章,着重反映了厉以宁关于“中国经济双重转型”理论的酝酿过程。这一理论代表了厉以宁对中国经济学的重大贡献,是他“非均衡”理论与“股份制改革”主张的合理髮展,深入地触及到了中国经济问题的癥结。
作者简介
厉以宁,江苏仪征人,1930年生于南京。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七、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主要着作有《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转型发展理论》《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资本主义的起源》《罗马—拜占庭经济史》《工业化和制度调整》《希腊古代经济史》《厉以宁经济史论文选》《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等。
图书目录
2011年
中国经济发展十问
关于中国企业文化的几个问题
中国将经受长期成本推进型通胀的考验
巨观调控下的中国当今经济
“国进民退”中的民企出路
六卷本《方显廷文集》总序
道德力量调节的独特作用
论货币流通量的“正常水平”
承接产业转移和次发达地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社区各种模式的比较
2012年
论创意和创新的制度条件
城镇化过程中的“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扶植小微企业的最佳政策是免税
把经济立法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读《乔石谈民主与法制》
“九二派”的启迪
扩大内需十论
要重视对资本金融的研究——为刘纪鹏着《资本金融学》撰写的序言
难忘的大学生时期——纪念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成立周年
凯恩斯没有预料到的那些事
深化对“人的城镇化”的理解
经济发展的优势
2013年
信誉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本
论中国的双重转型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怎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发展中必须警惕通货膨胀
以农村新社区为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
在市场中学习在市场中成长
《民族贫困地区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资源整合:以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一书的序言
现阶段中国经济改革的四大关键
巨观调控不能替代改革
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製造业的必由之路
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配置问题
2014年
谈谈产权改革的若干问题
适应改革新形势,谋求教育新发展——答《中国教育报》记者陈中原问
社会和谐红利是最大的制度红利
新社区正在发生变化
江西南昌五星垦殖场体制改革的探讨
效率、道德调节和社会和谐
《论信託》一书的序言
中国道路与混合所有制经济
从北京到延安,青春的梦想与回忆——《北京知青与延安丛书》笔谈
后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只计耕耘莫问收:厉以宁论文选201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