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发展与民主转型
《政治发展与民主转型》是2008年吉林省吉出书刊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文程。
基本介绍
- 作者:吴文程
- ISBN:9787807625155
- 页数:194
- 定价:22.00元
- 出版社:吉林省吉出书刊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时间:2008-4
- 丛书: 当代中国学术文库
作者介绍
姓名 吴文程
职称 教授 ( Professor)
学历 政战学校政治学系法学士(1966-1970)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硕士(1978-1979)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比较政治博士(1980-1987)
经历 东吴大学政治系副教授(1987-1998)
东吴大学政治治系教授(1998-迄今)
研究专长 政党理论、政党政治、比较政治、政治发展
吴文程 教授
(A)期刊论文
1988,08,政党、选举与总体经济政策,美国月刊,第三卷,第四期。
1988,12,竞争性民主政党体系之过渡,东吴政治与社会学报,第十二期,页129-53。
1988,12,选举与政治发展:中华民国的例证,政治学报,页1-20。
1989,04,评布希一九九O年总预算案,美国月刊,页105-111。
1989,07,美国与北约的新危机,美国月刊,页4-9。
1989,10,Elections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Taiwan, 行政院新闻局出版,台北。
1990,12,七十八年三项公职人员选举-政党初选与提名制度之评估,东吴政治与社会学报,第十四期。
1990,12,美国预算案与期中选举,美国月刊,页38-42。
1992,06,修宪后总统与国大的关係,中山社会科学,页40-48,附:评论「修宪后总统与国大的关係」(吴庚评),页47-48。
1992,11,皇后的贞操-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座谈会,国会观察会讯,页26-28。
1994,03,宪政体制、政党政治与选举制度,东吴政治学报第三期,151-187
1995,03,政治转型理论分析架构的探讨,东吴政治学报第四期,135-185。
1998,09,评「比较宪政工程」,理论与政策,第十二卷第三期,页203-206页。
2001,09, "杜弗杰假设的再检视与修正(英文稿)",东吴政治学报,第十二期,页41-74。
(B)会议论文
1988,10,From an Authoritation Party-State to a Democratic and Competitive Party System,中日韩国际会议,西江大学东亚研究所及韩国国际文化协会主办。
1988,12,选举与政治发展,中国政治学会研讨会论文,页1-20。
1989,01,The Changing Role of the KMT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Taiwan,《中华民国民主化》座谈会发表,哈佛大学与政大国关中心合办。
1990,11,中华民国政治菁英结构的转变:技术官僚与政治民主化,中国的民主前途:台湾地区民主化的回顾与展望,民主基金会主办。
1991,11,The Roles and Contribution of Intellectuals in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the ROC Experience,第廿一届国际教授和平会议,台北。
1991,01,Party Politics and Stable Democracy: The R.O.C. Experience, Jan. 1992, Taipei, Sponsorred by Democracy Foundation and Pacific Cultural Foundation.
1998,03,论党际民主与党内民主,迈向二十一世纪台湾政党政治之发展研讨会,国家发展基金会主办。
1999,12,比较宪政体制与我国宪改工程,「转型与发展--迈向新世纪的台湾」学术研讨会,革命实践研究院主办。
(C)专书
1996,01,政党与选举概论,五南图书公司,台北。
1996,11,台湾的民主转型:从权威型的党国体系到竞争性的政党体系,时英出版社,台北。
1996, ,预算过程折冲与合理结果,中国国民党中央政策会研究丛书,台北。
技术报告及其他
1993, ,政党政治与台湾地区的政治民主化(一),国科会研究计画报告。
1994, ,政党政治与台湾地区的政治民主化(二),国科会研究计画报告。
1996, ,立法院预算审议过程的政治,国科会研究计画报告。
1998, ,精省后府际关係的转变,国科会研究计画。
由于行为主义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比较政治和政治发展的领域特别重视「经验性理论」的建构。经验性理论最主要的目的是针对经验世界里实际发生的重要(重複发生)政治现象加以解释。这种理论建构的第一个步骤是概念形成。所谓「概念」是政治学者给予政治现象的一般性名词。概念必须要有系统意涵,也就是要与另一个概念有关係,假设两个概念之间有着某种关係,就建立了一个「通则」。通则或假设需要验证,因此通则里两个概念都需要有经验意涵,也就是要用经验世界里可观察、可衡量之事物,加以界定。一套相关的通则就称为理论。
本书是一本理论取向的教科书,我们将以上述最基本、最简单,但又最严谨的方法论,对比较政治领域里的主要理论加以检视和批判,书中提到的所有实际政治事件,都只是做为例子,用来说明这些理论,我们不针对任何个案里的人、事、国家、政策提出检讨、批判或建议。
目录
序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理论的建构
一、概念的形成
二、通则的建立
三、理论的建构
第三章 系统理论与结构功能分析
一、系统理论
二、结构功能分析
第四章 政权类型与民主转型
第五章 习性研究途径:学习理论与人格理论
一、行为学派
二、习性研究途径
三、人格理论
第六章 意向研究途径:决策理论与博弈理论
一、意向研究途径
二、决策理论/理性行为者模式
三、博弈理论
第七章 角色理论与团体理论
一、角色理论
二、团体理论
第八章 社会动员理论与沟通理论
一、社会动员理论
二、沟通理论
三、民族主义与社会沟通
第九章 现代化理论与依赖理论
一、现代化理论
二、依赖理论
第十章 官僚体系与军队
一、官僚体系
二、军队
第十一章 政党体系与选举制度
一、政党体系的分类
二、政党与政治发展
三、迪韦尔热分类的问题
四、迪韦尔热定律和假设
五、複数选区单计不可让渡制
六、混合制
第十二章 国家统合与宪政体制
第十三章 革命理论
第十四章 推动现代化的人
一、推动现代化的人
二、现代人的人格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