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块解冻法
食品解冻方法的一种,冰块解冻法一般是採用碎冰包围待解冻的食品物料,利用接近水的冻结点的冰使食品物料升温解冻,这种方法可以使食品物料在解冻过程中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温度,减少了物料表面的质量下降,但该法解冻时间较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冰块解冻法
- 外文名:ice-freezing
- 目的:解冻
- 过程:採用碎冰包围待解冻的食品物料
- 原理:接近水的冻结点的冰使食品解冻
- 缺点:解冻时间较长
食品的解冻方法
从能量的提供方式和传热的情况来看,解冻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採用具有较高温度的介质加热食品物料,传热过程是从食品物料的表面开始,逐渐向食品物料的内部(中心)进行;另一类是採用介电或微波场加热食品物料,此时食品物料的受热是内外同时进行。
1、空气解冻法
空气解冻法是採用湿热的空气作为加热的介质,将要解冻的食品物料置于热空气中进行加热升温解冻。空气的温度不同,物料的解冻速率也不同,0℃~4℃的空气为缓慢解冻,20℃~25℃则可以达到较快速的解冻。由于空气的比热容和导热率都不大。在空气中解冻的速率不高。在空气中混入水蒸气可以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改善其传热性能,提高解冻的速率,还可以减少食品物料表面的水分蒸发,解冻时的空气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採用鼓风。採用高湿空气解冻时,空气的湿度一般不低于98%,空气的温度可以在-3℃~20℃的範围,空气的流速一般为3m/s。但使用高温空气时,应注意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在食品物料表面冷凝析出。
2、水或盐水解冻法
水和盐水解冻都属于液体解冻法。由于水的传热特性比空气好。食品物料在水或盐水中的解冻速率要比在空气中快很多。类似液体冻结时的情况,液体解冻也可以採用浸渍或喷淋的形式进行。水或盐水可以直接和食品物料接触,但应以不影响食品物料的晶质为宗旨,否则食品物料应有包装等形式的保护。水或盐水的温度一般在4℃~20℃,盐水一般为食盐水,盐的浓度一般为4%~5%,盐水解冻主要用于海产品。盐水还可能对物料有一定的脱水作用,如用盐水解冻海胆时,海胆的适度脱水可以防止其出现组织崩溃。
3、冰块解冻法
冰块解冻法一般是採用碎冰包围待解冻的食品物料,利用接近水的冻结点的冰使食品物料升温解冻,这种方法可以使食品物料在解冻过程中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温度,减少了物料表面的质量下降,但该法解冻时间较长。
4、板式加热解冻
法板式加热解冻法与板式冻结法相似,是将食品物料夹于金属板之间进行解冻。此法适合于外形较为规整的食品物料,如冷冻鱼糜、鲔鱼肉等,其解冻速度快,解冻时间短。
5、微波解冻法
微波解冻法是将欲解冻的食品置于微波场中,使食品物料吸收微波能并将其转化成热能,从而达到解冻的作用。由于高频电磁波的强穿透性,解冻时食品物料内外可以同时受热,解冻所需的时间很短。
6、高压静电解冻法
高压静电解冻法是用10~30kV的电场作用于冰冻的食品物料,将电能转变成热能,从而将食品物料加热。这种方法解冻时间短,物料的汁液流失少。
除了上述的解冻方法外,近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新的解冻方法,如超音波解冻、高压解冻等。
食品在解冻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解冻过程中,随着温度上升,细胞内冻结点较低的冰晶体首先融化,其后细胞间隙内冻结点较高的晶体才开始融化。由于细胞外溶液浓度较细胞内低,因此随着晶体的融化,水分逐渐向细胞内扩散和渗透,并且按照细胞亲水胶体的可逆性程度重新吸收。食品在解冻过程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一是汁液流失,二是微生物的繁殖和酶促或非酶促等不良反应。汁液流失的多少成为衡量冻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食品在解冻时,由于温度升高和冰晶融化,微生物和酶的活动逐渐加强,加上空气中氧的作用,将使食品质量发生不同程度的恶化。不经烫漂的澱粉含量少的蔬菜,解冻时汁液流失较多,且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动物性食品解冻后质地及色泽都会变差,汁液流失增加,而且肉类还可能出现解冻僵硬的变质现象。
汁液流失量与食品的切分程度、冻结方法、冻藏条件及解冻方法、解冻温度等因素有关。
由于流出的液滴中含有水溶性蛋白质、维生素、酸类和盐类的浸出物,因此汁液流失不仅使冻品的重量损失,同时使食品的风味、营养价值变差,品质下降。一般认为缓慢解冻可减少汁液流失,其原因是细胞间隙的水分向细胞内转移和蛋白质胶体对水分的吸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才能完成。缓慢解冻可使冰晶体融化速度与水分转移及被吸附的速度相协调,从而减少汁液的损失;如果快速解冻,那幺大量冰晶体同时融化,来不及转移和被吸收,必然造成大量汁液外流。缓慢解冻虽然具有汁液流失较少的优点,但缓慢解冻会使食品物料在解冻过程中长时间地处于较高的温度环境中。给微生物的繁殖、酶和非酶反应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对食品的品质有一定不良的影响。一般来说,凡是採用快速冻结且较薄的冻结食品,宜採用快速解冻.而冻结畜肉和体积较大的冻结鱼类则採用低温缓慢解冻为宜。