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一半儿·题情(王和卿散曲作品)

一半儿·题情(王和卿散曲作品)

《一半儿·题情》是金元时期散曲家王和卿创作的组曲,共四首小令。这四首曲子,作者站在女主人公的角度上抒发其离情别绪,具体描写了由于人事阻隔而产生的、作为双向流程的苦恋之情,并展开了深沉的内省。虽然组曲都是吟咏男女离情,但四首曲子写法各不相同,呈现了多维式的网路形态,通过不同侧面向“离情”这一感情结构的整体进行突破,同时心里刻画细緻入微,别开生面,不落窠臼,显示了王和卿散曲的特色。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一半儿·题情
  • 作品别名:【仙吕】一半儿·题情
  • 创作年代:金末元初
  • 作品出处:《全元散曲》
  • 文学体裁:散曲
  • 作者:王和卿
  • 宫调:仙吕宫
  • 曲牌:一半儿

作品原文

【仙吕】一半儿·题情
鸦翎般水鬓似刀裁,水颗颗芙蓉花额儿窄,待不梳妆怕娘左猜。不免插金钗,一半儿鬅鬆一半儿歪
书来和泪怕开缄,又不归来空再三。这样病儿谁惯耽?越恁瘦岩岩,一半儿增添一半儿减。
将来书信手拈着,灯下恣恣观觑了。两三行字真带草。提起来越心焦,一半儿丝撏一半儿烧
别来宽褪缕金衣,粉悴烟憔减玉肌,泪点儿只除衫袖知。盼佳期,一半儿才干一半儿湿。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仙吕:宫调名。一半儿:曲牌名,即《忆王孙》,末句嵌入两个“一半儿”。
⑵鬅鬆:头髮鬆散的样子。
⑶和泪:带泪。
⑷惯耽:拖延。
⑸恁:这样。岩岩:形容瘦的样子。
⑹将来:拿过来。拈:用手搓。
⑺姿姿:“孜孜”的谐音,专心的样子。觑:细看。了:完毕。
⑻丝撏:撕扯。
⑼缕金衣:用金线缝製的衣服。
⑽粉悴烟憔:意谓面容憔悴。粉,水粉。烟,应作胭,胭脂。此以胭脂水粉代指女子容颜。

白话译文

鸦翎般的水鬓像刀剪过一样,水灵灵的芙蓉花戴上窄额儿,想不梳妆又怕娘猜疑。只好插了金钗,然而头髮还是蓬鬆散乱的,金钗也是斜斜歪歪的。
书信来了带着眼泪怕拆开,怕他说回来却又不回来。这样的相思病儿谁禁得住拖延?越拖延越消瘦,我骨瘦如柴,一边儿添了,一边儿减了我身材。
拿过书信在手里拈着,在灯下仔仔细细观瞧。两三行字儿有的端正有的潦草。提起来就越觉得心焦。一边儿撕扯,一边儿乾脆把它烧掉。
自从分别之后缕金衣宽鬆了好多,面容憔悴身体消瘦,流了多少眼泪只有衫袖知道。盼望与心上人早日相见,衫袖刚乾了一半另一半又被泪水打湿了。

创作背景

根据元人陶宗仪《辍耕录》记载,王和卿在世时间大致与关汉卿同时。由此可知《一半儿·题情》这组曲子作于金末元初,具体作年难以考证。

作品鉴赏

元人小令之歌咏艳情、欢爱之作,多取于市井。王和卿是个艺术感发性极活跃的散曲家,在写此类作品时以秀逸见长。此组曲即是他站在女主人公的方位上所抒发的离情别绪。这位女性,有着浓重的离情之苦而难以排遣。从空间上来说,这离情是由于人事阻隔而产生的、作为双向流程的苦恋之情。虽然组曲都是吟咏男女离情,但四首曲子写法各不相同,呈现了多维式的网路形态。开头一首曲子着眼于女主人公的头饰打扮,写她无心梳妆。无心梳妆是什幺原因,曲中没有明说,但读了全组曲,读者自然明白这是离情别绪引起的。
第二首曲子的离情描写,着眼于女主人公的心情矛盾。由于女主人公生怕这书信仍然像过去一样,说什幺何日何时归来却又终于变卦,所以满脸“和泪”怕去开缄。不是不急于看信,而是怕原来的满怀希望再次变成失望。这种惹人长相思的病儿,谁也承受不了。到这里,意境顿时起了波澜,说明作者立刻调整了思维指向。按照一般读者的推想,总以为这位多情女性纯然以相思之病为苦。可是“越恁瘦岩岩”一句,并不囿于消沉,它包含的滋味是相当複杂的:一方面指越是由于相见不易而越发消瘦;但另一方面,却又由于“心有灵犀一点通”和“蓬山此去无多路”(李商隐《无题》)的爱情坚贞与有朝一日终可相见的自信所致。这便是小令结尾描写的女主人公错综的心理状态:“半儿增添一半儿减。”这里有自慰,也有忧心。
第三首曲子不用于上一首揭示矛盾心情,而是描述了女主人公接到情书后的情景和读信时複杂微妙的心情,突出一种由离愁别恨所惹起的“心焦”情绪。不是“怕开缄”,而是“信手”地拈起书信,表明她忙于看信,而又心中彷徨、神驰远处,所以拆开信后还是靠近灯光去细细观看。可是才读罢两三行,就发现信上的字“真中带草”。也许是信上还带来一些令人“心焦”的讯息。看清看準内容还罢了,偏偏有些地方字猜不出,话音拿不定,这就使女主人公内心焦急不安。结尾的“一半儿丝撏一半儿烧”,可以说是心焦的顶点:一边撕扯,一边乾脆把信烧掉了。
最后一首曲子的描写,不同于前面侧重于平静的矛盾心情和迸绝的躁动心情,而主要是勾画出期待与情人早日欢聚的盼望思绪。衣宽肌瘦,泪儿难乾,都是“盼佳期”的具象化。不像一般词曲描写闺怨较多地借重自然风舞作为比兴。这首曲子用素描手法加以铺陈,只写女主人公本身,略去了自然背景。这有助于重点刻画和形成一种利落的风格。

作者简介

王和卿,原名鼎,字和卿,金末元初散曲家。大名(今属河北省)人。约与关汉卿同时而先关而卒。《辍耕录》谓其与关汉卿相友善,尝讥谑汉卿。散曲风格滑稽佻达。《全元散曲》录其小令二十一首,套数二套。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一半儿·题情(王和卿散曲作品)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